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6.30  星期六  VOL.54


 

我們念佛時,經常妄念紛飛,浮浮泛泛,無法專注佛號,若常念及「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則信願便更加真切。

 

卷首語
編者的話

 

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佛經上一字有一字之用法,故聽聞佛法,不可望文生義,囫圇吞棗。果能用心專注,則眼中自有分寸,有了分寸,就會辦事,說話才會明白,話說明白,辦事即有次序,這樣修道學佛,才上正路,步步依道而行。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54)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第二「進」,精進。從這裡我們能覺察到,「四神足」有精進,「五根」、「五力」、「七覺支」和「八正道」也都有精進。由此可知,佛說的任何一個名相,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解釋。「根」的精進與「力」的精進,當然是不相同的,如果相同,佛何必分這麼多科目?「三十七道品」分成七個科目,就是說法不同。同理,佛說布施說得多,持戒說得多,也要清楚它在哪一個科目,有哪一個科目的解釋。我們懂得這些原則原理,為別人講解和自己修學,真正能得受用。

「進根」是精進的根,古人說:「信諸法故,倍策精進」。對佛所講的一切法,真正能相信,「信根」就確立了。今天在家出家的佛教徒都信佛,有沒有根?沒有根,絕大多數是屬於「迷信」。什麼叫迷信?「佛」是什麼,「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都沒有搞清楚。看到佛像、菩薩像會拜,也很虔誠,但是什麼都不知道。他來拜是為了祈福,希望鬼神能夠幫助他,他把佛菩薩當鬼神一樣看待,佛、神、鬼不分,這就流於迷信。

所以,過去一些大德提倡「正信」,何謂正信?將佛法的道理搞清楚了,有理論做根據的,這個信是正信,正信有別於迷信。正信的佛教徒有沒有根?不見得。他學得很多、很雜,就沒有根;有根必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信」要有根,有四個層次,第一要「信」,第二要「忍」。「忍」用現代話來講是「肯定」,決定沒有懷疑;若有疑惑,則止在信,沒有到忍,到「忍」,疑就斷了。

疑雖然沒有了,肯定了,而你喜不喜歡?你在一切法裡面,你喜歡哪個法門?有人喜歡名聞利養,有人喜歡五欲六塵,有人喜歡財富。若你喜歡佛法,你喜歡的程度又如何?譬如今天有一位法師在此地講經,那邊有個人告訴你,今天到那邊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趕緊到那裡去,你這個歡喜是在財富上,不是在佛法上。如果你不去,你說:「我要聞法」,這才叫真的樂!可見得「信」要有根不容易,決定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被外面境界動搖,「信」才有根。「欲」是什麼?「欲」是在法裡得到樂,即常講的「法喜充滿」。

信有根,他對佛法自然就會精進。五根具足,就會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會退轉。《無量壽經》講,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前面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具足了,才有基礎,才有「根」,這也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備的條件。「四念處」是看破,「四正勤」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四如意足」是放下,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三十七道品不完全侷限於小乘,它是佛法的共同科目,通於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天台大師講「三十七道品」,就是依藏、通、別、圓四教來講的。由此可知,其境界不可限量。我們學佛不紮根怎麼行!根要怎麼紮?決定不要忘了「十善業道」。三十七道品每一科都包括了圓滿的十善業道,而且每一科都圓滿包括其他三十六科,少一科,你的修行就不圓滿,就有欠缺。這就是大經常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修學才有下手之處。

你能有這樣的信解,這樣的認知,自然會奮發努力精進。為什麼?有大利益,有大受用。你比平常人加倍的精進,因為心心希求著大圓滿、大自在、大解脫,自然就精進。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自然會捨得乾乾淨淨。你深深的通達明瞭,這些東西是障礙,障礙了菩提大道,障礙我們明心見性,障礙了大開圓解,只要有絲毫的執著,就是麻煩。

「精進」做些什麼?看破、放下、斷惡修善,要在這些地方真正下功夫。「四念處觀」是智慧,確確實實明瞭無常苦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無常苦空,這是世間;不但六道如此,十法界也不例外。因此,對六道十法界沒有絲毫貪戀,就像諸佛菩薩示現隨緣度日一樣,順境很好,逆境也好;順境放下貪愛,逆境放下瞋恚。他能放得下,就是他明白了事實真相,他看破了,所以能放得下。

在日常生活當中斷惡修善,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惡。為什麼?增長我執,增長貪瞋痴慢,這決定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這是善惡的標準。修道人絕不求自利,都是念念利益眾生。我們修行為眾生,何以是為眾生?為眾生做修行的榜樣。我們成佛道為眾生,何以成佛道為眾生?成佛道之後能廣度一切眾生。所以,我們修行證果不是為自己,修行證果為自己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因為六道輪迴是「我」這個念頭變現出來的,《金剛經》講「我見」。「我見」不破,怎麼能超越輪迴?我們無始劫來,嚴重的執著「我見、我相」,想放下都放不下,起心動念還有「我」,這個事情麻煩了。「我執」不破,出不了輪迴,證不了聖果(這個「聖果」是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要想真正成就,不在這裡下功夫怎麼行!

功夫應該怎麼下?往年李炳南老居士教給我們「換心」,心怎麼個換法?實在講,換心就是「改變念頭」。過去起心動念總是為「我」,現在起心動念為「人」,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這叫「換心」,從這兒下手。起心動念決定不為自己想,要為一切眾生著想,如果我們不肯這樣做,這一生想脫離輪迴難,想教化眾生就更難了。

幸虧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建立西方淨土,縱然我們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也能往生。我念佛是為自己,也能往生,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讚歎念佛法門。「我」沒有忘掉,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凡聖同居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放下了,我相、我見沒有了,才能提升到方便有餘土。這是淨土法門的特別方便,所以稱之為「特別法門」,若是修其他法門決定不能成就,這個道理要懂。

我執、我見雖然沒有斷,經典、祖師大德都教給我們,要伏住才能往生。如果臨命終時,自私自利、分別執著還很強,就不能往生。在最後一著把這個伏住了,沒有想到自己,才能往生。由此可知,我見、我相也是求生西方淨土的一個大障礙。如何伏斷?伏是現前要能伏住煩惱,使之不起現行;斷則是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到見阿彌陀佛之後再斷。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倒駕慈航廣度眾生。這個道理要懂,然後才曉得如何用功、精進。

《金剛經》云:「云何降伏其心?」什麼心?自私自利的心,分別執著的心要降伏。降伏的方法,三十七道品的前面三科:念處、正勤、四如意足,這個方法用的得力,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功夫就非常順利,進步自然會很快速,經教一展開,意思就能通達。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才談得上「進根」,精進有根了,自然會加倍用功。

 

返回


楊枝淨水
深解義趣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華嚴經》菩薩眾的上首,總共列了二十位。前面十位是同名菩薩眾,每一位菩薩名號裡都有一個「普」,以普賢為總,普德以下九位是別,說明了「總中有別,別中有總」;後面十位是異名菩薩,異名菩薩與同名菩薩,表「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是法界真相。《華嚴經》的理論依據,與修學的原理原則,全在這二十個名號中。了解每一位菩薩名號所表的深義,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改進我們的生活,所以《華嚴經》對我們的生活非常有用處。你體會得深,成就就高;體會得少,也能得受用。《華嚴》如是,其他一切經無不如是。

因此,研學一定先要求解,深解義趣比什麼都重要。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要遵守這些規矩。這些規矩與自性、法界完全相應,它不是任何人建立的,如經所說「法爾如是」,現代人講自然的規律。真實的說,它比自然還要自然,所以佛法用「法爾」,不用「自然」。一切諸佛在因地裡,依照這個準則去修學,成佛之後,所表現出來的依然如是。在因地約束自己,在果地完全恢復到自然,正是所謂「從心所欲,不踰矩」,自然就相應。

然後,我們對於現在整個世界的災難,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共業當中有別業,有不共業,如果我們修學的人多,集合這個功德力量,不但自利,而且能夠消除世間的劫難。真心修學,念念相應,確實可以消除眾生的劫難。不能完全相應,只要做到一兩分相應,就能減輕、延緩災難,這是真正自利利他。

從事佛教的工作,就是從事社會教育工作,要把這個工作做好,首先要求解,然後要認真去修行。修行就是認真改自己的過失、毛病、習氣。菩薩斷煩惱、改習氣比我們有效果,因為菩薩改毛病有「為一切眾生」的這種力量在推動他,「這個毛病受害的不是自己,是一切眾生,為了免除一切眾生的災害,我一定要把這個毛病改過來」,這個動力殊勝。為自己可以偷懶、懈怠,如果是為一切苦難的眾生,就不應該這種作法。不讀《華嚴經》,講這個道理,確實很難令人接受,因為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遍虛空法界。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唯有《華嚴》講得透徹。我們做事情,點點滴滴,善事、惡事都是遍法界。造的業變,但是我們得的果不變。業力不斷向外面擴散,能突破界限,而果則拘束在你的界限範圍之內。你心量小,得小果報;你心量大,得大果報。這個果,實在說還侷限在善果,這是福報。如果你造作罪業,那就十分可怕。

從《地藏經》就知道,造五逆十惡的業十分容易,心裡一起念頭都落在貪瞋痴慢,言語行為都落在殺盜淫妄。堅固的分別、執著,那個圈子很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可是造下的罪業,其苦報是無有窮盡,罪業的擴散非常可怕,雖然不能講遍法界,但是它範圍之大,苦報之長,真正不可思議!修善積福所得的福報,完全受心量所侷限,心量大的,施少得大福;心量小的,施多得小福。

《華嚴經》最殊勝之處,就是幫助我們拓開心量,讓我們真正明瞭自己的心量原本是包虛空法界。這是我們的真心,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現在變成這樣是迷了。迷失了自己的心性,只知道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身邊的人是我所有的,堅固執著這樣一個範圍,把自性無量的德行迷失了,多可惜!所以,《華嚴經》對修行人來講,最大的利益就是幫助我們拓開心量,認識自己。其次,即是古人所謂「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華嚴》的富貴是達到了極處,這是真實的富貴。世間人的富貴容易失去,佛家的富貴永遠不會失去;佛家指的是學佛之家、學佛的人。

佛的經典理論確實是無比圓滿,方法也是無比的詳盡周詳、盡善盡美,但是它的境界與事實真相,我們學起來感覺很困難,原因是自己無法做到恆順,經上講「順性德」。法身大士他們的行,與智、德相應,經上講「智行」、「德行」。我們凡夫的行是與無明、煩惱相應,這就難了。無明煩惱是貪瞋痴;貪、瞋是煩惱,痴是無明。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貪、瞋、痴生出來的,我們今天的行與貪、瞋、痴相應,貪瞋痴是輪迴心,所以是造輪迴業,沒有好處。因此,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有絲毫的貪心,就能與法性相應。不能有絲毫瞋恚的意念,對一切惡人,乃至毀謗、侮辱、傷害我們的人,絲毫怨恨都沒有,我們要在這裡做功夫。一般世間人講好難,難在哪裡?難在沒有看破事實真相,所以在生活中依舊是隨順煩惱,不知道隨順法性;法性是清淨的。清淨、平等、覺是法性裡的性德,本來有的,隨順本來有的,這是正確,是佛行、菩薩行;貪瞋痴慢本來無的,隨順本來無的,就是顛倒,是六道三途的眾生。所以佛法修學最重要的就是開悟,沒有開悟要隨順法性很難。佛教導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與自己的煩惱習氣相悖來行,這就對了。我們在生活中學不貪、不瞋、不痴,就與煩惱習氣相悖,這樣才能遠離煩惱,真正斷除習氣。

在沒有見性之前,我們依老師,老師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我們的本師。老師雖然不在身邊,經典是老師的遺教,依照經典來學習,如同老師在面前一樣。老師的教誨很多,適合我們自己根性和生活環境的是《無量壽經》,說得更透徹的是《華嚴經》。我們展開經卷能見到字句的意義,能見到深度、廣度,沒有別的,都在相應。你的心行不相應,古人解釋得再詳細,你所看到是表面的,不能滲透進去。滲透進去要清淨心,唯有清淨、平等才把自己的障礙清除;這些障礙不是佛設立的,是我們自己設立的。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把障礙清除,你就能深入,自然能看到深度。功力不夠,看古人的註解,立刻就覺悟到,就滲透進去了。我們的心、願、行要是不相應的話,這個功夫就做不到,這是真實功夫,是學不來的,也無法傳給別人。必須自己認真努力依教修學,在這一生當中才能得圓滿的成就。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執著,離妄想執著,則生佛迥異,即修德也。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遠,修極而永墮惡道,墮而了無所失。了此,則愚者可賢,賢者可愚,壽者可夭,夭者可壽。富貴貧賤,及與子孫之蕃衍滅絕,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則有憑據者亦可無憑據,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鑿岩設砌,則絕頂亦可直到矣。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弈之宰輔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袁了凡頗會此義,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謂天。天定者勝人,謂前因之難轉也。人定者亦可勝天,謂兢業修持,則前因不足恃。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若恣意妄為,則反是。了此,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與隨時善教而已。(正)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曠野的聲音

 

最近有位居士送了一本書《曠野的聲音》,是美國人寫的,內容描寫澳洲土著文化。我仔細看了一遍,發現它裡面所講的,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全部落實到生活上。他們對宇宙真相的認識,說世界是一不是二,世界上所有一切眾生是一體,所以他們對於一切眾生常懷感恩的心、尊重的心,連一棵植物、一棵草的生長,他都尊重。這些土著原本都是吃素食,但是西方人移民到澳洲之後,他們就往沙漠內陸遷移,沒有植物吃了,不得已而吃肉。但是無論是植物也好、動物也好,他們做飲食的時候,一定會禱告感恩。

我們現在講文明、講進步,實在說遠遠不如他們。他們沒有文字,他說:「文字是個障礙,把我們的智慧、記憶障礙住了。因為你靠文字,就不用記憶了。」這個話講得有道理。現在美國人完全靠電腦,離開電腦之後,他就不會算數了。他們記憶力特強、智慧高,許多地方我們仔細看,跟佛經講的完全相應。我們只在佛經裡面去讀誦、了解它,實際上是不是真正了解?沒有。人家做到了,徹底了解。所以,我若是遇到這些土著,我跟他們講大乘經,一講他們就通了,就開悟了。他們已經契入這個境界,沒有分別心,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他們對一切人、一切眾生、花草樹木,都愛護、都感恩。所以,他們自己稱為「真人」,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是「變種人」,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了解實相,而我們對實相完全迷失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善因善果

 

宋朝曹彬在歷史上是一名大將,下江南不冤枉殺一個人,這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武將善終的人不多,而曹彬不但善終,子子孫孫都很好,這就是他懂得積功累德,愛惜人命。雖然他一絲毫不妄求,但也是高官顯爵,這是後世應當要效法的。規規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這才是善因善果。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121集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作夢有一股黑氣從口而出,當中有一道亮光跟隨而出,光中有很多白雲伴隨,這是何意?

答:古德開導有提到,夢中口有黑氣吐出,這是好境界。凡是遇到這些夢境,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執著就好。《般若經》上佛教導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有些夢境是徵兆,修行人在夢中也能勘驗自己的境界。

問:菩薩生相無明,如何破除?

答:不僅是菩薩生相無明,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相無明。虛空世界一切眾生森羅萬象,科學家也在研究這個現象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虛空從何而來?現在知道虛空當中有無量無邊的星球,星球從何而來?生物從何而來?人從何而來?其他宗教認為所有一切萬法是上帝造的、神造的,佛法說這是「生相無明」變現出來的。相就是森羅萬象;生就是變現,生起森羅萬象。破了生相無明,所有現相就沒有了,正如同我們作夢,夢中有很多現相,一醒過來,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因為這一切現相都是虛妄不實的。

佛家講虛妄、真實,其定義為:凡是有生有滅的就稱作「虛妄」,真正不生不滅的才是真實。所有的一切現相都是生滅法,生滅法全是虛妄的,生相無明破了,它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中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意思。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破,破了以後就是究竟的如來果地。通常諸佛如來有能力破這一品無明,但是他不破,就是為了要度無明裡面許多迷惑顛倒的眾生,這是「乘願再來」,慈悲到了極處。

問:如何福慧雙修?

答: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修福就是斷惡修善,在斷惡修善裡不執著、不著相,就是修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修福,般若是修慧。般若如果離開前五度,般若就不能存在,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起作用。般若一定要在前五度修福當中,布施不著布施的相,布施裡面就有般若,就是有智慧,這是福慧雙修。持戒不著持戒的相,也是福慧雙修。由此可知,忍辱、精進、禪定只要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慧,這才能福慧雙修。

問:怎樣能對淨土法門保持堅定的信心?

答:認識得透徹、深刻,信心就增長。或信或疑,信心不堅定,都是我們認識得不夠透徹。由此可知,加強對佛法的認識,加強對淨土的了解,非常重要。怎麼加強?最好的方法是讀經、聽經,一定要有耐心。經典的義理,無論是哪一部經,凡是佛所說的經,字字句句深廣無限無盡,我們要有耐心,恭敬的去讀誦、學習。我們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處,讀多了自然就明白,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多了就會豁然開悟。開悟之後,讀誦還不能間斷。菩薩為我們做示範,登地的菩薩、等覺菩薩每天還要讀誦。等覺菩薩何以還要讀誦,難道信心、智慧還不足?確實,因為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還沒有破,還要求圓滿的智慧,不讀誦不行。

不但要讀誦,而且佛教導我們要「為人演說」。演是要做到、要落實,也就是我們要表演給別人看,這就是行門。我們讀誦、研究、聽講是解門,解行要配合。行幫助你更深入理解,深入理解就能加強堅定的信心、願心,使你在行持當中得到法喜充滿。所以,修行不苦,修行是個樂事,修行裡若得不到快樂,就是解的不夠透徹。解行都透徹,生活是很快樂的,就是佛家講的「常生歡喜心」。所以,為別人表演,歡喜為別人講解,盡自己所知的毫無保留告訴別人,自己就很有進步了。

問:弟子每天在家中早晚念一部《阿彌陀經》,可否將先祖的爐請在一起聽經?

答:可以,非常好。家裡面有小佛堂,當中供佛像,旁邊可以供祖先的牌位。

問:農民種莊稼、蔬菜要治蟲,怎麼辦?

答:現在社會與過去不一樣,種農作物免不了要用殺蟲劑,但殺蟲劑用的次數可以少一些,用量減輕一點。如果次數多,農藥的成分很高,農作物裡面會含有這些毒,人吃了之後,生理會受傷害。佛雖然沒有說殺蟲這樁事情,但是佛曾經說過,出家人住山蓋小茅篷要就地取材,如果要砍伐樹木,樹木高度超過一個人,就有樹神(不是樹成了神,而是有一些靈鬼,以這個樹做為家,樹愈大,年代愈久,樹神的時間也愈長,感應也特別明顯)。因此,我們要想砍這個樹木,應當在三天之前去祭祀他,給他誦經、念佛迴向,請他搬家,三天之後才能砍這棵樹。同理,你要噴灑農藥的時候,三天之前也在那個地方念經、念往生咒、念佛號,迴向給這些農作物的小蟲,請牠趕快搬家,三天之後要噴殺蟲劑。這是事先通知,這個方法很妥當。

問:蜂乳、蜂蜜裡有小嬰蜂,是否不宜吃?

答:不吃最好,你能夠愛護牠,牠也會感激你。小動物都有靈性,我們真心愛牠,牠也能體會到。

問:卍字,有右旋,有左旋,請問哪一個是正確的?有何意義?

答:卍字是如來三十二相之一,這個相代表「吉祥」。這個相是在胸口,到底是右旋還是左旋,都有依據,不是隨便說的。根據佛教的傳統說法,佛教尚右。譬如繞佛一定是右繞,不是左繞。既然尚右,右旋應當是合理的。可是我們曾經看到,古人塑造佛像也有左旋的,這個我們不必去執著。

問:末學曾為畜生如蠍子、小鳥助念,助念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牠們的身體四肢柔軟如綿,這是否往生的瑞相?

答:能否往生,我們無法斷定,但是可以肯定牠脫離畜生道,生善道。身體全身柔軟,這是瑞相。

問:關於邪師外道說法,怎樣使不同層次的四眾弟子遠離外道,歸向正知正見?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正法。古人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此地沒有人弘揚正法,邪師說法就有人聽,也有人跟著學。如果此地常常有人宣揚正法,你不必勸告,大眾就有個比較,自己會明瞭。因此,如果不宣揚正法,邪法就會有相當的影響力量出現。

弘揚正法,要請法師講經,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是修最殊勝的福報,我們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但是請法師也要斟酌,這個法師所修的法門、所說的法門,要與我們這個地方修學相應,對我們才有真正的利益。譬如,我們這個地方是修淨土的,那個法師是禪宗的大德,他雖然很不錯,但是與我們的法門不相應,這就不能不慎重考慮。

現在有許多法師,實在講沒有接受過師承的教學,對佛法講經的許多規矩不明瞭,他到一個地方,只知道弘揚自己所修所學的。而接受過老師的承傳,就懂得這個規矩。我們到外面講經弘法,在沒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地方的佛法狀況,一般人修的是哪一個法門,過去、現在有哪些大德在這個地區教化,他們是用什麼方式,我們到那裡去講經說法,不能跟他有衝突,這是規矩。古德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往年我在香港,聖一法師跟我交情很厚,我們都互相尊重。聖一法師是參禪的,他那裡是禪宗道場,每天差不多有四十多人在禪堂裡面坐香。他請我到禪堂裡面跟大眾講開示,人家參禪二、三十年了,我總不能勸他們念佛,勸他們改變修學方法,所以我就在《六祖壇經》裡面摘取一、兩段,讚歎聖一法師,讚歎這個法門,讚歎同修大眾,使大眾對法師增長信心,這樣他們能生歡喜心。古大德常講:「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決不能說:「禪很難成就,淨土好!」那我們就是互相毀謗、互相破壞,佛法不必別人來消滅,自己就完了,要懂得這個道理。到人家道場,決定要讚歎。聖一法師對我了解,我不會破壞他的道場,所以他敢請我。

我初到新加坡,演培法師也請我到他的道場去講開示。他是修彌勒淨土的,我到他那個地方,只有講彌勒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善財童子參訪彌勒菩薩,我在當中摘取幾段跟大家講解,也是稱讚演培法師是當代唯識大家,讚歎道場,讚歎這些年輕的同學們,一定要好好親近演培法師,向他學習。這是規矩,佛教導我們的。

不同的宗派也要彼此互相讚歎。我在新加坡這兩年來,接觸許多其他的宗教,我絕不毀謗他,我們由衷的讚揚,所以能夠交朋友,當中不起矛盾,宗教與宗教之間能夠和睦相處。一定要懂得,不但要僧讚僧,要把這個範圍擴大,宗教要讚歎宗教,族群要讚歎族群。希望我們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我們不破壞他,他也不會破壞我們。

群眾的信仰,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喜歡信仰哪個宗教,我們都鼓掌歡喜,決不可以說那個宗教不好,要信這個。不但我們不可以拉信徒,連暗示、影響都不可以,這樣社會才會安定,才能和睦相處。所以,我們請他們來傳道,他們也會請我們去,這樣就互相交流了。交流當中要切記,絕對不可自讚毀他,這是菩薩戒裡的重戒,一定要自卑而尊人。我們自己謙虛,尊敬別人,彼此都能謙虛、忍讓,這個世界多美好!這才是真正佛家教學高尚的目標--離苦得樂。

問:如何防止貢高我慢心?如何去除貢高我慢?

答:這個問題很切實。貢高我慢確實是障礙修行,而且是大障礙。所謂是「我慢高山」,這個高山很不容易通過。佛用什麼方法對治?用禮敬的方法。我們見了佛菩薩的形像要頂禮三拜,以我們尊貴的頭頂禮佛的足,這是折伏我慢。如何將我慢降伏住?多拜佛,從拜佛當中真正覺悟過來,把一切眾生都當作佛菩薩、善知識看待,貢高我慢的心逐漸就會收斂。初學時,拜佛是很重要的課程。藏傳的密宗,初學的學人第一堂課就是要磕十萬個大頭,差不多在半年當中要磕完。顯教雖然沒有這種嚴格的限制,在初學時,老師通常教學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的方法,這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問:何謂菩提心?日常生活當中怎樣發菩提心?

答: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得很清楚,「真誠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都沒有這個講法,蕅益大師這個說法,印祖非常讚歎。有許多鄉下的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一生都沒有聽過經,遇到法師傳他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實念了幾年,真的往生了,瑞相非常希有。《無量壽經》講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們不懂什麼是菩提心,但是他真的發無上菩提心,真的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而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哪裡不發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師這個解釋很有道理,簡單明瞭。

問:最近福建閩東一個鄉村,有一家四、五口人因厭倦世間的種種痛苦生活,聽人說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淨土,於是一家五口商量,決定關起家中所有門戶,在家裡挖坑把自己的下半身埋在地上,留著上半身呼吸念佛。前三、四天,鄰居還聽到他們家傳出朗朗的佛號,以為他們在做佛事,不予理會。到後來幾天,發現一點動靜也沒有了,才找人敲開他們的家門,發現他們都已經氣絕身亡了。請問他們這種作法,念佛可否往生?

答:這個事情不能鼓勵,這不是正常的方法,這是一個非常的方法,這是沒有人開導。能否往生?看他信願是否堅定;果然堅定,也不用這麼做。這種修行的方法,會遭到一般人的議論,並損害佛法的形象,我們不贊成這個方法。

古時候有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是一個不守戒律的出家人,常常犯規破戒,也是厭倦這個世間,最後關著門,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睡覺、不吃飯,水都不喝。他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我的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十年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就同意,告訴他:「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很歡喜,把房門打開告訴寺廟大眾,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大眾都覺得很奇怪,沒有人相信。到第三天做早課的時候,他要求大眾:「今天早課你們統統念阿彌陀佛送我往生」。念的時間不久,瑩珂法師就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了。」他向大眾告假,真的就走了。這是《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的。這是真正能啟發人的道心,所以修行一定要如理如法。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