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总之,长老之喜,为众生喜。长老之感,为众生感。其惭愧往昔,悲泣陈辞,皆为激发众生。
长老都是为了我们,读到此经文,岂能无动于衷!这是先叙说长老的意思。下文是他的陈辞。
七三、陈赞庆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这是赞叹。《金刚经》至此才说一半,须菩提尊者又赞叹‘希有’。前文是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乞食,着衣持钵,为尊者发现,而赞叹‘希有,世尊’。
1.‘希有’两见。语同意则不同。前因乍悟,如人忽睹难得之宝,故赞希有。今则深解真实义趣,庆快万分,故赞希有。此二字,不止赞佛,兼及赞法,亦有自庆之意。
“‘希有’两见”,尊者赞叹希有,此处是第二次见到。“语同意则不同”,意思不同。“前因乍悟”,前文之赞叹,好似才刚发现世尊于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是究竟圆满的无上般若波罗蜜,释迦牟尼佛是生活于般若智慧之中;而反观我们,则是终日生活于妄想烦恼之中。尊者发现,世尊过的是究竟圆满般若智慧的日子,而赞叹希有。
“如人忽睹难得之宝,故赞希有”。前者是刚刚见到;而现在赞希有,则是深解义趣,彻底明白了,真希有!“今则深解真实义趣,庆快万分”。“庆”是自己庆幸,“快”是痛快。“故赞希有。此二字,不止赞佛,兼及赞法,亦有自庆之意”,“希有”含三个义理:佛,希有;法,希有;自己能遇,也希有。我们今天也遇到了,是否也能如须菩提尊者般,赞叹希有?若能有此感触就得受用;否则仍是白听,不得受用。
2.‘甚深经典’,此经所说,是佛法根本义,是究竟了义。是大智大悲、大愿大行之中道第一义。是第一义空义。是令信解受持者成佛之义。且一言一字,含义无穷,其深无底,故曰“甚深”。
“‘甚深经典’,此经所说,是佛法根本义,是究竟了义。是大智大悲、大愿大行之中道第一义”。《金刚经》确实甚深,经文不长,罗什大师译得好!经中都是常见的字,读来十分顺口。这几句话确实将《金刚经》的内容全都说明。“了义”是有比较的,大乘经比小乘经了义。一切大乘经做比较,《金刚般若》是大乘中的了义,此经说到究竟根本的问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根本”,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能住。教人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究竟了义”。
我们多次听闻此经,可是于一切法中仍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否发现自己的错?如果每天能觉得自己错,即是开始觉悟,已与往昔不同。往昔每天妄想、分别、执着,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能觉知自己的错;而现在会时常感觉自己错了,就是开始觉悟,境界不知不觉开始在转,从此处可以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处世、待人、接物,何以仍执着、分别、打妄想?佛说这全都错误,决非事实。无始劫来的习气,若立即能断,何必念佛求生净土!正因为实在断不了,才要念佛,仰仗阿弥陀佛佛力加持。应明了修行是修什么,一定要认真。此经所说确实为“究竟了义”,就是一切放下,甚至佛法也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的应身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都放下,都不执着。“是大智大悲”,佛为我们说出此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彻底的悲心,教导我们于一生中作佛的法门。“大愿大行”,佛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尽速成佛,是“大愿”;教导我们立刻成佛的方法,则是“大行”,没有比此行门更大的。“中道”是不偏在两边,“第一义”是究竟义,所以“是第一义空义”。“第一义空”就是真如本性,宗门说“明心见性”,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都是属于第一义空。“是令信解受持者成佛之义。且一言一字,含义无穷,其深无底,故曰‘甚深’”。《金刚经》、《无量寿经》、《弥陀经》皆是一乘、究竟圆满了义之大经,一般学佛之人只知《华严》、《法华》是大乘了义经典,而不知《华严》、《法华》之归宿是净土。《华严》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否则《华严》就不圆满。所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华严》之归宿。《华严》是了义,《无量寿经》是了义之了义。《华严经》是一乘,《无量寿经》是一乘中之一乘,一定要认识明白。凡是渺视净土之人,实对大乘经典未能读通、看明白,才生起误会。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