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要首頁 治要講堂 治要專題 治要書檔 治要桌卡 English


治要綱目

君道 修身:
戒貪 使命 勤儉
懲忿 遷善 改過
敦親 反身 尊賢
納諫 杜讒邪 審斷


臣術:
立節 盡忠
勸諫 舉賢

貴德:
尚道 孝悌 仁義
誠信 正己 度量
謙虛 謹慎 交友
學問 有恆 處世


為政:
務本 知人 任使
至公 教化 禮樂
愛民 民生 法古
綱紀 賞罰 法律
慎武 將兵 征伐
武事

敬慎:
微漸 風俗 治亂
鑒戒 應事
慎始終 養生

明辨:
邪正 人情 才德
朋黨 辨物 因果
 

 



  > 首頁 > 治要綱目 > 臣術 > 舉賢


臣術 > 舉賢

〈周南〉ヾ〈邵南〉ゝ,正始之道ゞ,王化々之基。是以〈關雎〉ぁ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あ,不婬其色ぃ。哀窈窕い,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ぅ焉,是〈關雎〉之義也。(卷三 詩.周南)

【註釋】ヾ〈周南〉:《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周朝時採自舊周地的民間歌謠,多中正和平之音,歷來皆被視為正風的典型。ゝ〈邵南〉:即〈召南〉。《詩》十五國風之一,周朝的民間歌謠。召在岐山之南,為周初召公奭(音「示」,shì ㄕˋ)之封地。ゞ正始之道:端正初始治國方向的法則。々王化:天子的德化。ぁ〈關雎〉:雎音「居」,jū ㄐㄩ。《詩經.周南》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首章二句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關,水鳥和鳴之聲。雎,水鳥。あ進賢:進用賢能的人。ぃ不婬其色:不自淫其色,不求專寵。婬者過也,過其度量謂之婬。女過求寵是自婬其色。い窈窕:窈音「咬」,yǎo ㄧㄠˇ。窕,tiǎo ㄊㄧㄠˇ。幽靜美好的樣子。ぅ無傷善之心:沒有傷害善人的心,謂不會傷害、妒忌、抑制善人。

【白話】〈周南〉、〈邵南〉是端正初始治國方向的法則,是以王道轉變,體現了天子教化人民的基本思想。因此〈關雎〉一詩是說后妃心裡以得賢善之女以配君子為喜,以所推選的賢能之人不受重用為憂,不是沉溺於自己的美色以求專寵。憂愁幽靜賢良的女子未得以賞識推薦,一心渴望得到賢能的人才,而無絲毫妒忌、抑制賢者的心,這是〈關雎〉一詩的意旨所在。


〈卷耳〉ヾ,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ゝ,求賢審官ゞ。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々之志,而無險詖ぁ私謁あ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ぃ謁,請也。。采采い卷耳,不盈ぅ傾筐う。憂者之興也。采采,事采之也。卷耳,苓耳也。傾筐,畚屬也。易盈之器也。器之易盈,而不盈者,志在輔佐君子,憂思深也。嗟我懷人⑪,寘彼周行⑫。懷,思也。寘,置也。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之周之列位也。周之列位,謂朝廷之臣也。(卷三 詩.周南)

【註釋】ヾ〈卷耳〉:卷耳,野菜名,又叫蒼耳、枲(音「洗」,xǐ ㄒㄧˇ)耳,葉嫩可食。此處作〈卷耳〉,《詩經.周南》的篇名。ゝ君子:此指君王。ゞ審官:考察提拔官吏。々進賢:進用賢能的人。ぁ險詖:詖音「必」,bì ㄅㄧˋ。陰險邪僻不正。詖,偏頗、不公正。亦作「險陂(音「必」,bì ㄅㄧˋ)」。あ私謁:謁音「夜」,yè ㄧㄝˋ。私自請求。謁,請求。ぃ憂勤:憂勞勤奮。い采采:茂盛,眾多貌。ぅ盈:滿。う傾筐:淺斜易盈的竹筐。⑪嗟我懷人:嗟音「階」,jiē ㄐㄧㄝ。嗟,嘆息。懷人,心中所懷念的人,喻指所思得之賢人。⑫寘彼周行:寘音「治」,zhì ㄓˋ。行音「航」,háng ㄏㄤˊ。指將賢人安排在朝廷中恰當的職位上。寘,安排。周行,周官的行列。後世也將「周行」用來借指朝官。

【白話】〈卷耳〉是反映天子之妻志向的詩篇。后妃之志希望輔助君王,求取賢良,慎選官員。瞭解臣下的勤苦與功績,心裡只有向君王選薦賢人的志願,而沒有絲毫偏頗、謀私的邪念。為此朝夕思慮,以至於整日憂勞不斷。滿山遍野的卷耳,只採了一點點嫩葉在傾筐。我盼望那些賢人啊,都能被安排在朝廷中恰當的職位上。(卷耳這種植物,開花以後嫩葉就不長了,所以后妃來採時,發現滿山遍野的卷耳卻只採到一點點嫩葉,連傾筐這種易盈之器都沒裝滿。這使她想到國家之事:古之聖王,乃天下百姓之主,可是,能輔佐聖王的賢臣,畢竟還是少數啊!「采采卷耳」象徵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葉象徵著賢人或賢臣,這說明了后妃心憂國事,「朝夕思念,至於憂勤」。)


推賢之風不立,濫ヾ擧之法不改,則南郭先生ゝ之徒,盈ゞ於朝矣。才高守道々之士日退,馳走ぁ有勢之門日多矣。雖國有典刑あ,弗能禁矣。讓道ぃ不興之弊,非徒い賢人在下位,不得時進也,國之良臣,荷ぅ重任者,亦將以漸受罪う退矣。(卷二十九 晉書上.傳)

【註釋】ヾ濫:輕率、隨意。ゝ南郭先生:即南郭處士。戰國時,齊宣王喜聽吹竽之聲,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處士,不會吹竽,但卻混雜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後,湣(音「敏」,mǐn ㄇㄧㄣˇ)王繼位,他喜歡聽一個人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韓非子.內儲說上》。此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ゞ盈:充滿。々守道:堅守道德規範。ぁ馳走:猶奔走,為一定目的而進行活動。あ典刑:常刑(一定的刑法)。ぃ讓道:謙讓之道,謙讓的風尚。い非徒:不但、不僅。ぅ荷:承擔、擔負。う受罪:受到指責、承受罪責。

【白話】推賢讓能的風氣不形成,不切實際的推舉方法不改正,那麼像南郭先生這樣濫竽充數的人就會滿朝都是了。才智高超、守持道義之士就日漸減少,奔走請託於有權勢者就會日漸增多。儘管國家有嚴刑重法,也不能遏止這種情況。推賢讓能之風尚不能實行的弊端,不僅是賢人身處於下位,得不到及時進用升遷,而且肩負國家重任的忠良之臣,也將會逐漸受到指責而被貶退。


桓公ヾ自莒ゝ反于齊ゞ,使々鮑叔牙ぁ爲宰あ,辭ぃ曰:「君有加惠い於其臣,使臣不凍餧ぅ,則是君之賜也。若必う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⑪唯管夷吾⑫乎!」(卷三十二 管子.小匡)

【註釋】ヾ桓公:此指齊桓公,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音「舉」,jǔ ㄐㄩˇ,國名),其後襄公被弒(音「試」,shì ㄕˋ),乃歸國即君位,因鮑叔牙推薦,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桓。ゝ莒:春秋時諸侯國名。故址在今山東省莒縣。齊襄公時,荒淫無道,朝政混亂。公子糾(襄公之弟,桓公之兄)在管仲輔佐下逃往魯國;公子小白(齊桓公,襄公之弟)在鮑叔牙輔佐下逃往莒國。此後小白由莒國先於公子糾返回齊國即位,是為齊桓公。ゞ齊:姜齊。齊國原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姜齊時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稱營丘。田齊時,齊國為戰國七雄(韓、趙、魏、楚、燕、齊、秦)之一。々使:命令、派遣。ぁ鮑叔牙:鮑音「抱」,bào ㄅㄠˋ。春秋時齊國大夫。少與管仲友善,知管仲賢而貧,分財多與。之後鮑叔牙事齊桓公,管仲事公子糾。公子糾死,管仲囚,鮑叔牙乃推薦管仲給齊桓公,後管仲輔佐桓公成霸業。世多稱鮑叔牙知人而篤於友誼。あ宰:輔佐國君執政的百官之長。ぃ辭:推辭,辭謝。い加惠:對他人所給予的恩惠的敬稱。加,同「嘉」。ぅ凍餧:餧,něi ㄋㄟˇ。亦作「凍餒」。謂飢寒交迫。う必:一定、肯定,有非其莫屬之意。⑪其:殆、大概,表示揣測。⑫管夷吾:史稱管子,字仲,名夷吾,謚曰「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推行改革,通貨積財,富國強兵,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也稱為「筦(音「管」,guǎn ㄍㄨㄢˇ)子」、「管仲」、「仲子」。

【白話】桓公從莒國返回齊國即位,要任命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推辭說:「君主有嘉惠於臣,讓臣免於飢寒,就是君主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讓臣治理國家,就不是臣所能做到的了,大概只有管夷吾合適吧!」


晏子ヾ相ゝ景公ゞ,其論人々也,見賢卽進ぁ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避あ君所愛。行己ぃ而無私,直言い而無諱ぅ。(卷三十三 晏子.雜下)

【註釋】ヾ晏子:晏嬰,人名。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ゝ相:音「向」,xiàng ㄒㄧㄤˋ。古官名,百官之長,後通稱宰相。此當動詞,擔任宰相一職。ゞ景公: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史記.齊世家》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論語.季氏篇》記「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納諫。在位五十八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々論人:論音「倫」,lún ㄌㄨㄣˊ。選拔人才。論通「掄」,選擇。《墨子.所染》「故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治官。」ぁ進:推薦,引進。あ不避:不迴護。ぃ行己:自身行為。い直言:直陳其事而不加隱瞞。ぅ無諱:沒有忌諱。

【白話】晏子作為景公的宰相,他選拔人才的原則是:遇到賢德的人就推薦他,不迎合君主的喜好;看到不賢德的人就罷免他,不迴護君主所寵愛的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私心,規勸君主直述其事,無所避諱。


周公ヾ之治天下也,酒肉不徹ゝ於前,鐘鼓不解於懸ゞ。聽樂而國治,勞々無事ぁ焉;飲酒而賢擧あ,智ぃ無事焉;自爲い而民富,仁ぅ無事焉。知此道也者,衆賢爲役う,愚智盡情⑪矣。(卷三十六 尸子.分)

【註釋】ヾ周公:人名。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也稱為「姬旦」、「周旦」。ゝ徹:去除。通「撤」。ゞ懸:掛、繫。此指鐘鼓懸掛架上。々勞:操勞,勞動。ぁ無事:無須,沒有必要。あ飲酒而賢擧:古時鄉學三年業成,由諸侯之卿大夫向其君舉薦賢能之士。將行之時,卿大夫以賓禮相待,並與之飲酒,稱為「鄉飲酒禮」。此指周公在飲酒之間便有人舉薦賢才。ぃ智:聰明才智。い自爲:自己盡力正心修身。ぅ仁: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う役:為國家盡義務、勞力。⑪盡情:盡心盡力。

【白話】周公治理天下時,酒肉從未撤離桌前,鐘鼓一直懸掛著未解下,樂聲不斷。聽著音樂就能夠輕鬆治理好國家,雖欲操勞卻無事可做;飲酒之間便有人舉薦賢才,雖有聰明才智而無須勞神;自己盡力正心修身而百姓自然富足,雖想幫助別人也沒有人需要幫助。知道這個道理,眾多的賢士就樂意為國效力,無論聰明還是愚鈍的人都願為國盡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賢能相讓,俊乂ヾ在官,所以和諧也。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ゝ其人,惟爾弗任ゞ。所舉能脩其官,惟亦汝之功能也。舉非其人,惟亦汝之不勝其任也。(卷二 尚書)

【註釋】ヾ俊乂:乂音「意」,yì ㄧˋ。德才出眾的人。ゝ匪:同「非」。不,不是。ゞ任:指勝任。

【白話】互相推賢讓能,百官就會和諧。你推薦了賢能的人來擔任官職,這便是你的賢能;你若舉用了不能勝任其官職的人,這也就是你的不稱職。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常為名大夫。世不多ヾ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卷十二 史記下)

【註釋】ヾ多:稱讚;重視。

【白話】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之後,自己位居管仲之下。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有許多成為齊國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德,而稱讚鮑叔牙能夠辨識、舉薦賢才。


夫推讓之風息,爭競之心生矣。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不興,下必爭也。推讓之道興,賢能之人,日見推舉;爭競之心生,賢能之人,日見謗毀。夫爭者之欲自先,甚惡ヾ能者之先,不能無毀ゝ也。(卷二十九 晉書上)

【註釋】ヾ惡:音「勿」,wù ㄨˋ。討厭,憎恨。ゝ毀:毀謗,詆毀,詈罵。

【白話】推賢讓能的風氣消失,競爭追逐名利的心就生出來了。孔子說:「在上位者能謙讓,居下位者就不爭奪。」表明謙讓之風如果不興,百姓就必然要互相爭奪。如果謙讓之道興起,賢能的人就會一天天被舉薦上來;競爭、追逐名利之心生起,賢能的人就一天天遭受到毀謗。這是由於競爭者受欲望的驅使想讓自己居先,就嫉恨比自己賢能的人居先,所以不能不毀謗賢者。


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白話】舉薦人才沒有別的標準,只要是賢能的人,無論關係親疏,一視同仁。


凡人各賢ヾ其所悅,而悅其所快。世莫不舉賢,賢其所悅者,而悅其所行之快性(其所行之快性,作其性之所快),(凡)人無不舉與己同者,以為賢也。或以治,或以亂,非自遁也,求同于己者。遁,失。己未必賢,而求與己同者也,而欲得賢,亦不幾矣!幾,近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ヾ賢:動詞。意謂認為是好的。下文諸「賢」則指賢人。

【白話】人們都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賢才,而所喜歡的又是自己感到痛快的行為。世人沒有不舉薦賢者的,可是有的因此達到國家的治平,有的卻導致了國家的混亂,這不是他們自己故意舉薦有失,而是因為其訪求的是和自己一類的人。自己未必是賢能之人,卻訪求和自己一類的人,而又希望得到(真正的)賢才,那便相去甚遠了!


 

國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賢,此其一也;雖知用賢,求不能得,此其二也;雖得賢不能盡,此其三也。(卷三十六 尸子)

【白話】國家不能得到治理有三方面的原因:不知道推舉任用賢德之人,這是其一;雖然知道任用賢人卻求不到賢人,這是其二;雖然得到賢人卻不能人盡其才,這是其三。


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故大人之務ヾ,將在於眾賢而已。」(卷三十四 墨子)

【註釋】ヾ務:緊要的事情。

【白話】墨子說:「現在朝廷中從政的王公大臣,都希望國家富強、人口眾多、刑律政教都井井有條。然而卻不能如此,這是什麼緣故呢?究其原因,在於現在朝廷中從政的王公大臣,不能把尊重賢才、重用有德能的人作為執政方略。國家擁有的賢良之士愈多,那麼國家的治化就愈深厚。所以大臣們的要務,就在於使賢才愈來愈多而已。」


古者取士,諸侯歲貢ヾ。孝武之世,郡舉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之得人,數路ゝ而已。(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ヾ歲貢:古代諸侯郡國定期向朝廷推薦人才的制度。ゝ路:途徑、門路。

【白話】古代選取士人,要求諸侯定期向朝廷舉薦人才。漢武帝時,除各郡推舉孝廉外,另有賢良文學之士的選拔。於是名臣輩出,文治武功同時興盛。漢王朝獲得人才,主要就是通過這幾個方面。


古之官人,君責之於上,臣舉之於下。得其人有賞,失其人有罰。安得不求賢乎?(卷三十 晉書下)

【白話】古時候任用官員,君主在上面提出(選拔的)要求,臣子在下面保舉推薦。所舉薦的人得當,就獎賞舉薦者;所舉薦的人失當,就處罰舉薦者。這樣臣子們能不去訪求賢人嗎?


官者無關梁,邪門啟矣;朝廷不責賢,正路塞矣。所謂責賢,使之相舉也;所謂關梁,使之相保也。賢不舉則有咎,保不信亦有罰。有罰則有司莫不悚ヾ也,以求其才焉。(卷三十 晉書下)

【註釋】ヾ悚:音「聳」,sǒng ㄙㄨㄥˇ。恐懼,惶恐。

【白話】選任官員不嚴格把關,不正之門就會開啟;朝廷不求取賢人,入仕的正道就會阻塞。所謂求取賢人,就是讓官員遞相舉薦;所謂從嚴把關,就是讓保舉人和被薦人互相擔保。賢人得不到推薦,官員就有罪過;舉薦不實,官員也要受罰。有了處罰就會讓負責的官員有恐懼之心,因而能夠盡力求賢。


子曰:「……汝聞用力ヾ為ゝ賢乎?進賢ゞ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ヾ用力:使用力氣,花費精力。ゝ為:音「圍」,wéi ㄨㄟˊ。ゞ進賢:進薦賢能之士。

【白話】孔子說:「……你聽說過是賣力的人賢明,還是推薦賢才的人賢明呢?」子貢說:「推薦賢才的人才是賢明啊!」孔子說:「對。」


忠臣之舉賢也,不避仇讎ヾ;其廢不肖ゝ也,不阿ゞ親近。(卷四十 韓子)

【註釋】ヾ仇讎:讎音「愁」,chóu ㄔㄡˊ。仇人;冤家對頭。讎,仇敵。ゝ不肖:不成材或不正派的人。ゞ阿:ē ㄜ。徇私、偏袒。

【白話】忠臣推薦賢能的人,不避仇怨;罷黜不肖的人,不偏袒親近。





網站鏈接: 尋根之旅馬來西亞漢學院 •學習群書治要網 e-mail: amtb@amtb.tw 瀏覽建議:IE 6.0以上瀏覽器 螢幕解析度1000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