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庭教育
   
 
 

精華文章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 -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三


孟子說人生有三樂,第一樂是什麼?「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父母都很健康,兄弟都沒有發生意外,可以常常聚在一起互相鼓勵,互相扶持,這是人生第一樂,「天倫之樂」,所以現在有父母可以奉養,那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家庭經營很重要,一個企業家假如家敗了,再有權、再有錢,也毫無意義,他自己也會覺得很空虛。畢竟世間的富貴榮華都是過眼雲煙,一個人老年能不能享清福,取決於他的家庭有沒有經營好。


「從來富貴都是夢,未有聖賢不讀書」,所以真正讀書,長了學問,長了德行,才會讓你真正得到富貴,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氣質都變得很高貴。


【色字頭上一把刀】

欲當中這個「色」也很嚴重,色會讓一個人墮落,會讓一個家毀滅,會讓一個國敗亡。我曾經給初中生演講,我說這個「色」為什麼不好?學生說,因為色字頭上一把刀很危險。中國字是會意字,在字的結構中就給你很多提示。現在不只是男人要注意這個色,依我的觀察,連女人都要注意色。你看現在這些年輕的女孩她们幾天不睡覺去排隊,就為了目睹這個男歌星的風采,什麼風采?不是他的德,是他的色。所以我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不要讓他的眼光放錯位置。現在不分男女,對色都要謹戒、謹記。

現在外面的誘惑特別多,所以孩子從小接觸的電視跟書籍要謹慎。夫子說過,少者戒之在色,年輕的時候就染上這些色情的東西,對他一生的身心都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弟子規》說:「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只要是不好的書給他一看,就把他的聰明智慧閉塞住了,所謂「慾令智迷,情深智隔」。現在很多年輕人做出來的事,長輩看了真是搖頭,所以長孩子的理智,長孩子做人處事的態度,刻不容緩。

欲是什麼?假的,虛幻的,你還覺得沒有它不行。所以人認虛妄為真實,被虛幻搞得一生空空蕩蕩,而真正重要的事都沒有做。當我們知道這個色慾會毀了自己,毀了家庭,當我們能清楚認知這個色欲是空虛的,就能夠一點一滴放下。

人的欲望為什麼會這麼重?根源還在於人生沒有有價值的目標,人生根本不知道往哪裡去,所以每天悠悠放任,活一天算一天,每天只想著我能吃飽能睡足就好了,這樣的人生就會耗損在這些欲望當中。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從小立定志向,這個太重要了。人若有志向,他的氣宇,他的人生態度就會截然不同。


對於飲食的欲望,也要節制。我們說人很會吃,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都被我們吃了一大半,吃到最後很多物種都滅絕了。

而我們必須要了解整個動植物跟我們人類是生命共同體,當很多物種都滅絕的時候,整個地球的生態就會失去平衡,生態一旦失衡,整個環境、整個食物鏈就會遭到破壞,而人就是食物鏈之一,到最後也難免引來禍患。


沒有德,絕對守不住財

中國俗話講富不過三代,其實這句話應該改一下,在我們這個時代不用說三代了,連一代都保不住,因為現代人對財富的真因不懂,不知道財布施得財富。現代人不重德行,「笑貧不笑娼」,所以往往人一有錢就恃才傲物,自視甚高,因此很快就把財敗掉了。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一個勤儉的人要變成一個奢侈的人很容易,只要帶他來香港走幾圈。一走過去,又是手錶,又是珠寶,琳琅滿目。其實無論是錢也好,東西也好,夠用就好,所謂知足常樂。如果這個孩子已經奢侈了,再「由奢入儉」,就太難了。所以儉是治家之本,勤是致富之根,中國聖賢人的每一句教誨都會影響一個人,影響一個家庭,這些觀念我們不能不懂,應該好好地教導後代。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論善緣惡緣,只要心保持平等、慈悲,相信縱使是惡緣也會轉成善緣。要做到「怨親平等」,真正做到怨親平等,才會讓人從心裡佩服,所以要拓寬心量,「恩欲報,怨欲忘」。其實我們很多的執著只要一轉念,馬上就變成智慧,所以人要會轉念。


「恩欲報」,當一個人能念念不忘父母、不忘師長、不忘眾人對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實。一個人幸福的根基,就在愛與感恩之中。當他懂得愛、懂得付出,他會體認到自己的價值,施比受更有福。


企業家的四種結局

為人父母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現代人所追求的成功究竟是什麼?我們到書局去觀察一下,那些暢銷書都寫些什麼樣的內容?大半可能都是如何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或是如何快速致富。人的大腦裡面哪個目標最重要?錢!當他是這樣去追求人生,將會走出什麼樣的結果?所以,我們對於人生真正的成功,不得不深入去認知。有一句話提到,努力有結果,但是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假如你人生取捨錯誤了,可能一生的努力到頭來你會抱憾終身。中國大陸這二十年來,有一千二百位大企業家自殺身亡。請問他們為什麼得到了一般人很羨慕的一種成就,而最終卻走上絕路?而有很多人還正在往他們的路上邁進。

這麼多企業家自殺是結果,原因何在?我們常常觀察社會上這些成功人物,就可以把原因找到。我也曾經跟一些企業家接觸過,當他有機緣能夠聞到正法,他內心非常喜悅,他告訴我,這些企業家、很有錢的人窮得只剩下錢而已。

企業家的四種結局:

#第一種是勞心勞力

我曾經聽過一個企業家演講,他說企業家有四種結局。第一種結局叫做勞心勞力。因為要經營企業,所以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樣的人現在多不多?很多。他的生涯規畫是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樣的生涯規畫是否正確?我們不用過早下定論,我們先思考一下,因為太多數人都在往這種生活方式靠近。

現代人有一個錯覺,好像眾人所為的就是對的。當飛蛾都在撲火的時候,你還撲嗎?要慎思、要理智。工作十幾個小時,我們說身體是血肉之軀,如何承受得了?不止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要應酬,還要熬夜,還要跟人家爭權奪利,這都是很傷神的。結果可能在他三、四十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去健康檢查,發現得了肝癌。現在這種情況多不多?很多。

他勞心勞力拼博的要死,結果三、四十歲宣布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在這種狀況之下,他的人生會感覺得怎麼樣?晴天霹靂,他開始怨天尤人,我一生努力了一、二十年,一樣也帶不走。躺在病床上,很不甘心,他說我這些錢,最後不知道會流入哪一個男人的手裡。因為他的太太還年輕貌美,她又會嫁給別人,我這些錢不都入了那個男人的口袋了嗎?愈想愈不甘心,本來還可以活三個月,後來怎麽樣?這種下場非常冤枉。其實這樣的企業家,家庭狀況、孩子的教育一定也無法掌握好,縱使他真的賺很多錢,不肖子孫只要一出世,也會化為烏有。

這是企業家第一種情況,勞心勞力到最後英年早逝。所以這樣的生涯規畫是不正確的,面對人生的經營要慎思。

#第二種是鋃鐺入獄

第二種情況叫鋃鐺入獄。在賺錢的時候鋌而走險,到最後露出馬腳,東窗事發而被關押起來。人生路途中有很多誘惑,假如沒有真正的道德跟定功,遲早都會誤入歧途,敗喪下來。當這些企業家還沒有被關起來時,可能他的親朋好友都對他嘖嘖稱讚,他的父母可能還沾沾自喜。所以為人父母眼睛真的要擦亮,要有智慧,不能追求這些虛幻,到頭來還惹了一身的罪業。

在漢朝末年,董卓取得了很大的權力,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做了很多壞事,使得民不聊生。後來董卓被抓起來,被判滅族,連他九十多歲的老母親也要共赴刑場。所得到是這樣的結果,人生就非常悲哀。我們也曾經接觸過一些長輩,退休以後還有非常穩定的經濟生活,後來因為孩子野心很大,借了一大筆錢,結果生意失敗了。老人家除了所有的錢都付諸東流以外,還必須固定時間上法院處理孩子的財務問題。假如是這樣,除了毀了自己的人生,還連累了父母、連累了親友。

每一年百大企業都有排名,結果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每一年的百大企業很高的比例都更換了,尤其前十名,幾乎每一年全部更換。這透露出一個什麼訊息?最大的企業統統都靠貪,靠違法來經營。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很多的百大企業主都鋃鐺入獄。而為什麼這麼多企業家都會鋌而走險?都會肆無忌憚?這就牽扯到我們的社會風氣已經是笑貧不笑娼,覺得只要能夠一夕致富,他就是成功者,他不會顧前慮後,只是逞一時之富讓人家覺得他很了不起。夢幻突然間破滅了,他的人生也就徹底完了,有很多人都是直接被槍斃。

所以現在世間人很多都是非法成功,其實我們看在眼裡,不但不會對他有所氣憤,只覺得他很可憐。因為我學聖賢學問對這些事都看得很清楚,一個人有福分,就能賺這麼多錢。但是假如用非法的手段,他本來一生可以賺一千萬,結果因為用非法手段,折損了他的福分,可能到最後只能賺二百萬。而他賺到了二百萬的時候,他又不明理,還洋洋自得,所以不只是折損了福分,連他的一生都毀在自己的手上。

#第三種是賺到了錢身體搞壞了

第三種情況是,事業經營成功積累了一些財富,但是身體搞垮了,可能三、四十歲就開始變成藥罐子。這樣的情況多不多?當一個人失去了健康,有沒有自在的生活?不可能!廣告也說,一個人肝臟好的話,人生是彩色的;一個人肝臟不好,身體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俗話說「家財萬貫,日食三餐」,假如日食五餐好不好?那反而太過,身體都吃壞了,現在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家財萬貫也是日食三餐。「廣廈千間」,買了很多的房子,你每天睡多少?還是夜眠六尺。所以物質的需要是很低的,不必要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去追求,應該追求真實、快樂的人生。

什麼是真實的人生?「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追求那些萬般都帶不去的東西,到頭來空忙一場。但是身命有限,慧命無窮,我們唯一帶得走的就是智慧,智慧才是真正的生命,而有真實的智慧就會法喜充滿;這個法喜、這個樂從內而外散發出來,那叫真樂。現代人都是從外而內追求快樂,就好像打麻藥一樣,打一針覺得不痛苦了,不痛苦了他認爲是樂,但是過一會兒他又繼續煩躁、繼續空虛,仍舊是很痛苦。所以經營人生絕對不能只是去追求名利,追求一時享樂,人生應該全面發展。

#第四種是拿得起放得下對名利絲毫不沾

第四種企業家就像盧叔叔這種企業家,拿得起,放得下,對名利絲毫不沾。所以我見到盧叔叔的時候,只覺得他很親切,從他身上完全感受不到一種生意場上的習氣。我一看到他就會覺得他好像是教書的先生,而他說自己這一生最希望的就是教書。但是因為他家裡有很大的生計,包括他贍養父母,生計財務狀況壓力太大,所以不得不讓他從商。因為他有智慧,所以從商也教育好了他的孩子,也讓很多跟他有緣的朋友得到很大的利益。

 


物欲是苦,不是樂

人都追求成功,請問我們的成功是什麼?我們引導孩子人生的成功又是什麼?現在社會上所謂的成功對我們有什麼衝擊?又有什麼影響?這都要細細思考。在很多新聞節目、電視、電影當中,你可以看到所謂的成功,成功的背後有一間非常豪華的別墅,前面又放了一台豪華的轎車,這無形中就在把人的成功往偏頗的方向去引導。

#買一件很貴的衣服快樂多久

為人父母假如把德行擺在前面,當然就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教育孩子懂得不要把物質享樂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假如為人父母都把「錢」擺在第一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重利輕義。

我們再來思考一下,一個人衣食住行,以及所有物質享受都獲得了,他的人生真的快樂嗎?假如一個人一生都追求物質,然後他確實很快樂,那我也成全他、鼓勵他;可是不然,完全追求物質的人,他的內心非常空虛。常常跟人家攀比,看到人家又買新車,自己的內心就得常難受,這是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所以我會跟他們說:「買一件很貴的衣服,快樂多久?」快樂三天。可能那個卡刷下去,一個月的薪水就去了一半,所以快樂三天。痛苦多久?痛苦一個月。一個月的薪水都付出去了,後半月就要買方便麵來充飢,這樣的人有沒有?有!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的確是這樣過日子,有的撐不下去,餓壞了,就回去跟他父親要錢。他爸爸很生氣:「說你都不聽,氣死我了,來!要多少錢?」還是拿給他,這是害了他。為什麼會追求物質享受?大人的榜樣直接影響小孩。

買件名牌衣服回去,明天馬上就穿上,到公司去炫耀,跟同事說:「你覺得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假如遇到比較糊塗的回答你:「沒有啊?」你在那裡還氣得半死,我花這麼多錢你都沒發現,就沒有樂了!還有苦,因為苦於別人沒有看到我,時時都在患得患失之中。這種樂叫做壞苦,就暫時快樂,之後就是苦受了。所以人所追求的樂都是虛幻不真實。

#買一台豪華跑車快樂多久

假如我們今天買一辆豪華跑車,能快樂多久?可能快樂一個月,而且那個快樂會造成其他人的痛苦,因為你的太太就從元配降到小老婆的地位了,車子是大老婆,你每天要擦得亮亮的。然後開出去,開了半年、一年,突然又看到新款式出來,你的心又開始發癢,我又被人家比下去了。很可能開沒幾年又換一台新的,一台車的貸款可能又要支付很多年。所以快樂很短暫,痛苦一大段,這是現代人所追求的。

#買一棟豪華別墅快樂多久

還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一棟豪華的別墅,就比不上別人,所以買房子不是為了住,而是要告訴別人我也有。買了這棟房子可能快樂一年,痛苦多久?可能要負債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因為買了豪華別墅,還要雇兩個傭人去看門,主人一年去兩、三次,這些傭人卻每天住在那裡。所以到底誰有福報?人生都追求虛妄的,結果是傭人有福報,夫妻每天在外面打拼,來支付房子的貸款。所以追求物質欲望是個無底洞,這樣的人生就好像蓋了一個房子,外面很漂亮,裡面空空洞洞,連那個柱子都不穩定,遲早有一天會垮下來。以這樣的人生態度,教出來的孩子絕對不可能優秀。

 


西方的思想觀念把我們引導到哪條路上去

我們現在的教育在拚命改革,然而這些理論都源自於西方思想,西方思想觀念已經主導了這個世界一、兩百年了,現實利與害的對比,清清楚楚擺在眼前。我們不是不願意讓人家站在前面做引導,我們是要冷靜思考,他們把這世界引導到哪條路上去了?

我們來看一下現在的整個社會跟世界的狀況,現在的孩子很會競爭,競爭之下的心量就會變得特別狹窄,人的心量一狹窄,日子就會過得很痛苦,每天都是患得患失。競爭到最後,對人就會產生攻擊性,在發展就會變成戰爭。所以我們每天打開新聞,必然有戰爭的報導。假如戰爭真正能解決問題,那我們也可以接受,而戰爭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嚴重化。

我們看看美國所帶動的戰爭,有沒有好結果?美國曾經插手的戰事,沒有一件是好的收場。當然我們不能責怪美國人,因為他們沒有像中國這樣的老祖宗,沒有幾千年聖賢的傳承,更沒有學過《弟子規》。《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假如他聽懂了學會了,他就不會用戰爭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哪一句?「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用權勢、武力去壓迫別人,人家的心怎麼樣?一有機會馬上就起來報復。「理服人」,你用真正做人的道理去對待他,去替他設想,去關懷他,他就能夠從内心裡佩服你,進而與你和睦相處。你看如此重要的一句話,就在中國聖賢教育的第一本童蒙教材裡。

美國現在發動了很多的戰事,也把全世界都捲入了戰爭的陰影之下。而美國這樣的表現對他們的下一代是什麼影響?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因此什麽樣的教育就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美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非常嚴重,二00二年美國把原來品格教育的預算兩億五千萬美元,上升為七億五千萬,瞬間提升三倍,有沒有效?現代人有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式,覺得花錢就能解決問題。中國人的教誨,錢是最後才考慮的,但是現在的人卻把最後考慮的搬到最前面,思想顛倒了。美國人都用錢來解決問題,我們就美國現實青少年的心理進行分析,用錢去解決問題,會不會有好結果?

分析資料顯示,調查過的八千多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學生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跟人家打過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曾經在商場裡偷過東西。而這個心理訪問最後一個題目是:「您覺得自己的思想、道德高尚嗎?」而所有接受採訪的中學生,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都說自己道德很高尚。百分之七十一的學生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打過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偷過東西,但是卻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學生覺得自己品德高尚。他們所依據的是誰的標準?自己的標準。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當我們成人都不能做出好榜樣,你花再多的錢,有沒有可能把下一代教好?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思考,假如我們的孩子的思想觀念繼續朝這樣的路走,當他學會了競爭,當他學會了戰爭,請問第一個遭殃的是誰?相信他的拳頭一定先打向他最近的人,誰最近?父母。這真的值得大家深思!

 


教育的本質

中國對於教育的本質非常清楚。何謂「教」?東漢許慎編了一本書《說文解字》,他把每個字的義理開顯得非常精闢,而且都是一句話就說得非常透徹,因此我看古書的時候,都會從内心裡佩服聖賢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以身作則。「育」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導孩子目的是使他能夠成爲善人,這個「育」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善」,而「善」要有標準,孩子才能懂得做人的分寸。我常常說,以前的讀書人志在聖賢,現在的人讀書志在賺錢。聖賢跟賺錢相差很多,賺錢為了自私自利,這樣育出來的孩子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善人。一旦發現自己的方向不正確的時候,就應該迷途知返,所以這個返回來的動作刻不容緩。

 


孩子看書、看電視節目一定要把關

在這個時代,選書也要有判斷力。現代知識爆炸,很多小孩看錯了書。有個孩子才五、六歲就看心理學,本來跟他媽媽講,「媽,我要一個弟弟」。結果看完心理學的書,馬上跟他媽媽說:「你不能生弟弟,因為你生了弟弟,就會不愛我了。」看書好不好?看書要看對書才好,看錯書是污染。

有時候我跟一些同事聊天,那些同事說,某些綜藝節目真好笑,笑得我都快要躺在地上。我會跟他說:「你看那些主持人在挖別人的隱私,拿別人開玩笑,你覺得他做得對不對?」他說當然不對!其實你在那裡笑的時候,你兒子在旁邊陪你笑,他會認為爸爸覺得很好笑,這樣做就是對的。所以孩子耳濡目染,對別人的言語輕慢,對別人的言語會有佔便宜的傾向,他就會亂開玩笑。當你發現他講話已經沒有分寸的時候,再要把他扭轉回來就難了。電視如是,書籍的內容亦如是。所以孩子的思想假如被污染了,你就要花更多倍的時間把它清除,這很麻煩!所以我們要有理智的判斷,才能防止書籍裡不正確的知識污染我們和孩子。

那我們到底要學哪些書本、哪些教誨才能真正建立理智?我們進一步來思考這個問題。

問:有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寫了一本書,六十歲又寫一本書,諸位朋友,你要看哪一本?有人說看六十歲的。為什麼?經驗豐富。經驗有分好壞,壞經驗豐富也要學嗎?很多朋友都說,他的人生可能智慧比較高;這句話其中有兩個字我們要思考,「可能」。是否活得愈老愈有智慧?不一定。社會是個大染缸,二十歲的人比較單純,還是四十歲的人比較單純?單純離智慧近,還是複雜離智慧近?很多事情你不能似是而非,要很清楚明白,你的寶才會押對;押錯了,人生可不能轉回來,所以要戰戰兢兢,要很謹慎。假如你只是相信他「可能」說對了,而把你的人生押給他,甚至把你孩子以後的幸福押給他,這樣太危險。不能聽哪個人說你就相信,因為他所說的話還不能印證是智慧,還不能印證是真理。而中國人的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人類共同印證,確實都是所言不虛的真理,中國聖賢的智慧超越了時間跟空間。

中國四、五千年前,做人要盡孝;四、五千年之後,要不要孝?要,所以超越時間。中國需要孝,外國是否也需要?外國人聽到孝的教育也會很歡喜,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在澳洲辦《弟子規》的課,在上課的過程中,因為《弟子規》有很多的經句,都是根據聖賢人做出來的德行,比如說「晨則省,昏則定」,是周文王做到了;還有「冬則溫,夏則凊」,東漢的黃香做到了。每次在講經句的時候,都把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我們坐在後面就看到這些澳洲本地人頻頻在點頭,我們也很好奇他點頭的時候在想什麼。課後就跟他們座談,這些澳洲的朋友就說,做人應該這樣,做人應該如此。所以,孝穿越時間、空間,這樣的真理才值得我們用短暫的生命好好去追求深入。

當我們真正有理智,就會下對抉擇,抉擇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和觀念。您現在的思想、觀念處於什麼狀態?為什麼思想、觀念這麼重要?因為思想決定你的行為,行為決定你的習慣,習慣形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一個人能否幸福,從思想就能見真章!

很多的父母說,「我的孩子沒學好,也沒學壞」,有沒有這種可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的社會是個大染缸,你不趕快教他好的,他一定學壞的。我曾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教書,一般人會認為,偏遠地方污染比較少,所以孩子比較單純。其實不然,因為現在有一個大魔王,無遠弗屆,無論你住在山上,還是住在鄉村,他都會跑到你家裡,把不正確的觀念告訴你。這個大魔王是誰?電視!所以我們警覺到,要趕快把正確的態度、觀念教給孩子,否則孩子每天一點一滴都會學到不正確的内容。所以讓孩子看電視,一定要選擇沒有污染的好節目。

電視和電腦,很多都是貪、瞋、痴、慢的景象。我們看到很多孩子的言語都非常的桀驁不馴,言語都非常粗魯,這也不見得是跟父母學的,都是受電視、電腦的影響。而看電視、電腦有一種催眠的效果,有沒有發覺看電視的人,好像與世隔絕,旁邊的人怎麼叫都沒有用。為什麼?因為電視的輻射線、磁波會讓大腦像被隔離在一個屋子裡九十六個小時的狀態一樣。所以電視看得愈多愈不會思考。電視對孩子的大腦有嚴重的影響,有一篇文章是「電視帶大的兒童」,大家可以去看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不是聖賢書,一定不看,寧可終年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這個小人不單指人,還指書本、媒體。為什麼寧可終年不讀書,也不能一日近小人?因為沒受污染的人就好像一杯清澈的水,不小心受了污染就好比一杯清澈的水被滴進了一滴墨汁,這個時間可能不到一秒。但你要再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滴墨汁清出去?可能要十倍、百倍的時間,所以防止污染特別重要。因此也要有判斷力,什麼書絕對不能看,要讀一定要讀經過幾千年印證的經書。孩子看電視絕對要把關,不能看一些殺盜淫妄污染的節目,這個我們要做好。

 

 


「怨欲忘」,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生衝突,但「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人是因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會發生衝突。所以有衝突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沒有錯,要進一步包容別人。不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把別人最骯髒的東西放在自己最清澈的心靈裡,那是很傻的事。 

所以原諒別人,其實就是原諒了自己。每天把別人的過失都放在心上,那可不好受。所以要能「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對於已發生的衝突,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因為當你把怨放在心上,對方可以感覺到。 

人有怨氣的時候,一定會表現在眼睛和表情上。「誠於中,形於外」,心不誠,當然也會表現於外。如果這個怨放不下,兩個人的關係一定會愈來愈疏遠,這樣也不好;畢竟可能要朝夕相處,或者在公司裡還要常常相見。所以當兩個人不能彼此接納,很可能會影響一個家、影響一個團體的和諧,那又何苦來哉?

 

 


「恩欲報」,當一個人能念念不忘父母、不忘師長、不忘眾人對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實。一個人幸福的根基,就在愛與感恩之中。當他懂得愛、懂得付出,他會體認到自己的價值,施比受更有福。

 

 


我們要時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我們一天寬恕自己幾次?這是個很大的數字,N次。但是別人假如犯過失,我們可能就很生氣,可能就跟他過不去,這樣太不公平了。所以我們換個角度,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就很容易包容、接納。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蔡禮旭老師講述

有隻狗跑進一個空間裡,這個空間四面都是玻璃,牠一進去就看到一隻狗很凶,牠就馬上對著「牠」狂吠。結果一狂吠,四周所有的狗也對牠狂吠,牠更不甘示弱,就繼續死命的在那裡狂吠。最後結果如何?那隻狗累死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反思到,當我們覺得周遭的人對我們都很不好,常常對我們發脾氣,我們要反觀回來,所有人所面對的人事物很可能都是自己心的反射。當我們常常以惡臉對人,這個鏡子回照回來,絕對都是惡臉向我們;當我們時時以笑臉迎人,也將得到別人笑臉對待我們。此時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周圍的親朋好友,面對我們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和臉孔?我們這樣去思惟、觀照,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不與人爭,不起佔別人便宜的心】 --蔡禮旭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

家裡、家族在分東西,要視情況而定,當對方比較困難,我們應該多給,自己少拿。當人人有這種禮讓的態度,家庭的風氣就會處處體諒相讓,而不會處處相爭。當家庭有這個和氣,確實整個家族都會興旺。我們之前也有提到「居家戒爭訟」,假如因為分得不平,告上法院,都不會有好的結局,甚至會有壞的榜樣留給子孫,縱有家財萬貫也會敗喪,所以能讓就盡量讓。周朝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讓給了弟弟,讓給了自己的侄子,也因此造就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讓全國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人都很怕讓,覺得讓了以後自己就沒有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其實當你一讓,成全了自己的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也因為這一讓積累了自己的福分。當你有這麼多的福分,自然在往後就會有所回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隨順煩惱對應事情,不能隨順自己的習性,要隨順天理、人心去做。

 


「勿諂富,勿驕貧」,對於有錢人,我們不需要去諂媚;對 於貧窮的人,我們也不應驕傲、瞧不起。

子路曾問孔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就是說 貧窮的人不會去諂媚有錢人;有錢人也不驕傲,這樣算不算 有修養?夫子說可以,但應該要再上一層,能「貧而樂,富 而好禮」。縱使貧窮,不去諂媚,清楚自己為什麼貧窮,應 好好再種富有的因,多做財布施,自然能「命由我作」。

讀 書人明理,就可以貧而樂,樂得作君子。富而好禮,就是一 個人縱使很有財富,還是謙恭有禮,不會因為有錢而改變對 人的態度,而且也要懂得救濟貧苦之人。所以我們無論處於 富、處於貧,都可以心安理得的過生活。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以前讀書人都抱持 著英雄惜英雄的態度,因為難得有好人出來利益社會。我們 應該成人之美,有多少能力也要盡心盡力幫助人,一起成就 好事。我們應抱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團體 當中要能隨喜別人的善行,成就別人的善事,用這樣的心胸 去成就他人,我們的功德跟他就無二無別了。


【缺「德」教育】 --蔡禮旭老師講述《弟子規》

很多人當上正式老師,親朋好友知道以後,見到的第一句話 就問:「老師一個月賺不少錢吧!」老師最重要的職責在哪 ?為什麼沒人提醒。韓愈先生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 、解惑也」,當老師的人要傳道,卻連什麼是道都不知道; 解惑,可能自己人生還有一大堆疑惑,怎麼替人解惑?自己 都不明白道理,又如何把做人的道業傳給學生?當整個社會 都只以利為標準時,就忘失了每個行業的本職。

如果你有晚輩剛考上了師範院校,這四年可別讓他白白耗掉 ,一定要給予他正確的觀念,教書是無量功德。假如認真教 書,把人家的子女教好,他往後又為人父母,這樣影響他世 世代代的子孫,叫「無量功德」;假如不認真教,誤人子弟 ,他又把錯誤傳給他的後代,那你就造了很大的罪業,就會 「無亮功德」,前途一片黑暗,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有位長者說,現在的教育什麼都教,就是缺一樣東西,缺什 麼?缺「德」,叫做缺德教育。醫生最重要的職責是什麼? 救人的生命。現在家長送孩子去讀醫學院是怎麼告訴他的? 都說:「我已經花很多錢栽培你,你要趕快把錢給我賺回來 。」當醫生都視財如命,當醫生無德,病人安不安心?你本 來沒病還給你做了手術,病人有多麼痛苦、恐慌!當老師無 德,所有的家長不知道有多擔心,整個社會也會非常擔憂, 下一代教不出好的棟梁之才。

另外警察這個行業也很重要,假如警察無德,人民安不安心 ?黑道已經很恐怖,連白道也造成威脅。這三個行業只要無 德,整個社會風氣就會受很大的影響。還有律師的行業,他 能幫人民爭取正義,假如他無德,也會毀掉正義。所以這幾 個行業都是社會裡很重要的行業,當我們的子女要往這些行 業發展的時候,一定要給予他正確的引導。

 


【故脩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 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 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一個家庭、一個國家、團體,興衰的關鍵在勤儉就興,奢侈 一定衰敗。所以文中一開始就談,修身治國最重要的莫過於 節欲,節制欲望。看到「欲」字就要想到「欲是深淵,欲壑 難填」,就像個無底洞一樣填不起來。曾經有很多讀書人都 寫到有關知足的教誨,他們談的裡面就是人欲望滿足不了。

人沒錢的時候,都想能讓我三餐吃飽,我就滿足了。結果有 一天三餐吃得飽了,接著他就想,能讓我有個好房子住,我 這一生什麼都不求了,後來房子也住上了。又跟老天爺講, 你只要給我一台好車,我再也不跟你談條件,最後車子又有 了。就想只要給我個小官做就好了,最後只要給我皇帝做。 你看,在歷史當中有些叛國的,本來是個農民而已,後來權 力欲望愈來愈大,居然還叛國都有,所以人這個欲望實在太 恐怖。所以節欲要節制,人不下功夫在格物、節欲上,他的欲望就愈來愈大 。

……

人要把煩惱去掉,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從這個毒樹的根,不 要一個葉子一個葉子摘太麻煩了。直接把根砍斷,就是自我 、自私,斷了之後馬上身心輕安很多。好,回去試看看,把 它砍斷,看能不能感覺身心輕安的境界。《大學》這麼教我 們,《左傳》也講到「欲不可縱」,不可以放縱。那大家這 些理都懂得了,一定要落實,怎麼落實?循序漸進,但一定 要具體。不然了解一堆道理,沒有一條能落到生活上。

歷觀有家有國,他們能夠興盛,『莫不階於儉約』。所以勤 儉為持家之本,只要有勤儉這個家鐵定興旺,只要國家勤儉 鐵定富強。國家、家庭整個衰弱了,莫不由於奢侈造成,所 以節儉就能節欲,奢侈了就會放縱情欲。

放縱情欲就很危險,其實身心也危險,這個身體會搞垮。您 看現在年輕人身體愈來愈不好,都是不懂得節欲的重點。『 節欲者安』,您看一個家庭勤儉,他的生活很充裕、很安定 ,而且不是現在安定,他的下一代也安定,因為下一代也養 成勤儉的人生態度。

蔡禮旭老師 55-057-0010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十集

 


【有教養的文明人,不可隨便丟垃圾】 --蔡禮旭老師

照片: 蔡老師以身作則,正在撿垃圾,維護環境整潔,人人有責。

在規矩方面,我們也要告訴孩子:「事雖小,勿擅為」。不 可以隨便丟垃圾,丟垃圾好像是一件小事,但當丟垃圾變成 習慣之後,那將不只是丟家裡的臉,還有可能會丟國家的臉 。曾聽說過,爬山之時若不識路,就跟著有垃圾的地方走。 往更深處想,那是人行為的悲哀,不只沒有羞恥心,對於大 自然也不懂得愛護。中國人幾千年接受聖賢教誨,「天為父 ,地為母」,應愛惜這片長養我們的大地。所以,縱使是丟 垃圾也不可擅為。

網路曾有報導過三個新聞,第一個在美國的珍珠港,珍珠港 是講英文的,它的垃圾桶上卻都寫有一行中國字:「請把垃 圾丟在此」,寫給誰看?第二個在泰國的皇宮,也都是國際 性的旅遊重點,在廁所上也用中文寫:「便後請沖廁」,寫 給誰看?寫給中國人看。在巴黎的聖母院,也寫了一行中國 字:「請勿大聲喧嘩」。這三件都是小事,但卻形成一件大 事,什麼大事?中國人的臉已經被這些小動作丟到全世界去 了。我們要感到羞恥,不能丟自己國家的臉,從自己開始做 起,不要亂丟垃圾,處處維護公共衛生,公共安寧。

我們再思考一下,泰國皇宮、法國巴黎,我相信大多數的中 國人都沒去過,能去的都是留學生、很有財富、社會地位都 不差的中國人。他們的行為居然是連生活的規範都沒做好, 這透露了學歷不代表教養,也不代表會做人;教育才是真正 培養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所以學校裡假如沒有辦 法教這個,一定要先把家庭教育基礎紮好。其實學校的老師 都很盡心盡力在教,但是因為他們一個人要面對幾十個孩子 ,確實不容易。唯有家長非常積極與老師配合,孩子的生活 行為才容易循規蹈矩。

 


【假如十幾歲就有機會聽到老祖宗、聖賢人的教誨,他的人 生絕對不可能走得這樣的坎坷(殺人、吸毒)!】  -- 蔡禮旭老師

我們在大陸有一位朋友,我們都稱他金不換,浪子回頭金不 換。為什麼稱他金不換?因為我們在上海上課,他從山東連 夜趕來上海聽課。因為他的姐姐參加了安徽廬江的那一次的 課程,我們要去上海上課,他姐姐馬上打電話給他:「你這 幾天縱使可以賺很多錢都要放下,馬上到上海聽課。」結果 她的弟弟一聽,真的放下所有的工作,趕到我們上課的地點 。

他來了以後,在底下聽課都是一種表情:目不轉睛,嘴巴 張開的,我們所有上課的老師都注意到這位男士坐在那裡, 不知他是什麼來歷。後來上了幾天課,他準備回去之前說: 「你們可否讓我有十分鐘的時間跟蔡老師談談話?」我們工 作人員看他這麼誠懇,就安排我就跟他談了一會兒。他看到 我很激動說:「蔡老師,我不是用耳朵聽你講課,我是用我 的人生來印證這些道理。」

我在講課當中提到《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說這是真實不虛的話。因為他年輕 時脾氣很不好,染上很多惡習,拿著刀要去砍人。走在路上 ,殺氣騰騰,盛怒之下,刀劍無眼,但卻被他父親的好朋友 看到了把他硬拉回來,才不讓他做出一生都無法挽回的事。 為什麼他父親的朋友願意這樣做?因為他的父親是在做電訊 的,常常半夜甚至颳風下雨都不辭勞苦去工作,在鄉裡的形 象非常好,得到大家的尊敬。由於父親的德行,救了他這一 劫難。而且好幾次都是因為父親的德行,讓他逢凶化吉。

後來他又染上毒癮,要戒掉非常困難。但因為他對母親還很 有孝心,所以他在戒毒過程中支持他的力量,就是對母親的 這種愧疚。他假如再不戒掉,不知要讓母親痛苦多久。所以 ,一個人改過的動力來自孝心、親情、愛心。如果我們身旁 有人很困頓,我們也要真誠的去鼓勵、關懷他。而他能來參 加這個課程,最主要是他對於姐姐也有恭敬之心。他說他姐 姐從來沒有用這種口氣跟他講話,從沒聽過姐姐說:「你馬 上去,一定要去。」所以他覺得姐姐一定是為他好,到上海 聽課這件事很重要。

後來他又提到,他十多歲出外做生意,生意做得很好,賺很 多錢。十九歲就使用大哥大,每天拿在手裡很神氣。他回鄉 時,所有的人都說:「你好厲害,這麼會賺錢。」每個人都 很羨慕他,把他捧得不可一世。諸位朋友,這樣對不對?賺 大錢就值得尊重?賺錢是靠機會,花錢靠智慧。假如他沒有 智慧德行,賺到錢的時候,人生的危機就出現了。因為有錢 ,很多惡習都染上,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付出更大的代價 。

他聽完課後很感慨,他說假如十幾歲就有機會聽到老祖宗、 聖賢人的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走得這樣的坎坷。我們 從這句話也可以聽得出,他並不是不受教,而是沒機會。那 幾天看他上課的態度,確實也是相當認真用功。後來我們到 他的故鄉去辦課程,他連夜跟他太太一起趕過來聽課,他這 樣做很正確,因為一個家庭絕對不能只有一個人成長,應該 一起成長。

他跟我說:「蔡老師,你不能只跟這些人講課, 他們都是好人,我們那批人更需要。」我跟他說只要他把公 司安頓好了,可以跟我一起到監獄,到一些沒有機會受到好 教育的地方去講課。因為這些人走過的路,他也走過,他所 講出來的話,一定可以讓他們聽了相應,有所感受。我們這 樣引導他,最重要也要讓他的學習有所立志,如此就會推動 他的成長。這是金不換的故事。

 


【故脩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 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 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一個家庭、一個國家、團體,興衰的關鍵在勤儉就興,奢侈 一定衰敗。所以文中一開始就談,修身治國最重要的莫過於 節欲,節制欲望。看到「欲」字就要想到「欲是深淵,欲壑 難填」,就像個無底洞一樣填不起來。曾經有很多讀書人都 寫到有關知足的教誨,他們談的裡面就是人欲望滿足不了。

人沒錢的時候,都想能讓我三餐吃飽,我就滿足了。結果有 一天三餐吃得飽了,接著他就想,能讓我有個好房子住,我 這一生什麼都不求了,後來房子也住上了。又跟老天爺講, 你只要給我一台好車,我再也不跟你談條件,最後車子又有 了。就想只要給我個小官做就好了,最後只要給我皇帝做。 你看,在歷史當中有些叛國的,本來是個農民而已,後來權 力欲望愈來愈大,居然還叛國都有,所以人這個欲望實在太 恐怖。所以節欲要節制,人不下功夫在格物、節欲上,他的欲望就愈來愈大 。

……

人要把煩惱去掉,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從這個毒樹的根,不 要一個葉子一個葉子摘太麻煩了。直接把根砍斷,就是自我 、自私,斷了之後馬上身心輕安很多。好,回去試看看,把 它砍斷,看能不能感覺身心輕安的境界。《大學》這麼教我 們,《左傳》也講到「欲不可縱」,不可以放縱。那大家這 些理都懂得了,一定要落實,怎麼落實?循序漸進,但一定 要具體。不然了解一堆道理,沒有一條能落到生活上。

歷觀有家有國,他們能夠興盛,『莫不階於儉約』。所以勤 儉為持家之本,只要有勤儉這個家鐵定興旺,只要國家勤儉 鐵定富強。國家、家庭整個衰弱了,莫不由於奢侈造成,所 以節儉就能節欲,奢侈了就會放縱情欲。

放縱情欲就很危險,其實身心也危險,這個身體會搞垮。您 看現在年輕人身體愈來愈不好,都是不懂得節欲的重點。『 節欲者安』,您看一個家庭勤儉,他的生活很充裕、很安定 ,而且不是現在安定,他的下一代也安定,因為下一代也養 成勤儉的人生態度。

蔡禮旭老師 55-057-0010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十集


【浪子回頭金不換】 蔡禮旭老師

「知恥近乎勇」,是否可以舉好幾百公斤的叫勇者?這不算 勇者,這只是力勇,而不是人格的智勇。真正大勇之人,是 能降伏自己的壞習慣、習氣之人。什麼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俗語:「擊敗他人一千次,不如擊敗自己一次。」真正的勇 者是能對治自己的壞習慣,進而改正,所以知恥近乎勇。當 這個勇氣可以持續二、三年,你的習性就慢慢轉過來,往後 的人生一定是法喜充滿。

在春秋時代有一位賢相叫晏嬰,德行非常之好。晏嬰一件大 衣穿了三十年,但看起來還是整整齊齊,因為「愛物者,物 恆愛之」。當一個宰相一件大衣穿三十年,除了會影響他的 家庭之外,還會影響整個文武百官和人民。所以晏嬰的廉潔 ,帶動了整個社會清廉的風氣。

晏嬰的馬夫,每天送晏嬰去辦公工作。這個馬夫因為替宰相 駕車駕馬,就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用成語來講叫狐假虎威 。結果他的夫人看到了,有一天就跟他說:「我要離開你。 」馬夫就很緊張的問:「妳為什麼要離開我?」她說:「人 家都是尊重晏嬰的德行,你又沒有晏嬰的德行,而晏嬰宰相 都這樣的謙卑,人家有德行還謙卑,你沒德行還這麼傲慢, 所以我不想依靠你,我要離開。」結果這個馬夫聽完很慚愧 就跟他夫人說:「我一定會改過,妳就不要離開了。」

他的太太很有見地,懂得要進諫、要規勸自己的先生,當然 她的先生也很有肚量能接納太太的意見。聽說多聽太太的話 可以什麼?聽太太正確的話,會大富大貴。後來這位馬夫就 痛定思痛,開始很認真的學習。後來晏嬰也覺得他的德行進 步很快,舉薦這位馬夫當上了齊國的大夫。所以只要人肯改 過,都會有相當好的前途。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聞過怒,聞譽樂】 蔡禮旭老師

宋朝有一位大文豪蘇東坡,他跟佛印禪師是好朋友,兩人常 常互相切磋學問。有一天蘇東坡覺得自己的境界很好,就寫 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 紫金蓮」。他覺得連八風都不能影響他的清淨心。八風就是 我們人生境界的考驗:利、衰、苦、樂、稱、譏、毀、譽。

這個利就是你很順勢的時候、順暢的時候,衰是衰敗下來, 然後苦,受苦的時候,或者很歡喜、很樂的時候;往往人一 苦就會怨聲載道,一樂就有可能樂極生悲,所以這些境界都 在考驗一個人的修養。接下來是稱讚,可能就洋洋得意。譏 ,別人對我們譏毀,我們就很生氣、很不舒服。還有毀譽, 詆毀、毀謗我們;譽,當人有很好的名譽可能又會起了貢高 我慢。所以蘇東坡覺得這八風都不能影響他心境的清淨,就 寫了這首詩給書童拿去送給佛印禪師。

結果佛印禪師看完, 就在後面信上寫了一個「屁」字,就讓他拿回去。蘇東坡期 待佛印的稱讚、想聽好話,八風就已經動了。結果他看了之 後非常生氣,就趕到佛印住的地方,一到他的門口,門是關 的,門上寫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 坡一看很慚愧,就離開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是否也八風吹不動,時時從起心動 念把我們不好的習性去除,才不會犯「聞過怒,聞譽樂」的 錯誤。


【德行是萬福的根基,有德行,福才能立得安穩】 蔡禮旭老師

老子曾遇到一個官員,這個官員就問老子說:「我有兩個兒 子,我不知以後應靠哪一個?」老子就拿了一把錢放在桌上 。然後就對他的大兒子說:「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這些錢 都是你的。」大兒子比較憨厚,他就低下頭說:「不行,怎 麼可以打父親。」他寧死不從。接著老子又對他的小兒子( 這個小兒子聰明伶俐,腦筋轉得特別快。一般的父母會覺得 小兒子比較好又聰明。)說:「你只要輕輕打一下,這些錢 都是你的。」小兒子馬上過去打一下,趕快把錢收到口袋裡 。老子就對他說:「現在你知晚年應該靠誰了。」

後來這位官員確實是他的大兒子在晚年照顧他,他的小兒子 到其他地方去做生意。結果他父親的死訊傳到了這個小兒子 的耳裡,小兒子說:「我來回要一段時間,不知又要少賺多 少錢。」後來連他父親的喪禮都沒參加。老子很有智慧,可 以從小孩的行為推出他的存心,因為「重利者必輕義」,只 要跟他的利益有衝突的,他一定會先把利擺在第一位。所以 一般人對聰明伶俐的小孩特別欣賞,但往往晚年都是那些比 較老實的孩子在照顧他們。

我們曾聽說,一位母親生了三個孩子,老大、老二都大學畢 業,老三高中畢業。結果是書讀愈多的兒子愈自私,只為自 己著想。很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念到最後一去不 回,也沒有照顧父母終老。有的在那裡娶了太太,父母還打 老遠去探望,甚至住了一段時間要離開了,媳婦還會拿出帳 單,父母真是會吐血,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不如不生的好 。所以孩子不長德行,真正會氣死父母,真正會貽害家庭、 社會,因此教育孩子要高瞻遠矚以德為本。


【愛聽好話,不愛聽批評,就很難結識良師益友】 蔡禮旭老師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過怒,聞譽樂」,假如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我們就很生 氣,稱讚我們,就洋洋得意,這種態度就不能贏得朋友的信 任,會造成「損友來,益友卻」。為什麼損友要來?因為他 很清楚,只要給你幾句美言,你就會神魂顛倒,到時他就有 機可乘了。損友來了,益友就退了。益友為什麼會退?因為 有德行的人,他很清楚做朋友的本分一定要直言不諱,你有 缺點,他一定會很正直幫你提出來。當你不能接受的時候, 他只好先避開一段時間,為了不讓你生煩惱。等你真正肯接 納他的雅言規勸,才會再回到你的身邊來。

所以這種「聞譽恐,聞過欣」的態度必然要從小紮起。我們 的老師在教這句的時候都會提醒小朋友:「今天別人把你的 缺點講出來,就好像你的臉上有一個黑的東西黏在上面,這 時別人告訴你,讓你把這個污垢去掉,你應不應該感謝他? 」「當然應該。」所以這些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只要同學 把他的缺點指出,就會聽到一句很優美的話,他會一鞠躬跟 同學講:「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當孩子對於自己的缺點 有所改變,我們老師又適時的鼓勵他,「過能改,歸於無」 ,那他就會更歡喜的把這些缺點修正過來。所以從小紮下改 過的根,對他終身都有很大的益處。


【對自己要趕盡殺絕,對別人要厚道三分】 蔡禮旭老師

發「勇心」,要有勇氣對治自己的壞習慣。我記得盧叔叔跟 我談第一次話,談了兩個多小時,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最深, 他說:對自己要趕盡殺絕,對別人要厚道三分。其實這跟我 們聖賢常常教誨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同一個意思, 但盧叔叔用的這個字眼讓我刻骨銘心。所以在往後面對壞習 慣的時候,快刀斬亂麻,絕不能退縮。

我從這句想到一個歷史故事,在三國時代趙子龍救阿斗,把 阿斗綁在懷裡被幾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那時他只有一個念頭 :衝出去,保護好阿斗。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升自己的學問, 也要有趙子龍的氣魄。過去的煩惱習性就像幾十萬大軍排山 倒海而來,這時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意念,因為一遲疑,本來 還跨出五步的,又會退回數十步,你就會很沮喪!所以不能 有退縮的念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阿斗救出去。誰是阿斗 ?這是譬喻本善的心,要保護好我們本善的心,要有勇氣讓 它真正發揚出來,不能退縮。

在《了凡四訓》也提到,對治壞習慣要當如毒蛇嚙指來看待 ,被毒蛇咬到手指頭,這時你一遲疑、考慮,命就沒了,必 須寶刀馬上切下去,這就是趕盡殺絕,不能讓壞習慣停留半 秒鐘。一有念頭馬上用經文把它轉過來。比如要生氣了,馬 上想到「忿思難」,馬上想到「言語忍,忿自泯」。


【人應重視自己的品德才藝,外表衣著不如人,不必自卑憂 慮】 --蔡禮旭老師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為人父母假如把德 行擺在前面,就能給小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若衣服 ,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不要把人生當作只是不斷追 求物質的享樂而已。假如為人父母都把「錢」擺在第一位, 教出來的孩子也會重利輕義。

我們對飲食、衣服,甚至於居住,所有物質享受真正獲得了 ,人生真的就好了嗎?假如一個人一生都追求物質,然後他 確實很快樂,那我沒有意見,我也會成全、鼓勵他去追求; 可問題不然,真正完全追求物質的人,內心會非常空虛。常 與人家攀比,看到人家又買新車,自己內心難受的不得了, 這叫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所以我跟他們說:買一件很貴的 衣服,快樂多久?快樂三天。卡刷下去,去掉半個月的薪水 ,痛苦一個月。而且買回後,穿到公司裡跟同事說:你覺得 我今天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假如遇到比較糊塗的說:「有嗎 ?」你在那裡氣得半死,我花這麼多錢,你都沒發現,那就沒有樂了!還有苦 ,苦於別人有沒有看到我,患得患失,這種樂叫壞苦,樂一 下子而已,之後就是苦受了。所以人追求的樂都是虛幻不真 實的。

什麼樣的樂才能讓人非常歡喜、充實,並且是從內心散發出 來的?是行善,行善最樂,還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成長的喜悅,也會伴隨著你一生,有無窮的法喜。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中國有句成語:「 德才兼備」,德在前,才在後,德比才更重要。近代有一位 書法家被尊為當代的草聖,叫林散之先生,日本人對他的書 法非常尊重,日本書法家非常佩服他的書法和為人,每到中 國來,都會到他家去給他行禮。林散之先生曾說過:「有德 有才會愛才,無德有才會嫉才,有德無才會用才,無德又無 才會毀才。」所以我們請員工要挑有德有才,最起碼也要挑 有德無才。因為他有德行,懂得包容,就會欣賞別人的才華 ,他知道「見人善,即思齊」,就懂得珍惜人才。

假如無德而只有才華,那必然會嫉妒他人;假如連才都沒有 ,那就會毀才。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一個宰相叫李斯, 他是無德有才,所以看到有才華的人,他很嫉妒,他嫉妒他 的師弟韓非子,還陷害韓非子致死。他不止陷害韓非子,還 陷害讀書人,他建議秦始皇焚書坑儒,把歷代很多聖賢的教 誨都燒了,這個罪業太大了。後來李斯也沒有好下場,他跟 他的孩子都受到腰斬東市的刑法,這是無德有才會嫉才。所 以我們培養孩子絕對要先重德行,假如不重德行,我們把孩 子的才華培養得再高,他的人生也絕對不會幸福。因為嫉妒 別人,內心一定很痛苦,而且嫉妒別人也會形成他人生很多 的障礙,別人也會同樣嫉妒他,這是我們必須謹慎的地方。


【一念自私自利,縱使再有禮貌也是惡;一念利益眾人,縱 使是打人罵人也是善。】 蔡禮旭老師

《了凡四訓》這本書,對於善的判斷講解得非常透徹。其中 有提到,打人、罵人是否善?這要從根本看。它有真有假, 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有 端有曲,太多了。我們要認真研讀《了凡四訓》裡的道理, 對自己乃至家庭絕對有莫大的幫助,而且這本書日本天皇把 它視為治國寶典,所以對一個國家也相當有幫助。

人生就像一盤棋,而這盤棋如何走得好的規則,就是這本《 了凡四訓》。如何立命的方法、理論,還有表演事例皆在其 中。當你真正了解規矩,縱使你現在這盤棋並不是很好走, 相信你往後的人生也會把它走得有聲有色,這才是人生的智 慧與功夫。人生不要祈求有一盤好棋讓你下,往往好棋都會 讓人安逸放縱。所以人生蓋棺論定是要看你的棋藝,看你人 生的智慧。

善惡的標準從以下幾點來判斷,第一、從真假判斷,在《了 凡四訓》這本書裡有說到很多讀書人去問中峰和尚:打人罵 人是否惡?中峰和尚就說:不見得。接著又問他:那對人很 恭敬、很有禮貌是否善?中峰和尚也說:那也不一定。所以 這些讀書人被中峰和尚的話搞糊塗了。這些書生還懂得謙卑 請教中峰和尚,中峰和尚就說:假如他打人、罵人是因為要 喚醒那個人,一巴掌要把他打醒,這個存心是利益他人,所 以也是善。所以你那一巴掌打下去要確定他能否清醒,假如 不能就不要打,那會結怨。學問還是要學得靈活,要伺機而 動,否則可能我們學了一、二個月,就產生很多障礙。

讀書人對人很有禮貌、很恭敬是否善?中峰和尚就說:假如 他的目的是為了升官發財,都為了自己的私欲,那對人的禮 敬也是虛偽的,所以也不是善。從中峰和尚的教誨,我們可 以了解真善與假善要從存心去判斷。一念自私自利,縱使再 有禮貌也是惡;一念利益眾人,縱使是打人罵人也是善。


現在的人常常會有一種心態,「他既然這樣對我,我也要這 樣對他」,用這種報復心理。其實當我們用報復心理的時候 ,我們要回頭想想,我們為什麼生氣?因為對方做錯了,我 們才生氣。

結果我們現在也要學對方做錯,那我們應該氣誰?氣自己! 你當初生氣是他做不對,你還效法他,那你哪有資格生他的 氣,你不是跟他一般見識!所以最重要的應該是包容,應該 是去轉化,絕對不能報復,因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 我們遇到惡緣的時候,一定要生還債想。

諸位同修,當你欠人家二十萬,拿了十萬塊去還的時候,你 的內心應該舒服多了,慢慢就減輕了。所以隨緣消舊業,愈 不跟人起衝突,愈能夠包容,愈能夠在逆境當中提起正念, 業障一點一滴就消掉了。

蔡禮旭老師 52-118-0027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華藏淨宗學會恭製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三三三之一號二樓
聯絡我們: amtb@amtb.tw  TEL:02-27547178 FAX:02-2754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