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般若無言無說,境智一如,非實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諸法一如。
『般若無言無說,境智一如,非實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諸法一如。』其義愈講愈深、愈透徹,我們要從中體會,然後變成自己日常生活行為,就得真實受用。世尊在無言說裡為我們說;雖說,說而無說。釋迦牟尼佛講《般若經》,是要將眾生自性的般若智慧引發出來。如其不然,釋迦牟尼佛雖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而眾生沒得到真實利益,心還是閉塞,本有的智慧德能還是被業障障住,不能現前,不起作用,豈不可惜。
「境智一如」,境是色法,智是心法,就是《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境是色,智是空,是一不是二。心與境是一。智,阿賴耶的見分;境,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與相分都是自證分變現的,是故見、相同源,是一不是二,確實是一如,「非實有一法」。盡虛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決定沒有單一之法。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變現的,是故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此說明「諸法一如」。諸法一如就證圓滿的佛果。本經佛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證得諸法一如,即成了如來。
20.若悟得細而微塵、大而世界,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皆是假名。則塵塵剎剎,莫非般若。所謂「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建寶王剎」。「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皆境智一如之義。
『若悟得細而微塵、大而世界』,此是境界相裡的大相與小相。『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皆是假名』,方能看出境界相的真相,小是緣生;大也是緣生。緣生無自性,是故小可以入大,大可以入小,事事無礙。一般人何以大入不了小?障礙是從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我們不知它是幻有,「幻有」沒有障礙;誤以為是實有,所以產生障礙。如此地有一道牆,我們無法穿過,因為我們認為它是真有,所以過不去。如果沒有分別、執著的念頭,就可走過這道牆,沒有妨礙。這是真事。
圓瑛法師在《楞嚴經》序文述說自己的一件事,證明事事無礙。他在寮房打坐,心很清淨,突然想到一事,於是下了坐,走出寮房。出寮房之後,他忽然想起,我沒有開門,怎麼走出來的?回頭一看,門果然關著。當時他沒有想到這扇門,沒有障礙,因此出來了。念頭一起,有扇門,就進不去了。這是老法師自己的經驗。
我們今天何以穿不過牆壁?心想,這道牆如何過得去,當然就過不去。如果把它忘掉,一走就走過去,可見事事真的沒有障礙。凡夫無始劫來的習氣,不想,念頭自然生起。如果有執著,即使在夢裡被人關起來,你還是出不去。如果你懂得現在就是作夢,夢是假的,一走自然就出去,沒有障礙,道理在此。
「一切法從心想生」,非常奇妙,不可思議!有真正的道理存在,不是沒有理論依據。「緣生無性」,就是它的道理;「當體即空」,何來障礙,都是些假名、假相而已。
『則塵塵剎剎,莫非般若』。塵就是微塵,境界裡面小的;剎是佛剎,三千大世界是境界裡面最大的。說大,說小,一切都包括在其中,那一法不是般若呢?所以見了性的人,禪宗語錄裡面,我們時常看到:「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真的,一點都不假。
『所謂「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建寶王剎』。佛說,微塵是依報最小的,在一粒微塵裡轉大法輪,就是佛講經說法。佛的大道場,聽眾人數無量無邊;凡夫肉眼見到的很少,只能看到凡夫坐在這裡。佛在此地講經,天龍八部、鬼神、十方世界的菩薩都在。《地藏經分身集會品》記載,世尊講經時,十方世界諸佛帶著使者,都來參加大會;會場殊勝莊嚴,那能容得下?大小不二。維摩居士講經,能容十萬獅子座。他那一方丈的房間沒有放大,十萬獅子座也沒有縮小,這就是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建寶王剎。「毫端」是毛端;「寶王剎」是佛剎。佛剎是三千大千世界,在毛端上,即是事事無礙之法界。
『「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十方世界是盡虛空遍法界,皆是自己的光明。「光明」就是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自性涵蓋十方世界。《楞嚴經》上,佛將我們的真心本性比作虛空,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比作雲彩,從這個比喻,就知道我們的心性多麼大,真的是無量無邊。佛經裡常說,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是真心自性變現的。心性是能變,十方世界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十方世界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就是自己的般若智慧。又說,「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此句是講「諸法一如」的境界;諸法一如時,這個境界就現前。
『皆境智一如之義』,凡是經上這些句子,都是「一如」的意思,「諸法如義」。以上是總結境界相的微塵與世界;末後一段總結身心。
——恭錄自上淨下空老和尚講演《二0一八香港清明祭祖法會談話》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