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雜誌下載  文字講堂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2.2.23  星期六  VOL.88


 

 本期專欄:復興佛法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最近又到了申報所得稅的時間了,我們常聽到:「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但有些學佛弟子不懂得這一條戒律的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就是漏稅。少繳一點稅,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請看快樂修行人

《無量壽經》「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品提到:「西方世界諸菩薩對諸天人民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請問是否指我們何時往生都有定數? 請看答疑解惑

最近「文字講堂」將新增內容:《 華嚴經》476∼490集、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講於1993年台灣彰化)、六祖壇經(講於1981年台北中廣電台)、環島巡迴講演(講於1998年台灣)。

 

返回

 

楊枝淨水
復興佛法

     

佛法復興的契機,由以下兩件事情,可大略看出端倪。

首先,英國政府現在已經將佛法列入學校的課程,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正式有這種作法,非常希有難得。他們何以會有這種智慧與認識?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世界著名的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的影響。他於七十年代在歐洲一個國際會議上,宣稱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是一個世界權威學者所說出來的話。所以,這次英國會這樣做,必定是受他的影響,否則不可能有這個事情。而且上一屆的教皇下命令,鼓勵天主教神父訪問佛教,並與佛教對話。于斌主教也參加了那次會議,回到台灣之後,就提倡祭祖。基督教、天主教從來不祭祖先的,這都是受了湯恩比博士的影響。

其次,「澳洲少數民族事務局」局長舉辦了一個論談,每個月聚會一次,邀請澳洲所有宗教領袖來參加。討論的主題就是現在澳洲採取的開放政策,也就是「多元文化政策」。討論的內容是澳洲各種種族、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相同的族群之間,如何使之消除一切誤會、隔閡,而能在這個社會上和睦相處,互相合作來繁榮社會、興旺國家等等。

我也曾去訪問過邦德大學,並與負責「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保羅威爾森談話。現在他們學術界領導的分子都有這個共識,也非常需要佛教,所以來找我談。我們希望在大學裡面辦「佛學研究所」,或者是採取短期「佛教培訓班」的性質。

基於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以覺察到,佛法在全世界復興的契機。所以,我們必須要真正發菩提心,將佛法在我們這一生中復興起來。這確實是二十一世紀以後,在文化思潮上,會佔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們要認真努力,前途無量光明,將來弘法利生不是自己的一個國家,而是全世界。所以,語言學很重要,在國外使用最普遍的言語是英語、西班牙語,將來是中國的普通話。中國強盛起來了,將來中國語言會是世界語言,所以現在許多外國人在學中國話。有能力學習的就要認真努力,多學一種外國語言,這對弘法利生有大利益。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21)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恭敬整理

 

馮琢菴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僵矣。遂解己綿裘衣之。且扶歸救甦。夢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及生琢菴。遂名琦。

「太史」,從前的翰林。「邑」,縣。「庠」,學校。「庠生」,秀才。「韓琦」,宋朝英宗、神宗時,做過十年宰相,也做過元帥,是文武全才了不起的偉人,深得當代、後世人的尊敬。他與范仲淹齊名,兩個人都是出將入相。

馮琢菴太史的父親作學生的時候,冬天早起在去學堂的路上,看到有一個人倒在雪堆裡,還沒有死,但是已經快凍僵了。他立即脫下自己的綿大衣將之包起來,而且扶到家裡,救活了這個人的命。晚上作夢就夢到一個天神告訴他:「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我將派遣韓琦作你的兒子。」後來生了琢菴,琢菴是他的字,名琦。

佛家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浮圖」,寶塔;「七級」,七層的寶塔。一般人只知道建寺廟、寶塔的功德很大,而不知救濟處在飢餓邊緣,或是生病而乏醫藥的人,功德亦是無量無邊。救人一命,果報不可思議,得福甚大,何況救千萬人的生命?其所修之福,代代作官,其數也是一升芝麻之數。為什麼不做?

什麼是真實功德?什麼是假功德?有一個標準,凡是真正令一切苦難眾生得到好處、利益的,就是真實功德;如果令一切眾生得不到實質上的利益,這功德是假的。

所以,我很不贊成造大佛像。有人說,大佛像坐在這個地方,這一方人都得平安了。未必,這是屬於迷信。一方得福,一方平安,要靠教化,改變人心。現在世間人心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而且天天在增長,這是災禍的根源。造一個大佛像就能將之鎮住,哪有這個道理!

要化解劫難,是要提倡佛教教育。佛教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教導大家捨棄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無條件的犧牲奉獻,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人民。我們明白了,真正肯依教奉行,我們自己得度了,也真正能夠造福社會、造福人群,這是佛陀的教誨。

假如說造寶塔、造佛像功德真有那麼大,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不去造大佛像?為什麼不去造大寶塔?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講經說法,教學四十九年,除此之外,沒做別的事。我們學佛一定要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在哪裡?經典。我們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效法佛菩薩,學習佛菩薩,這才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於山中。夜鬼嘯集。往往驚人。公不懼也。一夕聞鬼云。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吾得代矣。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其父母見書。以手跡不類。疑之。繼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想兒無恙。婦遂不嫁。其子後歸。夫婦相保如初。

「尚書」,相當於現在的部長。「習業」,讀書。

浙江省台州有一位應尚書,習業在山中,山中一定是住在寺廟裡面。而曠野之處,確確實實是有這些妖與鬼。他有膽量,心地正直,所以不怕邪魔鬼怪。有一天晚上,聽到鬼在講話。鬼說:「某一個人家,有一個婦女因為丈夫離開家鄉很久沒有回來,公婆以為兒子死了,逼著媳婦改嫁。媳婦不願意,所以想明天到這個地方來上吊自殺。」這個鬼是吊死鬼,吊死鬼要找替身,找到替身就可以去投胎了。應尚書聽到鬼的談話之後,心裡就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回家,趕緊賣了幾畝田,得四兩銀子,再偽造一封家信,連同四兩銀子寄回家。他的父母看到筆跡與兒子的不同,心有懷疑。而雖然信的筆跡不對,但銀子是真的,總不會有人無緣無故把銀子送給你,想想一定是兒子平安無事,所以就不再逼著媳婦改嫁。以後,他的兒子果然回來了。應尚書救了這個媳婦一命,不但救了一命,而且成就這一對夫婦,保全而不至於分離。他做這件事情沒有人知道,所以他是做了一樁陰德。

從前讀書人多半寄住在寺院,寺院確實是讀書人最好的學習場所。古時候學校沒有那麼多,一個縣通常只有一個學校(縣學),所以讀書的環境很難找到。除了寺廟之外,大戶富貴人家家裡有藏一些圖書,請老師在家裡教自己的子弟,這稱為「私塾」。藏書的數量不會太多,所以大規模的藏書都在寺院的藏經樓。藏經樓不僅收藏佛書,儒道、諸子百家無不收藏,就像現在的圖書館一樣。

所以,出家人真正在做學問,修養自己身心、德行,他們都是非常好的老師。從前念書人一般都願意到寺廟親近出家人,寺廟有豐富的藏書,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還可以向出家人請教。而出家人教導他們都是義務的,這是佛家所修積的功德善行。但是現代佛教寺院已經變質了,古時候是教學的場所,現在變成經懺場所,跟鬼打交道。

另外要知道,凡是橫死的、自殺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殺很痛苦,這個事情萬萬做不得!道家跟我們說,自殺的人每七天要重複表演一次,上吊的人每七天要去吊一次,跳樓死的每七天要跳一次,什麼時候找到替身,什麼時候才能脫身。你說這個可憐不可憐?所以,人再怎麼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殺的念頭。當你找到替身投胎,還是隨業流轉,苦不堪言!

公又聞鬼語曰。我當得代。奈此秀才壞吾事。旁一鬼曰。爾何不禍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禍之。應公因此益自努勵。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歲饑。輒捐穀以賑之。遇親戚有急。輒委曲維持。遇有橫逆。輒反躬自責。怡然順受。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之後,應公又聽到這個鬼說:「本來我找到替身了,奈何秀才(指應先生)破壞我的事。」旁邊有個鬼說:「你為什麼不去害他?」這個吊死鬼就說:「上帝知道這個人心很好,已經命他作陰德尚書。我怎麼能再害他?」應公聽到了鬼的談話,因此更加勉勵自己,努力斷惡修善,善天天增加,德天天加厚。這都是知道回頭是岸,知道怎樣做好事。在饑荒的時候,他捐穀賑災、救人。遇到親戚有急事,他總是委曲自己,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遭遇到橫逆,別人侮辱、毀謗他,他能反躬自責,絕不怪罪別人。都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令人生歡喜心,過失不在人,在自己,自己才能夠修善,才能夠增長德行。所以,這些橫逆都能夠歡歡喜喜,逆來順受。這都是積善積德的事實。他自己以後做了尚書,子孫後代考中進士的很多!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寫經之字體

 

寫經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寅畏,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今人書經,任意潦草,非為書經,特藉此以習字,兼欲留其筆跡於後世耳,如此書經,非全無益,亦不過為未來得度之因,而其褻慢之罪,亦非淺顯。

 

返回

 

快樂修行人
不漏國稅

 

「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有些學佛弟子不懂得這一條戒律的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就是漏稅。少繳一點稅,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不是的。

世尊在一切大小乘經論教導我們,財富從何而來?從布施來的。我們納稅也是布施,是布施國家社會。國家好、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好了。漏稅的心理是偷盜、是盜心,盜心怎麼會得到財富?你修的因,與此相反。

我們這一生當中,命裡有多少財富是一定的。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你前一生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當中,命裡的財就多。命裡有財富,無論做什麼行業都會發財。經營的行業只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如果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對財物非常吝嗇,無論經營什麼樣的生計,所得的財富就少。所以,想發財不難,多布施,財就來了。不肯布施、不肯種因,哪來的果報?愈施愈多,毫無顧慮的去布施,毫無條件的去布施,果報就不可思議。

(節錄自21-112-08【行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返回

 

輕鬆學佛法
從根本修

 

修心,祖師大德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這五種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有根本,全都是假的,你決定不能成正果。修得再好看,就像花瓶裡插的花沒有根,是很好看,但是死的不是活的,壽命很短促。從根本修就有根,是活的。過去我們追隨李炳南老師,老師常常叮嚀我們要「改心」,把我們虛偽的心改成真誠的心,染污的心改成清淨心,貢高我慢的心改成平等心,迷惑顛倒的心改成正覺的心,自私自利的心改成大慈大悲的心,這是改心,這是真修行,真正從根本修。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歡喜接受批評

 

中國歷代帝王,我們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能將國家治理好,為當時、後人所景仰、讚歎,就是他知過能改,歡喜聽別人說他的過失,歡喜接受批評,認真反省檢點改過,這是帝王當中非常難得的。我們在《傳記》看到,他旁邊親近的這些大臣,聽到有人對皇帝的批評是錯誤的,就跟唐太宗說:「他這個指責是錯誤的,應當要受懲罰。」唐太宗說:「不可以。」這大臣問:「為什麼?」他說:「如果我懲罰這個人,以後就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說過失了」。所以,他真有過失,你指責他,他感謝你,他改過自新;他沒有過失,你偏說他的過失,他也能包容你,不責備你。他讓天下人都敢在他面前說他的過失,他以此做借鏡來改過自新,一代偉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所以歷史上才會有「貞觀之治」。古聖先王之中,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一點實在非常難得。

我們要學接受別人的批評,勇於改過。別人縱然誤會我們,說錯了,也不以為怪,不必去計較,不必去爭論,歡歡喜喜接受。我們自己的態度:所謂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統統歡喜接受。特別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一定要有這樣的胸懷,我們才能把工作做好,把服務做到圓圓滿滿。

(節錄自《華嚴經》12-17-34【攝諸善見足行神】)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2001年2月12日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人是否有三魂七魄?

答:「三魂七魄」的說法是中國民間的信仰,佛經裡面沒有這個說法,但佛經說人有「八識」。人死亡之時,八識離開身體有先後次序,最後離開的是阿賴耶識,所以經論講阿賴耶識是「來先去後作主公」;投胎它先來,人死的時候它最後走。我們細心觀察,人在臨終時前五識先離開,眼、耳、鼻、舌、身這時不起作用,然後第六識才離開,再者第七識離開,最後是第八識。所以,民間講的三魂七魄,可能是佛法講的八識。

古德教導我們,人死之後至少要八小時後才移動身體,就是指斷氣之後才移動,這是因為他的阿賴耶識、第七識、第六識都沒有離開。第七識是執著,第六識是分別,斷氣之後,他還有分別、執著,因此我們觸動他的身體,他還有感受。一般八小時之後都會離開,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為他助念都是十二小時,十二小時後再去觸動他,這是應該具備的常識。

問:意外死過人的地方,請問是否真要找替身才能轉世?

答:這一樁事情,我們雖然沒有深入研究,可是自古以來,我們見過許多書籍有記載這種事情。我們一生經驗當中,或許有人見過、聽過,所以找替身確有其事。

台灣的北宜公路,一般人叫「九彎十八拐」,那個地方出事情最多。那條路我走過,路的兩旁灑的都是紙錢。我走這條路,沒有看到什麼奇怪的現象,可是有許多人見過。我曾聽李建興的孫子說,他在那條路上走過多次,親眼見到找替身的鬼魂。時常開車走這條路的人,他們都有經驗,尤其是夜晚,看到路當中有人攔車,那決定不是人,是找替身的鬼魂。你要是車子讓他,一定就出車禍,車就會翻到山谷裡。所以,有經驗的人不管他,看到就往他的身上衝,過去之後,你回頭看,什麼痕跡都沒有。確實有這種事情,而且他是多次遇到。

中國古人筆記小說裡面都有這種說法,不完全是寓言,我們雖沒有詳細考證,但相信確有其事。

問:我正在修心理學課程,但我深信佛法,因此對心理學教科書產生了困惑。如果說佛法既不屬於唯物主義,又不屬於唯心主義,而世出世法又是圓融的,請問如何用這些理論和觀點去解釋佛法?

答:你的問題,在佛法大乘經論可以得到圓滿的答案。希望你能多讀多聽《華嚴經》、《楞嚴經》和《法華經》,這些問題就可以解答了。

「唯心」、「唯物」都是從分別執著產生的,佛法講,這都是屬於妄想、分別、執著,這不是事實。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近代科學家已經發現物質不存在,他們的看法經過許多的試驗逐漸的明瞭:物質是一種波動的現象。這個說法與佛經講得很接近,佛法講物質的來源是阿賴耶的相分,而相分是從見分變現的,見分就是現在講的唯心。

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萬事萬物,這個宇宙生命萬物從哪裡來?從心想變現的;唯識經論裡面說,心想是一種波動的現象。「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事實真相,唯識經論有六經十一論,《華嚴經》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大經大論都談到,而且有詳細說明。

問:請問「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有何根本差別?

答:「萬法唯心」與「唯心主義」的心,不是同一個心,所以差別很大。法相唯識可以說是大乘佛法的心理學,在心理的範疇,它講的比世間心理學大得太多了,可以把一切諸法都包含在內。為什麼?心是能生能變,一切諸法是所生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歐陽竟無先生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這是真正見到事實真相才說出來,決定不是推測、觀察,也決定不是分別、執著。世間這些學術永遠無法達到佛法的邊際,因為世間人用的是意識心,不是用真心。佛法講的心,就是禪宗講的「真如本性」。這個意義完全不相同,我們要辨別清楚,所以它與世間人講的心不相同。

問:我認為「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有一點問題,但又說不出問題在哪裡,請法師開示。

答:這句話是外國哲學家說的。「我」到底是什麼?誰是「我」?「我」在哪裡?能夠說得出這句話,已經比一般人高明得太多了。一般人執著這個身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而是執著能夠思惟的這個是我。佛法講能夠思惟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意識是執著,你把第六識、第七識當作「我」,錯在這個地方。所以,「我思故我在」,是把第六識、第七識當作「我」,比一般凡夫見解高明,但是連佛法的小乘都比不上。

第六識、第七識不是「我」,能夠把第八識看作「我」,這就高明多了。但第八識也不是「我」,真如本性才是「我」。本性在哪裡?《楞嚴經》說在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舌叫嘗性,合起來稱為「見聞覺知」。這個性是「我」,它是真心,它能變能現。而我們身心世界一切萬物,包括虛空,是所現所變。

佛經言:「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句話很難懂。世間的哲學是把能與所分開,這個好懂,這是世間人的見解。你要是真正明瞭「能所是一不是二」,在宗門就稱之為「明心見性」,教下稱為「大開圓解」,你就不是凡夫,你是菩薩,菩薩與凡夫差別就在此。

問:《無量壽經》「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品提到:「西方世界諸菩薩對諸天人民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請問是否指我們何時往生都有定數?

答:確實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不能說是定數。說定數,實在講是我們的分別、執著,而實際上沒有定數,也沒有不定數。那諸佛菩薩怎麼會知道?你有這個心願。往生的條件是「信願行」,你能信,你發願,又能認真修行,你的功夫什麼時候成就,諸佛菩薩什麼時候就知道。《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各個都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們怎麼會不知道?由此可知,我們到底何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關鍵都在自己。

這不是定數,如果真的有定數,你就會想:「算了,不念佛了,時候到了就可以去了。」沒有這種道理!諸佛菩薩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你什麼時候功夫成熟,你什麼時候往生,佛與菩薩一起來接引你,這才是正理。所以,這絕對不是命運,絕對不是定數,我們若把它看作定數,那就錯了。

問:六年前,我因老法師的度化,使我能有因緣學習佛法,我也曾經發心剃度出家,但半年後,未受大戒就還俗。原因是剃度師父曾答應幫助我在剃度後常住在您的身旁學習,結果卻因緣不具足。但我還是十分珍惜剃度師父對我的接引因緣,我最後還是毅然離開師父,自己爭取親近老法師學習的機會,不管是以在家或出家身,我都不在乎。請問如此是否對不起剃度師父的栽培?是否心性不定?

答:有智慧和頭腦清醒的人,學道要緊。佛經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得人身」與「聞佛法」。出家是個形式,形式並不重要。佛講出家有四種,「出」有四種:「心出身不出」、「身出心不出」、「身心都出」、「身心都不出」;「家」也有四種:「田宅之家」、「煩惱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你到底是出哪個家?

田宅之家不重要,重要的是「煩惱之家」,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個麻煩。佛教我們出家,真出家是要心出家,身不出家沒有關係。心出家,對於三界六道的榮辱,永遠捨離了,這是出三界六道煩惱之家。

而生死有「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六道裡面,這兩種生死都有。超越六道(四聖法界的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的佛),沒有分段生死了,但還有變異生死。《華嚴經》講,等覺菩薩還有一次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完全斷了才成佛,這才是出生死之家。所以,出生死之家只有一個人,就是圓教的佛。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了求道,這不算對不起老師,如果怕對不起老師,你的道業就學不成;縱然是出家,依舊搞生死輪迴。所以,我們為求佛道、求智慧、求解脫,只要我們的目標純正,決不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與來生享天福,這就對了。這種事要用智慧去辨別,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給你們做參考。我學佛七年,出家因緣才成熟,出家之後也遇到障礙。我的常住及剃度師不希望我學經教,希望我留在寺廟做經懺佛事。這不是我的志願,我就跟常住師父講:「我出家是求智慧、是求佛法,我的願望是弘法利生。若叫我做經懺佛事賺錢,我沒有出家的必要。我不願意搞這些,我在家有正當的職業,我可以還俗回去工作。」因此,我毅然離開僧團,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這前後有十年的時間。

我離開僧團之後,遭遇到很大的困難,當時面臨的抉擇,第一是還俗,我還是回到台中跟隨李炳南老師,以居士的身分學佛,他不會反對我;第二是聽從常住做經懺佛事,將經教完全捨棄。當我面臨抉擇時,正好遇到韓館長,她成全我,要我住她的家裡。我特地帶著她一起到台中見李老師,請問李老師這樣作法是否妥當,李老師說可以,所以我就住在她的家裡。她替我找道場,替我找聽眾,我講經將近五十年沒有中斷,這是得力於韓館長的護持。我住了十七年後,自己才有了「景美華藏圖書館」這個小道場,真是不容易!

我在學經教的時候,李老師就講得很清楚:「你將來講經說法,講得不好,還沒有問題;如果講得很好,聽眾都讚歎,你就走投無路了。」老師的話一點都不錯,果然走投無路,若遇不到韓館長,我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也沒有今天這一會。我得力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深深體會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古人比喻:「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這個意思我們引用到學佛:「弘法的人才常有,護法的人不常有」。

我們今天在新加坡,若沒有李木源居士真誠的護持,我們在新加坡有機會講經、辦學嗎?不可能!我們做經懺佛事,搞水陸法會,放燄口,新加坡許多寺廟都歡迎,若要到寺廟講經說法,沒有人歡迎。由此可知,講經的人很多,護持的人極少。

我為什麼這樣感念韓館長?無非是提醒護法的功德。我們弘法的人知恩報恩,永遠不忘護持的功德,希望這個世間多一些護法的人,弘法人才能夠大展鴻圖,光大佛法,利益眾生。

問:師父講《地藏經》,提到布施財物時不可因貪其功德而布施,否則便是用地獄之心來行布施。我想起以前助印經書,就是因貪圖布施有大功德,因此非常慚愧。請問若勸別人助印經書,應如何做才不會覆蹈這個錯誤?

答:你覺悟就好了,怕的是不覺悟,覺悟就是真實功德。勸別人修布施,要把這個道理講明白,我們布施不是為自己,是為幫助眾生覺悟。世間的劫難,是眾生迷惑顛倒、造作惡業所感,只要眾生能夠覺悟、回頭,並斷惡修善,劫難自然就化解,這是真實功德。不貪圖自己的小利,所得的利益是無比殊勝;貪圖自己小利,所得的利益是微不足道。所以,幫助眾生,幫助社會,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

眾生沒有見性之前,果報都是業力所感,修善就感善果,造惡就感惡報。善是正,惡是偏,以惡心行善事是「偏中正」,若以善心行惡事是「正中偏」,必須辨別清楚,曉得什麼是真善、偽善的道理,真實功德就容易修得。

你因聽經明白布施的功德,能生慚愧心,回頭是岸。由此可知,講經是法布施,真正利益一切眾生,比一切布施都殊勝。《普賢菩薩行願品》云:「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幫助人覺悟,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能幫助人覺悟,道理在此。

我們幫助別人,第一殊勝是幫助他明瞭佛法。特別是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我們用《認識佛教》、《了凡四訓》、《感應篇》和《安士全書》,幫助他了解業因果報,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覺悟,他就會積功累德,這一生他就能夠改善命運;他的命不好會變好,他的命很好,好再加好,再增上。

勸人印經書,若貪圖眼前的功德福報,也未嘗不可。這是偏中正,發心雖然不好,也是做好事,能得人天福報,但得的福報小;若不貪圖名聞利養,得的福報就大。你本身是個例子,你因為貪圖功德才印經布施,現在覺悟了,你也回頭了。那些因貪圖功德行善的人,將來接觸佛法後也會覺悟,這一覺悟,小功德就變成大功德,假功德就變成真功德,都在一念之間,就有不可思議的轉變。所以,這是好事情,都可以去做。

問: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錯誤。我跟他有兩個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繼續維持關係。學佛之後了解因果,請問應如何修持?

答:淨宗法門講帶業往生,就是過去所犯的過失,即使犯五逆十惡的重罪也能往生,問題是你能不能真正懺悔改過,而真正依教修行?佛為我們比喻,我們的罪業就像「千年暗室」,比喻我們造的罪業之重、時間之長,但只要我們點一盞燈,這個暗室就照明了。這個比喻是說,只要你一覺悟,業障就消除了,因為罪業都是從迷惑產生的,一覺悟就能消除。

罪業消除之後,過去我們所造的罪業還有沒有果報?還是有這個果報,但是果報現前,你就不在乎了,因為你明白了。這就是古德講的「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欠錢的還是要還錢,但我知道過去生我欠他,這一生我應該要還他。欠命要還命,在安世高的《傳記》裡記載,他曾經兩次到中國來還命債。所以,諸佛菩薩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果報還是要受。這就是告訴我們,惡業不可以造,造作惡業,成佛還是要還債,還是要還命。不過你很清楚,還債之後,你還是生死自在、福慧無量,與凡夫不同。凡夫遇到冤親債主會不甘心、不情願,所以要受許多折磨。總而言之,一定要斷惡修善,要依照佛經的教誨去落實。佛法入門是《十善業道經》,一定要將十善做到。

問:念佛時常會浮起淫念,深感自己業障深重。聽師父的話,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來制止,但是效果不彰。請問如何對治?

答:效果不彰是你的功夫不得力,還是要用這句佛號制止,用久了功夫就得力。千萬不要認為:「我用了幾天不得力,恐怕靠不住,再去找別的方法。」要知道,消除業障最殊勝的無過於佛號,前清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說:「眾生造作的罪業,任何方法都消不了的業障,最後念阿彌陀佛能消除。」所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曉得這句佛號功德最大,所有一切懺法都不要了。所以,你做水陸法會,不如念一天阿彌陀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總認為:「念佛功德小,這個功德大。」錯了!你看灌頂法師的講法,你就知道了。

我們念佛號,煩惱還是控制不住,這是煩惱習氣重,佛號力量薄弱,我們要加深念佛,這樣念佛就決定有信心。你念上一年半載就不同了,煩惱輕,智慧長,真正能將妄想、雜念控制住,這就是功夫得力。所以,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心,不被外面境界動搖,你會有成就,你的業障會消除。

 

返回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2月15日赴「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攝影棚繼續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2月22日赴馬六甲兩天。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華嚴經》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新網址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v.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e-mail: amtb.amtb@msa.hinet.net,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說明:淨空老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劃」,對外所有的講經及活動一律停止,因此也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但編者為了方便廣大同修,若同修們於生活修學上有任何問題,仍歡迎寫信給我們,彼此互相討論,交換心得。但因人力不足,所以無法及時回覆,敬請見諒!阿彌陀佛!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事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