為政 > 至公
何充ヾ字次道,廬江人也。爲護軍ゝ中書令ゞ。顯宗々初崩,充建議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忽妄改易,懼非長計。」庾冰ぁ等不從,故康帝あ遂立。帝臨軒ぃ,冰、充侍坐。帝曰:「朕嗣い洪業ぅ,二君之力也。」對曰:「陛下龍飛う,臣冰⑪之力也。若如臣議,不覩⑫升平之世。」康帝崩,充奉遺㫖,便立孝宗⑬。加錄尚書事、侍中。臨朝⑭正色⑮,以社稷爲己任。凡所選用,皆以功臣爲先,不以私恩樹用親戚。談者以此重之。(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ヾ何充(西元二九二—三四六年):字次道,廬江郡灊(音「前」,qián ㄑㄧㄢ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要官員,在東晉官至中書鑒、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ゝ護軍:秦漢時臨時設置護軍都尉或中尉,以調節各將領間的關係。魏晉以後,設護軍將軍或中護軍,掌軍職的選用,亦與領軍將軍或中領軍同掌中央軍隊。ゞ中書令:漢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々顯宗:晉成帝司馬衍(西元三二一—三四二年),字世根,東晉的第三代皇帝,晉明帝之子,廟號顯宗。ぁ庾冰:庾音「羽」,yǔ ㄩˇ。(西元二九六—三四四年),字季堅,潁川鄢(音「煙」,yān ㄧ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官員,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鑒身分在內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及後出鎮江州。あ康帝:晉康帝司馬岳(西元三二二—三四四年),是東晉的第四代皇帝。ぃ臨軒:天子御臨正殿前面的平臺。殿堂與臺階之間近檐處兩邊有檻楯(jiàn shǔn ㄐㄧㄢˋ ㄕㄨㄣˇ),如車之軒,故稱。い嗣:繼承君位。ぅ洪業:大業。古時多指帝王之業。う龍飛:指帝王的即位。⑪冰:指庾冰。⑫覩:看到。⑬孝宗:即晉穆帝司馬聃(音「丹」,dān ㄉㄢ)(西元三四三—三六一年)。康帝死後,司馬聃以太子即位,年幼,由褚太后聽政,何充輔政。⑭臨朝:臨御朝廷(處理政事)。⑮正色:神色莊重。
【白話】何充,字次道,廬江郡人,曾經擔任護軍、中書令之職。成帝司馬衍剛剛駕崩,(庾冰建議,因國家北方有強敵,應該立皇室中年長者為君。)何充建議說:「父傳位於子,這是先王舊典的定規,突然隨便加以改變,恐怕不是長久之計。」庾冰等人不聽從何充的建議,於是成帝司馬衍的弟弟司馬岳即位成為晉康帝。一天,康帝坐在前殿,庾冰和何充陪侍在皇帝左右。康帝說:「朕得以繼承皇位,都是你們二位的功勞啊!」何充回答說:「陛下能登上皇帝的寶座,是庾冰的功勞。如果按照臣的意見,那就看不到現在的升平景象了。」康帝駕崩,何充奉(康帝)遺旨,擁立(年幼的太子)司馬聃為穆帝。何充升任總領尚書事並加侍中一職。他在朝處理政事,神色莊重,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凡所選用的官吏,都優先任用有功的臣子,從不徇私任用親戚。評論的人因此對他很是敬重。
武王問太公曰:「賢君治國敎民,其法何如?」太公對曰:「賢君治國,不以私害公ヾ。賞不加於無功,罰不加於無罪。法不廢於仇讎ゝ,不避於所愛。不因怒以誅,不因喜以賞。不高臺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畫以害農,不極耳目之欲以亂政。是賢君之治國也。」(卷三十一 陰謀)
【註釋】ヾ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ゝ仇讎:讎音「愁」,chóu ㄔㄡˊ。仇人;冤家對頭。
【白話】武王問太公說:「賢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教化人民,他的方法是什麼呢?」太公答道:「賢明的君主治理國家,不因私情損害公道。獎賞不給予無功的人,刑罰不施於無罪的人。法令制度的實施,不因對待自己的仇人而偏廢,也不避諱自己所寵愛的人。不因一時憤怒而濫殺人,不因一時歡喜便獎賞人。不建築高臺深池而役使民眾,不雕文刻畫而耽誤農時,不極盡耳目的享受而擾亂政事。這就是賢明的君主治理國家的方法。」
尺寸尋ヾ丈者,所以得短長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長,則萬擧,而萬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雖富貴衆彊,不爲益ゝ長;雖卑辱貧賤,弗爲損短ゞ。公平而無所偏,故姦詐之人弗能誤也。故曰:「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卷三十二 管子.明法解)
【註釋】ヾ尋:古代長度單位。一般為八尺。ゝ益:增加。ゞ損短:減短。
【白話】尺、寸、尋、丈這些長度單位,是用來量出長短的情況的。因此,用尺寸去量長短,就是量一萬次,也不會有一次失誤。所以,尺寸的計量,即使是面對富裕顯貴、人多勢盛的,也不會為他而增長;即使是面對卑微屈辱、貧窮下賤的,也不會為他而減短。公平而沒有偏私,因此奸詐的人沒有辦法欺騙人。所以說:「有了尋、丈的計量,就不會在長短上出差錯。」
凡所謂忠臣者,務明法術,日夜佐ヾ主,明於度數ゝ之理,以治天下者也。姦邪之臣,知法術明之必治也,治則姦臣困,而法術之士顯。是故姦邪之所務事者,使法無明,主無寤ゞ,而己得所欲也。(卷三十二 管子.明法解)
【註釋】ヾ佐:輔助,幫助。ゝ度數:標準,規則。ゞ寤:音「務」,wù ㄨˋ。醒悟,覺醒。
【白話】凡是所謂的忠臣,必是通曉法令政策,日夜輔佐國君,而使國君明白依法規制度公正的道理,以便治理天下。奸邪的臣子,知道法令政策修明則國家必會安定,國家安定則奸臣就會陷入困境,而通曉法令政策的人就會尊顯。所以,奸邪的人所努力做的事,就是使法度不修明,君主不覺悟,而自己就能為所欲為了。
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嫉賢,而不肖者不妒功。故三王以義親ヾ,五伯以法正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今亂世之君臣,區區然皆欲擅一國之利,而蒐(蒐作當)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國之所以危也。(卷三十六 商君子)
【註釋】ヾ故三王以義親:清末陶鴻慶先生認為,「以義親」下當有「天下」二字。今從之。
【白話】公私能夠分明,那麼小人就不會妒忌賢德之人,無能之輩也不會妒忌有功之臣。所以三王以道義來親和天下,五霸以法度來匡正諸侯,他們都不是把天下的利益據為己有。當今亂世的君臣,都得意地企圖獨佔一國之利或掌管一官之權,來滿足自己的私欲,這就是國家危亡的原因。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ヾ也,四時無私為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遂,成。庖人調和而不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伯王ゝ(本書伯王作王伯下同)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伯王。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誅暴有所私枉,則不可以為王伯。(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ヾ燭:照亮;照見。ゝ伯王:伯音「罷」,bà ㄅㄚˋ。應作「王伯」,成就王霸之業。伯:通「霸」。作諸侯聯盟的首領;稱霸。
【白話】天的覆蓋沒有偏私,地的承載沒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沒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得以生長。廚師烹調食物不敢擅自食用,所以才可以當廚師。如果廚師烹製食物卻擅自食用,那就當不了廚師。能夠成就王霸之業的君主也是如此,誅滅暴虐的諸侯而不為私利,以其土地分封給天下賢者來治理,所以可以為王為霸。如果誅滅暴虐而私自佔有其土地及財富,那也就不可能為王為霸了。
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ヾ見譴,下之黎庶ゝ恨怨。(卷十九 漢書七)
【註釋】ヾ皇天:對天及天神的尊稱。ゝ黎庶:黎民;百姓。
【白話】(鮑宣上疏勸諫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應當以天下人之心為心,千萬不能孤行己見,恣意妄為啊!如果那樣,就會上遭天譴,下為百姓所怨。
因ヾ井中視星,所視不過數星;自丘上以視,則見其始出,又見其入。非明益也,勢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ゝ,丘上也。故智載於私,則所知少;載於公,則所知多矣。(卷三十六 尸子)
【註釋】ヾ因:依託,憑藉。ゝ公心:公正之心。
【白話】從井中看星,所看到的不過幾顆星;從山丘上看星,那就能看到星星從天邊開始升起,又看到它們落下。這不是由於視力增加了,而是所處的地勢不同所造成的。遇事而本著私心,就好像處在井中;本著公心,就好像站在山丘之上。因此,智慧存在於具有私心的人身上,他所能知道的就少;存在於具有公心的人身上,他所能知道的就多。
唯至公,故近者安焉,遠者歸焉。枉直取正,而天下信之。唯無忌心,故進者自盡ヾ,而退不懷疑,其道泰然,浸潤ゝ之譖ゞ,不敢干也。(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ヾ自盡:竭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ゝ浸潤:逐漸滲透。引申為讒言漸進,積久而使人聽信。ゞ譖:zèn ㄗㄣˋ。讒毀;誣陷。
【白話】只有無比公正,所以才能使近處的人安定,遠方的人歸附。對於是非曲直都以公正的態度面對,就會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唯有沒有猜忌之心,所以入朝者能竭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退朝後不存疑慮,其治國之道安定無憂,想不斷進讒言的人也不敢造次。
公道行,即邪利無所隱矣。向公即百姓之所道者一,向私即百姓之所道者萬。一向公,則明不勞而姦自息;一向私,則繁刑罰而姦不禁。故公之為道,言甚約而用之甚博。(卷五十 袁子正書)
【白話】公正之道得以施行,則偏邪的私利就沒有藏身之地了。(所以君主之心)向公,百姓也會方向一致一心向公;(君主之心)挾私,那麼百姓追求的私欲就千差萬別。一心為公,則明主不必操勞,而觸犯法令之事自然止息;一心向私,縱使刑罰繁多,姦邪的事也無法禁絕。所以公正作為治國之道,言語很簡約,但作用很大。
利人者天下啟ヾ之,害人者天下閉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獸,得之而天下皆有分肉ゝ。若同舟而濟ゞ,濟則皆同其利,舟敗皆同其害。然則皆有啟之,無有閉之矣。(卷三十一 六韜)
【註釋】ヾ啟:開;打開。ゝ分肉:根據現存《六韜》版本可知「分肉」下應有「之心」二字。ゞ濟:渡河。
【白話】為人民謀福利的人,天下人都會開門歡迎他;殘害百姓的人,天下人都會對他閉門不納。天下並非一個人的天下,取得天下,就像追捕野獸一樣,得到了,天下人就會有分享獵物的心。又像同船渡河一樣,抵達彼岸,大家就同蒙其益,舟壞了則同受其害。能與天下人同其利害,那麼天下之人都會支持他,而沒有抗拒他的。
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平,和。(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白話】從前聖王治理天下,一定要把公正無私放在首位,處事公正無私,則天下太平安和。
見人有善,如己有善;見人有過,如己有過。天無私於物,地無私於物,襲ヾ此行者,謂之天子。(卷三十六 尸子)
【註釋】ヾ襲:繼承、沿襲。
【白話】見到別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善行一樣;見到別人有過錯,就如同自己有過錯一樣。天對萬物無私無求,地對萬物也無私無求,能秉承天地這種無私行為的人,才稱之為天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公猶共也,禪位授聖,不家之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孝慈之道廣也。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ヾ者,皆有所養。無匱乏者。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謂大同。同猶和平。(卷七 禮記)
【註釋】ヾ鰥寡孤獨廢疾:鰥音「官」,guān ㄍㄨㄢ,成年無妻或喪妻的人。寡,專指婦人喪夫。孤,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獨,老而無子孫者。廢疾,身體或精神有殘缺而不能做事的人。
【白話】大道實現的時代,是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選拔賢德之人,為天下人民服務。因此,人們不僅親愛自己的雙親,不僅慈愛自己的子女,而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使所有小孩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長,並使所有鰥夫、寡婦、孤兒、無後嗣的老人以及身殘和有病的人,都得到照顧和贍養。所以,人人都能真誠相處,就不會有勾心鬥角、損人利己的陰謀出現,盜竊作亂的事也不會發生。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與天下同利者,則得天下;擅ヾ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卷三十一 六韜)
【註釋】ヾ擅:獨攬、專。
【白話】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獨占天下利益的人,最後會失去天下。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莫要乎無忌心。(卷四十九 傅子)
【白話】能通達天下人心意的,最重要在於大公無私。能做到大公無私的人,最重要的是沒有猜忌之心,念念利益天下人民。
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也。明分職ヾ,序事業,拔材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悅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卷三十八 孫卿子)
【註釋】ヾ分職:分掌職務、分治其事。
【白話】為人君者,愛護人民就可以使人心安定,喜好親近賢士就能使國家興盛,這兩者一項都沒有就會敗亡。明確各部門掌管的職務,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工作,選拔賢才,任用有能力的人為官,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條,那麼為公家效忠的道路就會暢通了,而行私請託的門徑就會被杜絕了;為公義的風氣能彰顯,而個人謀私的事能止息。這樣一來,品德淳厚的人得到任用,奸佞諂媚的人受到遏止;貪圖利益的人被辭退,廉潔奉公的人受到重用。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聞以位為樂也。(卷十七 漢書五)
【白話】臣(董仲舒)聽說堯帝接受天命成為天子,把天下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卻沒有聽說是因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興。
賈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ヾ;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卷十六 漢書四)
【註釋】ヾ豫附:悅樂而歸順。
【白話】陸賈說:「天下安定時,要注意行政首長的能力;動亂時,就要注意軍事將領的忠誠。將相能和睦相處,賢士就樂於歸附;賢士歸附,天下即使有變化,權力也不會分散。」
顧ヾ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ゝ於趙者,徒ゞ以々吾兩人在也。今兩虎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先公家之急ぁ,而後私讎あ也。(卷十二 史記下)
【註釋】ヾ顧:不過、但是。ゝ加兵:發動戰爭,以武力進攻。ゞ徒:但、僅、只。々以:因為、由於。ぁ急:要緊、重要。あ讎:音「愁」,chóu ㄔㄡˊ。仇怨。
【白話】只不過我(藺相如)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打趙國,那是因為有廉頗將軍與我在。如今我們兩虎相鬥,勢必不可能共存。我處處退避的原因,是以考慮國家的安危在先,而個人的私怨在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