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是佛法教学的宗旨,也是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苦,为什么苦?什么是乐,怎样离苦得乐?现前就可以得到吗?
佛法常讲“烦恼轻,智慧长。” 学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最低的成就就是现前离苦得乐。所以佛首先教我们知苦乐,知道苦乐之后,才能脱离苦而获得乐。
一、知苦
1.世间的享受有乐吗?
我们这个世界都是苦,《法华经》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六道,唯苦无乐。在人世间,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国王也不自在,也有他的苦处,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所享受的只有苦没有乐,这个要觉悟!但有时我们感觉眼前好像似乎过得还不错,还满自在的,还有点乐趣,那实在是苦暂时的停了一下,你觉得乐,是苦暂停,并不是永久停了。譬如我吃饱了,吃得不错、吃得很舒服,但是它能维持多久?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不感觉得有苦,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不继续再吃一顿,苦就来了,饿就苦了。每个人都有病,什么病?饿病。三餐饭就是三餐药,佛法称为药石。一餐不吃,饿病就发作,两餐不吃,病就严重,三餐不吃就更重了。哪个人不苦?没有一个人不苦。
尤其,生老病死,有生必有死,每个人不能避免的。有些人把生死看得很淡,死也不在乎。可是后头还有轮回之苦,能够死得了吗?死了就了了,那也好!那我们都不必学佛,死了就了了!实际上是什么?死了就不得了!《地藏经》讲,死了之后四十九天又投胎,绝大多数的人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四十九天投胎,投胎到哪一道?业力牵引着走,入三善道、三恶道。一切众生在六道里头叫“生死疲劳”,没休息,这多苦!这不是我们烦恼的时候一死就能解决,没办法,永远解决不了,生生世世没有法子解决的。所以我们自己要觉悟,这个世间真正是苦。
2.四种穷苦,六道众生都具足
第一种穷苦是“ 没有依靠”。我们在六道里面生命无常。真的是谁也靠不住!第二种穷苦是“没有智慧”。实实在在讲世间人没有智慧,聪明或许有,但心不清净,烦恼没断掉,还有恶业牵缠,这是“ 苦”。智慧不开,这是“ 穷”。 第三种穷苦是“ 没有方法”。这个方法是多方面的。从世间来说,人生不快乐。家庭不美满,社会动乱不和谐等等的苦恼,有没有方法解决?第四种穷苦是“烦恼断不了”。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了。如何能够断烦恼、开智慧?智慧不能开,烦恼不能断,这是穷苦。这是把各种层面的穷苦,归纳这几大类,我们统统具足。
所以,一定先要“知苦”,不能“人在苦中不知苦”,我们晓得这个苦果,我们才能真正发心把这个苦因断掉。
3.苦因
苦从哪里来的?无明是一切苦的根源。无明是对于一切事、物、现象都不明了,换言之,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就叫做无明。
贪瞋痴慢,起惑造业,才有果报。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就不会到人间来,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我们之所以感到辛苦,正是因为有贪求,“ 财色名食睡”,贪心没有止境,那就苦海无边。这很难断,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高度的警觉。知足常乐,没有过分的希求,这就会过得很快乐、很自在。
二、知止
如果知足,苦就止住了,后面的生活是常乐。比如穿衣,衣知足了,天天想穿好衣服的那个苦就没有了。饮食知足了,不再讲求色香味,那个苦也没有了。五欲六尘中对哪一样知足 那一样的苦就离开了,离苦就得乐。正所谓—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
世间法常说“知足常乐”,知足的足跟佛讲的四如意足的足意思是相同。“足”是满足的意思,满足就是定。不满足,心是动的;满足,心就不动了。一知足就如意了,不知足的人永远不会如意。
我们中国古时候,在社会上地位要是高了或者发达了,这个时候他应该要提高警觉;也就是说无论是地位、财富到相当一个程度,要知道回头,要知道满足,这个人才叫真正有福报。如果永远不知足,将来就会有祸害。为了要提高自己的警觉,用什么东西?手上常常拿一把如意,或者家里摆一把如意。如意的头是回过来的,叫回首如意,这是什么意思?我要知足、要回头,够了,不能再多。回首如意,这一回头就如意,佛门讲“回头是岸”。这是提醒“我要回头”,回头就如意了。回头就是足的意思,不要再求,再求就有祸害了。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真正能享受利益,不知足到最后决定会有灾难的。
晚清的时候,曾国藩很了不起,有智慧!他是大总督,管四个省,清朝有史以来没有他那么大的官。他的书房挂个匾额叫“求阙斋”,人家求圆满,他求欠缺一点,这就是回头的意思。
佛也教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知足,心就定了,定才能开慧。
2.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道里头有真乐,远远超过一切物欲的享受。所以佛菩萨给我们示现,我们看到他们的生活都很清苦,我们凡夫不知道,这里头有真乐、有真的享受。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讲“ 人生最高的享受”。 虽然方老师没有皈依佛门,但是他是真学。他何以能够看得懂经典?他的世味很淡薄,他没有名利心、没有贪图世间享受的念头,他的生活过得很清淡,真正是安贫乐道,所以经典他看得懂。
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在物质,不是丰衣足食。
佛法没到中国来,孔子所赞叹的只有一个人—颜回。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他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不论环境多恶劣,他都不受影响,他“不改其乐”,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他乐什么?他乐的是道。可见生活幸福、快乐、美满,从哪里来的?安贫乐道。我们再看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这是把生活程度降到最低的水准。每天出去托钵,有时候还托不到,托不到也很快乐,他没有烦恼;有的时候托到美食,也不会生欢喜心,心永远是清净的,这叫乐在其中。
所以世出世间圣贤都安贫乐道,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不管是什么欲望,都要晓得知止,佛讲的四如意足就是孔子教人的“知止”,晓得到什么阶段停止,止在这个地方,也就是知足,不可以超过。纵然自己有福,有福如果能知止,这个福就变成德,我们常讲“福德”,那个果报就更不可思议。
>>续载中……
——恭录自上净下空老和尚讲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