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后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专栏: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下)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25)
  印光大师开示:评修持各法
  伦理道德:好为人师,这是大毛病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65)
  心得交流:张达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8.8.15 星期三 Vol. 500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童蒙养正教师必须具备“仁德”;要顺德而行,不能逆德而行。《汉书.高帝纪上》曰:“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童蒙养正教育的成败关键全在于此。请看本期专栏

  《金刚经》中,这些句子曾多次重复,自经的开端至末了,大约七、八遍。多次的比较,要特别留意‘受持’二字。若无此二字,即变成有漏的,着相修福。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下载APP2017/12/14严正声明严正声明Facebook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下)
 
 

  童蒙养正教师的要求

  童蒙养正教师必须具备“仁德”;要顺德而行,不能逆德而行。《汉书.高帝纪上》曰:“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童蒙养正教育的成败关键全在于此。所谓逆德,是指勇悍、斗争、好战、瞋怒等违背慈善仁爱之事。所谓顺德,则是平和、礼让、和谐、仁慈等德行。

  童蒙老师不能有逞强好勇的意气,那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会把小孩带坏了。古人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人,都是很谦虚温和的,不会逞能、炫耀。必定是具有平和修养的老师,才能把孩子带向温文尔雅、厚积薄发的正路。

  童蒙老师不能有争名夺利的机心,那是败坏堕落的开始,会把小孩带坏了。古人说:“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名利是身外之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唯有道德学问,才是真正的财富,能够带来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是明白事理、淡泊名利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童蒙老师不能有比较高下的分别心,那是短视偏颇的错见,会把小孩带坏。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小孩都有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不能任意比较优劣。老师应该因材施教,细心观察小孩的性向与喜好,发现每个小孩各自的闪光点,顺着他们自己的禀赋去引导,那么每个小孩都是可造之材。老师与老师之间更不应互比高下,那就没能给学生做出身教的好榜样。必须是尊重差异、平等对待的老师,才能让孩子学习到互相欣赏、各展所长,避免落入互相攀比的误区。

  童蒙老师不能有浮躁易怒的脾气,那是缺乏自制与耐性的表现,会把小孩带坏。《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要克制愤怒,节制情欲。人都难免有七情五欲,但是童蒙老师必须做到更严格的克制与掌控自己的情绪,正如《礼记.曲礼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童蒙老师绝不能在学生的身上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要时时保持理智,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展现出充分的爱心与耐心,这才是为学生们做出良好道德修养的模范。

  童蒙养正教师的典范

  我们举民国初年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为例。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期间,建立教育实验区,与陶行知、廖世承等人共同倡导优质教育。当年的南京,基本都是完全西化的教会幼稚园,没有中国特色的幼稚园。陈先生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式的幼稚园,“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他与许多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家强调儿童本位与自由教育的主张不同,陈鹤琴先生并不认为儿童的自由与个性发展可以独往独来、放任或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他相信,凡是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为有成就的人;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注意从小教好。他的幼稚园为儿童提供很好的环境,使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教导儿童做人的道德,提高儿童的智力与德性。

  陈老指出:人的性情与情感是从儿童时期陶冶、培养的。在幼稚园,音乐、图画、文学和儿童的实际生活是培养儿童情感、道德的主要途径。他特别提出在幼稚园开设公民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培养将来做公民的基础,因此可以养成种种合作的精神,爱护团体、爱护国家的精神。同时又可以培养公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砌成一个稳固的公民基础。”

  陈老还将幼稚园的作用概括为十三个方面,这里面就包括了古代教师所应传授的保健、德行、能力三大部分。陈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学理论和西方教学理论相结合,不但顺应了当时国内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这些实例,都是儿童教育的创办人应当虚心参考学习的。办学,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打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好的、更公平的教育,从而有能力造福全人类。

  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

  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最重要的是师资。创办人要一心为国、为世界,没有丝毫私心;老师要具备优良的道德与学问。其次是亲师之间必须密切配合,老师教导学生要孝顺父母,父母教导孩子要尊师重道。亲师配合无间,让孩子深深扎下孝敬的根本。

  教材的选择也很关键,除了上述的《圣学根之根》与四书五经之外,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很重要:例如民国初年出版的一套优良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教授法》(新国文教授法上下、新修身教授法)。这套教材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一二年首次出版。它的内容既取材传统文化的精华,又配合西方文化的精髓,并且将如何教授学生修身养性的方法详细阐述出来,是非常难得的一套好教材!出版后的十年之间,共销售七千万至八千万册之多。这样的老课本在今日而言,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童蒙养正教育、办好童蒙养正教育,那么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的远大理想必能早日实现。

  ——恭录自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25)
 

七一、明持福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中,这些句子曾多次重复,自经的开端至末了,大约七、八遍。多次的比较,要特别留意‘受持’二字。若无此二字,即变成有漏的,着相修福。

  受持《金刚经》之人,决定不着相,不留痕迹,每天认真努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而心中若无其事。如照镜子一般,清楚、明白,镜子里确实没有丝毫染着。不但照完之后不但没有染着,正在照时亦无染着。此乃诸佛菩萨的用心,我们须学此本事,。凡夫用心着相、留痕迹,就造业。一般人还留作纪念,时常回味。其实每回味一次,就又造一次业,不断的造许多业。

1.‘受持四句偈’,胜过恒河身命布施,此何理也。前(三六节),因甫生净信。(五四节),因解慧增长。皆以宝施校胜。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以内财校胜也。

  ‘“受持四句偈”,胜过恒河身命布施,此何理也’。是何道理?

  ‘前(三十六节),因甫生净信’是指刚刚生净心,信心清净。

  ‘(五四节)因解慧增长。皆以宝施校胜’。先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然后是恒河沙数的恒河,再是恒河沙的七宝布施。先生信心,以后真正了解,福报就增上。此处意义就更深,讲到“受持”,真正能奉持。

  “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知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何以能如此容易舍身命?因为知道身不是真的,身也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与作梦相同。因为我们将现实视为真实,而不知眼前的境界相全是假,亦是一场梦。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若真明白真相,活得多么自在喜乐,没有得失心。与事实真相相应,就自在、障碍,这是“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

  “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以内财校胜也”。因为无法再比喻、再比较,因此以内财来比较。

2.不知持说此经,金刚智便无从开。虽多劫舍身命布施,而仍未能脱生死轮回,依然是苦恼凡夫也。

  此乃真实语,如许多菩萨以外财、以身命布施,无数劫来勤苦修学,但是不出轮回。一转世,将很容易福报享尽,这一点诸位必须留意。享福之时会造罪业,待福享尽之后,罪业果报就成熟了。何况在轮回之中有隔阴之迷,前世所修学的很容易遗忘。此即说明,何以佛时常说,凡夫修成佛道,须经无量劫,道理在此。因为六道中修行,进一步非常艰难,而退转却十分容易,可怕之至!进步少,退步多。切记,正因如此,所以才需要无量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从证得圆教初住后才算。加上未没证得初住之前,生生世世的修行,真的是无量劫。

  我们从《无量寿经》得到很大的启示,佛说,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以最简易的计算方式,一尊佛修行需三个阿僧祇劫。四百亿,需多少个阿僧祇劫?故《华严经》说“无量劫”,是真话。所指的是我们自己,过去生中修行己经过无量劫。经云,“菩萨以身命布施”,我们于过去生中也做过。可是,依然没能超越六道轮回,现前落得如此地步。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及警愓,换言之,这一生之中,一定要了生死,出轮回。若真的修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依照《金刚经》的道理方法去做,就是“持说此经”。前面经文说,‘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要真正做到。

  要真正做到之后,再为人演说。若真正做到一分,就证得一分;做到两分,就证得两分。袓师们判《大经》为“信、解、行、证”四分,江味农居士将《金刚经》也判作四分。正宗分判的是信解行证四大段,做到,就是证悟, 做不到,仍是解悟。解悟虽全明白,而且会讲,但没做到,所以无用,结果仍是继续流转六道轮回。若真正做到,就超越轮回。“诸法一如”,就超越了;未达一如的境界不能超越。“一如”即大乘法常说的“消归自性”。在日常生活中,法法消归自性,无有一法不消归自性,才行。若仍有一事没有消归自性,就是事事与自性皆不相干;果真有一事消归自性,则法法皆归自性。

  因此,一定要透彻理解,要明了事实真相,才有契入的可能。契入境界就是金刚般若现前。如果不知受持及为人演说,即无法开显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智慧若不开显,虽多劫舍身命布施,却仍继续流转轮回,仍是苦恼凡夫。因为修布施,得福报,但福报是会享尽。我们现前的状况,正是此段所说的。

  “受持”,说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却不易。我们于六道中,无量劫直到现在,习气至深至厚,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执着。佛说得很透彻,教我们离相,我们虽很想离,但却是离不了。因此阿弥陀佛慈悲,为我们开了一个特别法门,只要信愿持名,蒙佛愿力的加持,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末法众生,要想脱离生死轮回,只剩这一条路。除此一门之外,无法离一切相。《金刚经》说得很明白,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有本事离四相,则修其他法门可以成就。“成就”是指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能离四相,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即使修学得再好,仍是不能了生死,而继续不断流转生死轮回。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评修持各法
 

  居士即俗修真,随缘进道。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心。校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鄙见如此,不知居士以为何如。(三)复高鹤年书

 
伦理道德:好为人师,这是大毛病
  
 

  中国传统文化里头,古圣先贤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惕,那就是“好为人师”,这是大毛病,处处以老师身分出现,这姿态很高。有没有能力做别人老师?先要想一想,我起心动念,能不能给大众做榜样?社会大众都起我这个念头,这社会怎么样?得先问问自己,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慈悲。我对待一切人,有没有做到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如果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个不可以为人师。为什么?心不平等。不平等的心领导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会成就。

  成功的事业要有成功的领导人,这个领导人有智慧、有学问、有德行,宽宏大量,他会把这个团体带好。真正有德行的人尚贤,崇尚贤能,有贤能的人要帮助他、要提拔他。看到他智慧、能力、爱心超过自己,我就得要让位,这是大德。现在这个很少,拼命去争,争到后面会全盘崩溃。社会人要都懂得让贤,这个社会是进步的,是往上提升的;个个都争,霸着位子不给别人,这是往下降的,一代不如一代。

  眼前看不到,因果不饶人。遇到贤人,我让,是我提拔他,我为一切众生着想,不是为我自己。他做得比我好,他做,我享福,享他的福,自己也得好处。这个道理要懂。找不到适当的人,自己这个担子要担起来,这是不得已。担起这个担子,古人决定从他接受这个任务这一天起,他就开始培养接班人。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O集)2013/1/23 档名:02-040-0140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65)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下附征事】

 三十二头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他最小的妾名叫毗舍离,才能、智慧独一无二,波斯匿王把她当成妹妹看待。她家里有三十二个孩子,都是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在骑象过桥时,遇到宰相的儿子,竟然把他丢到桥下而摔伤。宰相的儿子就计划要报仇,制作了三十二条七宝马鞭,暗藏锋利的刀子在里面。他到了毗舍离家里,每人各赠送一条,而后又暗中报告国王,说这三十二人是天下无敌,现在阴谋造反,利刀就藏在马鞭里。

  国王派人去搜查,果然是事实,就将三十二人全部斩首,放进匣子里封得非常牢固,送到毗舍离家。当天毗舍离正在供佛斋僧,看见国王送来匣子,说要助她供斋;她非常欢喜地想要打开,但佛却不允许。等到僧人饮食完毕,佛为她说法,毗舍离就证得阿那含果;然后打开匣子,看见是三十二个人头,由于已经断除了爱欲,所以不生怨恨心。而三十二人的妻家亲族都是大豪贵,他们一齐集结兵马,想要前去报仇。国王这时大为恐惧,急忙到佛的住所,兵马就围住祇洹精舍,守候国王而要杀他。

  阿难请问其中的缘故,佛说:“过去世这三十二个人共同偷取一头牛,走到一个老婆婆家里,将要杀牛;老婆婆很高兴,就为他们准备杀具,而后大家饱食牛肉。当时的牛,就是现在的国王;偷取牛只的人,就是现在那三十二人;那位老婆婆,就是现在的毗舍离。由于杀生的缘故,多生以来常常被他所杀;由于老婆婆见杀欢喜的缘故,多生以来常常看见三十二人被杀而愁苦。”于是三十二个人的妻家,听到佛所说的宿命因缘,愤怒立刻平息,不敢攻击国王,而向国王忏悔。国王也解除了疑虑,没有惩治他们的罪。

【按】三十二人出身豪贵,也有他们的前因。佛说:“迦叶佛时,有一个女人用香涂塔,三十二人一同去帮助她,所以多生以来常生于尊贵的家庭,经常做母子。现在因为遇到佛的缘故,各自证得道果。

 一牛三还【感应篇解】

  万历己丑年间,太原船家王彦须,向某位富翁借了一两八钱,还没有还钱就去世了。有一天,富翁看见王彦须腰间系着白带走进牛栏。一会儿,传来母牛生小牛的讯息,他就去探视,小牛腰下有白色条纹。牛长大之后,就差遣看牛的人将它卖掉,嘱咐他只须收取一两八钱。路上遇到何姓屠户,就按照这个价格买去。后来有农夫看见这头牛很强健,想要买来耕田,价钱增加到二两六钱买到。这头牛很会耕田,而且不须要人照顾与管理。有一天无故死在山岩下,农夫非常怨恨。后来知道是富翁家里卖出来的,就问这头牛为什么只卖一两八钱。富翁说:“这头牛就是王彦须,他所欠的只是一两八钱而已。”何屠户听后才大为省悟地说:“王欠了我肉钱八钱,所以我才多卖他八钱罢了!”过了一段时间,农夫也忽然省悟说:“我曾经拖欠王彦须的银钱没有还,那么现在也就还清了。”大家都对此事感到慨叹与惊奇。

【按】禁止宰杀耕牛,法令有明文规定,但是每每看见禁杀的公告平白地张贴,杀牛的事仍然存在,这是因为禁止不得要领罢了!如果让所有见人卖牛肉的人,都可以拿着赃物去告发,衙役一点都不作阻拦,随即捉拿卖肉的人,追究杀牛的场所,没收他们的盆堂锅灶予以拆毁,并且罚他们将所有财物赏赐给告发的人。而后仍须每月派人暗中调查,自然不会有包庇的情况发生。

  >>续载中……

 
心得交流:张达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弟子规》是经典还是毒草?

  随着国学的复苏,青少年读诵经典的活动悄然兴起。这其中,《弟子规》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自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可是,《弟子规》当中有些具体的内容,让一些人感觉很不舒服,以至于有很多人转而倾向于否定《弟子规》。甚至有人痛批《弟子规》是封建时代培养顺民的枷锁,对于追求民主自由的现代人,《弟子规》根本就是大毒草。那么,《弟子规》到底是经典还是毒草呢?

  在做判断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弟子规》到底讲了些什么。《弟子规》开宗明义,一上来就把主旨交代清楚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换言之,《弟子规》的主旨就是教育孩子要爱父母、要爱兄弟朋友、要谨慎稳重、要讲信用、要博爱、要亲近仁德,在具备这些品德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大跌眼镜:教孩子,不都是这样的吗?怎么会有人反对?其实反对的人,也有道理的:你看《弟子规》通篇都是应怎样怎样、勿怎样怎样、须怎样怎样,这样管头管脚,岂不是要把孩子都教傻了?

  确实,如果我们跳过主旨,一上来就看到“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想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下子变得缚手缚脚、畏首畏尾,这也不行、那也不许,从感情上确实有点接受不了。那么问题来了,《弟子规》在道理上好像没错,可是具体的条文却又好像跟我们的观念格格不入,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实,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把《弟子规》看错了。哪里错了?当我们看到它的主旨的时候,我们觉得没问题,为什么?因为这是做人应该有的道德品质。可是,当我们看到具体的条文的时候,我们又觉得难以接受,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不能这样管孩子。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孩子爱父母,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孩子看到父母的时候畏首畏尾、噤若寒蝉。那《弟子规》是不是真有问题呢?它还真没问题。为什么?因为《弟子规》并不是给父母管孩子用的!那《弟子规》是干什么用的?《弟子规》是老师教孩子用的。听到这里,你可能哈哈大笑:老师教,跟家长管,有什么区别?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管吗?!还真不是。

  老师教,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道德、提升孩子的修养,并不是为了把孩子教成一个便于别人管理的人。换句话说,当老师教育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是教导孩子,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要当父母招呼我们的时候充耳不闻,这有什么不对呢?同样,当老师教育孩子“父母命,行勿懒”的时候,是教导孩子,当父母交代我们一些任务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执行,不可以偷懒,这又有什么问题?再来,当老师教育孩子“父母教,须敬听”的时候,是告诉孩子,当父母对我们进行教导的时候,我们要尊重父母、要认真倾听,哪里不对?

  那为什么当我们把场景设定为父母管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很生硬;而当我们把场景设定为老师教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很合理?问题就在于,这是外部的强迫,还是自我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弟子规》看成家规,看成父母对孩子的硬性规定,那整个家庭就冷冰冰、硬梆梆。而如果我们把《弟子规》看成每个人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追求,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而且,如果父母师长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有所期待的话,那他们自己首先就应该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有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父母看到《弟子规》的时候,他们应该是把自己也代入弟子的角色,而不是把自己代入父母的角色。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有所要求的父母,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孩子呼来唤去、横加指责?因此,在一个上上下下都用《弟子规》来要求自己的家庭里面,必定是一个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和谐美满的场景。

  还有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培养顺民的工具,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末学个人的看法,《弟子规》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它从最基本的孝道开始,一步步引导我们提升,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道德,是我们希望自己、也希望孩子都能够努力去做到的做人的基本的品行,国家提倡这些又有什么不好?

  现在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非常反感,那么这个印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大概都是听到戏台子上唱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果传统文化真的宣扬这些东西,那真的是吃人的礼教。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流,我们翻遍了三家的经典,哪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相反,我们倒是看到了不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君无道,伐之”这样的话。连《弟子规》都讲“亲有过,谏使更”,怎么会愚忠?而且,孔老夫子在不被鲁国重用的情况下,并没有愚忠于鲁王,而是周游列国,试图向其它国家的君主推荐自己。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孔老夫子都从来没有宣扬过愚忠的思想。

  近代中国有一段时间积贫积弱,有些人看到洋人什么都好,于是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文化,认为是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贫弱,号召大家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这其实是一种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病急乱投医的思想。为什么?因为国力的强弱变化,正因为丧失了传统文化、圣贤的教育,凡是国力鼎盛时期,正是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国力衰弱之时,正是人们忘记了祖宗的教诲,抛弃了传统文化、圣贤的教育。试看康雍干时期和慈禧太后时期就一目了然,所以,把国家的贫弱,归罪于传统文化,完全找错了病根。

  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人的思想,与民主自由的世界大势格格不入。其实,前面已经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而民主自由,主要讲的是一种政治理念,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方式。这两者实际上是并行的,互相并不矛盾。譬如西方人强调自由,主要是讲国家机器不可以随便侵犯个人权益,并不是说个人要绝对的自由,为所欲为,反对任何道德的规范。我们到国外,看到他们其实非常重视道德规范,也非常重视个人的信用、家庭的和谐,也非常重视社会的规则。我们看到他们不闯红灯、不插队、不造假,他们简直是标准的顺民,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轻易的人云亦云。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反对传统文化的时候,自己根本还没有读过传统的经典,基本上都是拿一些戏台子上的唱词在那里反对,或者就是拿一些诸如缠小脚之类的落后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如果我们任由这些盲人来引路,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张达同学”)

 
答疑解惑
 

问:“阿弥陀佛”是汉语的念法,请问外国人修净土法门,应如何念?念阿弥陀佛的英译吗?

答:这个事情可以不必操心,外国人有外国人的念法,各有因缘,大致上这个音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心,心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同,愿跟阿弥陀佛的愿相同,行跟阿弥陀佛的行相同,这信愿行在哪里?《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就是。所以经不可以不读!常常读经,把经里面重要的东西记住,要落实,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我们才能跟佛相应。

  真心就是佛心,我们的真心跟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如来是一个心,没有两样,清净寂灭,一尘不染!喜怒哀乐都是烦恼,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里头有。你记住妄是假的不是真的,分别也不是真的,执着也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把它当真,它就起了作用。这个作用就产生了障碍,我们永远不能回归自性,不能回归自性,那就是随业流转。业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随这个流转,这个流转就是十法界。如果堕落在分别执着里面,那就变成六道轮回。四圣法界里面没有执着,分别很淡薄。

  所以修行,真正练功在哪里?在人事环境。人事环境比物质环境还要来得殊胜,因为人与人之间行为不协调的时候多!你在这个地方,你能够修忍辱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布施是放下,六度万行在人事上修是最殊胜的,也是最快速的。愈是不能相处的人愈要跟他相处,成就自己的六波罗蜜。这不能相处,掉头而去,这就是自己不愿意再提升自己,不愿意再磨炼自己,那怎么能成功?所以愈是不好处的境界,那就是你有这么一个好机会,你能快速成就。顺境修行难,逆境修行容易。但是一般人都会把逆境舍掉,那是什么?他不想修,那就没有法子了。

  真正是一个懂得修行的人,不在环境上,完全在人事上磨炼自己的心志,要把自己烦恼习气磨干净,无论什么人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是好人就是人人都是佛,他有佛性。什么叫佛性?觉性,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意能知,这个见闻觉知就是佛性,哪个人没有?有,都有!所以是真佛不是假佛。只是他见闻觉知用错了。

  这个恶人天天找你麻烦,天天在毁谤你,天天在陷害你,那是善,我能不能受得了?我能不能在这境界里头不起怨恨心?要不然你那个忍辱波罗蜜从哪练成功的?就在这练成功的。

  你看看忍辱仙人,那是释迦牟尼佛作菩萨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最大的痛苦,他要你的命,不是说一刀把你杀死,他用小刀,肉是一片一片割,是千刀万剐这样把你处死;菩萨一丝毫怨恨都没有,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为什么?感恩!不是经过这样的考验,你怎么晓得你忍辱波罗蜜到家,圆满了。这一般人受不了,一般人这是可恨极了,菩萨是可爱极了,我幸亏他才成就,没有他,我怎么会成就?我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少功夫?所以这一定要懂,很不容易。但是真修,懂得。你只要通过,那真是法喜充满,菩提道上就大大的提升了一大步。

  (节录自21-352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老法师讲演CD、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中国大陆同修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组恭制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