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孝道教育,万善根本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5)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伦理道德:夫妇有别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5)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7.10.15 星期日 Vol. 480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祭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敦厚习俗,其用意在于教导人们不忘根本、缅怀祖德、知恩报恩,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请看本期专栏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劝导我们断除烦恼、习气、妄念。有关开示非常之多,究竟如何断除,断除什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孝道教育,万善根本
 
 

  祭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敦厚习俗,其用意在于教导人们不忘根本、缅怀祖德、知恩报恩,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而“孝”就是这些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祭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倡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根,因此,中华文化可称为“孝”文化。为什么老祖宗、古圣先贤如此重视孝道呢?从《孝经》上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为什么?因为孝是人的天性,是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亲爱。一切的德行,都是从这种亲爱衍生出来的;一切的教育,也是以这种亲爱的教育为起点。

  中国人自古讲求伦常道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伦”。五伦是五种人际关系,它涵盖了一切的人际关系。五伦当中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爱是天性的、是自然的。我们看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所以还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留意观察婴儿看父母的眼神,以及父母看婴儿的眼神,从这种眼神当中,你可以看到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爱。这种爱是天真无私的爱,是人性当中最可贵的素质,也是父慈子孝的本质。这种爱就是孝,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纯净纯善的自性第一德,也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中国古人发现这种爱实在太宝贵了,如何才能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呢?于是兴起了教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一生不变质;第二个,是将这种爱推而广之,去爱所有一切人,乃至爱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三字经》接着说:“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这种纯净纯善的亲爱,是每个人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但是如果受到后天环境的种种污染,激起了不善的种种欲望、烦恼和习气,善良的本性就被蒙蔽,人就被不善的习性所操纵,远离了纯净纯善。所以人从小就必须受教育,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保持天性的纯净纯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人心就会变质,会从本性本善转成习性不善,于是种种邪恶的问题和现象就从此产生了。

  《三字经》接着说:“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原理,重在专一,不能夹杂。从一开始就要灌输善的教育,不能夹杂不善的成分。这种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母亲怀胎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国古人重视胎教,妇女必须知道,从怀孕开始,母亲就在教育胎儿了。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思想言行都必须端正,没有邪思邪念,不说不善的话,更不做不好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待公婆与父母,一定要恪尽孝道。所以孝道的教育在母胎当中就开始了。

  出生之后,婴儿继续在学习,所以母亲必须守护孩子三年。在这一千天当中,所有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能让他看到、听到、接触到,孩子所接触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合乎孝悌忠信、伦常道德的。这三年的根扎好之后,孩子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对于善的会亲近,对于不善的会远离,所以他能够保持良好的德行,一生不会变节。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孝道的教育也渐渐被忽视了。直到现在,已经很少人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孝道了,社会也因此产生很多问题。现在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做起呢?从提倡孝道做起。有了孝的根,一切德行才会稳固与长久。要落实孝道,要教导孩子行孝,最基本的就是从《弟子规》上的教诲做起。以下我们举出几则条文来说明。

  《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的时候要即刻应答,不能慢吞吞的,等了很久才应答。这件事看起来只是琐碎小事,其实对孩子的一生关系重大。要看一个人的基本涵养如何,从他应答别人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有孝敬心的孩子,父母呼唤时会立即回应;对父母的呼唤是如此,养成了习惯,对其他人的呼唤也是一样,那么,这个孩子给人的感觉是有恭敬心、认真负责。相反的,如果对于父母的呼唤爱理不理,长大后对其他人的呼唤也会如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缺乏恭敬心,生性懈怠散漫,将来他的前途是很有限的。

  “父母命,行勿懒。”对于父母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去做,不能推卸或是拖延。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别人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认真对待。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即使是上级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推诿或者拖延,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绩效与前途。

  “父母教,须敬听。”对于父母的教导,要恭敬聆听。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老师的教导、上级的指正、朋友的劝谏,都会虚心聆听,所以能够从中获益。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对于其他人的教导,也同样不愿意聆听,于是就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其他人的责难,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这么做的人,受到了指责,就很容易面红耳赤,不悦的进行辩解或者顶撞,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自己的习气毛病也没机会得到改善,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自己。

  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譬如,懂得体贴父母的人,就懂得体贴别人;懂得体贴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的重视。对父母有礼的人,对别人也会有礼,有礼貌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受到重用。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恒心的人,就让父母安心,也能让上级安心。有孝心的人凡事尊重父母,养成向父母汇报的习惯,将来做事也会尊重上级,养成向上级汇报的习惯,如此就能获得上级的提点,同时也能避免师心自用而铸成大错的情况。

  综上所说,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都是从行孝当中逐渐养成的。要判断一个人德行的好坏,就看他对待父母的态度,所以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的态度也一定不好;如果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却态度良好,那必然是刻意造作出来的,是因为他的内心别有企图,并非出自真心。这也正如《孝经》上所说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哪怕本来是个恶人,一旦他的孝心被激发之后,其他的种种美好德行就会跟着显现出来。最明显的例子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接受了《弟子规》的教育之后,原本暴戾气氛浓厚的监狱变成弥漫着朗朗读书声的教室,原本心浮气躁的服刑人员变成规规矩矩的学生。这也证明孝道教育无穷的感化力量,确实如《孝经》所说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恭录自空老和尚 二0一七丁酉年新马印中元祭祖大典开示http://www.amtb.cn/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5)
 

24.今曰断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断妄归真,便恍然大觉,了达万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则万念冰消。

  ‘今曰断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断妄归真,便恍然大觉,了达万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则万念冰消。’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劝导我们断除烦恼、习气、妄念。有关开示非常之多,究竟如何断除,断除什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此处说得清楚,“断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法”是指法相。法相不能断除,法相是自性变现的,焉能断除!病在妄想、执着,故断除是除我们心里的妄想、执着,不是除外面的境界相。

  “断妄归真”,只要自己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断除,外面的境界相样样都真实,即是归真。并不是离开境界别有真实。是故,诸佛菩萨与我们在一起,住的是一真法界,我们住的是六道轮回。一真法界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即是一真法界。离开妄想、执着之人,在六道轮回里也住一真法界;若心念上起妄想、分别、执着,即使在一真法界里也变成六道轮回。此乃事实真相,一定要清楚。断妄是断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心原本清净,原本离念,没有妄念。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殊途同归,就是归到无念,归到清净心。

  只要归真就觉悟,因为觉悟也是本来有的。马鸣菩萨说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证得,可以现前;本无,当然可以断除。所以,只要一断除妄想、执着的病,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现前,“恍然大觉”,就自然现前。觉悟的样子是“了达万法一如”,“了”是明了;“达”是通达。明了、通达没有障碍,至万法一如之境界,就真正证得如来。大乘经上常讲“清净法身”,清净法身现前,就是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证得诸法如义,即是如来。诸法如义即是万法一如,如其性。法是相,相如其性,事如其理,即是“一如”。

  “本是一真法界”,六道、十界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因此,只要有人我的念头,一真法界不见,诸法不如,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金刚经》上说得好,若有我见、我相,则与我相相对的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都有。我、人、众、寿是妄想,不是真的。是故,菩萨还有我、人、众、寿,《金刚经》上讲,“即非菩萨”。菩萨决定没有四相。不但菩萨没有四相,本经告诉我们,小乘初果须陀洹也不着我相;若着我相,他就证不到须陀洹果。我们在《金刚经》上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小乘初果也得离四相。

  小乘四果,大乘菩萨五十一个果位,功夫都是离四相、离四见。菩萨有这么多等级,就是离相的功夫浅深之不同。离相功夫浅,地位就低;离相功夫深,地位就高。纵然修行的方法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一个。无论念佛、参禅、持咒,无论修什么法门,原理、原则都是离相、离念而已。如果不是在离相、离念上用功夫,无论那个法门,修得再好,也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修的变成世间有漏福报,决定不能明心见性,决定达不到万法一如之境界。

  佛与大圣大贤的境界里,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妄想、差别,所以他们才能证果。如果我们真正相信佛菩萨,就得依此原理原则修行。在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之中,学习离四相、离四见。如何离法?事实真相是本无四相、本无四见。果然肯定,深信不疑,则“万念冰消”,妄想、杂念自然就没有。若还有妄想、杂念,则四相、四念依然存在,还起作用。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正)复马契西书一

 
伦理道德:夫妇有别
 

  现在这些做母亲的人,不教孩子,出去工作,这就错了,五伦里头“夫妇有别”,别没有了。别是什么?不同的任务。家庭经济生活要靠先生出去工作谋生,一个人就够了,家庭生活清苦一点没有关系,要出人才。家庭生活很富裕,两个人一起工作,收入多,底下一代没有了,完了。这个帐谁算过?两个人工作的损失多大?这个家灭了,没有了。一个人工作辛苦一点,这个家会向上发扬光大的,一代比一代兴旺的。

  这个道理没人讲了,社会上也看不到,都是争名夺利。古时候没有,古时候人都非常本分,安贫乐道。古时候的社会,富贵人有,富贵人照顾贫穷的人多,不照顾贫穷的人少。不能照顾贫穷的,他的家传不了几代;真正能照顾贫穷的,那个家传家久,它久,它可以传几十代。

  夫妇有别,是做母亲的负的责任,在这整个家庭负的责任,比先生重大,先生只是经济这方面。妇女最重要的责任是教子,怀孕的时候讲求胎教,怀孕十个月,心地要端庄,没有邪思、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心里面所想的都是仁义道德、孝悌忠信,都想的这些,言语、动作都守礼。小孩所感受的,母亲的正气,这个孩子出生下来好养。生下来之后,中国古人就知道,这小孩非常聪明,我们大人比不上。

  小孩生下来,他睁开眼,他会看、他会听,他见闻觉知里面,你知道吗?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那是什么人?那是佛菩萨,那是大圣人。我们每个人都当过,当了多少天?大概一百天,小孩出生那一百天,圣人。我用佛法讲,真常显露,真是真如本性,常是永恒不变,真如本性完全显露出来给你看。你看到什么?最明显看到爱,你看到这个孩子爱心,从他的眼神、从他的动作上你去看他,你细心观察。一百天之后,怎么样?被染污了。现在可能更快,不到一百天就被染污了,为什么?他天天看电视,天天收这个不好的东西,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不善的,他染污很严重。

  父母的责任,特别是母亲,不善的、邪恶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这样子带着他,带多少天?一千天,就是带到三岁。让他在一千天之内,所有一切不善的、邪恶的,他统统没有见到、没有接触到。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他这种禀性的善能保存到一千天,保存到三年,他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他碰到邪恶,他有能力辨别,这个我不接近它。中国几千年传统不灭,有它的道理在!

  所以从前娶妻,不是娶她家里富贵,不是的,要娶她的贤德,她家里有没有教养,以这个为标准,不以财富。嫁女,那是父母选择,不是自由的,父母经验比你丰富,父母知道比你多。而且父母选那个女婿,要选他家庭里面,祖宗至少看五代,这个人他的爸爸、他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是不是好人,是不是善人,是不是一个积德之家?如果是积德之家,再贫穷,嫁给他都好,为什么?他积这个德,后面一定会出人才。孔子的外公把他的女儿,就是孔子的母亲嫁给孔家,看到孔家五代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断定这一家人决定出人才,就出了孔子。这是中国人重视教育,教育的责任是在妇女的身上,中国古时候对妇女是非常尊重,没有妇女,你家就没有后代,你就完了。

  所以,男女的职责划分得很清楚,妇女别管先生的事情,先生能赚多少钱,能不能养家,是他的福分,自己真正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慢慢能够富裕起来。你看《了凡四训》就知道,了凡先生命运是很清寒的,不是富贵人,而且寿命还不长,没有儿子,他命里头。中国人相信命运,但是命运能改,遇到佛就改掉了。佛教给他,财富从哪里来?从布施来,愈施愈多,要肯布施。肯以财物照顾别人,比我更差的人,你就会得财富;以聪明智慧照顾别人,你就得聪明智慧;肯帮助些苦难的人,这个人得健康长寿。决定不能害人,决定不能损人利己,只有利人才真正利己,损人利己在历史上找不到的,我们要相信。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三0四集)2013/5/17 档名:02-040-0304(http://www.amtb.cn/)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5)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家富提携亲戚。

【发明】富有的人应当自己想一想:同样都是人,他多么贫穷,我多么富有,必定是我前世稍微知道修福,而他则是不能修福罢了!假使前世不曾行善,我今天哪能得到这种受用!但是正当享福的时候,又应当作修福的打算。譬如吃了水果,应当留下将来的种子;也像点灯,应当在尚未熄灭前就添加灯油。

⊙世俗人称富有叫做从容,是因为困难时可用来疏通,不会有贫乏情况罢了!那些守财奴怕亲戚纠缠的困扰,就先装成是贫乏的样子,使人难以开口。像这种人,说他钱财很多是没有错,说他是从容就未必了(为了守住钱财而惶惶不可终日)。《庄严论》说:“知足是第一富有的人。”《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许多财宝,但是却不能施行布施,也叫做贫穷。”这些话实在是切中要旨啊!

【下附征事】

 菜羹得名【宋史】

  宋太宗的时代,张泌任职史馆,家里食客(1)很多。有一天皇上问他说:“你家里为什么食客那么多呢?”张泌回答说:“臣的亲戚故旧大多寄居在郡下,穷困到断绝粮食;而臣的俸禄有剩余,他们经常到臣家里吃饭,也不过是吃普通的菜羹罢了!”有一天,皇上派人趁他们吃饭时,突然进去取走食客的饭菜,果然是粗饭菜羹。皇上非常称赞他,因此称他为“张菜羹”。

 (1)食客: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人。

【按】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豚肩(2)不超过豆类,生活非常清苦,但他的三党(3)亲族都蒙受到他的恩泽。范文正公一生清贫,但亲族靠他吃饭的却有几百家。因此可以了解,想要提携亲戚,应该先从自己节俭做起。

 (2)豚肩:豚是猪;肩是四足动物的前腿跟部。
 (3)三党:指父族、母族、妻族。

 大愉快事【功过格】

  罗惟德在安徽宁国任职时,有一天他去拜见刘寅,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有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刘寅问是什么事,罗回答说:“刚好有贫穷亲族十多人,因为饥荒的缘故,从远方来告诉我,我把平时积蓄的薪俸全部送给他们,全家没有一个人阻拦,所以我非常高兴罢了!”

【按】《景行录》说:“富贵人家有贫穷的亲戚往来,就是忠厚而有福报的景象。”今人反而以他们为羞耻、为厌恶,这是多么肤浅啊!

  >>续载中……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信佛学佛 得大利益

  (一)老爸得利益

   八十二岁的老爸患癌症,性命攸关之时,无神论的老爸开始看《山西小院》、听师父上人和刘素云老师讲的课程,开始听经、念佛、吃素、放生。要命的肺癌瘤子不翼而飞;结肠癌手术之后也好了。七年过去了,现在老爸已经八十九岁了。悠哉悠哉的活着,自己打算活到一百多岁。

(二)姑姑得利益

   姑姑七十多岁时心脑血管等老年病很严重,一年要住院治疗数次;胆小怕见人,整天猫在家里不敢出屋,外面风声大一些都害怕,天气好时,顶多到自己家有高墙的院子里走动一下就赶紧回屋。老爸背地里说:活不了多长时间了。看到老爸(姑姑的长兄)念佛治好了癌症,姑姑有了信心,答应听师父上人和刘素云老师讲经,看《山西小院》,诵《地藏经》,念阿弥陀佛、念地藏王菩萨。不到半年时间,身体状况就大有好转。胆子也大起来了,敢坐轮椅到路边看热闹了,后来自己推着轮椅去看广场舞。今年姑姑已经八十一岁了,身体状况比前些年好多了。看七、八年前病恹恹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老姑能活到八十多岁。

(三)同事得利益

   单位有一前辈,今年八十五岁了,六十岁前上班的时候有绰号“药匣子”,一年要病休半年以上。自己说“一把、一把的吃药”。吃素念佛后身体状况慢慢好转。看当年那个瘦骨嶙峋的样子,能活到八十五岁真的是奇迹。现在还是瘦骨嶙峋,可是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言语清楚。前辈的家里最大的房间设置为佛堂,可见其得利益后真正生起了感恩之心、虔诚之心。当年还指导过我:不能吃鸡蛋,鸡蛋是大荤腥,破戒。可见其持戒之严。

 

   通过师父上人的讲解和亲眼看到亲人、身边人学佛后近乎于奇迹、不可思议的生命历程,深深感受到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佛力加持真的不可思议!这些事例,使自己信心倍增。‘五逆十恶,亦可往生’,只要真心忏悔;“净宗是二力法门”,“只要真信、切愿,一念、十念皆可往生”。“往生这么大的事都能办到,其他的事情都不是问题”。自己虽然罪恶累累却信心满满,只要真心忏悔,“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真信、切愿、念佛,今生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农民种地常喷洒农药,导致大量昆虫死亡。如果任由虫害发展,又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而虫害也会危及到其他农民。请问该如何对待此问题?

答:这个问题你可以马来西亚婆罗洲古晋李金友的农场去看看,你就会恍然大悟。他在那边种了很多的蔬菜、水果,我去看的时候是第六年。那个地方土地很便宜,他买了五千英亩的土地,好大!一座大山,种了很多菜。他告诉我,他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他说第一年种的菜,大概百分之九十五都被虫吃了,剩下来就没一点点。还坚持。到第二年,那个虫很有良心,留了三分之一给他,三分之二被吃掉;到第三年虫给他留一半。我去的时候是第六年,虫吃的只占百分之五的样子,给他留百分之九十五。你不杀它,它不害你,你愈杀愈厉害,为什么?冤冤相报。从前,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人怎么活的?所谓是愈杀愈多,你不杀就没有了,不结怨!

问:《弟子规》教育我们“话说多,不如少”。但现实的人事环境却是“流俗众”,人们都喜欢谈论人我是非及无聊琐事。说话少的人,通常让人感觉自命清高,难以交往。请问法师,如何与众生融洽相处,又能提升自己的道业,而不犯口过?

答:问题是你不要管别人,不要怕别人的批评,自己认真的学习,慢慢习惯他就明白了。开始是会觉得你自命清高,但是你能够做个二、三年,他也就忘记了,他不会天天盯着你。过个若干年之后,他就会向你学习,你比他做得好。你处事待人接物会比他有智慧,会比他做得更圆满,你就能感化他,你就能够教他。

问:因果只通三世吗?

答: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三世因果是贯彻的,彻始彻终,就是无始无终。绝对不是说只有过去一世,只有未来一世。美国魏斯医生他临床的实验报告,用催眠术帮助一个病人回到过去八十六世,时间差不多是四千年。一世一世在催眠当中都能够说得出来,既有过去,决定就有未来。做这个实验的人是一个平民,一生没有什么大恶,也没有大善,来到人间次数很多。魏斯医生说得也很好,他在人间的功课没有学得好,老留级!像念书留级留了八十六次。真正学得好了,就往上升,做得实在不好就往下降,老到人间来,没学好,这个道理要懂。

  (节录自21-348学佛答问 http://www.amtb.cn/)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