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愛的真諦(上)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20)
  印光大師開示:評修持各法
  倫理道德:國家要提倡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60)
  心得交流:淨真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8.6.1 星期五 Vol. 495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愛」這個字,在中國六書裡叫會意,是受和心的組合,它有心、有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心裡面第一德就是愛。 請看本期專欄

  世尊在本經教我們空有兩邊不著。是故說「但用此功」,如前文講的大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2018年台灣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開始報名下載APP2017/12/14嚴正聲明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愛的真諦(上)——學佛即是學會自愛
 
 

一、什麼是愛

  「愛」這個字,在中國六書裡叫會意,是受和心的組合,它有心、有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心裡面第一德就是愛。

  愛就是真心、就是真性、就是真如、就是法性,這個愛,大乘經上稱「菩提心」。愛就是本性、就是本善、就是純淨、就是純善,這是東方聖賢所說的。愛就是真理、就是真諦、就是生命、就是永恆,這是一般學術界裡所說的。愛就是神聖、就是上帝、就是真主、就是聖靈,這是世界所有宗教所說的。愛字是萬德的根源,性德的原始點,原點展開來萬德莊嚴。萬不是數字,是形容無量無邊,稱性之德。這是個原點,真誠的愛。

  1.萬物皆由愛心而生

  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後說了五句話,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之間一切法是從自性原點發生的,這個原點就是真誠的愛心,我們知道了,會對於宇宙之間任何一法,一粒微塵、一株小草、一隻螞蟻、一隻小蟲,都用真誠愛心去照顧它。為什麼?這是真心的流露。

  不要小看一隻螞蟻、一隻蚊蟲,也許牠前世有崇高的地位,有億萬的財富。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小?因為過去生中,牠以為牠太大了,萬萬人之上,貢高我慢。這個果報,牠變得很小很小,變成小螞蟻,螞蟻窩裡當王,這是因果事實!科學家也發現了人真有靈魂,死了以後,靈魂都回歸自然了。這個話沒說錯,但是也沒有說對。回歸自然是最後肯定回歸自然,這是佛法裡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最後決定成佛,成佛是回歸自然。沒有成佛回不了自然,那會在哪裡?是在六道裡頭,造業受報,因果循環,沒有出頭的機會。那要出頭的機會?那就是佛法。

  真佛弟子,念念求生淨土,念念放下娑婆,這個世間與我不相干,我不跟它有干涉。有利於眾生的事情要幹,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那心裡頭連邊都不能沾,不能要名,不能要利,不能有喜歡,不能有厭惡,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絕不妨礙我求生淨土。不妨礙,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不起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起貪瞋癡慢的念頭,這行。沒有這個功夫不可以,你接觸就是染汙,接觸的多染汙就嚴重,這一生念佛往生的緣你就得不到。來生再遇到,不知道是哪一劫,怕的是這時間太長,輪迴裡頭受這個苦太多、太嚴重了,這是事實真相。

  2.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

  做人不能沒有愛心,齊家要有愛心,治國要有愛心,天下得到公平也需要有愛心,這一個愛字全貫穿了,這個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誠心。這個愛心有多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是它能包容,全宇宙它能包容,這麼大的心量。這是佛的心量,佛的心量就是我自己的心量,要直下承當,我自己的心量跟佛的心量是一不是二,沒有兩樣。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

二、為什麼說自愛最關鍵

  我們特別強調自愛,如果不自愛怎麼會愛人?不自愛決定做不到愛人。真正愛自己就不會糟蹋自己,不會作踐自己。有一個妄念那是糟蹋自己、是作踐自己,做一樁壞事是糟蹋自己、是作踐自己,那叫不自愛。

  1.當今人們不懂自愛

  今天最大的麻煩,就是人不知道自愛。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從他不知道保重自己的身心,不知道保重自己的德行就可以看的出來不自愛。
不知道保重自己的身心,不知道保重自己的德行。因為迷了真相,對宇宙的真相一無所知,把自己身體執著為我,身體之外都是別人,所以心量小,而且小得可憐,不能包容別人,這就產生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到了極處,連自己都不能包容自己,這個愛心是連根都拔掉了,這可憐到極處。愛沒有了,心裡面充滿了怨恨。這種心害自己也害眾生,不僅給自身帶來疾病,而且怨氣沖天,把大自然的秩序破壞了,這就帶來災難,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

  (1)貪吃縱欲傷害自身

  人們不顧後果盡情縱欲,為求一時的快樂。如果單從飲食起居上觀察,好吃就是不愛自己。為什麼?過分的飲食傷五臟六腑,這是不知道愛惜自己。中國古人講,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睡眠的時候,讓腸胃有休息的時間;晚上吃太多,它還得工作消化,就是不愛惜它。讓它的負擔減輕,壽命就增長,就能健康長壽,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人吃七分飽就夠了,不要太過分;飲酒不要過三杯,少量的,幫助血液循環。喝醉了傷身體,五臟六腑統統受到傷害,就不自愛了。

  (2)殺生害命不顧後果

  現在社會很多事情迷惑顛倒,爭相造作罪業,不計後果。比如,把殺生吃肉看做是正常的現象,這完全看錯了。佛經上說,吃牠半斤,來生還牠八兩。為什麼?欠牠的。你吃羊肉,來生你投羊胎,你被牠吃;你吃雞肉,來生你變成雞,也被牠吃,就這麼吃來吃去,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想想我們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哪一輩子才能還得完?

  再比如,墮胎的風氣很盛,墮胎是殺人,是殺自己的兒女。兒女到你家裡來投胎,跟你有緣,佛經上講得很清楚,緣有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過去你對他有恩德,他這一世遇到你,來報恩的,就是孝子賢孫。你把他殺掉了,這報恩就變成冤仇,恩變成仇,他再來的時候是報仇的!如果是討債、還債的,你現在把他殺掉,債務之外還加上仇恨,死了之後,各種地獄的罪你都得要去受,你有受不完的罪,最後還要還命,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

  2.感召災禍苦果自受

  (1)惡行——殺盜淫妄酒

  佛在《止觀》裡告訴我們,「惡業所起」的七種病因。第一種是「殺業」,殺眾生,吃眾生肉,對應內臟容易感染肝方面的病;在身體表面對應的眼睛。年紀老的時候,眼睛看不見,耳朵重聽,聽不見了,都是業。第二種是「盜起肺鼻病」,取不義之財,這是盜的行為,喜歡佔別人的便宜,佔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心是盜心,行為也是盜的行為,容易起肺病,肺癌、肺炎,會得這些病。再得鼻病,鼻嚴重的得鼻竇炎,不能呼吸而死亡的很多。第三種是「淫欲」,過度的淫欲,感應的是腎出了毛病、耳出了毛病,耳跟腎是通的。第四種是「妄語」,不要小看了妄語,佛把妄語列入重戒,說明它是有害於自己,有害於別人。妄語裡面包括兩舌,包括綺語、惡口,果報都不可思議,脾臟出毛病,舌出毛病。第五種是「酒」,飲酒過度容易得心臟病,也容易得口舌病。

  (2)惡念——貪嗔痴慢疑

  「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特別是疑,懷疑,人疑心重,免疫系統就癱瘓了,很容易感疾病纏身。人對自己有很強烈的自信心,這就是免疫系統好,外面雖然有病菌感染,他不容易感召,抵抗力強。「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有因再加上緣就得病,這個病是什麼?「臟腑失調」,中國古人也講「悲惱傷肺」人悲傷煩惱傷肺。「怒火傷肝」,煩恐,煩惱、恐怖,「壓力傷腎、恨傷心、怨傷脾胃」。
惡念、不善的行為引發的裡面是心病,身病,外面感來的是天地災變。貪的心、貪的行為引起水災;瞋恚引起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發脾氣有關係;愚痴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是山崩地陷。這就是因果,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

  >>續載中……

  ——恭錄自空老和尚講演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20)
 

14.但用此功,防墮偏空。故須圓融,性相圓融,無礙自在。言「是名」而言「非」者,是明幻有不離真空,相非性而不融。故雖不壞相,亦不可著相。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性非相不彰。故雖不著相,亦不應壞相。而後乃為無礙而圓融。

  『但用此功,防墮偏空。故須圓融,性相圓融,無礙自在。言「是名」而言「非」者,是明幻有不離真空,相非性而不融。故雖不壞相,亦不可著相。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性非相不彰。故雖不著相,亦不應壞相。而後乃為無礙而圓融。』

  此段文雖不多,把性、相、理、事的真相都描繪出來了。修持就是生活,若說修持與生活無關,就錯了。其實用功也在生活中,生活能與事實真相相應,方是佛菩薩之境界。如果與事實真相相違,則是六道凡夫之境界。

  世尊在本經教我們空有兩邊不著。是故說「但用此功」,如前文講的大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防墮偏空,如果無住而不生心,就著空,與事實真相相違。凡夫著有,墮落在欲界、色界。如果著空,不執著有,則墮落四禪的無想天;再往上,無色界的四空天也著空。因此著有、著空都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佛在經上一而再,再而三勸導我們要空有兩邊都不著,方能超越六道。如是的見解方圓融,如是的行持方圓融,不偏於一邊,性相圓融,即得自在。性是體,是空;相是有。體性一定會現相,否則體性就無作用,所以有體一定現相。相不能滅亦不能斷,十法界依正莊嚴,只是相的轉變而已。相會變不會滅。正因為相會變,所以佛教我們要生心。我們生善心,相就變得好、變得莊嚴。

  《華嚴經》上說,「佛與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大菩薩,是見了性的菩薩,也就是性相圓融的菩薩。性、相不圓融不能見性,圓融方見性,見性就圓融。念佛法門講一心不亂,是圓融。性相圓融即是理一心不亂;證得理一心不亂,一定是性相圓融。名字不一樣,義理、境界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即入無障礙之法界。「無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不思議解脫境界」。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講四種無礙:「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稱作「不思議解脫境界」,亦稱之為「無障礙的境界」,方得大自在。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觀」就自在,即無障礙。如果不會作觀,就有障礙。所謂「作觀」,即是轉變觀念,將我們從前錯誤的觀念,依照佛的開導轉過來。轉凡夫的觀念為佛菩薩的觀念。

  經文裡,言「是名」而又言「即非」者。「即非」「是名」這樣的字在《金剛經》裡很多,此種字樣含義很深。「是名」是從相上說的,「即非」是從性上說的。佛用此說法處處顯示性、相圓融,無礙自在,所以義理很深很廣。說「是名」又說「即非」,即是說明幻有不離真空。「是名」是有,有是幻有。

  凡夫必須等待事情過後才知道是假的,原來是一場夢!如此覺悟太遲了。真正覺悟的,現在就知是在作夢,自然就不住。本經末後,佛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意思就是末後那首偈「夢幻泡影」,事實就是如此。

  現代科學家很聰明,知道身體細胞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生了。我們從大門進來,在講堂待了兩小時後離開,出去時的身體與進來時的身體不一樣了,細胞已換了很多。據科學家報告,人體細胞整個換掉需要七年,舊的一個也沒有,剎那剎那在變化。七年變一個新的身體,我們每隔七年是不是會更年輕一點?懂得佛法的人必定一年比一年年輕,相貌一年比一年好。此是幻有不離真空。

  「相非性而不融」,如何性相圓融?一就融,二就不融。我們幾時覺悟,性與相是一不是二,就融了。《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指性,色是指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是一不是二,就真的融了。世尊在《金剛經》苦口婆心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真相是圓融的,真相是不二的。我們念得很熟,依然是圓不過來,還是看作兩回事。幻有何以不離真空?空、有是一,無法離!

  因相是幻,體是真空,所以性、相就圓融,此是講「相非性不融」。如果體不是真空,每個相都不能相融,何能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華嚴》之最高境界。理事無礙是性與相相融;事事無礙是相與相相融,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相之體皆是性,同一自性,所以相與相方能相融。

  我們在《華嚴》經論裡看到,諸佛菩薩身土交融,毛孔是正報,一毛孔很細,能容大千世界。毛孔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因為相相相融。這是《華嚴》上講,事事無礙之境界。實在說,「芥子納須彌」是小事;毛孔涵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才是真正不可思議。道理就是因為同一自性,性相同,是故事事無礙,得究竟圓滿的自在。因為事實真相如此,所以相不能壞,也不能著。體是空寂的,相是幻有的,是故相不會滅,只會變。

  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真空是性,真性不礙顯相。「幻有不離真空,真空不妨幻有」,世尊在楞嚴會上講得很多,以很長的經文說得非常詳細。

  「性非相不彰」。「彰」是明顯、顯現。性是空的,如果它不現相,性在那裡,我們不知道。因為它現相,才發現原來性在此。此事很難體會,舉比喻說明。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剛剛夢醒時,夢中的境界,還很清楚,還能記得。夢是我們的意識心變現的。尚未作夢時,意識心在那裡?找不到!一現相時,我們就發現了;其實不作夢時也現相。打妄想時就現相,因為太粗心,沒有留意。我們想一個人,就現一個人的相;想一件事,即有一件事的相。所以,真正有功夫的人,你跟他面對面坐著,你心裡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因為他見到你打妄想所現的相。此是阿賴耶識的本質相分,是本質相。

  稍稍學過唯識的人懂得,我們感官所現的相,是帶質境的相;外面的境界相是本質相,都是幻化的。本質相就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對於一切感覺的世界,是第六識、第七識與五十一心所相應的相分。心、心所都有相分,說來非常微細,是屬於心理學。所以,性必須現相,性才很明顯的表現出來。

  「故雖不著相,亦不應壞相」。性是空的,不應執著;它能現相,因此也不必把相破壞。其實,也不可能破壞,無法破壞。「而後乃為無礙而圓融」,要緊的是徹底明瞭事實真相,我們生活就會非常自在,完全與真性相應。佛門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即性」,我們日常生活與真性、自性完全相應,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即性」,多麼自在。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關鍵是「轉」。經云「作觀」,即是轉。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評修持各法
 

  如其天姿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須以淨土法門而為依歸,庶不至有因無果。致以了生脫死之妙法,作口頭活計,莫由得其實益也。必須要主敬存誠,對經像如對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幾隨己之誠大小,而得淺深諸利益也。至於根機鈍者,且專研究淨土法門。果真信得及、守得定,決定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校彼深通經論,而不實行淨土法門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懸殊也。如上所說,無論甚麼資格,最初先下這一味藥。則無論甚麼邪執謬見,我慢放肆,高推聖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萬病總治之藥,無不隨手而愈。(正)復唐大圓書

 
倫理道德:國家要提倡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
  
 

  無痴善根,末後的結論,「此無痴法」,無痴就是善根,三善根裡面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痴善根。無痴是明瞭,「是善種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本,故名無痴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從三善根出,這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現在的人就被這三樣東西迷了,被貪欲迷了,被瞋恨、傲慢迷了。有瞋恚、有傲慢,不能接受別人東西,再好他聽不進去,他聽不懂,他不喜歡聽,那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現在人三毒煩惱普遍的很嚴重。

  我們在日用平常當中稍稍留心,可以做個簡單調查,你把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提出來,你去問人,你相不相信?你去問十個人看有幾個人相信,百分比就得出來了。我覺得今天這個問題,可能是至少有一半的人不相信,那就很可怕了。十個人當中,有沒有五個相信、五個不相信?你調查一百個人,有沒有五十個相信、五十個不相信?這才是今天問題的核心。

  我們如何來化解?這就得靠教育。教育是國家的事情,國家要提倡容易,二、三年就收到非常大的效果。私人行,但是很困難,影響力不大,很有限,只可以說是做比不做好。一些熱心人士搞論壇、搞講座,能不能收一點效果?能收到一點微薄的效果,這效果不大。國家要提倡,國家要立法,這個效果就大了。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五九集)2013/7/13 檔名:02-040-0359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60)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點夜燈以照人行。

【發明】黑夜難走的地方,忽然給予一盞明燈,就好像呼叫盲人而給他一雙眼睛,挽住已經下山的太陽而求得最後一絲光明,何種恩惠能比得上這一種呢?因此,有燈就能使眼前看得很清楚,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眼睛明亮的果報;有燈就能使心中沒有憂慮,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歡喜的果報;有燈就不會踏到骯髒的泥路,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潔淨的果報;有燈就不會聽到狗叫而受驚,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沒有畏懼的果報;有燈就不會讓人產生懷疑,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行為光明的果報;有燈就不會跌倒損傷,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健康無病的果報;有燈就不會掉落溪河井溝,所以施捨的人會得到長壽的果報。誰說點夜燈只是照路讓人方便行走呢?

☉世人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到哪裡去;一會兒入胎,一會兒又出胎,都是在黑暗中輪迴生死。誰是有燈可以照路的呢?從佛法來說,想要知道前世種了什麼因,只要看看今生所受的果報就能了解;想要知道來世的果報,只要看看今生的行為就能了解,然後前生和後世彷彿各有一盞明燈。修行十善,就照亮讓他生天;受持五戒,就照亮讓他做人;皈依三寶,就照亮讓他不墮落三惡道。這就是燃起智慧的明燈。

【下附徵事】

 貧女施燈【阿闍世王受決經】

  阿闍世王用一百斛(1)麻油,從宮門到祇園精舍(舍衛城南邊六里)全部都點上油燈。當時有一個貧窮的老婆婆看見國王修福德,自己感到悲傷,於是用兩錢去買油來作為供養。當時兩錢可以買到二合(2)油,賣油的人嘉勉她的至誠,又送給她三合。估計這些油不能點到半夜,老婆婆私下祈願說:「如果我後世能夠得道,就像佛陀一樣,希望這盞燈整夜都不會熄滅!」當天晚上,國王所點的燈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種種的不同;惟獨老婆婆的燈,光明持續到早晨。第二天,目連用袈裟去搧這盞燈,燈光卻更加明亮。佛陀告訴目連:「這盞燈不是你的威神力所能熄滅的!這位老婆婆過去生中已經供養一百八十億佛,再過三十劫就會成佛,號為須彌燈光如來。她只是因為過去世不曾布施,所以今世才會貧窮。」

 (1)斛:古時候的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2)合:音讀「葛」,容量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按】這就是所謂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呀!既然如此,那麼布施的善行實在是不能停止啊!

 竊油現果【其親面述】

  崑山縣石浦鎮有一座觀音堂非常荒涼。康熙初年,有人在裡面宰殺兔子,想要烹煮卻沒有油。有一個人指著佛前的燈油給他看,他就取燈火來烹煮。剛吃完兔肉,而兩個眼睛忽然就瞎了,於是終身成為盲人。

【按】如果根據戒律來說,那麼佛前的燈油尚且不可以拿去供養菩薩,更何況是凡人去偷取呢?況且又是偷來烹煮兔子呢?失明的惡報,並不能了結他所造下的罪業呀!

  >>續載中……

 
心得交流:淨真同學的學佛心得
 

  今天是本三學年的最後一天,回顧過去的五年,得到佛菩薩加持、有幸得遇正法,且能堅持一步步跟著學院的課程學過來了,形式上沒有掉隊。古語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五年中間也有過偷懶的情緒,尤其是本三,八門功課,淨土宗五經一論中的《觀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及《往生論》,這三經一論全部在本三這一個學年裡修學,真的需要意志力,感恩佛菩薩加持弟子。

  現在面臨著專科班選課了,與前兩部經相比在專修四年選擇專修學本三中的三經一論的學長們較少,專修四年的學長多專修《大經解》。五年的依教修學,弟子才剛剛入的佛門,膚淺的理解了一些佛理,仰信淨土法門,很多方面去疑了。如:《無量壽經》是第一經,弟子仰信了,阿彌陀佛作為無量壽、無量光的佛本位、阿彌陀佛作為執持佛號來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成就的,從無量法門形成的因緣、因果角度就是第一,正如今天在《印祖文鈔》讀書會上學習〈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裡的內容:「世出世間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

  從修學者的學習角度第一步瞭解、理解、懂得、深信、仰信阿彌陀佛的願力會在修學淨土法門事半功倍,阿彌陀佛的願力種子種在學人的心田,不斷憶念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憶念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交和阿彌陀佛同願了,學者就會具足了信願行三資糧全部攝受在阿彌陀佛的願力當中,眾生與佛同一願力了。

  展望未來的四年,如印祖文鈔所說「戰兢惕厲」,不展望不曉得,四顧兩茫茫;細思量,不知道專修哪部經典了。《阿彌陀經》是《淨土十要》中的第一要,是早晚課讀誦的必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信之徑中徑又徑。此經文字短小精幹,古大德著述甚多、是《無量壽經》的說明書和導引者;《無量壽經》老和尚有大經解多種年代的講解,是老和尚提倡的最善本,是淨宗的概論;《觀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在理論和方法上的延伸及補充。

  左思右想,弟子最後決定選修《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在學院悉檀老師的宣導下弟子參加印祖文鈔讀書會也有四年了,印祖是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是世人公認的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成佛的法門是念佛成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成就念佛三昧。弟子的心定在這一部經典上了,專修四年,決定了。

  今天是老和尚92歲聖誕,弟子以此學佛心得和決定專修四年《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恭敬心供養老和尚的教導。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淨真同學」)

 
答疑解惑
 

問:放生所買的動物,買的時候是活活潑潑的,放後卻全部死掉,是不是這樣有罪過?

答:這個罪福是在心,你真有救護眾生的心,有過沒有罪;如果你是貪圖功德、貪圖福報,這是得不到的。放生是在平常,不是在佛菩薩的節日。平常,譬如你們上菜市場買菜,看這些動物很活潑,你估計牠真正能活得下去的,你買來放生,救牠一命。你看牠那個樣子,買來之後放了牠也活不成,那就不必了。為什麼?牠也是受業報,看到之後,給牠念個三皈依,念幾聲佛號,勸牠求生淨土,這樣就好,跟牠結個善緣。

問:弟子不小心懷孕,又知道不能墮胎,後來有師兄要我求佛,我跟她一起念了一部《無量壽經》、十部《彌陀經》以後,對著胎兒開示,要他求阿彌陀佛接引極樂世界去作佛。後來發現肚子裡已是死胎,請問胎兒是否真的去了極樂世界?

答: 沒有那麼簡單,如果這麼簡單的話,釋迦牟尼佛何必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說得那麼辛苦?總而言之,懷孕都是跟你有緣,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這個看起來是來討債的,你欠他並不太多,他就走了。

問:師父常說,用一年時間學習落實紮根的教育,讓我們學習《弟子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俞淨意遇灶神記》等等,弟子下決心依教奉行,那是否須暫時放下《無量壽經》?等這三個教育紮下去以後,才轉讀《無量壽經》。

答:可以。如果《無量壽經》每天念一遍也不妨礙,因為紮根的教育,不是叫你念的。《感應篇》、《十善業》跟《弟子規》,每天念個幾遍沒有用處,那不是紮根,你要做到才行。你每天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待人接物,統統不違背這個根本的教誨,《無量壽經》可以照念,這不礙事。有這個根,《無量壽經》念的就有功德;沒有這個根,《無量壽經》念念,只可以說比罵人好一點,太大的功德就沒有了。

問:弟子的先生今年在鄭州岳山寺聽講《弟子規》,第一天就犯病了,又踢又打。第二次的時候,二十四小時內犯三次病,且一次比一次嚴重,請問這樣如何精進修行?

答:這是業障現前,那怎麼辦?要繼續聽,多聽,讓他靜下來,每天都聽,能夠聽上一年,慢慢的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再叫他學。人都這麼大了,三歲教已經來不及,現在這個習氣養成了,不好改。中國諺語常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本性是講習性,已經養成的習氣毛病非常不容易改,那是要真正的覺悟才行;不是真正覺悟,很不容易。可是我們也盡心盡力的幫助他,這是應該的。

  (節錄自21-352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老法師講演CD、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中國大陸同修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組恭製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