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明持福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中,这些句子曾多次重复,自经的开端至末了,大约七、八遍。多次的比较,要特别留意‘受持’二字。若无此二字,即变成有漏的,着相修福。
受持《金刚经》之人,决定不着相,不留痕迹,每天认真努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而心中若无其事。如照镜子一般,清楚、明白,镜子里确实没有丝毫染着。不但照完之后不但没有染着,正在照时亦无染着。此乃诸佛菩萨的用心,我们须学此本事,。凡夫用心着相、留痕迹,就造业。一般人还留作纪念,时常回味。其实每回味一次,就又造一次业,不断的造许多业。
1.‘受持四句偈’,胜过恒河身命布施,此何理也。前(三六节),因甫生净信。(五四节),因解慧增长。皆以宝施校胜。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以内财校胜也。
‘“受持四句偈”,胜过恒河身命布施,此何理也’。是何道理?
‘前(三十六节),因甫生净信’是指刚刚生净心,信心清净。
‘(五四节)因解慧增长。皆以宝施校胜’。先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然后是恒河沙数的恒河,再是恒河沙的七宝布施。先生信心,以后真正了解,福报就增上。此处意义就更深,讲到“受持”,真正能奉持。
“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何以能如此容易舍身命?因为知道身不是真的,身也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与作梦相同。因为我们将现实视为真实,而不知眼前的境界相全是假,亦是一场梦。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若真明白真相,活得多么自在喜乐,没有得失心。与事实真相相应,就自在、障碍,这是“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
“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以内财校胜也”。因为无法再比喻、再比较,因此以内财来比较。
2.不知持说此经,金刚智便无从开。虽多劫舍身命布施,而仍未能脱生死轮回,依然是苦恼凡夫也。
此乃真实语,如许多菩萨以外财、以身命布施,无数劫来勤苦修学,但是不出轮回。一转世,将很容易福报享尽,这一点诸位必须留意。享福之时会造罪业,待福享尽之后,罪业果报就成熟了。何况在轮回之中有隔阴之迷,前世所修学的很容易遗忘。此即说明,何以佛时常说,凡夫修成佛道,须经无量劫,道理在此。因为六道中修行,进一步非常艰难,而退转却十分容易,可怕之至!进步少,退步多。切记,正因如此,所以才需要无量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从证得圆教初住后才算。加上未没证得初住之前,生生世世的修行,真的是无量劫。
我们从《无量寿经》得到很大的启示,佛说,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以最简易的计算方式,一尊佛修行需三个阿僧祇劫。四百亿,需多少个阿僧祇劫?故《华严经》说“无量劫”,是真话。所指的是我们自己,过去生中修行己经过无量劫。经云,“菩萨以身命布施”,我们于过去生中也做过。可是,依然没能超越六道轮回,现前落得如此地步。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及警愓,换言之,这一生之中,一定要了生死,出轮回。若真的修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依照《金刚经》的道理方法去做,就是“持说此经”。前面经文说,‘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要真正做到。
要真正做到之后,再为人演说。若真正做到一分,就证得一分;做到两分,就证得两分。袓师们判《大经》为“信、解、行、证”四分,江味农居士将《金刚经》也判作四分。正宗分判的是信解行证四大段,做到,就是证悟, 做不到,仍是解悟。解悟虽全明白,而且会讲,但没做到,所以无用,结果仍是继续流转六道轮回。若真正做到,就超越轮回。“诸法一如”,就超越了;未达一如的境界不能超越。“一如”即大乘法常说的“消归自性”。在日常生活中,法法消归自性,无有一法不消归自性,才行。若仍有一事没有消归自性,就是事事与自性皆不相干;果真有一事消归自性,则法法皆归自性。
因此,一定要透彻理解,要明了事实真相,才有契入的可能。契入境界就是金刚般若现前。如果不知受持及为人演说,即无法开显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智慧若不开显,虽多劫舍身命布施,却仍继续流转轮回,仍是苦恼凡夫。因为修布施,得福报,但福报是会享尽。我们现前的状况,正是此段所说的。
“受持”,说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却不易。我们于六道中,无量劫直到现在,习气至深至厚,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执着。佛说得很透彻,教我们离相,我们虽很想离,但却是离不了。因此阿弥陀佛慈悲,为我们开了一个特别法门,只要信愿持名,蒙佛愿力的加持,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末法众生,要想脱离生死轮回,只剩这一条路。除此一门之外,无法离一切相。《金刚经》说得很明白,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有本事离四相,则修其他法门可以成就。“成就”是指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能离四相,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即使修学得再好,仍是不能了生死,而继续不断流转生死轮回。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