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約空有同時并具以明。說一「非」字,是令不著有。說一「是」字,是令不著空。曰非曰是,是令二邊皆不可著。身心世界,皆為緣生,別無實法。故有即非有,非有而有。豈非同時并具。依正如是,其餘可知矣。二邊不著,乃斷除妄念之極致。
『約空有同時并具以明』,此是從各個角度觀察,讓我們了解經義。『說一「非」字,是令不著有。說一「是」字,是令不著空。曰非曰是,是令二邊皆不可著』,這是佛說法之善巧方便。『身心世界,皆為緣生,別無實法』。「心」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皆是緣生的,都是有為法,不是真實的。「別無實法」,就是沒有實體,根本就不是真實存在的,才是真相。『故有即非有,非有而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凡夫觀念中,空與有是兩回事,完全是對立的,有就不空,空就不有,此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空、有同時。
《心經》上講得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有,就是現代講的物質。身心世界都是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所接觸的,皆屬色法。意根所緣的是心法。不但六根所緣的境界皆不是實在的;六根本身也不是實在的,皆是緣生法。既然是緣生法,空、有就同時,空、有就不是對立的。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異」就是完全一樣。空與有是一不是二。
『豈非同時并具。依正如是,其餘可知矣』。依報、正報的真相如是,其他的就不必說了。『二邊不著,乃斷除妄念之極致』。我們要見性,須修清淨心。何以見不了性,何以得不到清淨心,就是因為有妄念。妄念不斷,焉能成就!空、有二邊不著,這是斷妄念最巧妙的方法。若想做到空、有二邊不著,時時刻刻要提起觀照的功夫。將自己錯誤的觀念轉變過來,即是觀照工夫。心裡才起心動念,貪著、分別、執著的妄念起來了,立刻就想到佛說的空、有同時,有即是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我們執著的念頭、貪取的念頭,雖然不能完全斷滅,分量滅輕,不會那麼嚴重。身心世界,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乃是真相,是諸佛如來所證的。
9.約究竟義以明。世尊說此二節,是令眾生徹底領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性體耳。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明其假名為生,實未嘗生。故說「非」,明其本來無生。既無所謂生,則亦無所謂滅。則諸法本不生不滅。而凡夫不知,迷為實有生滅,隨之妄念紛起。是故世尊說為可憐憫者。
『約究竟義以明。世尊說此二節』。佛講此兩節經文,就是指身心世界。三十二相是身,微塵、世界是世界。『是令眾生徹底領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性體耳』。真如本性的理體,宇宙萬法的本體,『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佛法裡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是俗諦,真實說是真諦,佛以二諦說法。佛的真實說,不是凡夫境界,往往凡夫不懂;說俗諦,我們易懂。譬如佛講十法界、六道的事實真相,就是現在的環境,我們很容易懂。若說真諦,如此處講真的,「依正二報,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接受;然而這才是事實真相。何以我們不能接受?我們沒見過,也從未聽人講過,決非我們的經驗,所以很難認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如此,十法界如此。試問,一真法界如何?我也常講,一真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是對十法界的假而說的。因為有十法界的假,顯得一真法界是真的。
佛法講真假的定義,實在並不難懂,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變化無常,是假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那一樣東西不在變?不是一年一年地變,一月一月地變,而是剎那剎那地變。人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一剎那比一剎那老,後一秒鐘比前一秒鐘老,方知可怕!此即是假的。凡是不變的,就是真的。我們在世間所能感受到的,虛空不老,不變,就是真的。一真法界不變,《無量壽經》裡所說的人永遠不老,永遠不變。不但人不變,西方世界所有的物質也不變,花常開不謝,所有一切都常住。不變即是一真法界。
十法界是緣生的,一真法界是不是緣生的?當然也是緣生的。清淨心中,真如自性之中一法不立,是故它也是緣生的。它是不生滅之緣,現不生滅之境界。十法界何以有生滅?因為十法界的眾生,包括藏教佛、通教佛皆未見性。別教的初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相當於圓教的初住;別教的等覺菩薩,相當於初行位的菩薩;別教的佛果,相當於二行位的菩薩。
大經上說,八地菩薩才不退轉,八地是「不動地」;七地以前都退轉。所以,十法界的佛,縱然是別教的佛果,還有進有退。由此可知,用的依舊是生滅心,是故境界是生滅相。一真法界裡用不生滅心,因此現的相就不生滅。一真法界與十法界的現象皆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適用於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因是用不生滅的心,是真心。念是妄念,就是生滅。離念就是離生滅,顯現的就是不生不滅。此兩節經文的深義,世尊教我們從此處去體會,領悟自性。自性的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很多東西無法用言語表達。
我們思惟、體會的能力,比言語就擴大很多,但還是有界限的。界限在阿賴耶識,無法越過阿賴耶識。凡是能思惟、能想像、能體會、能領會的,都在阿賴耶識的範圍之內。換言之,都在十法界範圍之內。阿賴耶識是十法界,把這個極微細的念頭放下,止住了,就突破了;言語、心行突破了,才真正證得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不可能用思想、用思惟解得大乘經的真實義。大乘經是從世尊「心行處滅」裡流出來的,我們用思惟想像,焉能想得出來。源流不同,要想解得如來真實義,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來的真實義,圓圓滿滿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一落入思惟就錯了。諸位要是體會得此理,方知古人的教學法有道理。古人教「一門深入」,教人不要用言語,不要用思惟,一天到晚念一部經,老實念,不要想意思。經文那裡有真義?有意思,即不是真的。
真義是什麼?般若無知,即是根本智。只要得到根本智,起作用時就無所不知。我們在《六祖壇經》裡看到的,惠能所得到的就是根本智,所以它起作用時無所不知。無論問他什麼,大小乘,八大宗的經論,隨便拈一法問他,他不認識字,也沒有學過,他一聽就懂,一接觸就懂。因為他得根本智,得無智的般若,是故起作用時,便無所不知。諸位若是能透徹明瞭此事實,就自然會接受古大德的教學法,而不至於去追求廣學多聞。
佛在經上講了不少廣學多聞,四弘誓願的「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沒講錯,是我們聽錯了,誤會了。我們不懂佛的意思,依文解義!佛門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過去、現在、未來佛,都喊冤枉,你們把佛的意思錯解了。法門無量誓願學,那裡需要學?一接觸就會,方是學。《壇經》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因為這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寫的,我們讀起來特別親切。經中字字句句與大乘經、一乘經完全相應,真正是了不起的一部經典。「廣學多聞」是一接觸、一見、一聽就徹底明了,就是《華嚴經》上的五十三參。經上說參,目的皆是教人見性,不為別的。
「依正二報」就是身心世界,「唯是因緣聚合之相」,除此之外,別無一物。經上講「是名」,正是此意。『明其假名為生,實未嘗生』。佛說生,佛說滅,隨順眾生的知見,俗諦而說,其實沒有生、也沒有滅。『故說「非」,明其本來無生。既無所謂生,則亦無所謂滅。則諸法本不生不滅。而凡夫不知,迷為實有生滅,隨之妄念紛起。是故世尊說為可憐愍者』。世尊何以說六道眾生可憐憫,是憑此理而說的。其實世間任何一物,點點滴滴,沒有生滅。何時我們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則已經證到大菩薩的果位了,即無生忍位的菩薩。什麼是「無生忍」?已經見到所有一切法不生不滅。「忍」字有「同意」、「認可」之意。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認可,就是證無生忍了。可見眼前一切法,的確是不生不滅。
我們把一切法看成是生滅的,錯了。然而我們一定會執著的說,我沒看錯,我一年比一年老,花開花謝,不是生滅嗎?明明看錯了,還否認,硬說沒看錯。正因如此,是故永遠無法證得無生法忍。如果承認錯了,佛講的是對的,我要改正我的錯誤,慢慢修正,見到事實真相才有可能;若不肯認錯,永遠不會進步。我們凡夫要認錯,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否則,佛也不能度化你。非常執著的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堅固的執著,佛無法度他。
《法華經》上佛說,「世法助法威,世間相不壞」,此兩句經文就是講「世間相不生不滅」。若能真正證得,即是無生忍位的菩薩。無生忍的地位高,《仁王經》上完全以忍來說菩薩的位次。五忍位的菩薩:信忍、伏忍、順忍、無生法忍、寂滅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無生忍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十地是法雲地,寂滅忍的下品,等覺是中品,佛果是上品寂滅忍。證無生忍時就能看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相都不生不滅。這是什麼道理?用比喻說,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懂,還是不說的好。古人何以不肯說破?說破之後,人就很難開悟,把人的悟門堵死了;是故不忍心說,不是說不出來。不說出來,人永遠有個「疑情」在。特別是禪宗,非常注意疑情,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說破了,疑情沒有了,就永遠不開悟,所以還是不說的好。如果你們要我說,我也可以說,就是凡夫迷了真相,以為有生有滅,在這裡面起了妄想、執著、分別,愈迷愈深。由于這個緣故,佛才說眾生是「可憐愍者」。
我們看解釋的這兩段文,確實是費了苦心。從眾生方面說、從因果方面說、從空有同時方面說、從空竟義說,真的說得很圓滿,比一般《金剛經》的註解確實是註得好。所以,我們今天研究《金剛經》,一定要取江味農居士的本子。他在《金剛經》一門深入,一生就這一部經,四十年,成為《金剛經》的權威。我們尊稱他一聲「金剛菩薩」決不為過。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