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輕鬆學佛法>節日篇

請點選目錄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農曆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淨空老和尚開示:

  佛要離開我們了,入滅的時候,在沙羅雙樹間入般涅槃前最後的教訓,稱為《佛遺教經》,內容當然非常重要。世尊將入滅的時候,阿難尊者他只證得須陀洹,情執還是很重,感到很悲傷。這個時候同學就提醒他,這不是悲傷的時候,佛滅度之後重大的事情趕快問。

  第一個問題,佛在世,大家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誰為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佛就給大家解答,「以戒為師」。這句話非常重要,正法住世,正法常住,我們學習的是不是正法,這一句是標準。

  我們沒有認真的去學戒,佛法決定興不了,不可能復興;不但不能復興,相反的,佛教會滅掉。真正能持戒念佛,這個人是真菩薩;不能持戒念佛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縱然他能夠往生,他不能夠興教,這個世間佛法不能夠延續,終歸是要絕滅。

  佛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就不能入佛境界。佛境界是什麼?真正看破、放下。這兩條做不到你不可能看破,你也不可能放下。佛給我們所說的純真無妄,交代得真清楚、真明白。

  那我們要學佛具備的條件,最基本的就這兩個條件,我能持戒、我肯吃苦。持戒、吃苦這個人自自然然謙卑,一定是個老實人,才能接受經教,佛在經上講的東西他聽得懂,他真幹。這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所以佛法成就人有它一套道理、一套方法,這不能改變的,改變就打折扣。


 

文殊菩薩聖誕

農曆四月初四為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文殊菩薩有一首偈子:「願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空老和尚開示:

  《阿彌陀經》中,把文殊菩薩擺在第一,因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一切菩薩眾裡面,他代表智慧第一。這就說明這部經,如果不是智慧第一,他不能接受的,不能相信的。凡是能信、能願、能持名求往生,都是智慧第一。念佛法門是一生成佛獨一的法門,唯有智慧第一,他才會選擇,才會信受奉行。

  文殊菩薩選擇持名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智慧的選擇!我們今天也選擇這個法門,我們跟文殊菩薩沒兩樣,他選這個,我也選這個。除了這個選擇之外,我看我們沒有一樣比得上文殊菩薩;其餘的比不上沒有關係,只要這一點差不多就行了,那就決定不錯了。

  文殊菩薩代表『信』。《阿彌陀經疏鈔》云:「求生淨土,信為最先,經云若有信者是也。」

  第一就是要建立對於西方淨土有真正的信心,決定沒有懷疑,這樣往生才決定有把握。凡是念佛人念到最後沒能往生,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到最後信心動搖,到臨命終時不相信了,或者捨不得這個世界,這都造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障礙。因此,平時我們為什麼要深入研讀淨土的經論,目的就是斷疑,使我們內心裡面確實沒有疑惑,信心清淨。

  從前法照禪師——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他在五台山就遇到過文殊、普賢的道場,大聖竹林寺。他還在那裡聽文殊菩薩講一座經,講完之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眾生根性很劣,修什麼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他說: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薩教他念阿彌陀佛。還教了幾聲做示範,念幾聲阿彌陀佛給他聽,他學會了,「五會念佛」就是這樣傳下來的。他離開竹林寺時,做了記號,下次來不要迷了路,可他一回頭,一片荒山。想想剛才像做一場夢一樣,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在作夢,確實是見到的。菩薩跟我們住在一起,菩薩住淨土,我們住穢土。

  文殊菩薩在《華嚴經》裡面,最重要的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要遵守十個原則,「十波羅蜜」,這是圓滿智慧的大行,我們日常生活行為充滿圓滿的智慧。十行(就是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如果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十種行不能圓滿。

 


釋迦牟尼佛聖誕

農曆四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

【 讚佛偈 】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浴佛偈】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功德莊嚴聚,
願彼五濁眾生類,
速證如來淨法身。

淨空老和尚開示:

  每年四月初八舉行浴佛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的誕生。若要問紀念的真正意思,古時候跟現代雖然都紀念這個日子,可是意義上有很大的質變。在過去紀念佛陀誕生,紀念佛陀成道,紀念佛陀入般涅槃,都提醒我們、振奮我們要紹隆佛法,續佛慧命,要代替佛陀普度眾生,這才是真實的紀念。否則,徒具形式而已。

  佛在經上講,常念佛恩。佛對於我們有什麼恩德?佛對於我們有什麼利益?佛對於社會有什麼貢獻?對於人類有什麼貢獻?如果能在節日,以這個方向來闡揚宣導,讓社會大眾普遍認識釋迦牟尼佛,並能正視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真正認識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無論你是哪一方面的困難迷惑,佛都能給你解決,而且是真實圓滿的解決。

  我們今天身為佛陀的學生,距離佛雖然很遠,但是佛陀的教誨還遺留在世間,我們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發心去修學,把修學的成果貢獻給社會、貢獻給眾生,這成果我們用現代話說,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我們今天把兩千五百年前,這個世界上出現的一位最有智慧的人、最聰明的人,將宇宙人生的真相觀察到無微不至,我們來聽聽他的教誨、指導。他沒有私心、他沒有企圖,他對待任何人是公平的、是平等的,我們細細研究他的學說,聽聽他的說法、他的看法,我們在這裡面就生智慧。有了真實的智慧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像《無量壽經》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這三個真實就是解決二十一世紀困難問題的總原則。「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話就是叫我們一定要明瞭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你明瞭就是真實的智慧,就「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真實利益就是幫助世間,幫助全世界一切眾生,都能夠住真實慧,都能夠明白事實真相,都能夠得到皆大歡喜。

  我們如果從這一方面來闡揚佛陀的學說,佛陀的真實功德,對於我們真實的幫助,這樣紀念就有意義、就有價值。

  文摘恭錄自「紀念佛誕之意義」 20-013-0510


母親節

淨空老和尚開示:

  今天正好是母親節,佛在《正法念處經》上說,有四種恩是最難報的,第一種就是母親恩,第二是父親恩,第三是如來佛陀恩,第四是說法法師恩。佛在經上說,若有供養這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讚歎,未來世如果遇到佛緣,一定能得菩提。

  【見報恩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
  讀到「淨行品」這首偈頌,又碰到今天是母親節,佛在此地雖然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知恩報恩的人,菩薩一定引發弘願,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為什麼不說父母要說佛菩薩?佛菩薩的恩德確實第一大。我們為什麼知道父母恩?佛菩薩教的,佛菩薩不教我們,我們疏忽了,把父母的恩德忘掉了。由此可知,佛菩薩的恩德是多麼大。

  文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45

 

蔡禮旭老師講課:

  佛陀曾經有一次跟弟子一起走在外面,佛陀剛好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先對這些白骨禮拜,弟子就問:為什麼要對這些白骨禮拜?佛陀告訴學生,這些白骨可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還有祖宗,我們應該禮敬。後來佛陀又把白骨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比較白,一個部分骨頭比較黑,學生接著就問:為什麼這個骨頭會有這樣的差別?佛陀告訴學生,這個比較黑的白骨是女性的骨頭,比較白的白骨是男性的。為什麼女性的骨頭會比較黑?因為母親懷胎十月,而這個十個月當中,這些營養都是從母親的體內的血液當中提供給孩子。當血液當中的營養不足,就必須從母親的骨頭滲出來,提供給孩子。

  而在養育過程又非常的辛勞,所以母親的辛勞是從懷孕、從生育、從養育整個過程,點點滴滴。在懷孕的過程裡面,母親會嘔吐,因為體內要調整。但是母親在嘔吐的時候,她還是會勉強自己把食物吃下去,為什麼?為什麼母親已經這麼不舒服,但是她還是勉強把食物吃下去?假如不吃,她的身體就沒有養分提供給孩子,為了孩子,她再怎麼難受,還是會把食物吃下去。母親為了孩子,再怎麼難受都把食物吃下去。我們這個身體來自於父母,也應該好好保護,才對得起母親對我們的付出。(文恭錄自《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52-118-0005)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我們拜觀音菩薩,啟發我們自性的大慈大悲,見到觀音菩薩、聽到觀音菩薩名號,自性慈悲心就流露出來,這就是觀音。《六祖壇經》說,「慈悲即觀音,平直即彌陀」,我們要記住。所以不要學佛學成一個附佛的外道,那就錯了。

  觀音菩薩有三部經,經典裡面最重要的意思,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什麼?他代表是我們真如本性裡面的大慈大悲的德行。我們供養菩薩,每天早晚給他燒一炷香,跟他見一次面。

  早晨跟他見一次面,提醒我自己,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要慈悲,要像觀音菩薩一樣慈悲。晚上再燒一炷香,去反省一下,想想我今天跟別人往來有沒有慈悲?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這尊佛菩薩像開啟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開光是這個意思。否則的話,你這個佛像供沒意義,他不是神明,是要用這個佛像常常提醒自己。

悟道法師慈悲開示:

  在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的紀念日,我們要提醒自己,斷惡修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現在的救苦救難,大家都知道念觀音菩薩。在《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個經文我們常念。

  在我們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也要知道,要效法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我們也要發心,這樣才能跟觀音菩薩有感應。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們自己也要發慈悲心,我們總不能一點慈悲心都沒有,這個慈悲心也是要學習的。

  我們每個眾生本來就是大慈大悲,這個大慈大悲是要明心見性才能顯露出來,我們現在是凡夫,所以這個大慈大悲我們有,但是現在生不起來,這個原因就是被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妄想障礙住了。我們有分別、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執著我執,在《金剛經》講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從我相發展出來的,根本就是從「我」發展出來。因為有我,對面就有人,那就對立起來了。有人,很多人,再發展出去,不但人,還有萬事萬物,這個叫眾生相。壽者相,壽是講時間,就是我們這個執著不是說執著一下子,等一下就不執著,他一直執著是從來不中斷的,如果斷了,就開悟了。

  今天是觀音菩薩成道日,希望大家這一生都能成道。不是「觀音菩薩成道了,我是凡夫,我不行」,如果我們這樣想,永遠就是凡夫,這不是佛菩薩的心願,佛菩薩是要度眾生趕快成佛,這才是佛菩薩的心願。所以我們要符合佛菩薩的心願,我們自己也要成佛、成菩薩,這才是佛菩薩真正發願度眾生的目標、目的、願望,大家一定要明瞭。

  成道日,一般寺院做個紀念、拜拜,這些道理不講;觀音菩薩成道,去拜的這些人都不知道自己要成道。我們自己也要成道,所以夏老講的,要常常觀自己在不在,叫觀自在,幫助別人叫觀世音。

 


父親節

【父親的故事】

  在《佛典故事》裡有個故事,當時在印度有一個小國家,習俗不好,父親老以後都必須趕出去,不孝養了。但是兒子要送他父親走的時候,會送給他一個地毯,因為他出去要有個地方睡,要睡地毯。地毯交給他父親以後,孫子就對他爸爸說:爸爸,稍微等一下,地毯剪一半下來。他說為什麼剪一半?一半留給你將來用,一半給爺爺現在帶出去。他聽兒子這麼一說,趕快把他爸爸留下來。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因果就像屋簷水後必繼前,所以做給子孫看的,這是身教。

一、淨空老和尚的父親

(一)教導後輩尊敬老師

  1.上私塾拜師

  老和尚說:我小時候還念了三、四個月的私塾。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住在鄉下,鄉下有一位先生在那裡教學,教私塾,總共有十幾個學生,從六、七歲到十五、六歲,一個教室裡頭上課。這個私塾辦在一個祠堂裡面。頭一天上私塾,我的父親帶著禮物、帶著我去拜老師。

  私塾裡面也有個禮堂,是祠堂裡祭祖的大廳,在這裡供了一個很大的孔子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神位。我們上學,先要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我父親帶著我拜,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後面。

  拜完孔子之後,請老師上座,其實老師年齡比我父親都小,請老師上座,我父親在前面,我們學生跟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家長帶著小孩拜老師,我們跟到後頭拜,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這是「尊師重道」,我們對老師不敢輕慢。我父親見老師都跪到地下拜,我們作學生怎敢不敬老師?

  這是父親給小孩做出尊師重道的榜樣,不是給他講,講沒有用處,要做出來。所以我們這一生中對老師有崇敬心,就是那時父親教的。老師接受家長這樣隆重的禮遇,他要不把小孩教好,怎能對得起人家家長?責任感!

  2.去學校謝師

  小時候念小學,被老師處分,那個時候打手心、罰跪,也體罰。我們哭喪著臉回到家裡,父母一問什麼事情?被老師處罰了。第二天我的父親肯定帶著禮物到學校去感謝老師,謝謝老師的管教。你看是什麼態度,家長與老師是怎樣合作!能在學校學一點東西。

  如今學不到了,現前老師看著學生的面色說話,察言觀色,可不能得罪學生,得罪學生飯碗就打掉了。所以教育失敗了,教育沒有了,看不到了。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教育誰在教?電視、網路在教。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時尚在教。

(二)教導後輩專攻專學

  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教訓我,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經驗——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方向,一生一事無成。他將他的經驗告訴我,要我在社會上專學一樣東西,專攻一樣東西。

  我家的這個老人當年在世時是黨政軍全部都做,這裡做幾年,到那裡做幾年,再到那裡做幾年,所以地位永遠是低的。同時在一塊做軍人的,抗戰期間與他當年階級相同的朋友都當到軍長、司長,我父親那時的階級是副營長,還不是營長。

  他最初是做軍,以後搞政,再去搞黨,所以一生一事無成,他得的這個教訓,教給我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一生做到底,決定不要改變,這是他一生失敗的經驗。

  所以學習要專,正如同《三字經》上給我們講的「教之道」,教是教學,教學的道理是「貴以專」,專就行了。所以精是純而不雜,這樣的精,求進步就對了。

二、悟道法師讚歎淨老和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的確都是在表演給我們看,「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現在年紀這麼大,九十多歲高齡了,還這麼辛苦辦漢學院,在聯合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辦多元宗教、團結宗教,這些都是有利於眾生,有利於教化的。雖然人力、財力、物力很單薄,也勉為其難,盡心盡力去做,有時候遇到很多困難很辛苦,只要對大眾有利益,縱然有困難,也要勉為其難去做。這是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我們都要努力學習的。

三、蔡禮旭老師(成德法師)的父親

(一)送禮物要讓人歡喜

  我記得我有一台車子要送給朋友,我的父親就跟我交代,送別人東西一定要讓人家接得歡歡喜喜。但是我們一般人會忽略,會想說:我送他,他應該要知足了。是不是?往往這一念輕視忽略,可能你本來是好心要送他東西,但因為這個東西出了很多狀況,接收的人也會心裡不舒服。我聽了父親的教誨,我就開始把它巡視一番,後來發現離合器開了十多年不好開了,所以我花錢修整好後,再把車送給他,他開了一、二個禮拜打電話給我,說這個車雖然十多年了,還是很好開,他也開得很高興!

(二)做好榜樣

  我還記得我的父親五十幾歲還參加證券的考試,因為他們銀行要成立一個證券所,必須有一個執照,就安排好幾個員工一起去考,我的父親年紀最大,其他都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一起去考,結果考試結果只有他一個人考上。我爸爸在那段時間上補習班讀書,我在旁邊看到都覺得想要立正站好,很佩服他。所以父親這麼好學,我們當兒子的怎麼可以丟臉。當好榜樣,以德服人。

(三)濟貧助難

  我父親常常因為很照顧朋友,有時候照顧得在一般人看來覺得很過頭了。記得小時候有一個朋友欠我父親一筆錢,我的父親到他們家去跟他拿錢,後來回到家裡,我母親就問了:有沒有收到錢?那時候我也在旁邊,我爸爸說:沒有,因為他們家現在狀況很不好,孩子下個學期還要付學費,所以我又拿了五千塊給他。

  那時候我還小,在我幼小的心靈之中,這樣的行為給了什麼影響?深深感覺父親的厚道。我媽媽常常跟我爸說:你就是濫好人。講完以後,又看看我們三個孩子:你們也是濫好人。我心裡在想我媽媽還不是一樣。但是處處替人著想吃不吃虧?我們家三個孩子從小到大,人緣就是特別好,有什麼好吃虧?愛人者,人恆愛之。

  我父親、母親家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只要讀書沒錢,我爸爸二話不說一定拿錢給他們。雖然我的父親並沒有跟我說任何的話,我都可以解讀得到,當我父親把這筆錢給我這些表兄弟姐妹的時候,他的心一定是想著,錢出去了就沒想著要回來。真的,父母那種心境都已經在教誨孩子了,真是沒話講。所以通權達變都在我們的慈悲心、愛心、真誠心。

  後來從事教育,我才體會到一個人的人格受家庭、受父母的影響很大。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從父母的口中聽不到對他人的批判,對他人的怨恨,這種言語不曾在我的成長歲月中出現,都是對人的幫助、對人的寬容,我們在這樣的氣氛之中耳濡目染,自己也是這樣的人生態度。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成德法師講演集

 

【父與子】

一、父子有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生我、養我、教我,不憚劬勞,推乾就濕。待我稍長,給予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傾盡心血,無怨無悔。父母恩德,天高地厚,沒齒難忘,何以報償?

  當我們的父母年老,確實在父母的身上,反而讓我們想起我們自己小時候的狀況。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現在父母老了,生活能力差了,就變成我們奉養他,就如同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照顧我們一樣,這是上天非常用心良苦的安排。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是什麼?就是兩個字:孝和敬。儒家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家《太上感應篇》說:「忠孝友悌。」佛教《觀無量壽佛經》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三教聖人都教導世人要孝親尊師。「孝」是以父母為代表,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為人子女者不能不恪盡孝道;「敬」是以老師為代表,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老師長養我們的慧命,給我們智慧,所謂師徒如父子,學生對老師的恭敬等同於對父母的孝敬。千百年來,中國孝、敬之根的確是根深蒂固,由此維繫了幾千年的安定和諧、長治久安。

  「孝」是會意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而二合一,這是指上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的。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推廣而言,孝就是佛法所說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宇宙一切萬物和我們自身是一體,整個宇宙萬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正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如果我們看待一切眾生,「事諸父,如事父」,遇到年齡與父母差不多的人,都要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遇到年齡與自己兒女差不多的孩子,都看作是自己的子女。到何時才知道真的是一體?到了明心見性,真相大白,才知道原來愛人就是愛自己。

  中國傳統的文化正是從「父子有親」之親愛所生出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根,這是性德,這不是人教的,天性,自然就有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目的及主要宗旨,第一個目標,就是如何讓這種親愛在一生之中不會改變,能保住。第二個目標,如何讓這種親愛發揚光大?愛兄弟姐妹,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民族、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這種教育是愛的教育,從父子有親才衍生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倘若丟棄了傳統優良的文化,人倫道德沒有了,父子有親,這種天性的親愛,就沒有了,親就變成了怨,父子有怨、父子有仇,兒子恨父親給他不夠多,殺父親、殺母親,幹這種事情,不是人,連畜生都不如,這在當今社會已經屢見不鮮。《左傳》上有句話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如果五常丟掉了,這個世間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

  因此,一定要把根找回來,教孩子從小就有正確的認知,父母要將孝敬為他表演出來,他將來長大就是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觀念的人,他不會為非作歹,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

二、慈父盼兒

  世人講親愛,佛家講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愛,真愛,沒條件。「哀愍眾生,等同一子」,就像世間人只有一個獨生子,他的愛不分心,佛看世出世間一切眾生就像自己獨生子一樣,完全是平等對待,真誠慈悲。

  釋迦牟尼是王子,十九歲時離開王宮,出去修道,求學。為我們所示現的,一生教學,他所選擇的工作、選擇的行業是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教無類。學生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來學,佛都很熱心的去教導他。且不收費用,義務教學。自己過著最簡單、最快樂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得大自在!慈悲無盡,善巧方便,曲盡婆心,只為幫助一切眾生覺悟。

  而我們就是那些只顧貪玩的小孩子,都在大房子裡玩,不肯出來,房子著火了,就要塌了,還有很多毒蛇、毒蟲,孩子們不知道。大悲慈父叫我們出來都不肯,佛就說你們快出來,我外邊有羊的車、鹿的車、牛的車要給你們玩。小孩聽見外邊有車就都跑出來了,這樣就不會被火燒死。出來之後父親很歡喜,每人給了一個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一佛乘,一生成佛的大法——念佛法門。

  可是我們雖然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但是我們確實在六道輪迴久了,有很深的情執,深深眷戀慈父,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不肯去,我不去,我愛爸爸,我不愛老師,結果爸爸搖頭嘆氣,孩子業障太重,可憐,不聽話。我們要聽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爸爸才歡喜!爸爸才讚歎!因為到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了,證得大圓滿。他老人家希望我們早一點成就。

  唯眾生在迷,情執深重。不知西方極樂世界乃我本有家園,如同《法華經》裡佛講的故事中離家出走的小孩,在外面受盡苦難,把自己老家也忘掉了,連父親也不認識了。但是父親何時都不曾忘記孩兒,想方設法將其找回。彌陀是我們的慈父,天天在召喚,希望我們回家。父母對兒女有時候還照顧不到,佛對我們,沒有照顧不到的。父母只照顧我們一生一世;佛對我們的照顧是生生世世。兒女做錯事,有時傷了父母的心,父母不再原諒我們;佛對我們,無論孩兒多麼調皮,做過什麼壞事,乃至五逆謗法,果能臨終念佛,仍然攝受。彌陀慈父慈悲到極處!四十八願,願願為我而發,念念都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三、子當報恩

  「欲報親恩惟念佛,幾回西望淚沾衣」。此地不可多逗留,「今生以及多生,一誤而成百誤,甘心苦趣,束手死門,無救無歸,可悲可痛。」我們要隨順彌陀慈父的本願,那就是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再「使慈父垂手徒勤,倚門空望,上孤佛化,下負己靈。」

  自己先練就往生的本領,成就往生的弘願,再回頭振拔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待救的曾大恩於我們的親人。佛在《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普令自、他同出苦輪,最容易又最有效,並且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認真念佛,即是真實報恩。這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事情。

  印光大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中談到,佛教之孝,「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自了法師講演集


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十三日,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

【認識 淨宗法界初祖大勢至菩薩】

  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中尊稱大勢至菩薩為淨宗法界初祖,因為虛空法界第一位提倡專修念佛法門,在所有菩薩中,確實是大勢至菩薩。經上講他「與五十二同倫」,就是志同道合,皆是修念佛法門的人。即一句阿彌陀佛,從初發心直到成佛,沒有改變,成佛之後還念阿彌陀佛。十方世界廣應群機、廣度一切眾生,也是用念佛法門。真的做到專修專弘,他老人家是第一人,因此稱他作法界淨宗初祖,乃名實相副。

一、菩薩聖號之由來

  菩薩何以謂大勢至?勢者勢力,我們現代所謂的能量。菩薩有大智、有大德、有大能。大智,圓滿的智慧;大智大能,其中也包括了大神通,虛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處,他隨念即達。因為實際上菩薩早已經成佛了,且是究竟圓滿佛,是古佛再來。顯教說他是阿彌陀佛弟子,密宗說他乃阿彌陀佛化身。

  《首楞嚴經》云,「大士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之脇士」。現在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幫助阿彌陀佛。《觀經》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大勢至菩薩能幫助我們,恢復自性的正能量,他有這個大勢力能幫助我們,所以名大勢至。《悲華經》曰:「由汝願取大千世界故,今當字汝為大勢至。」

  《思益經》中,大勢至菩薩自言,他「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他的能量確實大,他所到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魔宮殿也受震動。因為許許多多的人,因念佛法門而得度,真成就了。此震動有二意,一是歡喜,看到這麼多人,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歡喜;另外,看到這個世界造作許多惡業的人,與佛有緣,都跟隨佛去了,於是,沒有不讚歎,沒有不歡喜的。《觀經》云:「此菩薩(大勢至)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此乃菩薩教化眾生之成就。故《大日經疏五》曰:「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大勢至),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

二、菩薩現嚴淨身相

  《觀經》謂:「大士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觀音、勢至身相完全相同,不相同的就是所戴的帽子,觀世音菩薩帽子上,有一尊阿彌陀佛像,而大勢至菩薩的帽子上是個寶瓶,除此之外,身相沒有兩樣。

三、菩薩對眾生殊勝的利益

  菩薩在此世間,其事業就是幫助我們這些念佛人,教我們在一生之中能夠超越三界,永脫輪迴,往生淨土。

  1.《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藏經》的心經

  大勢至菩薩是最早提倡念佛的。把念佛的好處,念佛的成就,念佛的方法,就在短短的《念佛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的經文之中,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印光大師將這段經文特別提出來,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稱為《淨土五經》。它是淨土宗的心經,也可以說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經。「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把淨土法門用一句話說盡了。

  2.念佛的方法

  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理,淨念相繼是事,一句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二六時中都不間斷,這是念佛的好榜樣,有理有事。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才初學?

  3.菩薩與我們的關係

  《無量壽經》云:「此二菩薩(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菩薩與我們關係為何如此密切?原來他是在地球上修行的人,成功了,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如今也做了地球人,有這一分好的緣分。「此二菩薩皆是在此娑婆世界行菩薩道,往生極樂,為十方人民示此典範,普願眾生求生淨土。」

  「現居此界」,此界就是娑婆世界,就是我們地球。「因與此土眾生因緣深厚故」,為什麼到這裡來?就這個緣故,跟這個地球上的居民有深厚的緣分。「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幫助他們脫離三途,「得無上力,同生極樂也。」這是說明菩薩到此世界,究竟為何而來?幫助一切大眾開啟念佛法門,使人人都有機會在這一生中,超越三界,圓成佛道,這是佛菩薩的大願,也是菩薩的事業。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如果我們真正明瞭它的含義,依照這些理論、方法來修學,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加持我們,保佑我們。我們當然不會退轉,自然功夫得力,天天有進步,臨終時他必定來接引。

【結語】

  希望我們同學,也要發觀音、勢至的大願,我們如今生在地球上,希望把地球上所有眾生,都帶到極樂世界去。如何修法?早晚課,定課散課,將念佛功德都迴向給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這裡眾生包括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地球表面,包括植物,花草樹木,包括山河大地,水神山神,地球上所有這些生靈,用生靈二字悉皆概括盡了,都與阿彌陀佛有緣,都與淨土有緣,大眾都發心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觀音、勢至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演講集


三教一源話中元

  農曆七月十五日,即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中元節。

【三教一源話中元】

  民間七月祭祖習俗,與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皆以孝敬為根基,以供養、懺罪、普度為主題內容。三教一源,祖德流芳,中元普度,如今的中元節已成為儒釋道三為一體的華夏民族傳統節日。

  何以故?因為「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所以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世出世間的聖人、佛菩薩,也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礎之上。教育也是教孝,以此為根本,教孝、教敬,人有了孝敬,無論在世間法,或者出世間法,他才會有真實的成就;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敬,在世間、出世間法,都不能有成就,這非常重要。

  七月份,在儒釋道來講,都是「教孝月」,教我們孝道。所以不是一般民間講的鬼節,看到七月份,好像什麼都很不吉利,什麼吉祥的事都不敢在這個月辦,其實這都是誤會。民間也有七月半的說法,意為從七月初一到十五持續獻供、祭祖、超薦。

  在我們中國道教,一年分三元,上元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中元就是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下元是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是道教講的三官大帝,分做三元,上中下。這個月,七月十五是中元。在中國傳統,中元也是祭祖的一個節日。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另外七月十五在佛門,為盂蘭盆會,佛教盂蘭盆會傳入中國,發展於中國,融入中國。盂蘭盆會源於《佛說盂蘭盆經》,盂蘭二字翻譯為解倒懸。這是一種比喻,是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似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也是目連尊者七月十五日這天齋僧。

  此齋僧之由來,即是目連尊者之母,生前就很慳貪,死後,墮餓鬼道,餓鬼道中的一個倒懸,就是吊起來,好像人被吊起來倒立那種難受。目連尊者證阿羅漢果,有六種神通,其神足通可以到鬼道去看他母親,他母親墮在餓鬼道沒東西吃。他就托缽,把食物送給他母親,送到她的口中食物就化作焰火燒焦了,他看了非常傷心、難過。如何是好?他的神通也抵不過業力,要送飲食給他母親吃,他母親吃不到。後來就去求佛指示,他用什麼方法可以超度他母親離開餓鬼道。佛就跟他講,七月十五這一天是僧眾結夏安居圓滿。就是在古印度,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這三個月是雨季,所以佛允許大家不用去托缽,下雨托缽不方便,可以允許居士送食物到他們僧團來。僧團這三個月就不用出門,在一處結夏安居,等於佛再給佛弟子做三個月的進修教育。平常在外面弘法的這些弟子,這三個月都回到佛的身邊來,有什麼問題再請教佛。

  七月十五這一天,就是僧自咨日,即為出家人自我反省、檢討,在這一年中犯什麼過失,可以提出來,在佛前求懺悔,改過,後不再犯。另外在僧團裡面,佛只允許這一天大家可以舉報,就是說看到哪一個出家眾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這一天在僧團內部可以互相提出來,有什麼過失,然後在佛前及僧眾面前發露懺悔。佛看到佛弟子都能夠反省自己、檢討自己,也接受他人的指正,勇於懺悔、改過,佛當然很歡喜,因此這一天也叫做佛歡喜日。所以佛就跟目連尊者講,你這一天來打齋、來供眾,功德最大,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你母親,你母親就脫離餓鬼道了,不再受餓鬼道的苦。於是,目連尊者就這一天打齋,供僧。供齋就是請僧人吃飯,因為佛時代僧人不拿錢的,所以都是請僧人吃飯供齋。然後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母親,他母親就得以超度了,稱盂蘭盆會。這是度他的母親,也是盡孝。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傳說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就是用盆器盛著各種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先亡倒懸之痛苦。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正是依孝敬二字,千萬年來中華文化才能夠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海納百川,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唯此先於諸法,此乃自性使然。中元祭祖就是圓滿孝敬之道的體現,這一原係民間的祭祀節日,逐漸演變成集合傳統民俗、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三為一體、三教一源的齋懺、祭祖、超薦儀式,通稱中元節。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謝罪自身,拔度九祖,普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儒、釋、道思想,融合的天衣無縫,成為了本是同根生,自性之流露,開花又結果的美好景象。

  在此中元節來臨之際,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心,發什麼心?一個是孝,一個是敬。若不了解祭祖的精神意義之所在,孝敬之心發不起來。明了其原理原則,會幫助我們把孝敬心流露出來。如此每一年中元節,會一年比一年殊勝,一年比一年提升,這是好事。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悟道法師講演集


地藏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恭迎地藏菩薩聖誕。

落實孝親尊師 開發心地寶藏——地藏聖誕話地藏

  釋迦牟尼佛在《彌勒下生經》上告訴我們,釋迦佛滅度之後,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後,彌勒菩薩才到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沒有佛出世,眾生很苦。佛很慈悲,把度化眾生的責任都交給地藏菩薩承當,所以這段期間,代表佛的是地藏菩薩。我們要認真去觀察、體會,地藏菩薩為何能代理,怎麼代理?

一、地藏菩薩威神難思議

  1.累世發願救度慈親 至孝至誠感天動地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我們看到地藏菩薩的前身是婆羅門女和光目女,都是知道自己的母親生前造作極重的罪業,一定是在地獄。兩個人都是孝女,如何來超度自己的母親?求佛加持,佛教給他們的方法都是念佛。這是女兒幫助母親的成就,孝心的力量太大了,孝敬的心是最大的能量,能感動佛菩薩,能感動天地鬼神,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2.大悲宏願盡度眾生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沒有自私自利,以度眾生為首要,特別像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實地藏菩薩早就成佛了,成佛之後自己用菩薩的身分來度化眾生。我們想想看,地藏菩薩的學生成佛的人有多少?打開《地藏經》經本來看,前面十方諸佛都參加地藏法會,那些諸佛都是地藏菩薩的學生,學生都成佛了,現在自己還沒有成佛,沒這個道理。這是鼓勵我們要發慈悲心照顧苦難眾生,用意在此。這是教育真正成功,學生確實繼承老師的本願,而且將老師的本願發揚光大,普度眾生。

  3.大慈大愛大根大本 十方瞻禮超勝無比

  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佛說法十方諸佛全都來了,超勝無比!

  為什麼一切諸佛都來了?《觀經》的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每一尊諸佛都是從這裡修的,講《地藏經》是返本報始,沒有一尊佛不報母恩,這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大根大本。

二、地藏菩薩的表法意義

  何謂地藏法?一切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這是根本。地藏表什麼?孝親尊師之法。

  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是以四大菩薩作代表: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賢菩薩」。四大菩薩裡面,最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地藏菩薩。

  地是代表大地,藏是講寶藏。所有一切寶藏、金銀七寶都是從地上開採出來的,我們受用不盡。乃至於我們吃的、穿的,一切所用的,無不是仰賴大地,大地有無盡的寶藏,我們要知道去開發。佛就用此來代表我們心地,我們心就像大地一樣,蘊藏著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要把它開發出來,表這個意義。這是大乘佛法的起點。

  我們心要像大地一樣,能忍、能承受,好的也要受,不好的也要受,而且要平等的受,然後才能得定,才能得清淨心。

  用什麼來開發心地寶藏?《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教導我們用孝、敬二字。我們若要於世出世間法中修學成就,第一因素就是尊師重道。尊師尊道是從孝養父母來的;不孝養父母,怎麼可能會尊師重道?在家不孝順父母會去尊師重道,老師聽到會害怕,因為太反常,對父母不孝順,而來尊敬我,一定有企圖,一定有目的,要加以提防。如果在家是個孝子,他非常歡迎,因為有真心,這是古今中外不變的大道理。

  佛法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地藏修起。《地藏經》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地藏經》的綱領,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

三、修孝親尊師 學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在哪裡?地藏菩薩充滿了虛空法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從形式上看,佛把度眾生的使命交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一肩荷擔就承擔下來了。到底地藏菩薩在哪裡?地藏菩薩就是你一念純孝之心,你一念尊重老師的心,這就是地藏菩薩,這就是地藏法門。你一念迷,孝敬沒有了,失掉了,跟地藏菩薩遠之遠矣;一念孝敬,地藏菩薩就在眼前,就得殊勝的功德利益。因為一念孝敬心生,經典裡面的教訓你會句句做到,沒有一點困難;沒有孝敬之心,經上怎麼勸也是枉然。當我們有苦難的時候,生死關頭的時候,遇到有善知識勸我們念佛、勸我們懺悔,那都是佛菩薩威神加持的,在這些緊要關頭用這些言語來勸我們的,這就是佛菩薩的化身,是我們自己不能覺察。

  我們凡夫執著,說觀音菩薩以為就是一個人,這就錯了;太多了,無量無邊,修這個法門的都叫觀音菩薩;修般若法門的,都是文殊菩薩;修十大願王的,都是普賢菩薩;修孝親尊師的都叫做地藏菩薩。我們在此世間,人人都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毅力,孝親尊師,不怕苦、不怕難,為救度一切眾生犧牲自己,人人就是地藏菩薩!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演講集


中秋話團圓

淨空老和尚開示:中秋話團圓

  中秋節是中國人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此時正值秋天,秋高氣爽,月光比其他的時候格外的光明,人們都稱頌、祝福「花好月圓人長壽」,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過團圓節。團圓與美滿總是常常連在一起,這是一切人的期望、願望,能不能達到?

  佛在《地藏經》上跟我們講了幾句話,這幾句話不僅是《地藏經》的總綱領,也可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總原則。世尊給我們說了十句,十句代表大圓滿,諸佛所說的一切法都不出這十句,所以這十句是大乘法裡面的大總持法門,在經裡面它屬於教理,比教義還要圓滿、還要深廣無盡,這就是「大光明雲」的這一段,這段經文必須要牢牢記住,常常觀想,我們能常作如是觀就可能契入佛境界。

  第一句就是「大圓滿光明雲」,此句是總說,諸佛菩薩自受用大圓滿。我們凡夫有這個願望和祈求,但是事實上達不到,因為我們的欠缺太多了,沒有佛菩薩這樣圓滿的受用。諸佛菩薩自受用沒有絲毫虧欠,就像中秋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後面九句是別說,具足後面九句才成大圓滿,九句裡面有一條沒有就不能稱大圓滿。這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下面再給我們說出智慧,又給我們說出般若。般若是智慧,兩個連在一起就是實智、權智。權智是我們生活所依的,就是平常講的善巧方便,我們就生活的很自在、很幸福。樣樣都做到恰到好處,都做到無有增減,就是大圓滿。般若是實智、根本智,是斷惑所依的。我們要破妄想、要破無明,一定要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能現前,無明、妄想是決定不會斷。所以大修行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般若智慧現前,他才有這個作用。

  又說「大三昧」,三昧是正受、是禪定,在一切法中,自己真正能做主宰;就是《楞嚴經》上所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能夠轉物,而不會被物所轉。圓教初住菩薩就能轉境界,因為有大三昧。由此可知,境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容貌可以轉,體質可以轉,居住的環境、山河大地皆可以轉,無一樣不能轉。

  後面給我們說出「吉祥」,義利所依,儒家所講的道德仁義,人能夠行道德仁義,這就吉祥;如果思想行為違背了道德仁義就不吉祥,吉祥的反面是凶災,災難就來了。這十句排列的順序很好,我們把五句做為一段,前半段與後半段,前半段開始用圓滿,後半段開始用吉祥,圓滿、吉祥。可見佛說法也並非有意去排序,自性當中自然流露出來,就如此圓滿,如此嚴整,絲毫不亂。

從吉祥裡面才生出「福德、功德」,是我們斷惡生善的依靠。佛家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佛在經中,處處勉勵我們要知道積功累德,雖然名為佛弟子,我們受了三皈五戒,出家還受了三壇大戒,對於佛陀的教誨有沒有真正去體會,有沒有認真去修行?心裡很想做,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無始劫的煩惱習氣,以及這一生所養成的不良習慣改不掉。在此處,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要有真正的認知,不能改就決定搞生死輪迴,決定墮三惡道,無法避免。《地藏經》上講得多麼清楚、明白。因此我們首先要知恥,為什麼別人能出離三界?為什麼別人能夠往生不退成佛?我還要墮地獄、還要搞三途,世出世間的恥辱沒有比這更大,奇恥大辱。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何謂勇?勇於改過。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功德,不至於失掉功德。

  後面再說到「皈依」,皈依在總原則上,皈依覺、正、淨,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如果要落實,那就是一切皈依。我們起心動念不善,從不善的回頭,依靠善念;我們說話說錯了,要從錯誤回歸依正確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從不善回歸到善,從一切邪染回歸到正、回歸到淨,這是真正皈依。所以總的來說是「覺正淨」三大原則、大前提,這三個原則包括我們日常一切行為,這才叫做皈依。

  最後是「讚歎」,讚歎是利他的,前面九句都是自利的,末後這句是利他。讚歎圓滿、讚歎慈悲、讚歎智慧、讚歎般若、乃至於讚歎皈依前面九條。這十句裡面任何一句都含攝其他的九句,若說圓滿,如果沒有後面的九句就不圓滿。所以末後的讚歎,沒有前面九句就不叫做讚歎。同理,福德如果沒有其他的九句,就沒有福德;吉祥沒有其他的九句,也不稱作吉祥。然後才知道,大圓滿是念念圓滿、事事圓滿,圓滿充遍了虛空法界,這是真圓滿。與虛空法界融成一體,這就入佛的境界;所謂的成佛就是這樁事情。我們修學不能不知,不但要知道,還要深知,如何能深知?要力行,做到而後才真正明瞭。佛所說的一切法沒有別的,就是他真正契入境界了,把這個境界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就是讚歎;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然後才能真正達到離苦得樂,這也是「花好月圓人長壽」的真正落實。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悟道法師開示:賞月談平等

  佛給我們講法界是平等的,而且它本來就是平等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很不平等,看到這個世間宇宙萬有事事物物,千差萬別,形形色色都不一樣,這個不平等是怎麼來的?為何會不平等?佛在大乘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從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所產生的。分別執著是我們的妄心、妄想所生的,它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錯認以為是真的,問題就出在此處。只要不分別、不執著,境界是平等的。

  農曆八月中秋節,我們觀賞月亮,有的人觀賞月亮心情非常好,有的人看到月亮就傷心落淚。月亮是一個境界,它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傷。但是為什麼人們看了,每人感覺、感受不一樣?有人心情很愉快在欣賞月光,有的人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心情悲傷,因為想到家鄉的親人。心情不一樣,這是各人的分別執著不一樣。境界是平等的,月亮是平等的,它沒有喜歡或者悲傷,都是我們人的心所起的分別執著。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境緣無好醜」,法界的確本來就是平等的。所以它的本體是平等的,我們在這個平等之體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就產生千差萬別不平等的現象。

  恭錄自悟道法師講演


學習尊師重道

  在台灣,是以孔子誕辰做為教師節(即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孔子是老師的代表。中國人從前是以孔子做標準,大家都向他老人家學習「溫良恭儉讓」。把這五個字落實下來,這個人一生幸福快樂,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人有享不盡的福報。教師節,非常有意義,讓我們念念不忘「尊師重道」。

  我七歲上私墊的時候,父親教我尊師重道,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是鄉下的一個祠堂,大殿佈置成一個禮堂,當中供了一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我們進入禮堂後,老師出來接待我父親,父親就帶著我對孔老夫子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後,父親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旁邊,父親帶著我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我們看到父母對老師這樣的尊重,老師的話還能不聽嗎?從此之後就懂得尊師重道,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都尊敬,跟對父母完全一樣,從小養成習慣,一生都忘不了。

  尊師重道,尊師是尊重自己的學業,尊重自己的道行。老師教導學生,就看學生對於老師有幾分尊敬,有十分尊敬,老師必須要把自己所學全部傳授給他,否則對不起他。他只有一分誠敬,老師不會傳授他兩分,因為他不能吸收。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由此可知,誠敬與老師不相干,是與自己修學的成績有密切關係。而真正的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是要依教奉行,把老師的教誨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這才是真正的尊師重道。

  我流浪到台灣後,遇見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和李老師,因為小時候有父母教我尊師重道,才能得到老師特別的關懷、照顧和教導。

【第一位老師】:方東美先生教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與方東美先生是同鄉。我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他看,目的是想能夠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信是文言文寫的,毛筆正楷恭恭敬敬,這可能起了作用,一個星期之後,真給我回信了,約我到他家見面,我就到他家裡去拜訪。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想到學校去聽課,會大失所望」。這幾句話就像涼水澆頭,這就是不同意了,我當時聽了非常難過。我們沉默了幾分鐘,老師開口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的哲學是在他家裡客廳小圓桌,一個老師,一個學生,這樣學的,不是在學校裡,這真是作夢都不敢求的。

  我有什麼可取?沒有別的,真誠恭敬,我真正做到了。真誠恭敬心感動老師教我,我沒有繳一分錢學費。所以我在安徽大學成立一個「方東美先生研究所」,紀念老師,不忘老師之恩。本來對佛教不能接受,完全排斥,他把我轉過來了,告訴我經典裡頭有好東西。他說:「釋迦牟尼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不但是哲學,而且是全世界哲學裡最高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第二位老師】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學釋迦佛

  早年章嘉大師教我,記得我二十六歲,第一天見面,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學佛從哪裡入門?我問:佛法這麼好,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

  我的問題提出來,大師看著我,我看著他,一句話沒有,整個房間非常清靜,聽不到一點聲音。半個多小時之後,他說了一個「有」。他說有,我們的心就動了,振奮起來了。他不說了,停了六、七分鐘,我們又靜下來,他才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他說話的速度很慢,一個字一個字說,這個印象很深,一輩子不會忘記。十幾年之後,我才想到,這個教學法高明!他為什麼不說,很容易的兩句話,為什麼要我等那麼久?因為年輕人心浮氣躁,這邊聽進去,那邊就出去了,一定要等到浮躁的心念完全平定下來,他才講。我跟大師三年,我學佛的基礎完全是他奠定的。

  我出家這個行業是他老人家為我決定的,我聽話。他建議我出家,讓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部給我看的書是《釋迦方志》、《釋迦譜》,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他告訴我,你要學佛,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才不會走錯路,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建立的,那學佛當然得跟他學;如果方向、目標與佛相違背,就完全錯了。

【第三位老師】李炳南老教授教我:至誠感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年輕的時候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就告訴我,我們一生無論是世法、是佛法,我們學不了。佛法這一部《大藏經》,你一生能學得了嗎?世法不說別的,單單講中國一部《四庫全書》,能學得了嗎?如果世法、佛法都不通,不能弘法利生;要弘法利生,世出世間法都要通。我們從小把紮根教育疏忽了,沒有學習,雖然喜歡讀書,找不到高明的老師指點,就知道多困難!老師說成功有祕訣,就是「誠」,就是現代我們所說的,全靠佛菩薩加持,全靠祖宗的庇佑。自己要用真誠心,要真誠到極處,至誠才能感通。世出世間能通,是佛菩薩加持感應而通的,只有這個辦法。我在台中,老師教我四個字,「至誠感通」。

  真正走佛法這條道路,要學佛,經教怎麼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自己修學就是一門。別的同學學的不一樣,可以旁聽,但是一定要用在自己這門上。這是李老師辦班教學的方法。

【常隨佛學,佛是眾生最好的老師】

  佛確實善教,是一位最好的老師,他有最高的智慧,有非常圓滿的教學技巧,高明的教學法,這樣一位好老師,真正是難遇到!佛慈悲善巧,我們在經論裡面處處都能見得到,處處都能體會到。

  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面最好的老師,釋迦牟尼佛讚歎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把阿彌陀佛讚歎到極處。這樣一位老師,不去親近,還去親近誰?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彌陀大講堂,親自聽阿彌陀佛說法,哪有不開悟的道理!所以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如果我們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一定是萬緣放下,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依照《彌陀經》、《無量壽經》的方法來修學,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決定見佛。見佛作佛的弟子,常常親近佛,常隨佛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圓滿敬老行

  在中國重陽節也稱作敬老節,敬老是美德,孝敬是根本,整個佛法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孝道上。《三千佛名經》中有一尊佛的名號為敬老佛,為何佛有這個名號?就是這尊佛出現在世間的時代,那時的人都不懂得敬老,所以佛出現教大家要敬老。

  孝與敬是開發自性功德的工具,因為它們是與性德相應的。如果大家重視孝敬,為子孫做出好榜樣,社會就安定;如果不重視孝敬,違背孝敬的原則,社會就動亂。

  中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對於整個世界的安定,舉足輕重。中國在五千年歷史當中所提倡的孝道,中國的文化可以說就是孝文化,世世代代都有許許多多孝子賢孫,給當時社會,給後代的子孫,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每一則故事都能感動人心。這樣美好的倫理道德的教化,我們應該要把它繼承下來,要認真地學習。

一、敬老是福田

  中國過去的大家庭,年輕人去工作,小孩、老人在家裡。有的大家庭開課,請老師教家裡的子弟,家裡的老人也教子弟,根紮得好!現在中國模仿西方人,採取小家庭制度,不管老人了,老人多麼悲哀、可憐!在外國,國家養老,雖然老年人物質上沒有缺乏,可是精神痛苦,孤單寂寞;在中國,國家不養老,兒女再不孝順,老人就更可憐了。年老的人說寂寞最苦,不是找人打麻將,就是整天看電視,混日子而已!越到晚年,身心越衰,一切都退化,種種業障現前,老年人苦不堪言。

  如果希望晚年不受苦,現在就要修福。福報現前,千萬不要享盡,留一點給後面。年輕的時候有體力,吃一點苦不在乎。年輕時候種種享受不是福,晚年有福才是真正的福報。年輕時不修福,到晚年就後悔莫及!福報留在晚年享,這是最有智慧的人。

  佛講財布施,得財富無匱乏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我們都有能力修。我們要想修晚年幸福,年輕時首先要修布施、學敬老尊賢,對老人尊敬,這是修因,到將來我老了,年輕人就尊敬我!現在看到老人都討厭,等我老了,人家看到我就討厭。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爽。看到老人要想到,我將來會老,看到老人很可憐,我將來跟他一樣,甚至比他還可憐,所以一定要照顧、幫助老人,照顧得愈盡心,照顧得愈周到,培的福就愈大。

二、敬老是修行

  我們發心照顧,這就是修行,把佛經上的教誨,完全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有人照顧,很好,我們讚歎,沒有人照顧的,我們照顧。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敬愛老人、伺候老人、安慰老人,妥善地照顧他們。學了馬上就有用,不是學了沒用處。三福裡頭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些老人都是我們的父母,都是我們的師長,我們可以常常跟他聊聊天,向他請教。他年歲大了,一生當中經歷不少故事,許多的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善的向他學習,不善的我們來改進,這樣就能達到至善。

  孝與敬不但是人倫的根本,而且是各個宗教神聖、是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即使孔子、釋迦佛來教,都不會有所成就,我們修的善法再多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不能成就德行。何以故?因為沒有根、沒有本。沒有了根本,就像花瓶裡面開的花一樣,看起來很美,兩三天就凋謝枯死了。所以真正想成就聖賢君子,一定要從孝敬的根本修起。我們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恢復良好的秩序,這要靠教學,教學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善心、善意、善行,無一不善,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三、敬老圓滿行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工作了,退休了,有時間了,本該為來生後世做打算了,可是我們看到兩種現象,一種就是雜念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到自己退休了,沒有用了,感到很哀傷;另外一種就是昏沉,倒是沒有妄念,只是精神提不起來。這兩種現象特別容易讓人衰老。如果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但不容易衰老,肯定心情愉快,精神飽滿,與不念佛的人完全不一樣,念佛、聽經是晚年最好的清福。

  如果是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先學習《認識佛教》,然後可以由淺而深,聽《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然後再聽《地藏經》,這都好。

  因為有疑惑,就要聽經。聽經的作用,幫助破迷生信。真相信、真有願,念佛能生歡喜心,愈念愈歡喜,不會有妄想、疑惑。在一般的道場,最好每天至少要聽經兩個小時;念佛能念八到十個小時最好。日常生活當中,儘量減少分別、執著,隨緣而不攀緣。

  如果同修在一起共修就更好,一個人修往往容易懈怠,幾個人在一起修,彼此互相勉勵,討論佛法,交換學習的心得,這樣會提起學佛的興趣,彼此都能夠長進,大眾在一起學習有好處。

  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必從《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三根學起,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或者是專念《無量壽經》,或者是專念《阿彌陀經》,就能成就,什麼都不要學了,什麼都放下。為什麼?一生已經過去了,到了晚年想學也來不及。不如把萬緣放下,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自然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一句阿彌陀佛是眾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就是阿彌陀佛,無量覺,就是皈依佛,覺而不迷,念念覺、時時覺、處處覺。戒行根基就具足,一心專念就是定共戒,念到有悟處,就是道共戒,一句佛號沒有一樣不具足。

  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我怎樣恭敬阿彌陀佛,就如何恭敬一切人。如果念佛誦經還有貪瞋癡慢,這就錯了,徹底放下,學印光法師的教誨,只有一個念頭,我明天就要死了,還想什麼?一心向佛,沒有不成就的。

  因此,我們提倡彌陀村養老院,要給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讓他心平氣和,這一生往生之後,往生到善道去,最殊勝的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敬老之行才圓滿。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了。在中國說到觀世音菩薩,確實名聞第一,諺語有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說明菩薩與我們的緣深厚。西方三聖跟娑婆世界法緣無比的殊勝,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無量壽經》上說,「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這兩位菩薩與我們這個地球有特別的緣分,他們曾經在這個地區住過一段時期,度了很多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緣分很特別!觀世音菩薩知名度高,代表他是人天大師,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教化一切眾生。

一、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歷及表法意義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觀世音菩薩?《楞嚴經》上說,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遇到一尊佛叫觀世音如來,教他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性就是我們的自性,佛法的修學到最終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念佛法門也不例外。「反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祕訣,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修到明心見性。這是講修因。《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就是初住位次;在《華嚴經》裡面是以第七迴向位菩薩之身分為善財童子示現;《法華經.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是等覺菩薩。菩薩三十二應身,就是他的應化身有三十二大類,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眾生需要用什麼樣的身分去幫助他,他就現什麼身分,三十二大類,每一類都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無論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修學這個法門成就的,都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是指定哪一個人。

  也許有人還會有一些疑問,既然是這樣,觀世音菩薩很多,現在有觀世音菩薩聖誕,觀世音菩薩成道,觀世音菩薩出家,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這麼多的觀世音菩薩出生都同一天,成道也同一天,出家也同一天嗎?這是根據他應化的跡象,就是他化身來,往生之後大家知道他是什麼菩薩來的,然後就根據他來應化的出生、出家、成道,這個日期來做個紀念。例如我們看電影演的,像《觀世音菩薩傳》,大部分都是取一個故事來演,像以妙善公主來演繹觀世音菩薩。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觀世音菩薩,稱讚他、感恩他?就是因為世間人念觀世音菩薩,有急難時求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真的來幫他、真的來救他。《心經略疏》曰:「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又觀機往救自在無礙,故以為名(觀世音)。前釋就智,後釋就悲。」觀世音這個名號是從慈悲而來的,觀自在的名號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而來的,就是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讓眾生離開苦,慈是讓眾生得樂,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慈,離開六道輪迴、離開苦難是大悲;悲就是愛心。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種悲願。所以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能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

二、如何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與幫助

  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認識觀世音菩薩的人不多,因為對於觀世音菩薩的經典沒有學習、沒有接觸,當然就不認識觀世音菩薩。不學習經教,只有禮拜,當然也能種善根、也有感應,但是對於教理不明瞭,難免會讓社會大眾認為是迷信。

  因此正規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教科書就是經典,所有的內容都在經典裡面。我們要認識觀世音菩薩,當然要找觀世音菩薩的經典來學習,這樣我們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知,不至於產生誤解,這非常重要。有三部經典講到觀世音菩薩,《楞嚴經.耳根圓通章》,這一章完全是講他自己修行成就的經典,觀世音菩薩怎麼樣修成菩薩的;《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講他怎樣救苦救難,度一切眾生,是講菩薩利他之行;而在《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就是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這一章是自利利他都講到了。所以,這三經要合起來看,才能真正認識觀世音菩薩,了解觀世音菩薩。

我們學習經典,真正對這些道理、方法通達明瞭,自然能夠依教奉行,面對各種問題自然都能夠化解,並得到解脫。這就是佛菩薩加持我們、幫助我們。

三、學習觀世音菩薩出三界之家、出煩惱之家、出生死之家

  世尊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段開示非常重要!我們平常念阿彌陀佛,真正遇到急難的時候,念觀音菩薩非常有效,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也正因為如此,印光大師當年在世勸勉學佛人,修學淨土是以念佛為主,大師勸導我們每天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這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不是為自己念的,是為世界一切苦難眾生念的,這一千聲聖號是祈求世界和平。今天學佛的人把印光大師這個話忘掉了。如果每一個學佛人真的能夠為全世界一切眾生祈求和平,這一千聲聖號會產生很大的效果,有真正不思議的功德!

  彌陀、觀音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念阿彌陀佛生西方淨土,念觀世音菩薩也是生西方淨土。唯有一門深入,不論念哪一尊佛,念哪一尊菩薩,念到功夫成片,如果能迴向西方淨土統統得生,阿彌陀佛與諸聖眾都會來接引。所以我們要發心向菩薩看齊,要學習菩薩在這個世間隨緣度眾、自行化他,共同出離三界之家、煩惱之家、生死之家。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悟道法師講演集

 


以諸法藥救療眾苦|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藥師佛名號的表法意義

   佛教裡,佛菩薩非常之多,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菩薩。眾生不僅指人,連蚊蟲螞蟻都算,我們就知道佛菩薩太多了,說不盡。佛菩薩名號是因眾生而建立的,他到哪個世界示現何種身分,名號就不一樣。名號就是教學的宗旨、手段,讓一切眾生聞名、執持,在其中提起觀照,從而對治自己的弊病。

   諸佛如來裡面,有一尊佛名號叫做藥師如來,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在中國很多大寺院的大雄寶殿都有供三尊佛,當中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右邊是藥師如來,左邊是阿彌陀佛。藥師佛有時候是拿一個寶塔,有時候拿一個像缽一樣,這是裝藥的藥罐子。藥師佛代表的意義是治病,治什麼病?治煩惱病,治的心病,心理健康了,生理就健康。

   藥師如來,善治九法界一切眾生之病,無量無邊的病,他都會治療。佛法用藥來表法,人有無量無邊的煩惱,佛有無量無邊的方法對治你的煩惱。眾生的煩惱就是病,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都是病,佛法就是對治此病的,所以把佛法稱為法藥。世間的藥只能治療身病,心裡的煩惱病一定要依佛法才能治。身病是以心病為主,身有病,其根源還是在心,所謂病由業生,業由心生。所以心正,當然就不得病,如果心有偏邪,造了惡業,身就有病。所以身體的病,歸根究柢還是從不善的念頭所感召來的。

   許多同修生病時都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去拜藥師如來。能拜好嗎?靠不住。一定要懂得經典裡所講的原理原則,要去做到,病才會好。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仁慈、清淨。清淨心不受病毒的感染,身體當然會健康;仁慈可以解毒,再劇的毒物,仁慈可以能把它化解、把它分解掉。在佛法裡面講,最毒的病毒就是貪瞋痴,叫三毒,仁慈能把三毒化解,清淨心、智慧心能把這個病根斷掉。

二、消災延壽的法藥

   《涅槃經》曰:「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既然是教育,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用現代最簡單的話: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本人,用句淺顯的話來說,它就是叫我們要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生活環境真實的狀況,這就是佛法教學的目的。由此可知,佛教教育是每個人必須要修學的,為什麼?一般人迷失了自己,不認識環境,所以才有無量無邊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帶來無盡的苦難。

   教育的宗旨我們了解了,要想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這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再說得白一點,就是對宇宙人生一種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才能夠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學佛求的就是這個。諸位要知道,在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不一定,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有了智慧,哪一樣辦不到!所以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所以智慧是第一,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智慧怎麼個求法?佛教給我們要修行。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每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每個人、每個眾生的智慧是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多方法、門徑做什麼用的?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的染污、心地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把它化除掉、把它斷掉,恢復自性清淨心,佛陀教學的能事就圓滿了。

我們要消災、要延壽,必定要聽佛的教誨。佛給我們講,六凡法界第一個是天道,要修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修羅是下品十善。五戒做得很圓滿,沒有欠缺,這能到人道來。十善業,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事情做完了那個結果就叫做業。我們身體的動作,身在作業;口裡面的言語,口在造業;心裡面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這身語意統統都在造業。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在人天,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淨業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因此學佛的人修淨土,念這句阿彌陀佛是淨業。但是我們在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的身還在這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不能離開大眾,我們身語意三業就要知道造善業,不造惡業。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講,第一條戒就是不殺生。戒殺放生,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十惡業我們都要斷,大家都修十善,那麼現前地球就變成天堂,就不會有災難了。所以我們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要知道佛在經典上教我們什麼,我們要理解、明白,依教奉行,就能達到消災延壽的目的。

三、佛佛道同,殊途同歸

   末法時期眾生業障都很重,大家對此都有感觸,因此才要念佛。佛號不斷,佛光就不斷,念佛就是接受佛光的注照。念哪尊佛當然都可以,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有些人病危,他沒有學佛,平常沒有聽聞淨土,生重病,他害怕,勸他念佛求往生,不能接受,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死了,這個不行;但消災延壽藥師佛,這個好,這可以接受。還有人先修西方凈土,後來又改變,念《藥師經》、念藥師佛,臨命終藥師佛送他去哪裡?藥師佛派八大菩薩,其中有觀世音、大勢至,還有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八位大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

   東方藥師佛,為什麼沒有接引他到東方淨琉璃世界,還派八大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因為藥師佛也希望眾生先去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來我東方就方便了。現在直接來,條件很高。十方諸佛都有淨土,沒有帶業往生的,起碼要斷見思惑,才能往生到那邊的凡聖同居土。如果沒有斷惑往生到東方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還是在六道。所有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最特別,可以不斷煩惱,帶業往生,生任何一土就是圓生四土。所以《彌陀經》、《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諸佛護念、共同讚歎、推薦的一個世界。《藥師經》也給我們證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所以這些都是善巧方便,到最後還是回歸到彌陀淨土。但是眾生現前還不能接受,就要看他能接受哪一尊佛,先請他念那一尊。

   佛佛道同,殊途同歸,顯密圓融,《華嚴經》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這是方便善巧接引眾生,目的在此。見到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想到哪個世界就到哪個世界,想去見哪尊佛就見哪尊佛,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有這樣的殊勝。我們在這個世界見到釋迦牟尼佛了,我想再去見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去不了,也見不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行,我們想到藥師世界,這一念之中,身就到達,想見哪一尊佛菩薩,沒有見不到的。所以十方世界諸佛都勸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你修別的法門,最後還是往生極樂世界。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淨空老和尚開示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聖誕。阿彌陀佛又沒有到這個世界來出世,彌陀聖誕從哪裡來?其實,這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大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史書裡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所以他的生日變成了阿彌陀佛的生日。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譯成中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即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無量覺。換言之,所有一切諸佛的通號、總號就稱作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都是無量覺!我們也是無量覺,如今迷了,迷而不覺是凡夫。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完全覺悟的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體。所以我們自己要明瞭,要珍惜,希望在這一生返妄歸真,一定要發心去作佛。

二、阿彌陀佛的心願

  我們也要明白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去上學的。極樂世界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大眾全是同學,《彌陀經》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言之,證得等覺果位這樣的大學長人數太多了。每天與這些學長在一起,如果聽佛講經聽不懂,這些學長都會詳細為我們講解。在極樂世界修學、聞法,還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參訪,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一直到我們成無上道,學習不會中斷、不會退轉,保證一生圓滿成佛。

  阿彌陀佛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一切皆成佛」,也就是這個心願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阿彌陀佛的心量,所包含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以智慧、以能力全心全意去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求生淨土,幫助他不退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我們的心願也要跟彌陀一樣,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

三、持名念佛之法最極殊勝

  佛法太殊勝了,是最勝妙不可思議的。可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哪一個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成就又是最高的?無過於《無量壽經》這一部經,修學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只要依這一部經、這一句名號,就能夠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是妙絕,「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以果為因的,只有這個法門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我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的種子,就是成佛的因緣。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密咒,觀想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彌陀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無量無邊的果德,就在這一句佛號中,念這句佛號,就把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全念到了,一樣不漏,不可思議!

  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你全都得到。這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全得到了。為什麼?一切法門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法不離自性。我們在這個世間明心見性做不到,到極樂世界就見性、就圓滿證得,這是捷徑裡面的捷徑,所以淨宗又稱之為「徑中徑又徑」。所以我們想成佛,阿彌陀佛勸我們先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那裡六根所接觸到的,皆能幫助我們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這是真實的利益!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逆境是順境、善緣惡緣,不管什麼境界,都是誠心誠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對人阿彌陀佛,對事阿彌陀佛,對天地萬物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沒有。我眼睛所看的全是阿彌陀佛,順境阿彌陀佛,逆境阿彌陀佛,善人阿彌陀佛,惡人阿彌陀佛,真的回歸到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已經轉過來了,轉成阿彌陀佛。誠於中一定會形於外,對人清淨、真誠,以真誠清淨心和睦、慈悲對一切眾生,心裡真是阿彌陀佛。這叫做功夫、真念、真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神通、道力、修學功德轉到我身上來;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加持我的,我悉皆收到,悉皆受用,這多麼歡喜!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從來沒有中斷過。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接受,從今而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彌陀念到底,決定成功!

文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迎新年 獻七寶

  今天是二O二O年元旦,首先祝福大家新年吉祥平安,福慧增長。希望我們在這一年當中有新的開始、新的氣象,能夠藉著佛法提升自己的境界,繼續走成佛大道,成就自己、成就家庭、成就事業、成就社會,以此功德迴向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化解災難,人民幸福,正法久住。在這裡我們供養大家七寶:

第一寶 吉祥

  新年,街道上都張燈結綵,迎接新年。《華嚴經》說:「種種嚴飾吉祥門」,門是門徑,不勝枚舉,這個門通到哪裡?通達諸法實相。入這個門不容易,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吉祥門,無量無邊的法門,入這個門就成就了法身菩薩,這才叫做真正的吉祥門。多門裡面,世尊為我們介紹一個特別的方便門,此門又稱為門餘大道,無量無邊法門之外的一個特別法門──淨土法門。特別是彌陀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吉祥門中最吉祥了。

第二寶 如意

  新的一年開始,有很多人見面的時候都恭賀「新年如意」,怎樣才能如意?放下就如意,所以中國古代大富大貴之人,手上拿了一個如意,這是為了提醒自己。如意的兩頭是回轉過來的,古人講「回首如意」,佛門講「回頭是岸」,所以拿到如意就想到我樣樣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趕快要回頭,回頭就如意。

第三寶 布施

  一部經書,一個隨身聽的機器,做為新年的禮物,比什麼都好,這叫做法布施;財、法二施都具足了。我們要送實用的禮物,接受的人聽明白了,心開意解,遠離一切恐怖,一心求生淨土,無畏布施也具足,圓滿功德。

第四寶 愛

  「愛」這個字,在中國六書裡叫會意,是受和心的組合,它有心、有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愛是真心第一德。

  這個愛就是本性,大乘經上稱「菩提心」。、諸佛如來之所修所證就是「自愛」,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就是「愛他」,能自愛才知道愛他,不自愛怎麼會愛他!因此,我們特別強調自愛,真正愛自己就不會糟蹋自己,不會作踐自己。有一個妄念那是糟蹋自己、作踐自己,做一樁壞事是糟蹋自己、作踐自己,這叫做不自愛。

  我們要學會「愛」,將愛送到全世界,期望人人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

第五寶 慈悲善意

  我們常說:「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慈悲、善意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八個字的落實。念念不離,這就轉凡成聖,真功夫。學佛,就是轉凡心為真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沒有毫分不善夾雜在裡面。他對我不善,我對他要善,何以故?他沒學佛,他是六道凡夫,思想不善、心不善、行為不善,是正常的,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跟他一樣,確實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佛法薰習久了,能夠把煩惱習氣伏住了。受什麼樣的委屈,受什麼樣的災害,心是平靜的、是正常的,不怨天,不尤人,還是充滿了慈悲善意,特別是對冤親債主,慈悲善意能化解怨結。

第六寶 謙卑恭敬

  自己要學謙卑,這是修行的根本。只有自己真正做到謙卑,然後才能夠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在這一生當中沒有不成就的。沒有這個基礎,只是學一點佛學常識,在六道裡輪迴,還是隨業流轉,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謙卑、恭敬,不僅是對於三寶、對於老師,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用謙卑恭敬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心裡面乾乾淨淨。

第七寶 改過自省

  一年過去,不要花大把的錢搞一些慶祝;更重要的是檢討過失,期許明年要怎麼過才會充實。如果我們一天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這一天就沒修行;一年沒有看到自己過失,這一年也沒修行。

  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佛法講大聖才能夠免除過失,賢人以下還是在所不免,哪能說沒過失!所以我們要深深相信自己罪業深重。無始以來至於今生,天天在造罪業,罪業深重!承認這點,才會改過。

  現代學佛不能成就,就是不知自身的毛病在哪裡。「我沒有毛病,我非常好!」看到別人的毛病,不曉得自己的毛病,這叫做迷惑顛倒。沒有改過這個意念,就會一錯到底,這種人是最可憐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佛經常講「可憐憫者」,佛都度不了他。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過,這就是聖賢之道。知過是覺悟;知過改過就是真實的功夫。

  改過的重點在於後不再造,不要想我從前做了多少壞事,多少罪業,每想一次就又造一遍,罪業怎麼能消得了?悔過是從今天起,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統統不想,從今天起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做真正悔過。

  要發勇猛心,精進不懈,革除毛病習氣,還要歡喜接受別人批評,縱然批評錯了也歡喜。有人願意批評我,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存一顆感恩、恭敬的心。真正改過,諸佛讚歎,龍天善神保佑,決定成就!

  新的一年伊始之際,祝福大家新年新希望,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蔡禮旭老師講演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遵循佛陀教誨 成就無上道業

  在中國臘月初八,有些地方都吃臘八粥。根據中國佛教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十二月初八日,臘月初八悟道!在印度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因此,這一天即為中國佛教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

佛為何出現於世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在《妙法蓮華經》裡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哪一樁大事?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何謂佛之知見?就是佛示現開悟時,所說的,「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就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應該回歸自性作佛,不能永遠迷失在六道輪迴裡面,受生死之苦,這是佛陀教育的主要目標。其宗旨就是讓眾生能夠明白、悟入、證入這個真相,無量百千因緣都是唯為這一大事因緣,就是了生死的大事,圓成佛道的大事,這是我們真正的大事。

  因此,釋迦牟尼佛從示現成道開始一直到圓寂,四十九年,每天講經說法,將自己親證的宇宙人生事實真相,為眾生來講解、說明,讓一切眾生認識自己,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作佛。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因緣。

  這大事裡頭又生出一個大事,就是淨宗,淨宗是大事裡面直捷的大事,快速的通道。眾生根性不一樣,但是佛的總目標、總方向是一致的,千經萬論殊途同歸,最後是歸淨土。淨宗能夠普度末法九千年的眾生。愈往後,眾生業障愈重愈辛苦,但是他的善根福德沒有磨滅,他能信、能願、能念佛,就能往生。

  若問佛當年示現成佛,怎麼成佛的?《彌陀經》中世尊親口告訴我們,「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稱讚」就是念佛,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菩薩,始是指初地,終是指等覺,從初地到等覺,他們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佛自己說,「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原來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是佛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傳授給我們,十方一切諸佛皆是念佛成佛的,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方能徹底究盡。

怎樣悟入佛之知見

  佛法教導我們明心見性,這是終極的目標,不管是哪一個宗派,不管是哪一個法門,就是念佛法門也不能例外。念佛法門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明心見性。也就是說我們這樣的根性,要想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業障、困難太多,所以,兩土導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憫念我等,開此淨土法門,妙顯苦樂二土,激揚沉迷眾生」。幫助我們換一個環境,那個環境裡頭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在那邊修學可以一帆風順。

  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能成佛?因為他不退轉。現在修學為什麼那麼難?退轉,有進有退,進得很少,退得很多,所以就難。往生到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退轉,極樂世界修行只有前進沒有後退,而且壽命無量,所以他一生成就。

  臘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也是眾生成道之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今天成道後,即為眾生說種種成佛之法。只要眾生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就選擇淨土法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生不退成佛!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黃念祖居士講演


淨空老和尚除夕開示

  今天是除夕,在佛門裡面讓人突然感動臘月三十這個話頭,在佛門的意思臘月三十就是一個人在這世間最後的一天,叫做臘月三十,為什麼?以後沒有了。讓我們回想過去許多的歲月倒序毫無所得,毛病習氣依然沒有減少,不想則已,一回想就會讓人大吃一驚。

  如果真的臘月三十來臨,我們有沒有警覺到那個時候怎麼辦?每天晚上我們的晚課都念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祖師大德給我們制定的功課,讓我們每天念這句警惕自己。那我們這一年已經過去了,壽命如何?

  所以人生在世,早年講經我也常常提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只有一樁事情他最精進,一分一秒不肯停留,那麼精進。精進什麼事情?精進入墳墓,人從生下來一天一天接近墳墓,這是真話。誰肯停一秒鐘?

  如果把這樁事情換做修道,修道也像這麼精進,那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成就。過去的已經過去,古人說「來者可追」,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新歲的開始,我們為佛弟子,總要警惕、總要知道振作起來。

  我們想到《受新歲經》裡面所說的,《受新歲經》就是過年說的,佛當年在世也講過。世尊當年在新年的時候集合大眾,四眾同修聚集在一起,我們中國人講辭歲拜年,佛也不例外。

  但是佛在辭歲的時候跟大家在一起公開檢討自己的過失,不說別人過失,這是佛做樣子給我們看。佛說「我今欲受新歲」,這是經文上的話,「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受新歲經》裡頭有這幾句話,佛自己說。

  第一句話的意思,今天遇到新年,想想我對大眾、對一切眾生我有沒有過失?我有沒有犯身口意?什麼意思?十善業,身三、口四、意三我有沒有犯?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天天檢討、天天反省,這是佛!不是普通人。

  讓我們想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光陰的警惕,德業的精進,尚且如是,那我們自己想想,自己是生死凡夫,前途一團黑漆,還能放逸?還能夠懈怠?聽憑臘月三十來臨,手忙腳亂,那時候遲了、來不急。

  必須趁我們身體還健康、頭腦還清楚的時候,還是要認真的懺悔,徹底改過自新。學佛多少要幾分像佛的樣子,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這是佛過年的時候給我們做的榜樣。


新春寄語|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開始了,萬物都呈現一番新的氣象。值此中國新年之際,在此祝賀大家:新春快樂!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提醒自己不忘初心,進德修業;重溫自己利益大眾的美好發心,以便在新的一年裡,堅持方向,努力不懈;勉勵自己不斷提升,日新又新,恢復自己本善的本性。「復始」與「更新」相輔相成,自利與利人齊頭並進,精益求精。能做到完善的地步,就是《大學》所說的「止於至善」,這就達到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境界。

辭舊迎新

  「辭舊歲,迎新春」。在佛法的修學上,弘一大師對出家、在家四眾弟子是以改過自新來勉勵大家。一年過去了,我們還有很多煩惱習氣、毛病沒能改過來,希望新的一年能夠改過來。所以改過自新,這是辭舊迎新之意。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反省,要捫心自問,在過去這一年裡我是進步還是退步?真正有智慧的人,嘴巴不用多說,從心地下手,改過遷善,轉化自己的煩惱,轉化自己的氣質,把佛法真正做出來,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彌陀弟子。

一年之計

  新春是一年的開頭。俗話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行程、行事,在開春就要計劃好。而「一生之計在於勤」,這個勤在各方面,在工作方面、在學習方面,在學佛、念佛方面都要勤奮。人一生不忘記勤奮,在佛法裡講就是精進。

  精進的人一定快樂。這個樂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心裡面發的,《論語》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悅)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悅是喜悅,佛門講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你自己修行有進步、有收穫,內心產生的喜悅。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佛菩薩的教導,目的都在「成就一心,不退菩提」。在淨土法門,這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心生起,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心清淨、身清淨、行清淨,念念與西方淨土起感應道交,一生決定圓滿成佛。

平安吉祥

  新年的共勉──「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就諸惡莫作而言,我們應該常存感恩心,讚歎我們的人是恩人,毀謗我們的人也是恩人,都是佛菩薩示現,都要感恩。因為「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處在任何境界中都不忘記提升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就是修戒定慧、滅貪瞋痴,才能與佛菩薩相應,這才是真正的平安。

  就眾善奉行而言,念佛是善中之善!印光大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又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應該發菩提心,念念為一切眾生著想,放下一切雜念、妄念,一心一意念佛,發願求生淨土。我們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但利益自己,而且能感化他人,有助於化解世界戾氣與災難,真正給人們帶來安定和平、幸福美滿。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元宵佳節祝福

團圓 光明 圓滿|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兄弟姊妹與父母團聚在一起吃元宵,有團圓、團聚、圓滿之意,這是倫理的聚會。兄弟姊妹妯娌之間和睦團結,家庭溫馨,家族其樂融融!這就是五倫,是天倫之樂,也是孝的具體表達。這就是傳統文化,這個文化要保持,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元宵節,賞月觀燈。這也表達人們追求光明、嚮往圓滿的願望。從前,古人晚上一般要禁止燈火,怕引起火災;再者,舉燈火徹夜狂歡,早上就沒精神做事,這個國家必定滅亡。所以「禁止宵行,所謂金吾不禁唯元宵」,只有元宵節沒有禁止。提燈籠、賞燈會是元宵節的活動。燈籠外面用紙罩著,裡面是一根蠟燭,蠟燭慢慢燃燒。我們佛弟子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佛法裡所有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蠟燭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即所謂服務社會、服務眾生,捨己為人。現代一般不用蠟燭,都用電燈了,雖然表法的意義不明顯,但是我們知道燈是破除黑暗的,燈表智慧光明。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苦口婆心的為我們講解、指引,我們才恍然大悟,才能清楚明白何謂是非、何謂善惡、何謂利害,這就好比是明燈破暗一樣。

  智慧之光、慈悲之光,這正是佛光,如同十五的滿月,光明顯耀,清涼、柔和,令人歡喜。自性的光明無量無邊,佛有,我們也有,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無不是究竟圓滿。佛能透出來,因為他不迷了,我們六道凡夫現前在迷,煩惱、迷惑、習氣障礙了自性光明。光明是本有的,只要把障礙悉皆放下,它就恢復了。

  現前我們還放不下怎麼辦?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看破,不了解事實的真相,所以放不下。真明瞭、真清楚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因此讀經、聽經就非常重要。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為我們講經說法,是教我們看破,看破自然放下。佛教化眾生的宗旨、目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的教法就是光明,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光注照的地方。專心讀經、聽經之時,就是藉佛的光明把我們自性的光明引發出來,這時我們自性之光與諸佛的光明不一不異,結合成一體,光光相照,光光互入互融;佛光在你的心光裡面,你的心光也在佛光裡面,你自己的心光跟佛光交融成一體。

  十方諸佛,彌陀、釋迦,無一不是無量壽、無量光,光壽加持遍法界一切眾生。團圓與美滿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的祈福,值此元宵佳節,月光圓圓滿滿,希望大家在佛法、在智慧功德上都能圓圓滿滿。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悟道法師講演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世味哪有法味濃 三界火宅須出離|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出家緣起

  在《法華經.壽量品》中說:「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又說:「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釋迦牟尼佛跟娑婆世界特別有緣分,所以他常來。三千年前這次來到世間,看到這邊眾生緣成熟了,現佛身,示現八相成道,來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示現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姓喬達摩,名字叫悉達多。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在他出生的時候,父親特地請算命先生來為太子算命,算命先生說:太子將來可能會出家。淨飯王聽了心裡很是不安,這個兒子將來是要繼承我王位的,怎麼可以出家?心裡時常罣礙這件事情,於是,交代宮廷裡面的人,盡量不要讓太子聽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盡量讓他享受五欲的快樂,讓他感受到人間的美好,以此打消他出家的念頭。但是,天天在宮廷裡面吃喝玩樂也會膩,就想到外面走一走,他的父王派人陪他出去走走看看。到外面遊歷時,經過四個城門,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悉達多太子看到這些現象,回到王宮他就悶悶不樂,一直在思考,人怎麼會有這種痛苦?這種痛苦要如何解決?怎樣才能不受這些痛苦的折磨?

  十九歲那一年,他下定決心,趁著月夜,命他的侍者車匿為伴,騎白馬犍陟,離開了王宮。悉達多捨棄了王位,把自己身上戴的寶冠,以及華麗的衣服、纓珞,交代侍者送回王宮,出家做苦行僧,開始遊歷十方,尋師訪道。印度在那時候是宗教之國,也是哲學之國,凡是有名的宗教師、學者他都去參訪、學習,但是都沒有結果。於是在優婁頻羅村苦行林,修了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皮包骨頭,但是也沒有得到解脫涅槃之道。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放棄了,不再參學。最後到恆河邊上,把十二年所學的悉皆放下,在畢缽羅樹下打坐入定,入更深的禪定,十二月八日那天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

二、開權顯實

  「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別的星球,別的世界,其他地方也去教導利益眾生。我們知道,世尊的教區是三千大千世界。「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對人天所說的。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煩惱、習氣、染汙很重,喜歡小法,大法接受不了。十九歲出家,經過十幾年的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了,就是為這些喜歡小法的人講的。「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是我實實在在成佛以來到現在,非常久遠了。法華會上開權顯實,講真話了。「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我若不這樣講法,大眾不相信。他要到這裡來投胎,母親懷胎十個月生他,他跟我們一樣,你可以做到,我也能做到。用這個方法,這是應機說法,完全應眾生的需求。教學的目的,就是令入佛道,佛道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信知本師作八相成道之種種示現,只為隨順世間眾生之根機,行權方便,普皆度脫而已,實則釋尊久已成佛。」這個意思我們要懂,釋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是來幫助我們,示現這些表演,我們就相信了。

三、出家啟示

  佛的用意就在於「順世間」,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面的恆順眾生,此義非常之深。他可以繼承王位,但他不要,把人間的富貴全部捨棄,出家了。這就是告訴我們,出家是第一殊勝,絕對不是世間富貴所能比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放下之後那個快樂,就是《論語》頭一句話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乘教上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個人生多美好,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究竟圓滿的幸福,這是真正的幸福。

  佛與菩薩為何要回歸自性?自性太快樂了!正是古德所謂「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是人間天上,五欲六塵這種享受,比不上佛法破迷開悟的樂趣,破迷開悟是真樂。如果世間的快樂要能超過佛法,釋迦牟尼佛他就不出家了,他就不要修苦行了。他出家修苦行,那個樂比做帝王快樂更多更大,是真樂。人天福報是虛妄的,就像佛在《金剛經》上講的,那是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出家修道是真實的,這不是虛妄的,捨虛妄取真實,是真正的智慧。一般世間人看到修行人生活太苦了,哪裡知道修行人看世間人真苦、真可憐。佛之示現,就是告訴我們,世間所有榮華富貴不是真實的,就像曇花一現,是假的,要求真實的,真正能得到的。

  「佛」是印度話,印度人稱佛陀,意思就是覺悟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明瞭宇宙之間哪是真的、哪是妄的,這是真正的智慧。《般若經》說:「般若無知」,無知是佛知佛見,就是清淨心的本體,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問題全解決了。

  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現在我們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麼失掉了?佛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給挖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我們的病根之所在。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復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我們的佛性就恢復了。

  古人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真正要覺悟,真正要警惕。六道輪迴一場夢而已,三界火宅身心無安,何處是歸路?人世間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永恆的,一切所得才是真實的。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示生唱滅 廣度群萌|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悉皆大權示現

  今天是佛陀涅槃日,也是婦女節,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佛陀和摩耶夫人母子二人的故事。

  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受生自在。佛菩薩來受生,當然也是有感應的。釋迦牟尼佛選擇淨飯王做父親,摩耶夫人做母親,過去世生中統統都有緣分。摩耶夫人,「經稱母佛」,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翻譯成中文叫幻生,就是摩耶夫人以如幻的法門幻生佛陀。「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眾生情愛很深,順著眾生的情愛來度化他。

  佛陀出世,示現八相成道,來為我們表法。殊不知佛陀的一家人,乃至於那些弟子護法們皆是大權示現,所謂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跟隨佛陀一起來為我們表法。包括聲聞這些弟子,像目犍連、舍利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全都是大權示現,在舞台上唱戲,台前看不出來,背後全是諸佛如來大菩薩。大家串連起來唱戲,為芸芸眾生表演,幫助眾生覺悟。

二、佛陀捨兜率、降王宮示生人間

  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八十年,給我們表演的是八相成道,從兜率天降生、坐胎、出生、出家修行(苦行),統統都是做樣子給我們凡夫看的。第一相是從兜率天降生,兜率有妙足、知足、喜足等意思,我們想成佛、想回歸自性,一定要知足。佛陀為什麼不降生在普通人家,而降生在王宮?這是為大家表演的。在人世間王位是權勢最高的,財富也是最足的,榮華富貴可以說到了極處。出生在王宮,然後能夠放下,出家去了,這就說明出家修道比做國王還要殊勝!世間人所希求的他不要,世間人不要的他要,他要的是無上大道!

  佛陀,十九歲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下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家修道。學了十二年,把印度所有的宗教、學派統統學過,發現所學的都不能解決問題、都見不了性,於是放棄了。最後把所學的統統放下,到恆河邊上的菩提樹下去打坐入定,入甚深的禪定,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開悟之後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這就是釋迦推動普世教育的基礎。王位不要了、財富不要了,捨棄了人間的富貴功名,出家修道,教化眾生就容易了。八相成道的示現就太重要了,世間人爭的是榮華富貴,拼命去追求,釋迦牟尼佛全都得到,得到了放下,告訴大家,佛確實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圖五欲六塵享受,沒有貪瞋痴慢,統統放下了,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學佛,徹底放下。

三、摩耶夫人示現生天

  佛母,這個意義非常深刻。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後沒幾天就去世了,就上生忉利天。我們世俗的人來看釋迦牟尼佛的命不好,生下來母親就死了。實在講是他的母親功德太大了,到忉利天去享福!佛陀為了報答母恩,在《法華經》講完之後,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講了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在示現涅槃之前教給我們報本反始,報答親恩。佛菩薩不僅如是說,還做給我們看。

四、佛現滅度留四依法

  佛陀,開悟之後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直到八十歲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涅槃。涅槃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不生不滅。佛示現入滅了,佛有生,也有死,這是真的嗎?不是真的。實在講,佛並沒有入滅,入滅是示現給凡夫看的。佛有能力不滅,為何不常住在世間?讓我們末法眾生都能夠親近佛身,得佛親自講經說法,這多好!我們要知道,佛示現在這個世間,時間的長短,完全是眾生的因緣;佛本身不起心也不動念,完全隨緣。如果佛要常住在世間,一直住到今天,佛法也沒人學了。何以故?一看到佛很景仰,都把他當作神去看待,你是佛,你可以活三千歲,我們都做不到。佛所講的道理、方法,我們就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佛一定要示現跟我們大家的壽命差不多,然後告訴我們這些理論、方法,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們人人可以修學,各個都能成就。佛示現滅度之後,我們對於佛法會格外的珍惜,這其中有許多的功德利益。這個表演,演得很逼真,這才能夠收到教化的效果。所以全都是教學手段。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對我們的啟示,給了我們一個警覺。佛常住在世間,大家修學就會懈怠、懶惰,今天沒聽到不要緊,明天佛還會說。佛一不在世,這著急了,以後沒人說了,怎麼辦?於是,修學的意念提起來了,加倍地用功努力。因此,我們要真幹,真幹要依經典,依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佛滅度前,阿難尊者為我們啟請,佛要不在世了,以後我們有問題怎麼辦?佛給我們說了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佛所說的經典,依照經典等於依佛一樣。人說法,如果說的法與經不一樣,決定不能依;他說的法,經上都有,可以相信。第二、「依義不依語」,語言深說、淺說、長說、短說,沒關係,義理沒有說錯,這就對了。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是了義?凡是說了生死的道理,凡是講證菩提大涅槃這些方法,就是了義。如果講人天福報,這是不了義,因為人天福報再大,也不能夠超越生死輪迴。第四、「依智不依識」,要依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決斷要用智慧,絕不被感情障礙,依真實智慧。

  我們認識清楚了,我們對於諸佛菩薩真正恭敬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才能體會到他對於一切眾生恩德之大。正是古德所說,粉身碎骨不能為報!一切的示現都是為了利益眾生,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覺悟。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學習觀音菩薩心行 開顯自心大慈大悲|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紀念日。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觀世音」這個名號著重在教化眾生,利他;「觀自在」這個名號著重在自己修行,自利,自利利他都功德圓滿。

  觀世音菩薩,「顯教言大士乃阿彌陀之弟子,密宗以為阿彌陀之化身」。《法華經》總共有二十八品,前半部是講跡門,後半部是講本門。「跡」是講的跡相,「本」是說他以往已經證得的果位。觀世音菩薩,從跡相上,他是以菩薩身分到世間弘法利生。如果說本地,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以菩薩身救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修什麼法門成佛的?「《首楞嚴經》曰: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歷史,在久遠劫前,有一尊觀世音如來,他是觀世音如來的弟子,佛傳授他,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這是他修的法門。聞薰聞修都是從耳根入門,所以菩薩耳根最利。

  觀世音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最大的恩德就是救苦救難,這是觀世音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德。這個大德從哪來的?必有所本,他是「供養觀音如來」。供養注重的是在法供養。什麼叫法供養?依教修行這是真正的法供養。老師告訴他這個原理、修行方法,他就依據這個理論方法修行,他也成佛了,這叫真正的供養,也就是我們世間講的師承。他就是學觀世音如來,所以他自己的名號也叫觀世音菩薩。

  菩薩有多少等級?以《華嚴經》來說,從十信位初信位菩薩開始到等覺,五十一個等級。我們現在能依照觀世音菩薩經論裡的道理方法修學,就是初發心的觀世音菩薩。

二、觀世音菩薩隨類現身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緣分很深,不但學佛的佛弟子知道,不學佛的人聽到觀音菩薩也歡喜;甚至於其他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看到觀音菩薩都歡喜。日本京都的中村康隆老和尚,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統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三十二不是只有三十二種,是三十二種大類,每一類又是無量無邊。什麼身他都能現,眾生需要什麼身分他就現什麼身分來給他說法。世界無量,眾生無量,菩薩應化亦無量。

  諺語有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西方三聖跟這裡法緣無比的殊勝。四大名山的普陀山,就是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香港聖一法師曾經到普陀去朝拜觀世音菩薩,與他同行的還有兩個出家人,聽說梵音洞觀音菩薩常常現身,他們很仰慕,三個人一起在洞外虔誠禮拜。他們拜了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現身了,三個人都看見了,非常歡喜;繼續再拜,菩薩現相大概有半個小時。回來時彼此就問,看到觀音菩薩是什麼樣子?結果三個人看到的相不一樣,聖一法師看到的觀音菩薩是全身金色的,戴毘盧帽;另外一位法師看到的是白衣觀音,還有一位看到的是出家比丘相。三個人看的相各不相同,這是各人修持,心地清淨、恭敬純度不一樣。可見得菩薩真的是隨類化身,每個人見的都不相同。菩薩確實在這個世間,心地清淨、虔誠恭敬,真的都能見到。

三、觀世音代表大慈大悲尋聲救苦

  《無量壽經》說:「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十方世界的眾生有苦難,菩薩聽到音聲了,自自然然就會來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要曉得慈悲一定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慈悲才具足真實功德。唯有真實智慧才能了解這個音聲裡面的真實狀況。所以在佛門,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所發的是善願,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絕沒有自私的意念,絕沒有私人的絲毫利益,這個感應就非常明顯。

  佛教一絲毫迷信都沒有,所供奉的這些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全是表法的,全是教學。我們一看到立刻提醒自己,我的愛心在哪裡?我的慈悲在哪裡?用這些方法開發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用我們的智慧德能為一切眾生服務。佛法非常重視藝術教學,這就是屬於藝術的教學,不用說話,讓你看到、接觸到,你就有感受,就有所啟發。所以看到觀音菩薩像,要發心學觀音菩薩,心願解行都向佛菩薩學習,修學才會有成就。

  我們供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代表什麼意思?代表尋聲救苦,大慈大悲。哪個地方眾生有難,菩薩就到那個地方去救度眾生。難從哪裡來的?難從迷惑顛倒、無知,愚痴來的。化解災難要覺悟,要有智慧。所以,觀世音菩薩用什麼來救苦救難?教人慈悲。今天這個世界上災難很多,怎麼樣化解?就是一個愛。大慈大悲,就是大愛。人人都把大愛發出來,愛眾生勝過愛自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把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落實在自己心裡、落實在自己行為上,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普賢行願殊勝行|淨空老和尚開示

  三月十四日(農歷二月二十一)是普賢菩薩聖誕。諸佛菩薩的名號皆是顯我自心,普賢菩薩是顯示我們的自心大願。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要講到一生圓滿成佛,只有《華嚴經》,《華嚴經》把成佛的因、緣、果都說得清清楚楚。「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生成佛,他們怎麼成佛的?《華嚴經》最後的一章,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真正圓滿成佛。

  世尊在《華嚴經》上說: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普賢菩薩在華藏世界代表的是行門,菩薩行歸納為十大綱領,稱十大願王,十大願展開,就是整部《大方廣佛華嚴》,圓圓滿滿的願行都在其中。每一條都包含著無量無邊的境界,每一條都是以一真法界為本體,每一條都含攝著從初發心到佛果地上圓滿的境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普賢行願品》的宗旨。

✨十大願王略說如下:

一者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諸佛包括的範圍很廣,不僅禮拜佛菩薩,情與無情皆要平等禮敬,這才是普賢行的禮敬諸佛。十願是對治我們眾生的十種病根。禮敬是對治我們的輕慢、貢高之心,我們對於一切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高,輕視別人,所以用「禮敬諸佛」來治這個病。

二者稱讚如來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這十種稱號是通號,每一尊佛都有這十種稱號,它的意思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謂佛佛道同,佛所證的境界完全相同,這是第一個講法。第二,《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是指法身如來。

  如來與諸佛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說稱讚諸佛?諸佛與如來是有差別的。經上講佛、諸佛,都是從相上說、從事上說;講如來,是從本性上說。在事相上,我們要平等恭敬,沒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我們尊敬;凡夫、鬼神,我們也尊敬,尊敬之心與禮貌,與尊敬諸佛沒有兩樣;乃至於敬物敬事都沒有差別,這叫禮敬諸佛。稱讚就不一樣。禮敬是無條件的,稱讚是有條件的。惡人做惡事,不能稱讚他事情做得好。殺生與偷盜也不能稱讚。殺生與偷盜的人,我們要禮敬,但是他們做的事,我們不能稱讚。稱讚是有條件的,必須他的善行與自性相應;與自性不相應,我禮敬而不稱讚。這種修行方法,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識示現在各行各業中,有些行業值得讚歎,有些行業不能讚歎。善財童子禮敬五十三位善知識,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佛的恭敬態度完全相同,並讚歎他們;但是,其中三個人,只對他們平等禮敬頂禮而沒有讚歎。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甘露火王脾氣大,代表瞋恚;伐蘇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貪愛。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善財沒有讚歎。稱讚是讚美,他的言行值得我們效法,可以做我們的榜樣,這才得到大眾的讚歎。言行不值得大家效法,就不能讚歎。

  普賢菩薩的稱讚是稱性的,不同於平常的讚美;因為用心不相同,目的不相同,境界也不相同,如同佛之互相讚歎。

  稱讚如來遠有一層非常深的意思。如來是講真如本性。一切諸佛的真如本性,跟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稱讚如來就是稱讚自己真如本性的性德。一切法不離自性,我們聽一切有情無情的音聲,無論是風聲、雨聲,外面這些車馬聲,一切的言語音聲,無一不是讚歎如來之聲。如來是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性德,都是從性德裡面流露出來的音聲,還讚歎性德。這一願,稱讚就是對治毀謗。

三者廣修供養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什麼叫法供養?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是法供養裡面最重要的七個項目,排列在首位決定是最重要的,即「如說修行」,如佛所說的。一定要甚深信解,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實際生活。真正依照佛所講的來修行,這才是真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懺悔」是修學裡面重要的一個科目。十願前四願是修行的根本,若是沒有敬心就不能入門;沒有稱揚、讚歎之心,不能去除我們的障礙,不能親近善友;不修供養沒福報。「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之後,這才成為一個法器,才有資格接受佛法。否則,縱然遇到善知識,遇到佛法,自己本身業障太重,遇到了無法接受,還是沒用處。所以必須要修懺除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是去除嫉妒的障礙。肯隨喜,絕對沒有嫉妒障礙,不但心裡面隨喜,還要盡心盡力的幫忙。如果不能盡到心力,不是真正的隨喜,隨喜要盡到我們自己一分心力,幫助他,促成他。隨喜功德能夠生起自己平等的善心,所以功德無量無邊。

六者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能夠消除我們自己多生多劫謗法的障礙。謗法一定有的,因為在以前沒有接觸佛法,毀謗佛法在所不免,這一生沒有,生生世世難保沒有,一定要把這個障礙消除。佛法每一部經裡面都有啟請的人,這個啟請的人就是請轉法輪。一切眾生不知道佛法的殊勝,必須要依賴那些已經覺悟的菩薩們發心來請法,大眾才有聞法的機緣。所以請轉法輪這個啟請的人與講經的功德沒有兩樣,是相等的。請佛來講經,佛講經功德很大,啟請人的功德與佛講經一樣大。沒有啟請就沒有法會的出現。

七者請佛住世

  十願的層次,首先是隨喜,隨喜之後就要請講經,不但請講經,還請他常住在此地別走,一定要「請佛住世」。如果我們發心來學佛,要想常常遇到正法,在正法中修行,將來能得正果,心一定要清淨,才能夠感應道交。請佛一定要清淨心來請,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的心更要清淨。

  諸佛如來的示現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盡虛空遍法界的;換言之,諸佛如來本來就住世。但是這種境界,一般說來都是法身大士才能夠體會得到,像我們初學的人沒有辦法。所以勸請,這裡面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依智離識,所謂「依智不依識,諸佛常現前」。智,理智,要有理智,識是感情,我們時時處處都能夠用理智,而不動感情,與佛就接近、就相應了。心地清淨,智慧明朗,佛者覺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就是諸佛常現前的樣子。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這三條都是屬於迴向。「常隨佛學」屬於自利,「恆順眾生」屬於利他,第十願是總迴向。第八、第九願是自利利他,二行之體,不能恆順眾生就不能利他,不能常隨佛學就不能自利。「普皆迴向」是迴向三處,即菩提、眾生、實際。

  古德教給我們修普賢行願的人,只要安心觀行,一就能化成無量,無量也能夠歸納成一,與經上所講的境界無二無別,法喜才能現前,所謂法喜充滿,才能得到真正的樂趣。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這四句是總迴向,由這個地方才能真正顯示出菩薩的大慈悲心,大慈大悲普遍的利益一切眾生。菩薩念念不忘眾生,而且對眾生一個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都能同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菩提。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要從根本做起|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清明節的來歷及重要意義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是傳統的節日,已經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是提倡孝道、緬懷先祖的重要節日。我們的祖先為什麼重視清明的祭祖?孔夫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祀是懷念祖先、紀念祖先、傚法祖先,繼承祖先的美德,確實給社會帶來淳厚的風俗,和諧的社會,產生很大的效果。

  清明有怎樣的含義?按《說文》的解釋,「清」是清潔,「明」是照的意思。《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會歸到佛弟子而言,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我們要如何才能把身心的污垢洗滌乾淨,使自性的清淨心顯明出來?就是要破除煩惱,遠離五欲。下手的方便,要從根本做起,根本是什麼?就是《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淨業三福一開頭的兩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敬是成聖成賢的大根大本,也就是祭祖的精神所在。

  紀念祖先。要怎麼紀念?要回憶祖宗在那個時代,他們用的是真實智慧,跟我們所學的菩提心、跟三福完全相應,雖然那時佛教還沒有傳到我國來。這也就是說明,佛教傳到我國,為什麼國人這麼熱愛。它跟我們老祖宗說的沒有兩樣,比我們老祖宗講得更好、講得更深,意思深,講得更廣,廣沒有邊際,深沒有底限。所以佛教傳到我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後人講到我國傳統文化就是儒釋道,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我國傳統文化把佛全容納進去了,也變成傳統文化的一根柱子,三足鼎立。佛在《觀經》中的三福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清明祭祖就是孝親具體的表現。我們對於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還是這樣的敬愛,念念不忘,對於現在身邊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孝親是教育的核心,我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的根基建立在孝親上。佛法是師道,師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敬,師道就沒有了。

二、祭祖要有誠敬心

  古人講「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那個神是祖先,不是別的。我們清明節掃墓、祭祖先,最重要的就是虔誠的心,在祭拜祖先時就好像先人在眼前一樣;如果沒有虔誠的心,就沒有感應。而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很懶得去祭拜,根本就不去掃墓,先人的墳墓都被草淹沒了。即使勉強去掃墓,沒有懷念、哀思之情,到那邊好像去郊遊踏青,嘻嘻哈哈的在那邊玩,對這些祖先沒有尊敬的心,這就是「輕慢先靈」。先靈就是祖先,千萬不可以對祖先不敬。我們學佛的人去掃墓,應該多念佛,最好念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往生咒回向給祖先,一定要對先靈、祖先虔誠尊重。

三、誠敬忠信 報本反始 傳承聖教

  這個時代禮崩樂壞,世界各國都偏重於物質文明的建設,忽略了精神文明的提升,我國也不例外。那麼結果?我們都能看得到,確實是貴而不安,富而不樂。今天社會動亂的現象愈來愈嚴重,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疏忽了精神文明的建設,疏忽了「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宗教教育」。如何才能挽救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深深的反思。祭祀祖先的意義是教人不忘本,所謂「報本反始」。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教人飲水思源,知恩報恩,記取祖宗的智慧經驗,誠敬忠信,愛人如己,事死如生。人心淳厚了,才能夠國泰民安。

  父子的關係,親愛,這在佛家講就是慈悲,這個是性德的核心。這些我們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國的教育基礎就是建立在親愛上,父子有親。教育的目的,第一個目標,這種親愛希望能永遠保持,這一生都不會丟掉。不但一生不會丟掉,生生世世都不會丟掉,為什麼?祭祀祖先,沒有把祖先忘掉。所以,我國的教育是以這個為核心。第二個目標,這個親愛擴大,你愛你的父母、愛你的祖父母、愛你的曾祖父母、愛你的家族、愛你的兄弟。然後再擴大到外面的,不是你家族的,愛國家、愛民族,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愛朋友、愛親戚。五倫關係一展開,整個天下跟我們都是一家人。和諧社會決定可以落實,和諧世界的理想也不會落空,這是我們紀念先祖真正的意義。

  我們用真誠的心紀念祖宗的恩德,接受老祖宗的教誨。祖宗對於後代愛護備至,留下來的文化都是教我們離苦得樂。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心上,孕育在胸中,落實在生活。我們對事、對人、對物都要遵守祖宗的教誨,佛菩薩的教導,做三教聖人的傳人,真正落實「繼絕學,開太平」的使命,認真努力去做。這是我們紀念清明節真正的、真實的義趣,願我們共同勉勵。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以文殊智證解凈土法門|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文殊菩薩名號表法含義

  文殊師利,亦云曼殊室利,此皆梵文音譯,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妙首,又稱妙吉祥,亦云妙德,是諸佛之師。《放缽經》曰:「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

  妙首,首是第一,學佛信第一,《華嚴》、《大論》中皆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一切功德都是從它發生的,所以稱之為功德母。母是表示能生之意,這是一切萬法之首,稱之為妙首。

  妙吉祥,《心地觀經》曰:「三世覺母妙吉祥」,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覺就是佛,把他比喻三世諸佛之母。母親照顧小孩無微不至,文殊菩薩照顧發心修行的人,也是無微不至,只要你發的是真心就有感應。

  妙德,《法華嘉祥疏二》曰:「以了了見佛性故」,此句就是通常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德無不圓」,圓滿了;「累無不盡」,累是煩惱,煩惱斷乾淨了,「稱妙德也」。《會疏》曰:「具足三德祕藏」,大乘教裡稱法身、般若、解脫為三德,「神化不可思議,故名妙德」。文殊菩薩早已經成佛,他是古佛倒駕慈航而來,襄贊釋尊,演唱聖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文殊曾經是七佛之師,這七佛裡面就有釋迦牟尼佛,過去劫中最後的三尊佛,以及我們現在賢劫的四尊佛。所以他的智慧早就圓滿了,故稱為妙德。

  文殊師利法王子,佛稱為法王,菩薩稱為法王子。文殊菩薩是等覺菩薩,所謂是後補佛,就好比是世間王太子,將來要繼承王位,所以稱為法王子,這是對大菩薩的尊稱。

二、文殊菩薩與凈土法門的關係

  《華嚴經》在佛教是公認的根本法輪,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華嚴經》裡一共講了二千多個法門,包括顯密各宗,最後結歸到念佛法門。

  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學生,文殊菩薩教善財什麼法門?念佛法門。念哪一尊佛?念阿彌陀佛。如何知曉?因為後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同時又看到文殊菩薩自己發願求生淨土:「願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他教善財童子當然是念阿彌陀佛,毋庸置疑!這是在華嚴會上文殊菩薩傳授給善財的法門。在般若會上,文殊菩薩怎麼教我們呢?他說:「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於一佛念念相續,即一念中能見過去未來諸佛等。」這是指導我們從一尊佛入門,跟《楞嚴經》所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樣。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阿彌陀經》中把文殊菩薩擺在菩薩眾第一,與前面十六尊者表法的意義相同,因為在聲聞眾裡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文殊師利在一切菩薩眾裡代表智慧第一。這就說明凡是能信、能願、能持名求往生者,都是智慧第一。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唯有智慧第一,才會選擇,才會信受奉行。所以叫難信之法。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善財童子也是修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而且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華藏會上所有菩薩們悉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自己想想,我們在道業上、在學問上、在德行上、在福報上,哪一樣能夠比得上文殊、普賢?補處菩薩、等覺菩薩尚且發願往生,我們如果還要麻木不仁,還不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豈不是太愚昧了嗎?應當聽佛的教誨、勸告,發心專持,發願往生,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決定得到。

三、應化事跡

  1.化身乞丐

  在佛道、在菩薩道裡面,文殊菩薩就像父母一樣,照顧發心學道的修行人。世間愈是有災難,災難愈多,諸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的也愈多。何以故?來救苦救難,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不一定現什麼身。《普門品》三十二應,應化身三十二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

  《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記載一段故事,老法師四十七歲的時候,發心朝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足足用了三年多時間。在路途中兩次生病,都是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病危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救了老和尚,照顧老和尚。老和尚問他什麼名字?他說: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就記在心裡,到了五台山,打聽之後才知道,文吉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這才恍然大悟。兩次危難的時候菩薩現乞丐身幫助他,在荒山野嶺遇到乞丐很正常,讓人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菩薩感應真正不可思議。
2.示跡五台

  佛為了度化眾生能夠變現化土,我們在古人註疏記載裡面看到,法照禪師朝五台山,文殊菩薩示現大聖竹林寺。那是文殊菩薩的境界,他可以變現出一個世界來。法照禪師是學禪的,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修哪一個法門最為契機,容易成就?」文殊菩薩告訴他:「無過於念佛法門。」法照禪師向菩薩請教:「如何念佛?」文殊菩薩就念了幾句,法照禪師學會了。離開大聖竹林寺時,怕迷路,他還一路做記號,以便下次再來訪問,哪知回頭一看,境界全沒有了,一片荒山。於是才曉得,這是聖人境界!菩薩示現的,不但示現身相,能示現山河大地之相。

  由此可見,佛菩薩慈悲到了極處,每一個發心學佛的人,特別是發心求生淨土的人,諸佛菩薩沒有不照顧的。我們求他,他照顧,不求他,他也照顧,重要的是不再用妄心,必定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特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對修淨土的人沒有不加持的道理。為什麼感受不到?我們的心有染污、有妄想、有雜念,所以沒有感應。如果我們把妄想雜念放下,心裡只有一句佛號,感應就現前。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紀念釋迦牟尼佛聖誕的意義|淨空老和尚開

  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在佛門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行浴佛,這一天也成為我們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誕辰的節日。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古印度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姓喬達摩,名叫悉達多,是淨飯王的太子。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托胎時,母親摩耶夫人將睡未睡之際,清清楚楚見到菩薩從兜率天下降,乘著六牙白象從空而來,「從右脅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涅槃經》云:「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周行是指四維上下之十方。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在這個世間,一般小孩出生就哭,仔細聽聽:「苦啊!苦啊!」他在叫苦,聲聲都在叫苦。所以心思稍微敏捷靈敏的人,一聽小孩出生哭的聲音,苦!人生苦,出生是生苦,然後仔細再觀察,老苦、病苦、死苦,也就是從出生到死亡沒有不苦的。生、老、病、死的苦,聽這個聲音、看到這個身相,就覺悟了。這個跟釋迦牟尼佛示現到外面去遊玩,看到生老病死,他覺悟了,這是示現給我們看的。為什麼他看生老病死覺悟了,我們看生老病死茫然不覺,依舊迷在這個境界裡頭?「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因為他看出來這才是人生第一樁大事!佛就為這樁大事來到世間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用什麼方法解決?修道、證果。佛自己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首先要悟,悟是對於生老病死的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六道輪迴是古老婆羅門教所講的,他們通過禪定的方法,說得非常清楚;婆羅門教就是現代人講的印度教,他們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瞭如指掌,但是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他就不知道。他們知道六道輪迴之當然,不知道六道輪迴的所以然,所以解決不了問題。釋迦牟尼佛出世才把六道輪迴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發生說出來了。

  六道輪迴怎麼來的?生死凡夫,迷心逐境,迷失了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總的來說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細一點來說就是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現在這個社會現象已經達到極處,真誠、清淨、平等完全迷了。迷失了真誠就是虛偽,虛情假意。迷失了清淨就是染污,現在大家知道地球的染污非常嚴重,地球為什麼染污?人心先染污,然後地球就被染污。佛法說得好,「心淨則佛土淨」。所以環保,最重要的是怎樣保護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你能夠把你的內在保護住,外面環境自然就變好,境隨心轉,相隨心轉。所以佛經講的內容沒有迷信。

  釋迦牟尼佛當在世,示現八相成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樁事情是為自己的。現身是為一切眾生做個好樣子,表演給大家看,做人要像他這個樣子。他所示現的身分,一生教學,從開悟到圓寂沒有一天不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斷疑生信,教學的目的在此地。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因為只有這個法門能一生成就。這是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無比的恩德,幫助你一生成佛,永遠脫離六道輪迴。

  我們要常念佛恩,佛對於我們有什麼恩德?對眾生有什麼利益?對於社會和人類有何貢獻?如果能在這個節日,向這些方面來闡揚宣導,讓社會大眾普遍的認識釋迦牟尼佛,正視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確確實實可以幫助我們現代人,解決現前一般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佛確實是具有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他將宇宙人生的真相觀察到無微不至,他的指導永遠是正確的。因為他是真實智慧,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在哪個地區,無論對哪一類的眾生,都是純正而沒有錯誤的指導。

  唯有真實的智慧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像《無量壽經》上面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這三個真實就是解決二十一世紀困難問題的總原則。「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就是教我們,一定要明瞭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你明瞭就是真實的智慧,就「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真實利益就是幫助世間一切眾生,都能夠住真實慧,都能夠明白事實真相,都能夠得到皆大歡喜。佛之教化能事畢矣!我們紀念佛陀誕生,是提醒、振奮我們要紹隆佛法、續佛慧命、代替佛陀普度眾生,這才是真實的紀念。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無邊深恩何以報答|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成德法師開示

  佛在《正法念經》上說:有四種恩是最難報的,第一是母親恩,第二是父親,第三是如來,第四是說法法師。佛在經上說,若有供養這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讚歎,未來世如果遇到佛緣,一定能得菩提。

  佛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佛陀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先對這些白骨禮拜。禮拜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您為何對這一堆白骨禮拜?佛陀說;這些白骨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我們應該禮敬。禮拜完白骨之後,佛陀叫學生把這堆白骨分成兩部分。學生就問:這個骨頭為何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回答說:這堆顏色比較黑的骨頭是母親的,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胎兒所需的營養由母親提供,孩子出生之後,哺育嬰兒、嚥苦吐甘、推乾就濕,全心全力照顧得無微不至。這是佛告訴我們母親的恩難報。所以這四種恩,母親排在第一,道理就在於此。

  古人重視教育,人心厚道,孝順的實例太多了。像古代有名的孝子曾參,有一次他上山去砍柴,剛好朋友來找他,朋友遠道而來,可能都走二、三天的路才到。曾子的母親為人忠厚,想著這位朋友遠道而來,假如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紮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緊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到回家,看到母親,馬上跪下來說:母親,您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剛剛一陣刺痛?母親這才跟他解釋,因為你的朋友來訪,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拿針紮了自己手。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實是心心念念想著父母。

  現代人疏忽了,把父母的恩德忘了。母親懷孕時,胎兒在肚子裡,雖然還沒出生,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胎兒都受影響。古人知道這個道理,重視胎教!所以在懷孕這十個月,母親念念都是心平氣和,舉止安詳,希望這個小孩他能受到好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母親,照顧兒女的辛苦,不做父母的人不知道,做父母的人才真正體會到,父母是怎樣照顧孩子的。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養子方知父母恩」。不生兒育女,想不到父母的恩德,自己養兒育女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兒女的恩德!可是多少子女到自己養兒育女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年歲都大了,幾乎有一半都已經不在了,此時後悔就晚了。

  因此,世出世間聖人皆是提倡孝道。佛在《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講的淨業三福,「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業三福十一句經文,「孝養父母」是根本,後面十句全部是落實孝養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第二句,「奉事師長」,尊師重道,這才是孝;如果我們不懂尊師重道,這就不孝。「慈心不殺」就是孝,如果沒有慈悲心,隨意殺生,就不孝。因此修十善業就是孝,造十惡業就不孝。試想,如果一個人不尊敬老師,又沒有慈悲心,隨意殺生,又造十惡業,他說我很孝順父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個專門幹壞事的人怎麼能稱為孝子?給父母丟盡了顏面,使父母蒙羞,這怎麼是孝?所以後面皆是落實前面孝養父母,而且這個孝的層次一層一層的提升,範圍一層一層的擴大。所以方方面面都是落實在孝道,孝是大根大本。

  我國傳統的文化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把孝道發揚到究竟圓滿,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從孝道開始,孝道做圓滿,這個人就成佛。正如《菩薩戒經》佛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也就是說明,一切眾生在無量劫來的輪迴裡,都曾互為六親眷屬,教導我們要把孝養父母的心、孝養父母的行,擴大孝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果真能依教奉行,不但現前父母得安樂,更能促進世界和諧安定,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同努力學習。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講演


以佛為榜樣 行圓滿至孝|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世間孝道

  有一句諺語說,「諸事不順因不孝」,如果我們在家庭、事業等各方面遭遇到種種障難,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在孝道方面有虧失。盡孝並不是你給父母多少錢就算盡孝了,而是發自內心的愛護父母、恭敬父母。父母是自己的恩田,能夠恭敬供養父母,我們就種下了很大的福德種子,這些善因將來會結成很大的善果。你能夠對父母盡孝,你的子女學會了,將來也會對你盡孝,這裡面有因果關係。

  身為佛教徒,我們應當如何盡孝?《觀無量壽佛經》中談到「淨業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淨業正因,也是淨宗學人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的福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倫理道德教育,孝養父母是孝道,奉事師長是師道,孝道與師道是一切德行的根基,非常重要。但是現代社會西化非常嚴重,把孝道跟師道都拋棄了,造成社會愈來愈混亂,這都是因為把文化的根斬斷的緣故。就像插在花瓶裡的花沒有根,幾天就枯萎了;同樣的道理,沒有根的社會,安定繁榮的時間不會長久,漸漸會趨向瓦解。要挽救社會,必須從根救起,也就是要從孝親尊師做起。

  《華嚴經疏》引《大集經》上的話:「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父母於我為先覺故。」所以孝養父母的功德很大,堪能與奉事佛陀的功德相比。古代大德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每個人家裡都有兩尊佛,可惜世間人不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這兩尊佛不需要黃金作身,也不是檀香木雕成的。「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現前的父母親就是釋迦佛、就是彌勒菩薩。「若能誠敬於他,何用別求功德」,如果對父母非常誠敬,不必向外去攀緣求功德。這是很重要的開示,可惜現代學佛的人往往不知道這個道理。

  除了奉養父母之外,《弟子規》裡面還說到必須規勸父母改正過失。佛在經上說,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很大,子女即使以一百年的時間,將父母扛在雙肩上,走到哪裡都帶著父母,給予父母一切最好的供養,也無法報答父母的恩德。但是,如果子女能讓父母放棄錯誤的思想見解,放棄不道德的惡行,轉變成為思想正確、積德行善的人,那麼子女就是已經報答了父母的恩德。這是因為錯誤的思想、惡劣的行為會使父母來世墮入惡道受苦,為了拯救父母免於惡道受苦,子女必須幫忙父母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棄惡揚善、改邪歸正,這是更大的孝行。

二、出世間孝道

  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了孝養父母的好榜樣!佛出世之後,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母親的福報很大,生到了忉利天。於是佛成道後,特別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講經說法,說了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以報答母親生育之恩。

佛不僅對母親盡孝道,對自己的父親淨飯王也是非常孝順,而且所行的是難行能行的大孝。《觀佛三昧經》中,佛對父親淨飯王說:「諸佛出世有三種益。

  「一者,口說十二部經,法施利益,能除眾生無明暗障,開智慧眼,生諸佛前,早得無上菩提。」可見諸佛出世,第一功德就是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最殊勝的利益就是幫助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所以佛陀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二者,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無量妙好。若有眾生稱念觀察,若總相,若別相,無問佛身現在過去,皆能除滅眾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隨意所樂,常生淨土,乃至成佛。」無論是現在佛、過去佛,只要能夠常常想佛的相,稱念佛的名號,都能除滅眾生四重五逆之罪。四重五逆的果報都在無間地獄,這樣的重罪,憶佛念佛都能夠消除。回過頭來真正懺悔,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永遠不墮三途。我們最歡喜的無過於極樂世界。

  「三者,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問佛陀,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為什麼不教弟子修行?釋迦牟尼佛向父王淨飯大王報告說,諸佛果德真是有無量深妙境界,必須是上上根機之人才能夠接受,一定要明心見性才能夠證得。不是凡夫所行的境界,所以勸導父王行念佛三昧。世尊這個做法也是做給我們凡夫看的。世間至親無過於父子,佛說無量法門,他勸他父親學哪個法門?我們從這裡仔細觀察,就知道念佛法門殊勝。

  「又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語氣這樣的堅定,讓我們絲毫懷疑都沒有。心裡一切放下,只牽掛阿彌陀佛,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真正孝順要勸父母念佛,「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要幫助今生的父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生死苦海,就是盡了出世間的大孝。進而要幫助生生世世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永離六道,往生淨土,這才是為人子的真孝、大孝。


以觀音之心為心 觀音之行為行|淨空老和尚開示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觀音、彌陀在民間真可謂是無人不知。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世尊在楞嚴會上,讓文殊菩薩替我們揀選與我們相應的法門。文殊菩薩選擇的是耳根法門,菩薩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跟觀音菩薩相應,所以二十五圓通當中,耳根圓通的觀世音菩薩排列順序排到最後,最後就是最殊勝的法門,這是娑婆世界眾生最殊勝的法門,耳根最利。

  我們要想真正了解觀世音菩薩,就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經典。觀世音菩薩有三部經,這三部都不是獨立的,是附屬在大經之中。第一部是在《華嚴經》裡面的「觀自在菩薩章」,善財童子參訪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為善財童子所說的;第二部在《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部在《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稱作觀音三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介紹觀世音菩薩是怎麼樣修行成就的;《普門品》是介紹菩薩度眾生的事業;《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是概說,面面俱到,自行化他統統講到了。所以,三經合參,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了解觀世音菩薩。

一、慈悲救苦之道

  在一切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

  《法華經.普門品》曰:「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苦惱眾生,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是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觀音菩薩發願救苦救難,我們念菩薩名號,我們的念力與菩薩的願力相結合,就能產生不思議的能量。此能量,大火不能燒,大水不能溺,大災難中不受傷害。我們的念力要真、要純,觀音菩薩的願力才加持得上。如果我們求觀世音菩薩的心不誠、不恭敬,就很難起感應道交的作用,能起感應道交作用全在真誠。

  「又曰: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這種感應的事例,在《觀世音菩薩靈感錄》裡面記載的非常多。我們有畏懼、有恐怖、有害怕、有急難的時候,一心歸命專念觀世音菩薩,依靠觀世音菩薩,就能蒙菩薩加持,而離諸恐怖、害怕。

二、感應度化之道

  《普門品》裡說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就現菩薩身,應以宰官身得度者他就現宰官身,應以居士身得度者他就現居士身,乃至於童男童女。三十二是指三十二類!把世間種種不同的身分,動物、植物、山河大地,全都包括了。

  觀世音菩薩來了沒來?沒來,你見到沒有?見到了,為什麼他不來你就見到了?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真的是如此!何以故?因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法身。報身、應身、化身都是依法身變現出來的,法身遍一切處,當然隨時隨地感應道交。就好像天上的月亮沒動,地下只要有水,水中就有月亮影子。月亮有沒有來?沒來。你看到沒有?看到,在水裡面看到,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這個道理。

  經上常講「千處祈求千處應」,求是感,現相是應,感不斷,應也不斷。感有冥顯,應也有冥顯,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所有一切形相,所有一切現相,無不是感應。

三、般若成佛之道

  觀世音菩薩如何成佛的?《楞嚴經》曰:「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耳根利的多,所以跟觀世音菩薩的緣就特別深厚。

  觀世音菩薩用耳根有道理,眼根確實沒有耳根利,因為眼睛閉起來你就看不見了。眼睛能看到前面,看到兩側,看不到後面;耳根,四面八方都沒有障礙,都能聽到。「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耳根接觸到外面的音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他是用這個方法明心見性的,《楞嚴經》裡面就叫首楞嚴大定。於一切音聲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聽得清楚明白是智慧,沒有動念,沒有分別,這是禪定,自性本定。但是很難,真不容易!淨宗教給我們的方法,統統歸阿彌陀佛,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全都換成阿彌陀佛,這太方便了。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功夫成片,深一點就一心不亂。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念佛,得一心就快了,念佛法門確實就是反聞聞自性。什麼是自性?「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的德號,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名號。世尊為我們解釋為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是表空間,無量壽是表時間,時空之內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皆此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統攝一切。

  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號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以等覺菩薩示現在西方凈土,與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為什麼稱觀自在?他於一切法通達明瞭,沒障礙。所以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內證,觀世音是說他慈悲救世,對他事業上來稱,稱觀世音;對他自己功夫上,稱他為觀自在。就是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讓他離開苦,慈是讓他得樂,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慈,離開六道輪迴、離開苦難是大悲。我們學習菩薩,以慈悲心無條件的幫忙一切眾生,把淨宗法門介紹給別人,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正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真正第一大慈大悲。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學習大勢至菩薩 一心持名成就道業|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大勢至菩薩名號含義、威德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與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兩位菩薩跟我們有特別的緣分,現在是阿彌陀佛的繼承人,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

  大勢至是從梵文「摩訶那鉢」翻譯過來的,《楞嚴經》說菩薩有三大德,即「能念大勢佛(上求),能攝六根妄(中修),能接念佛人(下化)。具此三德,威勢之至,故名大勢至」。「能念大勢佛」,大勢佛就是阿彌陀佛,他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能攝六根妄」,這一句是講他修行。他用什麼方法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念佛的方法來攝六根。「能接念佛人」,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他會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一起來接引行人,這也是大勢至菩薩的本願,具這三大德。「至」是威德、勢力在菩薩眾當中達到頂點,沒有比這個再高的,「菩薩名實相稱,眾生無勢可知」,所以稱作大勢至菩薩。這是說明大勢至菩薩名號的來源,及名號的含義。

  在《思益經》裡說:菩薩「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觀經》云:「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這都是從菩薩自利行上來形容菩薩的威德,不可思議。菩薩在西方三聖裡面,代表自性智,唯獨究竟圓滿的智慧才是最殊勝的威德,這個威德震動大千世界,魔王都感覺到恐懼,所以稱為大勢至菩薩。

二、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在楞嚴會上,佛問圓通,二十五位菩薩分別說出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過。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方法最簡單、最直截,「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十二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教他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菩薩是專修念佛法門,念佛成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菩薩用功得力的祕訣。何謂都攝六根?把六根往回收。我們現在六根都往外面向六塵奔逸。

  菩薩能回過頭來,他眼不見外面的色塵,回過頭來見色性;耳不緣外面的聲塵,反過頭來緣聲性。第一個念頭起來不怕,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叫做「都攝六根」,要換得快。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是「淨念相繼」,用一句佛號,把所有的雜念、煩惱、憂慮念得乾乾淨淨,心淨了,心淨則土淨。

  菩薩說得很好,這個法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其他任何方法來補助,只此持名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得三摩地」是證果,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經上講的一心不亂。所以大勢至菩薩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首楞嚴大定,成無上道。

  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志同道合的,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位,再加上等覺、妙覺。他們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成佛之後還念佛,用這個法門成就自己,用這個法門度一切眾生。

三、大勢至菩薩代表的經典

  大勢至菩薩的經典只有一種,在《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四十四個字,它的義理展開來,無有窮盡,廣大深遠。印光大師把它收在淨土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大勢至菩薩這一章,可以說是淨土宗的「心經」,亦是世尊一代時教的中心,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中心。

  念佛法門在佛法當中,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裡念佛是第一法門,如何知道是第一法門?《楞嚴經》上講,四重十波羅夷,就是五逆十惡,立刻要墮地獄了,所有法門都救不了了,這個法門能救。不但能救,是從阿鼻地獄救度到成佛,這是任何一個法門都無法做到的。一些大乘經論,講救眾生的苦,有很多是講從地獄裡救到人天道的;如果救他出三界、了生死,成佛作祖,真辦不到!除非借助念佛,否則決定做不到。

  因此古德讚歎此章經,「誠為銷罪之巨冶,愈病之靈丹,修心之捷徑,求生之要術也,若能常持,無苦不除,無樂不與,無願不遂,無果不得」。這是很簡單的把這章經的功德利益給我們說清楚、明白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方法,就在這一章經裡。我們看到這一章經,心定下來了,決定學習、效法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恩浩大,我們常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我們該怎麼樣做法?我們依照這部經典來修行,我們以自己修行的心得,以及對於經典的理解,為別人講解,介紹給一切眾生,勸勉一切眾生同修、同學、同生佛國,這才真正是報佛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如何超度自己的家親眷屬|淨空老和尚開示

  在我國,農曆七月有超度祖先亡靈的民間習俗。超度的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很清楚。「如何超度自己的家親眷屬」,大家對此事都很關心。事實真相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必須要肯定人的生命決定不止一世,決定是有過去世,有未來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才是事實的真相。由此可知,我們的考量決定不能夠只限於眼前,如果僅限於眼前,很容易做錯事,造罪業,必然會招來來生後世的種種不如意。世出世間聖賢人都教導我們,解冤釋結,用智慧去化解,不可以結怨。結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用什麼方法解冤釋結?唯有智慧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何以故?因為任何一樁事情它的起源、它的發展、它的後果,果又變成因,因發展再結果,因果循環,非常複雜,唯有智慧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事實真相。何況因與果之間,還牽涉到許多外來的因素(佛法叫做緣);徹底明白,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我們看到世間很多殘酷的果報,決定不是單純的因素,也決定不是這一生所造的業,它與過去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有關聯。通達明白因緣果報的真相,才能夠以寬宏大量的心去容忍、原諒、不計較別人對我們的冒犯侮辱,甚至於傷害。他侮辱我、傷害我,他為什麼不傷害別人?不侮辱別人?我們要能夠很冷靜的想想這個道理,就會明白,有果必有因,原因若不在這一世,那麼一定在過去世,再過去世。如果想到這些道理,遇到逆境,就能樂意接受,報完就沒有了,決定沒有怨恨心、報復心,如此才能解冤釋結。

  家親眷屬在世的時候,跟我們一樣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意思造作種種惡業,受三途苦報。我們學佛了,對祖先真正有效果的幫助,就是要修行證果,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就無法幫助。超度頂多是餓鬼道,他得不到飲食,我們供養他飲食,請他吃頓飯。但是要曉得這種救拔是臨時的,即使我們很孝順,每個月初一、十五都祭祀,我們的壽命有多長?能供養多久?即使活到一百歲,一百年當中月月都這樣供養,這算很孝順了,可是餓鬼道的壽命是一千歲,而且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那麼我們能供養幾天?他還有多長的時間要挨餓?我們的壽命太短了,能照顧的時間很短。要想一個長遠有效的辦法來幫助自己的先人,那就是一定要自己修行證果。我為什麼要修行?為了要幫助他們永離三惡道,因為這個動力推動我們勇猛精進,不疲不厭,認真辦道,我們修行有功夫了,他們的福報也步步向上提升。修行功夫得力,以念佛法門來講,真正達到功夫成片,家親眷屬就能脫離三惡道,生三善道了。

  惡道進去容易出來難,正如經上所講,如果他沒有孝順的子孫為他修福,要憑他自己太難了。餓鬼道一天是人間一個月,壽命是一千年;地獄道的一天,它裡面的時間長短不定,如同我們現在人所講的時差不同。但是最短的他們的一天也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多年,壽命我們一般講萬歲萬萬歲,這是講短的;長的,《地藏經》上講無數劫,他幾時才能出頭?所以墮在惡道唯一的依靠,就是孝順的子孫來幫助他們。子孫必須學佛,必須依照佛的方法修行,這是最有效的。而佛法裡面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麼多法門裡面,最有效、最殊勝的無過於念佛法門。

  真正發心為家親眷屬永脫惡道,我們到念佛堂去念佛。至少每個星期念一天,在這一天中,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報恩心來念佛,對我們的家親眷屬幫助就大了。他何時可以離開惡道?我們發心之時他就離開惡道。因為我們發的心真誠,做的事情實在,不是虛假的,不是等念到功夫成片他才超生,發心這一天他就超生。到念到功夫成片,他生到三善道,福報就落實了。我們的功夫不斷向上提升,他就永遠不墮三惡道,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婆羅門女、光目女,還能不覺悟嗎?這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

  佛在經上一再的勉勵我們,這些亡人得福只有七分之一,所以他不能夠離開六道輪迴;而且在六道裡面,他的福報僅限於人天,而天上也只能到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去,我們幫不上忙,一定要靠他自己修行。他自己會不會修行?一定會修行。他在三善道有善緣,自己家親眷屬裡面有在佛法有成就的,這就是有緣分,他會遇到佛法,他自己會努力修學,他的境界可以向上提升。理事我們都清楚、都明白,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法。

  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莫說是我們記得的這一生當中的家親眷屬超度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也得度了。我們想到這一樁事情,自己若不認真、努力修行,怎麼對得起家親眷屬?怎麼對得起歷代祖宗?所以我們以報恩心念佛,知恩報恩。這個恩德就是我們認真努力精進不懈的動力。明白佛法的人,懂得佛理的人,認真依教奉行,他們就得度了,就能夠離苦。人人都懂得,人人都明瞭,人人都存報恩心念佛,眼前世間種種災變都可以化除,可以達到如佛所說國泰民安,人民安樂。所以,念佛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家親眷屬,為一切眾生。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學習地藏菩薩 開發自性寶藏|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地藏菩薩聖號含義

  『地藏菩薩』,「地」是心地,「藏」是寶藏,自性真心有圓滿的般若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萬德萬能,這是自性裡本來具足的寶藏。地藏菩薩這個名號,就是提醒我們要懂得開發心地的寶藏!用什麼方法開發?《地藏菩薩本願經》教導我們「孝親尊師」,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孝經。我們聽到地藏菩薩名號,看到地藏菩薩形像,立刻就知道要孝親、要尊師重道。開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方法就是孝敬。

  經上說:「心如大地,能安一切。」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之義。佛以此比喻我們的心地,心地平等,載荷諸法,載荷一切眾生。佛法的道必須依據「心地」,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門,不知道從心地起修,無論怎樣努力用功、發憤精進,依舊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修無非是有漏的福報而已。「藏」有含藏、祕藏之意,我們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辯才、德能都不可思議!像大地含藏礦物寶藏一樣。大地含藏的寶藏用得盡,心性裡含藏的寶藏用不盡!

  「菩薩」有兩種翻譯:一種翻譯為「大道心眾生」,玄奘大師譯作「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發大道心的人,就稱之為菩薩。什麼叫大道心?世出世間的大道就是成佛。古德常用兩句話解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種人就稱為菩薩。菩薩只有一個願望,走成佛之道。換言之,菩薩必定是心心念念都在念佛,念佛成佛!換言之,菩薩是個覺悟的明白人,凡夫是個迷惑的糊塗人。
地藏菩薩表孝親尊師,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能孝順一切眾生、尊敬一切眾生,依照心地法門修行,就叫地藏菩薩。因此地藏菩薩是自己,觀音菩薩也是自己,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統統是自己,代表自己的性德。佛是表果德,菩薩是表修德,修因證果。所以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德行、才藝、福報,樣樣圓滿。

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本願經》為我們顯示孝道,地藏菩薩生生世世示現發深重的誓願,都是為盡孝而發的弘願,所有一切善法、善行都是從孝而衍生出來,這真正是根本。為什麼要發心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為報恩!如來的正教大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悲心到極處!「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地藏菩薩發願教化眾生,眾生接受教誨脫離惡道,但是旋出旋入,很短的時間又墮惡道。在地獄裡面一定要現同類身,不現同類身,怎麼能教化眾生!要修同類行,地獄眾生受哪些苦,菩薩在裡面也要示現受哪些苦,沒有特殊、例外的,才能感化地獄眾生覺悟、懺悔、回頭。眾生受的苦難愈多,菩薩的悲心愈重,所以經上稱他「永作幽冥教主」。

  地藏菩薩久遠劫已成佛!《地藏菩薩本願經》序分中所顯示的那種莊嚴,不可思議。諸佛以前是他的學生,地藏是他的老師,老師今天開法會,學生不忘老師的恩,行弟子禮,莊嚴道場,幫助教化眾生。學生都成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地藏菩薩,不居佛位。足夠資格做老師,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永遠是以同學的身分、學長的姿態出現,主動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大乘佛法的修學一定要從地藏菩薩學起,若是沒有地藏的大願,決定不是大乘人。我們怎麼學習?一定要懂得經文裡字字句句表法的義趣。幽冥法界意思就是我們要放低姿態,為善不欲人知,不需要表揚,默默認真努力的做,捨離一切名聞利養,成就自己真實功德,念念之中利益六道眾生。有人慈悲心很重,看到眾生很可憐,趕快要度眾生,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能學得了嗎?地藏菩薩是等覺菩薩,這是等覺菩薩說的話,我們沒有資格。換言之,我們要是不成佛,就要搞六道輪迴,就要墮三惡道。墮三惡道,自身都不保,怎麼能度別人?所以真正發心學地藏菩薩,真正有大願想廣度眾生,最可靠、最快速、最穩當的方法,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圓滿菩提之後,就可以效法地藏菩薩。仗著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不管去哪一道度眾生,都不會墮落,這才是正確的。

三、代佛教化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於汝。」世尊叫著地藏,將六道苦難眾生,付託於地藏菩薩。世尊法運,正法、像法、末法,總共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過去之後,佛法在世間就消失了,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示現成佛,這段時間很長,以我們世間時間來計算得五十多億年!世間沒有佛法,眾生很苦,都要仰賴地藏菩薩幫助、教化,這是世尊在忉利天宮對地藏菩薩的付託。

  「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在佛法中種極少的善根,即使是種一毛一塵,一沙一渧的善根,也不能遺棄他們。我們在道場一稱佛名,低頭一拜,那就是種善根,地藏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我們從這一點點善根能夠念念增長,一定得菩薩護念、加持。我們讀誦研經會開悟,我們念佛功夫會得力,我們斷惡不會感覺得很困難,都是佛菩薩加持我們。我們修善能生歡喜心,這些我們細細想想,何嘗不是世尊在天宮對地藏菩薩的囑咐?

  佛菩薩的悲心無有窮盡,世尊最後的遺囑是把度化眾生的使命,付託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化身盡虛空、遍法界,不僅僅是世尊滅度,彌勒佛沒有出現之前他代理,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前一尊佛滅度,後一尊佛還沒有出世的期間,代理佛度化眾生統統是地藏菩薩。為什麼不託付觀音菩薩、普賢菩薩?要託付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修學的大根大本,佛不在世,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是教孝、教敬,孝敬是根本。跟一棵大樹一樣,它有根,根是孝敬。換言之,能把孝敬做到,縱然不能脫離輪迴,也在三善道流轉,不會墮落在三惡道,道理在於此。善根福德因緣深厚,念佛求生淨土,圓滿功德。

四、感應示現

  我們在一生當中,常常遇到地藏菩薩,自己不能夠覺察。我們起個惡念,想做件壞事,有人來勸告我們,來勸導我們的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化身。所以地藏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勸導我們。一切諸佛菩薩化身都沒有一定,感應往往就是剎那之間。諸佛菩薩藉我們周邊的人,在那幾分鐘當中,藉著人身,或者是物,依報、正報都行,只要能夠觸動我們,讓我們覺悟、回頭,都是佛菩薩。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華嚴經》上講的,凡夫只有自己一個人,除我之外全是諸佛菩薩的化身、示現來度我的,度我這個剛強難化的眾生。無論是善人、惡人,是順境、逆境,統統是諸佛菩薩應化的。如果能作如是觀,回頭是岸,我們這一生就得度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 尊師重道 從我做起|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尊師是為重道

  《禮記.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領導人民,教育最重要、最優先。中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教什麼?教「孝親尊師」。孝道以父母為代表,要孝順父母;師道以孔子為代表,師道尊嚴,孝道和師道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根。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人生在世要把這兩樁事情做好,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尊敬,要像尊敬老師一樣,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孝順,就像孝順父母一樣。這兩個字做得圓滿就是聖人,做得很好,但是還不夠圓滿,就是賢人、君子。

  「孝親尊師」,不僅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佛在《觀無量壽經》上,特別提醒我們,想要往生極樂世界,都必須要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福開始的兩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修行、學佛功夫有沒有得力,就在這兩句話,確實能夠做為勘驗我們修行功夫的標準。為什麼?學佛是為了要作佛;何謂佛?一個把孝道、師道做到究竟圓滿的人,這個人就是佛陀。

  《普賢行願品疏》云:「生我法身,皆由師長,乃至教誨引導,直至菩提。」老師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生我、養我、育我,是養育之恩,如果沒有父母,縱然生下來,也沒有辨法活到今天,所以父母恩德不能忘。父母的恩德對我們是一生一世的,而老師的恩德對我們是生生世世的。從初發心到成佛都不能離開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超過父母,如何能不敬、不供養?因為佛法講三世;儒家只講一世。讀《禮記.曲禮》,最明顯看出來的就是稱名。

  古時候一個人的名不能隨便叫的,人與人之間互相要有禮貌,要客氣,不能稱名。名什麼時候可以叫?童子的時候大家叫名,成年就不能叫名。女子十六歲行笄禮,成年了;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年了。這時候同輩分的人送他一個號,叫字。所以古時候有名、有字,對成年人稱字不稱名。縱然是在朝廷做官,皇帝對他也稱字,不稱名,這是對他的尊敬。只有兩個人能稱他的名,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由此可知,父母跟師長在儒家是同等的地位。佛法講三世,智慧是從師長那裡啟發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師長的恩德超過父母,因為法身慧命是通三世的。

  《勸發菩提心文》云:「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良師是我們迷途當中光明的導引,是苦海舟航。我們對老師真正能夠尊敬,才能得到老師的「道」。假如對老師沒有尊敬心,老師再高明也無法傳授給我們,因為我們不相信,不願意學。所以尊師是為了重道。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由此可知,誠敬與自己修學的成績有密切關係。而真正的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是要依教奉行,把老師的教誨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這才是真正的尊師重道。

二、聖賢是教出來的

  教學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承認、要肯定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跟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裡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意思一致,這個善就是聖賢;各個人本來都是聖賢,只是沒有好好的教他。而學習最重要的是扎根,中國古人懂得,所以根扎得好。母親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這個根是胎教,懷孕時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影響胎兒。所以,母親懷孕時思想純正,決定沒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動作,這是愛護孩子。孩子出生之後,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的行為。換言之,《弟子規》是父母表演給嬰兒看的,看父母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天天看,自然就效法。這是古人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嬰兒從小就學會孝敬,並養成一生的習慣,德行就自然而然的流露,聖賢的根就扎下去了。

  到六、七歲上學時,古時候是私塾,家長帶著兒女來私塾拜師求學,進入私塾後,首先家長帶著孩子對孔老夫子的神位、畫像,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旁邊,家長再帶著孩子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兒女看到父母對老師如此尊重,老師的話自然不能不聽。從此之後就懂得尊師重道,跟對父母完全一樣,從小養成習慣,一生都忘不了。

  老師接著教倫理道德,老師也著重在身教,深入淺出誘導孩童,講解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友愛弟兄。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孩子才懂得做人的道理。孩子在學校事奉老師,灑掃應對,學習生活教育。唯有學會奉事老師,回到家才會奉事父母。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學生教出來。所以家庭、社會、國家、天下的和睦,都是教出來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續。老師要把學生孝敬的根保護好,不讓根變質,不讓行為越軌,然後再教學生讀書。所以老師是護持孩子成就的人,是值得社會大眾所尊敬的。

三、尊師重道,從我做起

  現在的教學比過去困難很多,因為現代人忙著賺錢,疏忽了扎根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也出現了嚴重問題。孝道沒有了,師道自然就消失了,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也就沒有了。所以今天社會動亂,亂的程度是史無前例,全世界都亂了。

  佛陀是偉大的老師,導師!證得究竟圓滿的人,他的身分是天人師。中國古人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同樣的,諸佛報土、宗教天堂也都是教學為先。我們真正能夠把教學做好,這個世界就能成為天堂,就能成為極樂世界。

  我將教學為先總結成十個方面: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諸佛報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換之言,無論是對個人生活幸福,還是對國家長治久安,還是宗教家傳教,還是治理一個團隊,教學都擺在第一位!

  我們希望社會能恢復良好的秩序,還是要用教學,教學是從內心裡生出來的善心、善意、善行,無一不善,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我們要努力把孝親尊師做出來,把孝道與師道找回來,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社會教育家,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沒休息過。中國古人所說的「學不厭,教不倦」,這兩句話他做到了,他是我們的好榜樣。希望我們大家努力,從自己做起,要激發起使命感、責任感,發大心,在孝親尊師的德行上下功夫,給世人做一個好榜樣,那我們就是大福德之人。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必定得生!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中秋佳節的啟示|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秋是國人很重視的節日,這時正是秋高氣爽,月光比其他的時候格外光明,大家歡歡喜喜團聚在一起,一般人都稱頌「花好月圓人長壽」。

🌙月表清涼除熱惱

  佛在經上把日光比作智慧,日光強烈,如慧劍斷煩惱。而月光是清涼,月光表慈悲。月光清涼,人們都歡喜,所以用清涼的月光比喻佛法是清涼法。

  在《妙法蓮華經》中有「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寶月菩薩,意思是「所證三諦,可尊如寶」,能證三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圓滿照明如同月光一樣,所以稱之為寶月。《思益經》裡說,「菩薩常修童子梵行,乃至不以心念五欲,何況身受」,像月亮一樣的清涼自在,所以稱之為寶月。月光菩薩,意思是圓妙的三智能除迷惑煩惱的熱惱,就如同月光清涼能夠破除黑暗一樣,所以稱之為月光菩薩。圓妙的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在佛教的教學非常重要,唯有智慧才能破除迷惑、煩惱,使自己得到清涼,也就是清淨心。心地清淨才能入正法之門,才能得諸佛所傳授的正教。這是月光菩薩所表的義趣。滿月菩薩,滿是圓滿,意思是「三智圓明,無有缺減」,就像十五的月亮圓圓滿滿。從這幾尊菩薩的表法,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佛法是智慧,而且是圓滿的智慧。

🌙月光遍照顯自性

  月光遍照大地,禪宗有句話:「心月孤圓,光吞萬象」,這兩句是形容真心本性,清淨心。萬象是森羅萬象,都在月光明照之中。心清淨、平等,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的境界,都在自己般若智慧光明照耀之中。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光?《華嚴經》云:「離諸蓋障」,蓋與障都是煩惱的代名詞,蓋是蓋覆了我們的本性,障是障礙了我們的智慧、能力,「如淨月輪」,離開蓋障,清淨的月輪就現前,「普現一切佛神變故」,這是把月比作自性,自性離障,一切諸佛神通變化,都在自性當中顯現出來了。

🌙月同人不同

  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是自己的心現識變,心就是心性,就好像大海,大海是一個,所以自性是十法界共同的,識變各人不一樣。這個世界是誰變的?是自己變的,這是自己的業力,又是大眾共同變的,這叫共業,自己一個人變的叫別業,別業跟共業是重疊不相妨礙的。所以這個世間每個人的世間不一樣,我們看到都是一樣,那是共業,共業裡頭有別業。怎麼知道不一樣?同在一個境界裡面感受不一樣,譬如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大家來賞月,每個人心情不一樣,感受不一樣,那就是別業,看到外面景象是一樣,這是共業。共業跟別業也交叉、重疊在一起。所以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月喻證斷求往生

  佛經上常用月亮做比喻,佛是十五的滿月。等覺菩薩好比十四的月亮,還有一點欠缺。十三的月亮欠缺多一點,這就是十地菩薩、十迴向菩薩、十行菩薩、十住菩薩。十住菩薩初住是真月,是月牙,好像我們初二、初三看到的月牙。雖然不很明亮,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水中之月是假的,《楞嚴經》上說捏目所見也是假的。何謂捏目?我們用指頭把眼睛按一下,看外面月亮就是兩個月亮,哪個月亮是真,哪個月亮是假的,很難分。純真,真正看到月牙了,用月牙到滿月,代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天一天的圓滿,那是真的。所以可貴的是得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心愈是真實、懇切,把世間一切人事物統統放下,不放在心上了,念佛的心是真心。雖然也是阿賴耶,它跟真相應,比相似即位的佛還要殊勝。何以故?相似即佛要把那個相似丟掉,他才能提升。念佛的法門,這個相似的妄心可以不必丟掉,帶業往生,殊勝在此處。帶著阿賴耶、三心二意到極樂世界,可是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心二意自然就轉成四智。在哪轉的?在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之時,你坐在蓮花上,阿彌陀佛帶到極樂世界,這個花在七寶池中開了,這一開,已經轉八識成四智,這個變化就在蓮花當中。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一起顯現。所以你是法身菩薩,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要感激阿彌陀佛,是他的本願加持我們的。所以不去則已,進入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是真正的佛國土,確實不可思議。

🌕月圓之夜共念佛

  無量無邊的法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佛在經上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夏蓮居老居士當年在世的時候,曾經提出淨宗共修的一個方法,他建議每個月月圓的這天晚上,我們念佛同修集合在一起,念兩個小時阿彌陀佛,專念名號。同一天,全世界所有念佛人念兩小時的佛號,這個功德力量不可思議。方法太好了,我們應當提倡。從哪裡做起?從我們淨宗學會做起。月圓兩小時的念佛,專求世界和平,這不是為自己念的,為祈求世間消滅衝突,世界和平,功德不可思議。

  值此佳節,月光圓圓滿滿,祝福我們在佛法、在智慧功德上亦圓圓滿滿。


重陽節話養老敬老|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孝親尊師 養老事大

  敬老尊賢,孝親尊師,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老的祖先代代相傳,以這個理念教導下一代。而教育的根基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國自古以來,立國教育的精神之所在,就是一個孝字,古聖先王無不是以孝治天下。「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做到這三句,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就是最好的領導人。不分階級、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行業,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發心「作君、作親、作師」,就能給社會帶來真實的利益。

  「孝親尊師,養老事大」。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天下之人。《菩薩戒經》佛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孝親如是,尊師亦如是,儒、佛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二、樂享天倫 本理順道

  我國過去的社會,是大家庭制度,家庭養老。常言說的好,少年培福,中年為社會、為大眾造福,晚年享福,最幸福、最快樂是晚年,符合於天道。人有四季,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這是學習的階段;二十到四十是夏天,這是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付出、做出貢獻的階段;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事業有成就,秋收了;六十到八十這是冬天,這是養老的階段,退休回家養老,落葉歸根,享受天倫之樂,老人受到社會的尊敬。老人活動中心是祠堂,祠堂裡有茶館,琴棋書畫、說唱藝術表演,非常有趣味。小朋友的學校也在祠堂,下課時敲敲打打,跟老人在一起聊天。老人把生平的經驗故事講給小孩聽,提供給他們做參考,讓小孩真正接受老人一生奮鬥的經驗。小孩尊敬老人,老人愛護小孩,長幼和合在一起,這種親情、親愛都能顯現出來。所以中國文化是本乎天理,順乎大道自然的行為。

三、現狀堪憂 暮年可悲

  現代的教育,與我國古代教育的理念,完全不同,固有的道德文化全被推翻了。現在中國也模仿西方人,採取小家庭制度,對於孝敬非常淡薄,不管老人了,老人多麼悲哀、可憐!在西方的國家,國家養老,雖然老年人物質上沒有缺乏,可是精神痛苦,孤單寂寞、暮氣沉沉、坐吃等死;在東方國家不養老,兒女再要不孝順,家境清寒的老人就更可憐了。從前西洋老人的人生是墳墓,現在中國的老人也是墳墓,兒女不孝養父母,社會不尊重老人、嫌棄老人,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人到了晚年,年老體衰,一切都退化,種種業障現前,苦不堪言。這個人生多麼難過!

四、敬老修福 善因善果

  如果希望晚年不受苦,現在就要修福。年輕有福不要享,把福報用在培福、修福上。年輕時有體力,吃一點苦,福到晚年的時候再享,這是真正的福報。人最大的福報是晚年健康,臨走的時候,頭腦清楚、明白。福報留在晚年享,這是最有智慧的人。

  佛講財布施,得財富不匱乏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我們都有能力修。我們要想晚年幸福,年輕時首先要懂得修布施、學敬老尊賢,要愛護、照顧、幫助、供養老人,我們能夠尊敬、愛護、照顧、供養老人,將來自己得的果報自然殊勝。不孝順父母、不照顧父母,兒女將來也不會照顧你。種什麼樣的因,將來就有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不必積財養老,要修善積德養老,這才是真正的福報。

五、學佛無憂 安享晚年

  世間人都怕老、怕死,現代科學家正在研究人衰老了換血,甚至換腦袋,佛門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壽命到了,怎麼換血也是不行的;換血能活多少年,還是你大限沒到。所以要是希望不老、不病、不死,佛法裡面有方法。

  在楞嚴會上,波斯匿王年歲一年比一年老了,老以後就死了,感到無常之苦,所以非常悲痛,請佛為其開示。佛告訴波斯匿王,你的身體有生滅,可是你身上六根根性不生不滅。身體是物質,物質的身體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身體不是我,靈性是我。波斯匿王從這裡覺悟了,他很開心,原來身死了,我的靈性並沒有死。

  所以對老人要有宗教教育,老年人退休了,兒女也都獨立了,可以把全部的時間精神用來修學佛法,充實自己,這是修道最好的一個時期。要向他們講解六道輪迴的狀況,向他們說明十法界諸佛剎土的殊勝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因地的修學,果地上的成就,諸佛的讚歎,往生的殊勝,使他們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幫助他們真正看破世間,放下一切,得大自在。

六、提升品質 希望無窮

  現在由於科學技術醫藥的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人口老化,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一個國家政府都非常關心,普遍建設老人公寓、安老院。

  可是社會有些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老人沒希望了,老之後就死了,養老院,這是無希望的工程。有沒有希望在人,不在事。我們要辦佛家的養老院,在養老院裡面,為老人講經說法,為老人提供一切文化娛樂的節目。娛樂節目,我們也遵守「思無邪」的原則,讓他們所接觸的都是正知正見。大家天天念佛,天天學教,這是晚年最幸福的事情,這是最有希望的工程,因為要在這裡做一個轉換。就是要轉凡成聖,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這個工程多麼殊勝!

  我們也要把這個理念,介紹給其他宗教。我們期望世間所有宗教都能夠著重養老,我們共同努力幫助一切眾生,提升生活品質,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凡夫提升到聖人,這是我們應該全心全力努力去做的。我們幫助別人提升,自己不知不覺也就提升了;我們幫助別人生天,我們自己怎麼會不生天!我們幫助別人作佛,自己哪有不作佛的道理!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確實如佛所說無有定法,一切吉凶禍福、善惡利害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轉得過來,轉惡為善,轉無希望變成無窮的希望,轉人作天,轉凡成聖,都在一念之間。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開顯自性大慈悲 出離生死輪迴家|淨空老和尚開示

一、悲智雙運立德名

  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菩薩名號怎麼來的?《大經解》:「淺說,則觀世人稱念彼菩薩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觀世音」,世人在困難之時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幫助我們化解災難;「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而自在拔苦與樂,故名觀自在」。《心經略疏》曰:「於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這個名字就是觀自在;「又觀機往救,自在無失」,所以稱觀世音。觀世音這個名號是從慈悲建立的,觀自在的名號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建立的,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拔苦,慈是予樂,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慈,離開六道輪迴之苦是大悲。

  《大經解》:「此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侍彌陀左右,讚佛教化,俗稱西方三聖,顯教言大士乃阿彌陀之弟子,密宗以為阿彌陀之化身。」觀音本地,其實早就成佛了,佛號是正法明如來。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建立道場接引眾生,菩薩跟彌陀的緣深,倒駕慈航,示現做菩薩,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二、返聞自性成佛道

  《首楞嚴經》曰:「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菩薩的修行也是無量劫,他的老師古觀音如來,傳授他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如幻二字很重要,如幻是真實智慧,照見,看破,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的。理是真的,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事是假的。所以智慧能夠認識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對於真假都不執著,都不起心動念。然後才曉得,真妄一如,真妄不二,這才是圓滿的覺悟。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聞思修是菩薩三慧,什麼是聞?聞是接觸,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用這個字來代表。思是明瞭,一接觸就明瞭,用真心,不是妄心,這是真的明瞭,通過思想就染汙了。修是一切的障礙煩惱統統不起。三摩地是得定,稱作三昧,這就是金剛三昧法,入三摩地,就是證得金剛三昧。於是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返聞自性,得無上道。成佛了,證得究竟圓滿。

三、法相莊嚴難思議

  《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正是讚佛偈裡面所講的「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佛跟菩薩圓光當中都作佛事。又云:「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不但光中現諸佛菩薩相,同時也現六道眾生之相。《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身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的能力真正是究竟圓滿。

  觀世音菩薩寶冠當中有一尊立佛,《觀經》云:「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從這些瑞相,我們能夠體會到菩薩自行化他,智慧、功德不可思議。又云:「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接引,是接引念佛功夫成就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光注照,觀世音、大勢至授手接引,所以念佛的功夫就這樣提升了一倍。我們在此地只要念到功夫成片,臨命終時見到佛菩薩,功夫自自然然就到了一心不亂。經上講的寶手放光,光明普照,可以給我們做印證。

四、急難恐怖作依怙

  《無量壽經》曰:「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幫助我們解決苦惱、憂患?憑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無量劫願力成就。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觀音菩薩把它濃縮成十二願,釋迦牟尼佛把它濃縮成四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佛菩薩願相同,總的來說都為眾生,不為自己。

  在一切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眾生有苦難,菩薩眼到手到,救苦救難。我們起心動念求菩薩;菩薩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自然就應。如果我們的心愈清淨,愈專愈純,感應的力量愈不可思議。關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求,必定有感應。

  遇到災難,皆由不善業所感召,不善業有過去造的,有現前造的。我們把貪斷掉,決定沒有貪心,水災就沒有了;無論遇到什麼逆境,不再發脾氣,都能和顏悅色來處理,火災就沒有了;智慧現前,不再愚痴,風災就沒有了;決定沒有傲慢,對一切眾生都謙虛、謙卑,地震就沒有了;堅定信心,對任何人都不懷疑,害人之心沒有,防人之心也沒有,得大自在!

  「世間善男子、善女人」,特別要注重「善」字。善是什麼?最低的標準是十善業。我們有善心,心善、念頭善、言語善、行為善,跟菩薩感應道交。災難現前的時候,菩薩確實會來幫助我們。縱然有共業,我們在災難中會死亡,觀音菩薩會帶我們到極樂世界。所以觀世音菩薩用什麼來救苦救難?教人慈悲。現前世界上災難很多,怎樣化解?就一個愛。大慈大悲,就是大愛。人人都把大愛發出來,愛眾生勝過愛自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觀世音菩薩。

五、楞嚴歸宿在凈土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裡面代表最殊勝的就是觀音、勢至,觀音、勢至是西方三聖,這就說明《楞嚴》到最後歸淨土。許多人都認為《楞嚴經》跟禪和密有關係,不知道它跟淨土的關係更殊勝。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文殊菩薩代我們選擇圓通,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根性耳根最利,看未必看得清楚,但是聽,他懂了,聽清楚了,耳根比眼根還厲害。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世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用音聲,聽的人用耳根。

  十方世界諸佛無量無邊,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今現在說法」,西方極樂世界眾生也是耳根最利。「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西方極樂世界也適用,阿彌陀佛也是以音聲說法作佛事。

  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誠敬專修,一心淨業,教我們攝心。佛號,從心裡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樣念佛,不會有雜念、不會有妄想,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上。這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智慧現前,慈悲心也現前,自覺覺他圓滿成就。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六道凡夫,與我們有緣的,遇到苦難求助時,我們就能夠同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得到大自在!

  墮落在輪迴裡面的凡夫,如果遇不到淨土法門,想脫離輪迴太難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在六道裡打滾,一世不如一世。佛菩薩不為自己,我們要發心,念念要為一切眾生;念念為自身著想,這是造輪迴事,決定不能超越輪迴。要想出輪迴,心量要大,念念念佛法,念念念眾生,就與諸佛菩薩的心願相應,我們跟諸佛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必定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決定一生成佛!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都討厭,等我老了,人家看到我就討厭。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爽。看到老人要想到,我將來會老,看到老人很可憐,我將來跟他一樣,甚至比他還可憐,所以一定要照顧、幫助老人,照顧得愈盡心,照顧得愈周到,培的福就愈大。

二、敬老是修行

  我們發心照顧,這就是修行,把佛經上的教誨,完全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有人照顧,很好,我們讚歎,沒有人照顧的,我們照顧。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敬愛老人、伺候老人、安慰老人,妥善地照顧他們。學了馬上就有用,不是學了沒用處。三福裡頭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些老人都是我們的父母,都是我們的師長,我們可以常常跟他聊聊天,向他請教。他年歲大了,一生當中經歷不少故事,許多的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善的向他學習,不善的我們來改進,這樣就能達到至善。

  孝與敬不但是人倫的根本,而且是各個宗教神聖、是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即使孔子、釋迦佛來教,都不會有所成就,我們修的善法再多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不能成就德行。何以故?因為沒有根、沒有本。沒有了根本,就像花瓶裡面開的花一樣,看起來很美,兩三天就凋謝枯死了。所以真正想成就聖賢君子,一定要從孝敬的根本修起。我們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恢復良好的秩序,這要靠教學,教學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善心、善意、善行,無一不善,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三、敬老圓滿行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工作了,退休了,有時間了,本該為來生後世做打算了,可是我們看到兩種現象,一種就是雜念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到自己退休了,沒有用了,感到很哀傷;另外一種就是昏沉,倒是沒有妄念,只是精神提不起來。這兩種現象特別容易讓人衰老。如果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但不容易衰老,肯定心情愉快,精神飽滿,與不念佛的人完全不一樣,念佛、聽經是晚年最好的清福。

  如果是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先學習《認識佛教》,然後可以由淺而深,聽《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然後再聽《地藏經》,這都好。

  因為有疑惑,就要聽經。聽經的作用,幫助破迷生信。真相信、真有願,念佛能生歡喜心,愈念愈歡喜,不會有妄想、疑惑。在一般的道場,最好每天至少要聽經兩個小時;念佛能念八到十個小時最好。日常生活當中,儘量減少分別、執著,隨緣而不攀緣。

  如果同修在一起共修就更好,一個人修往往容易懈怠,幾個人在一起修,彼此互相勉勵,討論佛法,交換學習的心得,這樣會提起學佛的興趣,彼此都能夠長進,大眾在一起學習有好處。

  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必從《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三根學起,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或者是專念《無量壽經》,或者是專念《阿彌陀經》,就能成就,什麼都不要學了,什麼都放下。為什麼?一生已經過去了,到了晚年想學也來不及。不如把萬緣放下,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自然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一句阿彌陀佛是眾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就是阿彌陀佛,無量覺,就是皈依佛,覺而不迷,念念覺、時時覺、處處覺。戒行根基就具足,一心專念就是定共戒,念到有悟處,就是道共戒,一句佛號沒有一樣不具足。

  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我怎樣恭敬阿彌陀佛,就如何恭敬一切人。如果念佛誦經還有貪瞋癡慢,這就錯了,徹底放下,學印光法師的教誨,只有一個念頭,我明天就要死了,還想什麼?一心向佛,沒有不成就的。

  因此,我們提倡彌陀村養老院,要給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讓他心平氣和,這一生往生之後,往生到善道去,最殊勝的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敬老之行才圓滿。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了。在中國說到觀世音菩薩,確實名聞第一,諺語有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說明菩薩與我們的緣深厚。西方三聖跟娑婆世界法緣無比的殊勝,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無量壽經》上說,「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這兩位菩薩與我們這個地球有特別的緣分,他們曾經在這個地區住過一段時期,度了很多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緣分很特別!觀世音菩薩知名度高,代表他是人天大師,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教化一切眾生。

一、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歷及表法意義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觀世音菩薩?《楞嚴經》上說,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遇到一尊佛叫觀世音如來,教他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性就是我們的自性,佛法的修學到最終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念佛法門也不例外。「反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祕訣,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修到明心見性。這是講修因。《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就是初住位次;在《華嚴經》裡面是以第七迴向位菩薩之身分為善財童子示現;《法華經.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是等覺菩薩。菩薩三十二應身,就是他的應化身有三十二大類,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眾生需要用什麼樣的身分去幫助他,他就現什麼身分,三十二大類,每一類都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無論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修學這個法門成就的,都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是指定哪一個人。

  也許有人還會有一些疑問,既然是這樣,觀世音菩薩很多,現在有觀世音菩薩聖誕,觀世音菩薩成道,觀世音菩薩出家,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這麼多的觀世音菩薩出生都同一天,成道也同一天,出家也同一天嗎?這是根據他應化的跡象,就是他化身來,往生之後大家知道他是什麼菩薩來的,然後就根據他來應化的出生、出家、成道,這個日期來做個紀念。例如我們看電影演的,像《觀世音菩薩傳》,大部分都是取一個故事來演,像以妙善公主來演繹觀世音菩薩。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觀世音菩薩,稱讚他、感恩他?就是因為世間人念觀世音菩薩,有急難時求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真的來幫他、真的來救他。《心經略疏》曰:「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又觀機往救自在無礙,故以為名(觀世音)。前釋就智,後釋就悲。」觀世音這個名號是從慈悲而來的,觀自在的名號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而來的,就是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讓眾生離開苦,慈是讓眾生得樂,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慈,離開六道輪迴、離開苦難是大悲;悲就是愛心。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種悲願。所以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能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

二、如何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與幫助

  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認識觀世音菩薩的人不多,因為對於觀世音菩薩的經典沒有學習、沒有接觸,當然就不認識觀世音菩薩。不學習經教,只有禮拜,當然也能種善根、也有感應,但是對於教理不明瞭,難免會讓社會大眾認為是迷信。

  因此正規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教科書就是經典,所有的內容都在經典裡面。我們要認識觀世音菩薩,當然要找觀世音菩薩的經典來學習,這樣我們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知,不至於產生誤解,這非常重要。有三部經典講到觀世音菩薩,《楞嚴經.耳根圓通章》,這一章完全是講他自己修行成就的經典,觀世音菩薩怎麼樣修成菩薩的;《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講他怎樣救苦救難,度一切眾生,是講菩薩利他之行;而在《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就是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這一章是自利利他都講到了。所以,這三經要合起來看,才能真正認識觀世音菩薩,了解觀世音菩薩。

我們學習經典,真正對這些道理、方法通達明瞭,自然能夠依教奉行,面對各種問題自然都能夠化解,並得到解脫。這就是佛菩薩加持我們、幫助我們。

三、學習觀世音菩薩出三界之家、出煩惱之家、出生死之家

  世尊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段開示非常重要!我們平常念阿彌陀佛,真正遇到急難的時候,念觀音菩薩非常有效,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也正因為如此,印光大師當年在世勸勉學佛人,修學淨土是以念佛為主,大師勸導我們每天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這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不是為自己念的,是為世界一切苦難眾生念的,這一千聲聖號是祈求世界和平。今天學佛的人把印光大師這個話忘掉了。如果每一個學佛人真的能夠為全世界一切眾生祈求和平,這一千聲聖號會產生很大的效果,有真正不思議的功德!

  彌陀、觀音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念阿彌陀佛生西方淨土,念觀世音菩薩也是生西方淨土。唯有一門深入,不論念哪一尊佛,念哪一尊菩薩,念到功夫成片,如果能迴向西方淨土統統得生,阿彌陀佛與諸聖眾都會來接引。所以我們要發心向菩薩看齊,要學習菩薩在這個世間隨緣度眾、自行化他,共同出離三界之家、煩惱之家、生死之家。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悟道法師講演集

 


以諸法藥救療眾苦|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開示

一、藥師佛名號的表法意義

   佛教裡,佛菩薩非常之多,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菩薩。眾生不僅指人,連蚊蟲螞蟻都算,我們就知道佛菩薩太多了,說不盡。佛菩薩名號是因眾生而建立的,他到哪個世界示現何種身分,名號就不一樣。名號就是教學的宗旨、手段,讓一切眾生聞名、執持,在其中提起觀照,從而對治自己的弊病。

   諸佛如來裡面,有一尊佛名號叫做藥師如來,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在中國很多大寺院的大雄寶殿都有供三尊佛,當中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右邊是藥師如來,左邊是阿彌陀佛。藥師佛有時候是拿一個寶塔,有時候拿一個像缽一樣,這是裝藥的藥罐子。藥師佛代表的意義是治病,治什麼病?治煩惱病,治的心病,心理健康了,生理就健康。

   藥師如來,善治九法界一切眾生之病,無量無邊的病,他都會治療。佛法用藥來表法,人有無量無邊的煩惱,佛有無量無邊的方法對治你的煩惱。眾生的煩惱就是病,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都是病,佛法就是對治此病的,所以把佛法稱為法藥。世間的藥只能治療身病,心裡的煩惱病一定要依佛法才能治。身病是以心病為主,身有病,其根源還是在心,所謂病由業生,業由心生。所以心正,當然就不得病,如果心有偏邪,造了惡業,身就有病。所以身體的病,歸根究柢還是從不善的念頭所感召來的。

   許多同修生病時都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去拜藥師如來。能拜好嗎?靠不住。一定要懂得經典裡所講的原理原則,要去做到,病才會好。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仁慈、清淨。清淨心不受病毒的感染,身體當然會健康;仁慈可以解毒,再劇的毒物,仁慈可以能把它化解、把它分解掉。在佛法裡面講,最毒的病毒就是貪瞋痴,叫三毒,仁慈能把三毒化解,清淨心、智慧心能把這個病根斷掉。

二、消災延壽的法藥

   《涅槃經》曰:「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既然是教育,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用現代最簡單的話: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本人,用句淺顯的話來說,它就是叫我們要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生活環境真實的狀況,這就是佛法教學的目的。由此可知,佛教教育是每個人必須要修學的,為什麼?一般人迷失了自己,不認識環境,所以才有無量無邊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帶來無盡的苦難。

   教育的宗旨我們了解了,要想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這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再說得白一點,就是對宇宙人生一種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才能夠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學佛求的就是這個。諸位要知道,在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不一定,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有了智慧,哪一樣辦不到!所以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所以智慧是第一,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智慧怎麼個求法?佛教給我們要修行。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每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每個人、每個眾生的智慧是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多方法、門徑做什麼用的?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的染污、心地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把它化除掉、把它斷掉,恢復自性清淨心,佛陀教學的能事就圓滿了。

我們要消災、要延壽,必定要聽佛的教誨。佛給我們講,六凡法界第一個是天道,要修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修羅是下品十善。五戒做得很圓滿,沒有欠缺,這能到人道來。十善業,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事情做完了那個結果就叫做業。我們身體的動作,身在作業;口裡面的言語,口在造業;心裡面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這身語意統統都在造業。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在人天,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淨業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因此學佛的人修淨土,念這句阿彌陀佛是淨業。但是我們在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的身還在這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不能離開大眾,我們身語意三業就要知道造善業,不造惡業。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講,第一條戒就是不殺生。戒殺放生,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十惡業我們都要斷,大家都修十善,那麼現前地球就變成天堂,就不會有災難了。所以我們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要知道佛在經典上教我們什麼,我們要理解、明白,依教奉行,就能達到消災延壽的目的。

三、佛佛道同,殊途同歸

   末法時期眾生業障都很重,大家對此都有感觸,因此才要念佛。佛號不斷,佛光就不斷,念佛就是接受佛光的注照。念哪尊佛當然都可以,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有些人病危,他沒有學佛,平常沒有聽聞淨土,生重病,他害怕,勸他念佛求往生,不能接受,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死了,這個不行;但消災延壽藥師佛,這個好,這可以接受。還有人先修西方凈土,後來又改變,念《藥師經》、念藥師佛,臨命終藥師佛送他去哪裡?藥師佛派八大菩薩,其中有觀世音、大勢至,還有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八位大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

   東方藥師佛,為什麼沒有接引他到東方淨琉璃世界,還派八大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因為藥師佛也希望眾生先去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來我東方就方便了。現在直接來,條件很高。十方諸佛都有淨土,沒有帶業往生的,起碼要斷見思惑,才能往生到那邊的凡聖同居土。如果沒有斷惑往生到東方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還是在六道。所有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最特別,可以不斷煩惱,帶業往生,生任何一土就是圓生四土。所以《彌陀經》、《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諸佛護念、共同讚歎、推薦的一個世界。《藥師經》也給我們證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所以這些都是善巧方便,到最後還是回歸到彌陀淨土。但是眾生現前還不能接受,就要看他能接受哪一尊佛,先請他念那一尊。

   佛佛道同,殊途同歸,顯密圓融,《華嚴經》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這是方便善巧接引眾生,目的在此。見到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想到哪個世界就到哪個世界,想去見哪尊佛就見哪尊佛,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有這樣的殊勝。我們在這個世界見到釋迦牟尼佛了,我想再去見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去不了,也見不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行,我們想到藥師世界,這一念之中,身就到達,想見哪一尊佛菩薩,沒有見不到的。所以十方世界諸佛都勸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你修別的法門,最後還是往生極樂世界。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講演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淨空老和尚開示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聖誕。阿彌陀佛又沒有到這個世界來出世,彌陀聖誕從哪裡來?其實,這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大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史書裡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所以他的生日變成了阿彌陀佛的生日。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譯成中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即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無量覺。換言之,所有一切諸佛的通號、總號就稱作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都是無量覺!我們也是無量覺,如今迷了,迷而不覺是凡夫。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完全覺悟的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體。所以我們自己要明瞭,要珍惜,希望在這一生返妄歸真,一定要發心去作佛。

二、阿彌陀佛的心願

  我們也要明白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去上學的。極樂世界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大眾全是同學,《彌陀經》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言之,證得等覺果位這樣的大學長人數太多了。每天與這些學長在一起,如果聽佛講經聽不懂,這些學長都會詳細為我們講解。在極樂世界修學、聞法,還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參訪,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一直到我們成無上道,學習不會中斷、不會退轉,保證一生圓滿成佛。

  阿彌陀佛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一切皆成佛」,也就是這個心願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阿彌陀佛的心量,所包含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以智慧、以能力全心全意去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求生淨土,幫助他不退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我們的心願也要跟彌陀一樣,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

三、持名念佛之法最極殊勝

  佛法太殊勝了,是最勝妙不可思議的。可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哪一個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成就又是最高的?無過於《無量壽經》這一部經,修學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只要依這一部經、這一句名號,就能夠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是妙絕,「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以果為因的,只有這個法門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我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的種子,就是成佛的因緣。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密咒,觀想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彌陀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無量無邊的果德,就在這一句佛號中,念這句佛號,就把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全念到了,一樣不漏,不可思議!

  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你全都得到。這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全得到了。為什麼?一切法門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法不離自性。我們在這個世間明心見性做不到,到極樂世界就見性、就圓滿證得,這是捷徑裡面的捷徑,所以淨宗又稱之為「徑中徑又徑」。所以我們想成佛,阿彌陀佛勸我們先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那裡六根所接觸到的,皆能幫助我們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這是真實的利益!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逆境是順境、善緣惡緣,不管什麼境界,都是誠心誠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對人阿彌陀佛,對事阿彌陀佛,對天地萬物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沒有。我眼睛所看的全是阿彌陀佛,順境阿彌陀佛,逆境阿彌陀佛,善人阿彌陀佛,惡人阿彌陀佛,真的回歸到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已經轉過來了,轉成阿彌陀佛。誠於中一定會形於外,對人清淨、真誠,以真誠清淨心和睦、慈悲對一切眾生,心裡真是阿彌陀佛。這叫做功夫、真念、真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神通、道力、修學功德轉到我身上來;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加持我的,我悉皆收到,悉皆受用,這多麼歡喜!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從來沒有中斷過。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接受,從今而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彌陀念到底,決定成功!

文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迎新年 獻七寶

  今天是二O二O年元旦,首先祝福大家新年吉祥平安,福慧增長。希望我們在這一年當中有新的開始、新的氣象,能夠藉著佛法提升自己的境界,繼續走成佛大道,成就自己、成就家庭、成就事業、成就社會,以此功德迴向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化解災難,人民幸福,正法久住。在這裡我們供養大家七寶:

第一寶 吉祥

  新年,街道上都張燈結綵,迎接新年。《華嚴經》說:「種種嚴飾吉祥門」,門是門徑,不勝枚舉,這個門通到哪裡?通達諸法實相。入這個門不容易,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吉祥門,無量無邊的法門,入這個門就成就了法身菩薩,這才叫做真正的吉祥門。多門裡面,世尊為我們介紹一個特別的方便門,此門又稱為門餘大道,無量無邊法門之外的一個特別法門──淨土法門。特別是彌陀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吉祥門中最吉祥了。

第二寶 如意

  新的一年開始,有很多人見面的時候都恭賀「新年如意」,怎樣才能如意?放下就如意,所以中國古代大富大貴之人,手上拿了一個如意,這是為了提醒自己。如意的兩頭是回轉過來的,古人講「回首如意」,佛門講「回頭是岸」,所以拿到如意就想到我樣樣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趕快要回頭,回頭就如意。

第三寶 布施

  一部經書,一個隨身聽的機器,做為新年的禮物,比什麼都好,這叫做法布施;財、法二施都具足了。我們要送實用的禮物,接受的人聽明白了,心開意解,遠離一切恐怖,一心求生淨土,無畏布施也具足,圓滿功德。

第四寶 愛

  「愛」這個字,在中國六書裡叫會意,是受和心的組合,它有心、有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愛是真心第一德。

  這個愛就是本性,大乘經上稱「菩提心」。、諸佛如來之所修所證就是「自愛」,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就是「愛他」,能自愛才知道愛他,不自愛怎麼會愛他!因此,我們特別強調自愛,真正愛自己就不會糟蹋自己,不會作踐自己。有一個妄念那是糟蹋自己、作踐自己,做一樁壞事是糟蹋自己、作踐自己,這叫做不自愛。

  我們要學會「愛」,將愛送到全世界,期望人人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

第五寶 慈悲善意

  我們常說:「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慈悲、善意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八個字的落實。念念不離,這就轉凡成聖,真功夫。學佛,就是轉凡心為真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沒有毫分不善夾雜在裡面。他對我不善,我對他要善,何以故?他沒學佛,他是六道凡夫,思想不善、心不善、行為不善,是正常的,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跟他一樣,確實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佛法薰習久了,能夠把煩惱習氣伏住了。受什麼樣的委屈,受什麼樣的災害,心是平靜的、是正常的,不怨天,不尤人,還是充滿了慈悲善意,特別是對冤親債主,慈悲善意能化解怨結。

第六寶 謙卑恭敬

  

  自己要學謙卑,這是修行的根本。只有自己真正做到謙卑,然後才能夠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在這一生當中沒有不成就的。沒有這個基礎,只是學一點佛學常識,在六道裡輪迴,還是隨業流轉,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謙卑、恭敬,不僅是對於三寶、對於老師,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用謙卑恭敬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心裡面乾乾淨淨。

第七寶 改過自省

  

  一年過去,不要花大把的錢搞一些慶祝;更重要的是檢討過失,期許明年要怎麼過才會充實。如果我們一天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這一天就沒修行;一年沒有看到自己過失,這一年也沒修行。

  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佛法講大聖才能夠免除過失,賢人以下還是在所不免,哪能說沒過失!所以我們要深深相信自己罪業深重。無始以來至於今生,天天在造罪業,罪業深重!承認這點,才會改過。

  現代學佛不能成就,就是不知自身的毛病在哪裡。「我沒有毛病,我非常好!」看到別人的毛病,不曉得自己的毛病,這叫做迷惑顛倒。沒有改過這個意念,就會一錯到底,這種人是最可憐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佛經常講「可憐憫者」,佛都度不了他。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過,這就是聖賢之道。知過是覺悟;知過改過就是真實的功夫。

  改過的重點在於後不再造,不要想我從前做了多少壞事,多少罪業,每想一次就又造一遍,罪業怎麼能消得了?悔過是從今天起,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統統不想,從今天起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做真正悔過。

  要發勇猛心,精進不懈,革除毛病習氣,還要歡喜接受別人批評,縱然批評錯了也歡喜。有人願意批評我,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存一顆感恩、恭敬的心。真正改過,諸佛讚歎,龍天善神保佑,決定成就!

  新的一年伊始之際,祝福大家新年新希望,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