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雜誌下載  文字講堂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2.4.20  星期六  VOL.96


 

 本期專欄:提倡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

 

卷首語
編者的話

 

現在在中國已經看不到祠堂了,在海外還能看到許多姓氏的祠堂,但那是一個姓氏、一個族群的。我們如何將各個族群合而為一,建立一個總的華人祠堂,紀念祖先,這個很有意義。請看本期專欄:提倡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末後並附錄一篇淨空法師親自擬定的『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芻議』。

有很多人修善積德,依舊被命運所轉,改不了命運,原因就是他斷惡斷得不乾淨,修善修得不圓滿。請看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請看輕鬆學佛法

最近『文字講堂』已新增內容:十善業道經151∼159圓滿、學佛問答86∼90、中國傳統文化、吃虧是福、實踐三福等。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ster@amtb.org.tw。若是網站或雜誌操作上問題,來信請寄 amtb@amtb.org.tw。請法寶,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下載早期佛陀教育雜誌,請至http://www.amtb.org.tw/magazin/magazin.htm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看法寶流通

 

返回

 

楊枝淨水
提倡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

     

我早年提倡建立『百姓宗祠』,至今唸唸在心。最近,真是得祖宗威神加持,在香港又買了一層樓,原本十一樓是『佛陀教育協會』,九樓是念佛堂,現在十樓買下來,就做為『中華民族百姓祖宗紀念堂』。然而地方太小,所以只供祖宗牌位。

祖宗牌位怎麼寫?照百家姓寫。但是有很多中國的族姓沒有列在百家姓中,所以我們要到中國內地去找,或是到戶政機關,或是透過其他管道,將百家姓中所沒有的姓氏統統收集起來,這可能會達到一千個以上不同的姓氏。而每一家祖宗供一個總牌位,我們每年會定期舉行兩次祭祖法會。

現在在中國已經看不到祠堂了,在海外還能看到許多姓氏的祠堂,但那是一個姓氏、一個族群的。我們如何將各個族群合而為一,建立一個總的華人祠堂,紀念祖先,這個很有意義。

祠堂平常可以作為書院,或是圖書館,聘請老師教學,弘揚中國傳統的學術。正如從前李炳南老師在台中建立的兩個機構(台中蓮社與慈光圖書館),那是一個講學的場所。他的講學偏重在儒與佛,儒佛並弘。如果將來各個地方有人發心建百姓宗祠,可以用此方法。因為祠堂祭典一年頂多只有兩、三次,平常就如同學校、補習班,可以開許多課程,有兒童班、成人班、一般學生的補習班。教學的科目有四書五經、歷史故事,也可以講佛經,甚至於詩詞歌賦、音樂繪畫。在外國,許多人喜歡中國功夫,這個也可以開課,所以科目非常豐富。

我們澳洲圖文巴的『淨宗學院』,將來擴建之後,也可以開十個班。我們是多元文化,絕不只是研究佛法的淨土宗,我們是普遍弘揚『儒、釋、道』中國傳統的學術。我們要聘請有德行、有學問、有專長的好老師來教學,而學習的方式有短期的、長期的,短期約是三個月為一期,長期的有三年、五年,乃至於有九年學程。

『淨宗學院』,『淨』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狹義是專修淨土。這個『淨』是淨化人心,我們是以淨化一切眾生心為宗旨的學院。我們不但弘傳中國固有傳統文化,同時也弘揚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的目的是希求世界和平,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節錄自21-125『吃虧是福』)

********************************

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芻議

祭之旨在不忘本,所謂返本報始也。古禮首重祭禮,誠屬心性極則之理而表現於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真一切行門之大根大本也。祭有三:一曰祭祖先,旨在教民誠、信、忠、敬,愛人如己,事死如生,情至厚也。人心厚,方能繼孝思,篤人倫,醇風俗,進而隆國運,開太平;是為令我中華文化復興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之類,鹹得和平安樂,福慧自在之基始也。是以淨空早暮禮佛次,必祈我『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早日湧現自由寶島之深願也。

年初,港九佛教領袖洗塵法師來台訪問,師有意於適當地處興建佛教叢林,此誠大好事也。欲佛陀教化大行於世,非叢林不為功。欲中華文化復興光大,非祠祀不足道。二者誠相輔相成,勢必並行,且必先祠祀。於是建議洗師發心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淨空深以為宗廟乃我中華文化之根本。夫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復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亂,難矣哉!今世亂極矣,人各望治,而終不可治,其故安在?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則縱有叢林之舉,亦不過徒增一鬥爭之場所耳,智者不為也,敢請先以『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思之。

今世界各國正致力於建設,皆物質建設也,即使至於極,仍是富而不樂,歐美列強,可為殷鑒。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設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設必以宗廟為其根本。是『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講求也。

『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之構想,略如次:

建設宗旨在令我國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繼孝思;以至情內固民心,外結僑情,暨為大陸十億同胞敬愛祖先之心之所歸依。是其恩澤所及,上至百姓宗祖,下及其萬代子孫。佛曰:『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信哉言!

擇善地,建祠堂,合百姓為一家。民吾同胞,萬眾一心,強根固本,在此一舉。

祠堂形式,採取歷代建築藝術。譬如正殿取漢宮圖樣,掖庭采隋、唐格式,其餘殿堂,或取明、清,或法近代。其中階道亭台,亦復如是。或即仿歷代建築,一式一樣,則可集我歷代建造藝術之大成也。此可聘專家學者,精心構圖。壁盡浮雕,皆是前賢事跡。務令登其堂者,入其室者,宛然面對祖宗,面對先賢,肅然必有聞其音容也。其敬祖先、愛同胞之深情,油然生焉。是教之返本報始也。

祠堂正殿供奉黃帝,以歷代開國帝王陪享。殿足容萬人,以利祭典。余廳、堂數百間,則為各姓宗祠環繞。各姓宗祠神主牌位,質地相同,格式一樣,可統一製造。色分三等,譬如紫色金字表忠孝,黃色金字者表平民,黑色白字者表奸佞。是亦寓褒、貶之意,以期收勸惡獎善之功也。

祠堂內設『陳列館』、『圖書館』、『講堂』、『研究室』等多所設施,專供國內外同胞進修之用。祠堂中除年節祭典外,並常設有『國史』、『倫理』、『經學』、『子學』、『文學』等各種專門學術講座。使祠堂學校化,祠堂家庭化。又附設有『招待所』、『餐廳』等設施,以利接待行人也。

祠堂外有廣大園林,園林中有塔數百,皆為百姓納骨之塔,如趙氏之塔、李氏之塔等等。塔之建造,各各不同,斯為百姓先人骨灰收藏之所在也。如是處處塔林、碑林、先賢造像、石雕、亭台樓閣,隨處可見,花前樹下,天樂盈空,法音宣流,疑是西方佛國也。以其中處處皆有擴音設備,亭閣並有閉路電視,故隨處可聞音樂,可聽講演,電視中則講者之神態亦一覽無遺也。即使是觀光遊客,亦收機會教化之功耳。園林有地三百甲,具足真、善、美、慧,其為我五千年歷史文化一時呈現吾人眼底,令其即時了知中華文化之博大光輝,其啟發我人之自尊、自信、自強之心,誠具有不可思議之功效存焉。此之謂將中華文化從根救起也。建設事功畢,則奉獻國家,請由政府特派奉祀官以統理之。然後興起叢林,吾深信必有神運焉。

次曰祭天:天者天理也。有事必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爾自然之理也。天理明則良知現,良知現則道義生。心生道義,行順理智,此祭天之本義也。

三曰祭諸神:諸神即指萬物萬事之謂也。祭之旨在教民敬事愛物,以成百藝,是為生活之藝術感情之表現,並非迷信也。如地神、山神、海神、樹神、花神、五穀神,乃至門神、灶神等等,無一不是教人敬事愛物之意也。實即國父 孫中山先生所謂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勤儉之道,從此生矣。其立意之精美,則非淺智所知也。

三祭備,真善美滿之人生樂趣,始得與物同享。佛法曰:『離苦得樂』,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29)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恭敬整理

 

何謂大小。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其善錄一軸。僅如箸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而如箸者反重。仲達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問軸中所書何事。曰朝廷嘗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

『主者』,閻羅王。『吏』,判官。『三山』,福州城有三座山,即九仙山、閩山、越王山。

什麼是大福?什麼是小福?宋朝衛仲達在翰林院任職,有一次被小鬼帶到陰曹地府。閻羅王命判官把衛仲達的善惡簿子拿來做個比對,結果衛仲達一生造惡的檔案擺滿了一地,而善只有一卷,就像筷子那麼細。閻羅王看到說:『好,拿秤來稱一稱。』結果擺滿一房間的惡簿子反而輕,這一卷小小的善薄子反而重。衛仲達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過惡?』閻羅王說:『起個惡念就是小惡,不等待你犯;你要是犯了,就是大惡。』所以,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他又問:『善的那一捲到底是什麼事?』閻羅王說:『朝廷曾經要興一個大工程,在福州城的九仙山、閩山、越王山修石橋。你上疏建議皇帝不要興這個工程,因為這個工程不是必要的,而且勞民傷財。』衛仲達說:『我是有建議,但是朝廷並沒有接納,我這篇奏章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嗎?』閻羅王說:『朝廷雖不從,但你這一念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人民,這個善大。如果朝廷採納,你的善就更大了。』

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

這是總結。唸唸為全國著想,為全世界著想,雖然做的善少,但這個善很大。如果只顧著自己,或家庭利益,做得善再多、再大,也是小善。

這就是佛法講的『境隨心轉』。所以,我們存心一定要為眾生,為眾生的境界愈廣大,善的力量就愈大。但是,如果跟法身菩薩相比,這個善還是半而不是滿,因為法身大士起心動念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為一個世界、一個星系,所以點滴之善都不可思議,無量無邊。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

『克己』,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

何謂難易?了凡先生先引用儒家講存養的功夫,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要從哪裡做起?從難克服的地方下手,其他的就容易了。孔老夫子講到『為仁』,也說到『先難』。換言之,如何能做到仁,也必須從難的地方下功夫。難在哪裡?難在你要想做一個仁人,必須要克服自私自利,因為有自私自利,仁就沒有了。

『仁』是會意字,一邊是『人』,一邊是『二』,這是教我們要做到自他不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的意思。想到別人立刻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立刻就想到別人。換言之,如果我們有私心、自私自利,『仁』就沒有了。佛法常稱菩薩為『仁者』,就是菩薩沒有自私自利。前面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種人就是仁者,此標準高。所以,孔老夫子說『先難』,先從最難處下手,最難的就是自私;佛法講無我,就是從『無我相』下手。

下面了凡先生舉幾個例子,然而這幾個例子還沒有達到孔老夫子論仁的標準。

必如江西舒翁。捨二年僅得之束修。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

『束修』,學生對老師的供養。

江西有一位舒老先生,佈施自己教私塾兩年所得之微薄收入,幫助一對貧窮夫婦繳納國稅,而保全了這一對夫婦。

有錢的人做這個事情不難,而沒有錢的人將所有收入拿去幫助別人,這個不容易!

與邯鄲張翁。與邯鄲張翁。捨十年所積之錢。代完贖銀。而活人妻子。皆所謂難捨處能捨也。

邯鄲張老先生也是遇到一家可憐的人,他把十年的積蓄統統拿出來幫助人完贖銀,成全一家人。這都是所謂難捨而能捨,非一般人所能為。

如鎮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不忍以幼女為妾。而還之鄰。此難忍處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

鎮江靳老先生年老無子,鄰居家把自己女兒送給老先生作妾,靳老先生不忍心以幼女為妾,於是把她送還給了鄰居。這是難忍而能忍,所以得福也厚。

凡有財有勢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為。是為自暴。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

凡是有錢有勢的人做好事很容易,如果很容易做而不做就是自暴自棄,錯過了積善積德修福的機會。貧窮沒有勢力的人修善很難,然而難而能為之,就非常可貴,所謂難能可貴。

這裡舉的例子都是貧窮沒有財富、沒有地位,而能不顧一切的救急救難,解決別人的困苦,非常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的果報也厚。但是我們要明瞭,他當時做這個事情時,只是想幫助人解決苦難,並沒有想到自己的果報。

我們讀了善之八對,就要曉得必須克服『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這十六個字不能克服,我們一生斷惡斷得不乾淨,修善也修得不圓滿,總是一些小善、半善,果報在來世。只有大善、滿善才能改變自己的業報,像了凡先生所做的就改變了命運。有很多人修善積德,依舊被命運所轉,改不了命運,原因就是他斷惡斷得不乾淨,修善修得不圓滿。學佛的目的是要求明心見性,求往生淨土,如果這十六個字不能克服,就會造成嚴重的障礙;不僅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被障礙了,即使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被障礙了,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亦在於此。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臨終

 

病者臨命終時,搬動臥處,更換衣服,實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忍出此。若謂死於臥床,後人臥之不吉,則是以寇仇視其親矣。若謂衣冠不整,為鬼將籃屢裸裎,果如所言,則何不將食物塞滿其腹,免彼為餓鬼乎。臭皮囊且無用,況衣物哉。氣絕之後,亦當任其側臥,不必矯正。任他臨終時,或座或臥,或側或仰,或直或曲,均當聽其自然,不可移動。因此時仍有知覺,略一觸動,便生嗔恚。一生嗔恚,將墮入毒蛇猛獸道中。須待週身冷透,神識完全脫離,用熱手巾搭肋膝等處,即可轉軟更衣。

 

返回

 

快樂修行人
忍辱

 

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這樣你才能往生,稍有絲毫放不下,念佛就不能往生了。鬼神界透露訊息給我們,絕大多數的念佛人,死了以後往生到鬼道,再到人道的很少,到天道的就更少了。我們細細想想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在念佛堂的這些人,有人無緣無故罵他幾聲,他就暴跳如雷,那不就是三惡道!別看他在念佛堂裝模作樣念得很像樣子,還是禁不起考驗。所以,無論他怎麼念法,果報還是在三途,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節錄自21-112-09【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返回

 

輕鬆學佛法
拜佛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此修學的目標,在斷除我們驕慢(驕傲、怠慢)的習氣。我們對佛會行接足禮,對一般人不會,所以不起作用。因此,在佛堂是上課,學了要運用在生活當中。換言之,我們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物,就像對佛一樣謙虛、卑下、尊重,以尊重佛的心去尊重一切眾生,乃至尊重一切惡業眾生,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這才能成就平等心。

然而在事上要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亦即形式上有差別,心裡沒有差別,這是菩薩。『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你不能破壞了世間法。從世法來說,禮節有差等。譬如總統、普通信徒到我們這裡來訪問,我們各要用什麼禮節來對待,這就有差等。這個差等是無差等裡面建立的差等,所以差等就是無差等。因此,學佛要懂得出世法,也要懂得世間法;要懂得無分別,也要懂得差別等次。理上、心上決定沒有差別,在形式上有差別,你就做得圓圓滿滿,應付得面面周到。心上有差等,理上有差等,就錯誤了,你是凡夫,不是聖人。如果事上也沒有差等,你也錯了,你不慈悲,你破壞社會秩序,令人民無所適從。因此,理事如何圓融,要有智慧。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如何避免風寒

 

我的生活非常簡單,早晨喝一點稀的果菜汁,中午吃飯,晚上一個蘋果或一根香蕉。我的身體很健康,不生病,七十五歲沒有生過病,所以心地清淨自然就百病不生,這是表演。北京有位劉大夫為我把脈,說我一點毛病都沒有,只是有一點風寒。風寒是怎麼得的?冷氣吹得太多,他要我留心這一點。我本來就知道這個常識,所以我晚上睡覺決定不開冷氣。新加坡很熱,因此在睡覺之前開一個小時的冷氣,房間涼了,睡時就很舒服。等睡醒之後,房間熱了,也出一點點汗,這個很好。如果晚上睡覺要吹冷氣,那是死路一條。這個常識是小時候老人教給我們的,睡覺的時候,連風扇都不可以用,因為睡覺時毛細孔完全張開,很容易受涼。所以,劉大夫告訴我,每天喝一點薑湯,把薑湯當茶喝,可以去寒氣,這個方法很好,無需要用藥。

(節錄自《華嚴經》第409集【如來往昔唸唸中。悉淨方便慈悲海。救護世間無不遍。此福樂神之解脫。】)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2001年2月28日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吃素的意義為何?

答:素食是修慈悲心。淨土五經並沒有說『不吃素的人不能往生』,所以吃肉的人念佛也能往生。釋迦牟尼佛在世是托缽,一切都方便別人,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別人給什麼就吃什麼,一點忌諱都沒有。

素食是中國梁武帝提倡的,但是素食確實有好處,能長養慈悲心。如果自己吃素很多年,心地一點都不慈悲,唸唸還想報復別人,吃素就白費了,所以慈悲心比吃素還要重要。不可以有害人之心,不可以有報復之心,不可以有佔人便宜之心,你有這種心,就比吃素的功德不曉得大多少倍。

問:淨宗念佛道場遇到當地道教法會神明游莊,請問有必要辦香案,並供香花水果嗎?

答:沒有必要,除非是辦宗教聯誼活動;如果不是,就沒有必要,專心念佛就好。

問:請問農曆正月初九有必要拜天公嗎?

答:我覺得沒有必要。拜天公是對天神的尊敬,感激天神護法,意思在此。

問:老法師常講往生西方是回老家,是否我們曾經就在西方?而蕅益大師何以說:『去則實不去』?

答:你是著相了,你有執著,所以問題解不開。我常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是一體』,我講得很多,你沒有聽清楚。『老家』是什麼?真如本性,也就是禪宗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回老家。老家是真心,老家是自性。老家在哪裡?無處不在。所以,蕅益大師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但這個話把你搞糊塗了,令你無法理解。

我們用電視做比喻,『生則決定生』好比我們把頻道調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畫面出現了;『去則實不去』是還在這個電視畫面上,並不在別的地方。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同在一個地方,同一個地方確實有無量無邊不同的法界,問題是在頻道。就像電視機,一百多個頻道就有一百多種畫面,你喜歡看哪個畫面就調整到哪個畫面,這豈不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在哪裡?按鈕調整,頻道調好就出現了,就這麼回事情。

現在我們要如何調整自己的頻道?我最近看了一本報導澳洲土著的書。一般人認為他們沒有受過教育,是野蠻人,我看到他們生死自在,知道自己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我非常驚訝!年歲大了,體力衰了,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下去,就能在兩分鐘之內死亡。他是如何做到?他有能力把自己心裡的活動關閉,就像我們的身在動是電流在動,他能把這個開關關閉,關閉之後兩分鐘就走了,這是得大自在!他沒有病苦與死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大苦,他有這種本事,我們文明世界的人不如他。這種事可不可能?真的可能,我們學佛的人懂得。我們身上電流開關在哪裡?你要是找到了,也可以生死自在。這個事情我相信是真實的,絕非虛妄。

問:我們是山西比較落後的地方,人們的思想不開化,很多佛教弟子很迷信、很盲從。前不久來了幾位活佛,於是大家都去唸咒,學密法,不知這樣做好嗎?此地有一位講經的居士,聽您講法幾十遍了,他根據當地的情況再去覆講,很多居士都反對說:『有淨空法師的帶子,還需要他講嗎?」我們這裡又有一位居士講經,也有很多人反對說:『沒有受菩薩戒不能講,只有出家師父才能講經說法。』請問這個說法對否?

答:這種情形,在世界各地都相當普遍,究竟問題何在?佛教弘法人才太少了,所謂是供不應求。在外國這個現象更多,只要是來了一位法師、一位活佛、或一位喇嘛,立刻請他來講經說法,請他來灌頂。因此,學佛的同修學得很多、很雜,最後真的不曉得要修什麼法門才好。

古大德教人修學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得到佛法真實利益。佛法修什麼?就是『佛法僧』三寶。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為我們說明:『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佛法僧就是『覺正淨』。這三樁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如果得到正覺,知見一定純正,心一定清淨;如果得到清淨心,一定是覺悟,正知正見。佛教法門雖多,有顯密、宗門教下,但是歸納到最後,只有『覺、正、淨』三門。這三門無論從哪一門進都可以,譬如這個講堂有三個門,不管你從哪個門進來都一樣。過去在中國,禪宗、性宗是走覺門,教下是走正門,密宗與淨土是走淨門,你能掌握到這個原則,你就不會走錯路。

我們今天修淨土法門,主要是修清淨心。你親近很多法師,親近很多法門,回頭想想:『我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果然清淨心現前,你的修行功夫得力了;如果得不到清淨心,你就錯了。特別是對初學,最重要的是師承,『師承』是跟一位老師學。你走一條路容易成就,跟兩位老師是兩條路,跟三位老師是三叉路口,跟四位老師是十字街口,老師愈多,你就完了。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個老師,要懂得這個道理。

古時候跟定一個老師要多少年?一般是五年,這是扎根教育。五年之後,你的定慧有了基礎,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真妄,這稱為『得法眼淨』。你有這個能力,老師容許你離開,這時任何法師你都可以親近,任何法門你都可以聽、可以學,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你能廣學多聞。廣學多聞的條件,是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沒有這個能力,不夠資格參學,一參學就亂了,不得其益反受其害。這一點非常重要。

諸位同修真正想修學,一定要跟定一位法師。古人學五年行,現在人學五年不行。我跟隨李炳南老居士學十年,然後再接觸各家的言論,這對我有利益,我不會受其害。

居士可以講經說法,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維摩詰居士就是天天講經說法。但是居士講經說法一定要受菩薩戒,這是規矩。我們鼓勵出家、在家四眾同修學習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的人愈多,佛法才能興旺。所以,居士當中能講經說法的人,還沒有受菩薩戒,就勸他受菩薩戒,這是好事情。

至於學講,一定要有依據,不能隨自己的想法、看法來講,這樣容易把經義講錯。講錯要負因果責任,因為你誤導眾生,這個罪過很重。初學講經的人,智慧沒有開,憑什麼講經?我們往年初學是講古人的註解,決定不能違背註解的意思;換言之,就是把前人的註解用自己的言語表達出來。講錯了,是註解的人負責,我們不負責;如果用自己意思講,講錯了要負責。初學講經是學講註解,學久了,時間長了,熟透了,就逐漸變成自己的。

真正要發心講經,自己決定要依教奉行,才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如果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一輩子講的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要真干;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違背。尤其是修學的綱領,起心動念都要記住。

淨宗修學的綱領有五個科目:第一、『淨業三福』,我們起心動念與三福相應不相應?第二、『六和敬』,我們有沒有跟大眾和睦相處?佛教導我們六和敬,我們是佛的學生,跟任何人相處,都要遵守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是『見和同解』,這是清淨、平等、和睦相處之根。我的意見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怎麼能相處?所以,我把我的意見放下就和了。學佛的人能把自己的意見放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和了,六和敬的精神建立在此。

別人的意見是不好的,怎麼辦?佛弟子有智慧還是隨順,在隨順當中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慢慢的糾正他。而自己一定要做好榜樣,讓他對你生起信心、尊敬心,他就會接受你的勸告。所以,佛的教誨具有真實智慧,是圓滿的教學,我們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眾生造罪業,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今天造的罪業,將來就受果報。我們能不能勸?不能勸。為什麼?他愚癡,有業障,沒有智慧,你勸他,不但不接受還要反抗,他把你看作仇人,這個仇恨會愈結愈深。佛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決定不與人結怨,所以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一切眾生業習煩惱、妄想分別執著非常嚴重,不是短時間能夠化解,所以修學最重要的是天天聽經。現在人有福,法師不能天天為我們講經,我們錄一套錄像帶天天聽,這個機會就有了。法師講經講得很多,我們只要聽一部就足夠了,天天不斷重覆去聽,一門深入。一部經天天聽,聽個幾十年,你就開悟了。心定了,定心就是覺悟、智慧,戒定慧三學自然成就,六度也自然圓滿,不要刻意去修,不可思議!

如果你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聽,什麼法師、仁波切、喇嘛都想親近,你是跟佛法結緣,來生還要搞輪迴,決定沒有能力脫離三界。要放下!學一門,不要執著。學哪一門?門門都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禪、淨、律、教都可以學,關鍵就是一門深入,這樣你才能得力。

問:居住條件不太好,沒有專門放經本的房間,只好放在臥室,請問行嗎?

答:行。佛法是從內心的真實恭敬,不在乎形式,形式一定要與自己生活條件相應。如果只有一間屋,臥房、客廳都在一起,佛像就供在那裡,這是如法的。如果房間很多,應該用一個房間做佛堂,這是恭敬心,所以佛法是非常活潑的。

問:請問夜間是否可以帶上耳機躺著聽經?

答:可以。只要你肯聽,什麼方式都可以。特別對於初學,這樣不行,那樣也有罪,一定要限制他怎麼做,他就不學佛了,你不是把他學佛的機緣打斷了嗎?這是我們的罪過。

問:有人說打坐念佛妄念多、胡思亂想,這不是念佛而是罵佛,請問這個問題應如何理解?

答:打坐、念佛雖然妄想多,但不是罵佛。口裡唸唸是阿彌陀佛,這怎麼是罵佛!『南無』是恭敬、皈依的意思,雖然口念,心裡並沒有皈依、恭敬,但也沒有罵佛,念總比不念好,這是一定之理。

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也有好處,好處何在?心行雖然不善,但是口善,所以只要念佛都好。如果口念佛,心裡也有佛,這一生決定作佛;口有佛,心裡沒有佛,這一生不能作佛,但是已經種了善根,阿賴耶識有佛的金剛種子,這一生雖不能起作用,來生會起作用,只要肯念佛,這個人將來決定作佛。

問:請問打坐念佛是否要觀想佛,若觀照是否著相?

答:你已經著相了。你要是不著相,你就不會來問我。著相不著相,與觀想不相關,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不著相,常常把它放在心上,你就著相了。

打坐可不可以念佛,完全看自己。如果自己念佛不能攝心,加上觀想可以攝心,這樣對自己有好處。如果念佛自己心很清淨,沒有妄想,就不用再加觀想;總言之,要看你念佛心是否清淨。《阿彌陀經》講,念佛真正的功夫目的是『一心不亂』。念佛是為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如果心不清淨,你加上別的方法試試看;功夫得力了,心能清淨,就應當繼續保持。若保持一段時期,又保持不住了,也可以換另一種方法。但是,換的方法是補助方法,念佛是正修,決定不換的,幫助的方法可以換。

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請問此大修行人是指什麼境界的人?後面答說:『不昧因果』,此四字又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古時候百丈大師的公案,《禪宗語錄》有記載。『大修行人』最低限度是阿羅漢,必須超越三界六道,才有這個能力;縱然到非想非非想天,還是六道凡夫。阿羅漢、菩薩超越六道,再往上提升就超越十法界,這真正是大修行人。這些人過去生中造作的業因,還受不受善惡果報?問的意思在此地。『大修行人』有兩種講法,真正的講法是法身大士,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把這個水平降低,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這也算是大修行人,這是小乘的大修行人。

『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是兩個意思。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過去造的惡不受惡報;不昧就是明瞭我受的果報,清楚知道這個果報是過去什麼樣的業因感得的。《高僧傳》講到,安世高大師在過去兩次到中國廣州還命債,那就是不昧因果。前世誤殺了眾生,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殺的人,跟他在一起,也被他誤殺,這個因果就結了。他為我們示現,他有這樣的神通道力,他可以避免,但是他不避免。因為這一生避免,來生避免不了,生生世世這個帳欠在那裡,總得要還清,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

從祖師大德種種的示現,我們覺悟了,世間人與人之間,哪一個人想占哪一個人的便宜,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你這一生佔便宜,來生要還人家。真正看清楚,沒有佔便宜的,也沒有吃虧的。今生你的錢財被人騙去,你一點都不要難過,為什麼?你現在沒有神通、昧因果,你不曉得這個前因後果。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過去世騙他,今生他把我的騙走了,這個帳歡歡喜喜結了;一種是我過去生中沒有騙他,他來騙我,這也沒有關係,來生他會還我。你有什麼憂愁!你生活在這個世間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沒有吃虧,也沒有上當,也沒有任何便宜好占。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通三世,要明白這個道理。

問:佛制不妄語戒,但有時說真話又怕令眾生生煩惱。請問如何能說真話又不打妄語,又能不令眾生生煩惱?

答:這要很有智慧。首先你一定要懂得佛法條條戒律有開緣,這種妄語是開戒,不是破戒,也不是犯戒,經典中有很多例子。有一位受五戒的人,路上遇到獵人追一隻兔子,他看到那隻兔子從這邊跑了。獵人就問他:『你看到兔子沒有?』他答:『從那邊走了。』這是妄語,騙獵人,但這是開緣,救兔子也救了獵人,獵人殺生會造業。這個妄語稱作『開戒』,他沒有犯戒,也沒有破戒。所以,凡是利益眾生的可以開戒,凡是利益自己的決定不能開戒;利益自己的,你要是開戒就是犯戒。

另外,利益自己的,只有在治病時可以開戒。五戒中,酒開緣最多,許多藥需要用酒做藥引,這個可以開緣。年歲大的,身體衰弱,血液循環緩慢,可以在吃飯時喝一杯酒,這是幫助血液循環。還有在炒菜時用料酒,都不是犯戒,這是開緣。

所以,學戒一定要懂得每一條戒的『開遮持犯』,什麼狀況之下可以開,什麼狀況之下不能開,當開的一定要開,不當開的決定不能開。你要明瞭開遮持犯,否則你受戒會很苦,你不知道如何做才如法。佛制定這些戒律,我們讀了深深感激他,因為這都合情、合理、合法,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絲毫都不拘束。一般人感覺佛的戒律拘束人,這是他不懂得開遮持犯,死在戒條之下,這就麻煩了。

 

返回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4月13日起繼續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詳細時段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華嚴經》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新網址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v.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master@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說明:淨空老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劃』,因此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但編者為了方便廣大同修,若同修們於生活修學上有任何問題,仍歡迎寫信給我們,彼此互相討論,交換心得。但因人力不足,所以無法及時回覆,敬請見諒!阿彌陀佛!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事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注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