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简介(下)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3)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伦理道德:做一个真正的善人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3)
  心得交流:ej07872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7.9.15 星期五 Vol. 478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论语》里面第一篇,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讲学习圣贤教育的喜悦。请看本期专栏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简介(下)
 
 

《论语》开篇简介

  《论语》里面第一篇,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讲学习圣贤教育的喜悦。古人读书是享受,读书快乐!现在人读书多苦,是苦差事。为什么古人读书是乐事?因为古人读书明理之后能变化气质。宇宙人生、过去未来他都明白了;不但明白,而且把他所读的书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他当然快乐!佛法亦如是,把我们所修学的经论统统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这就快乐,这才有法喜。如果经典是经典,生活是生活,根本不相干,这里面怎么能产生法喜?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所学的佛法一定要把它消化,所谓的消化,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理念、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生活行为;“化”是变化,要变化自己的气质,这很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就是要把你所学的应用到生活上,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就会有法喜。“说”跟下面的“悦”字相同,喜悦,也就是法喜。法喜是对身心最好的滋养,能使人健康长寿,不病不老。法喜是修法相应时,自然而产生的一种喜悦,这个喜悦与外面境界的刺激不相关。我们一般人讲苦乐,乐跟苦是相对的,都是受外面刺激而生的,顺自己的意思,愉乐就现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会感到痛苦,苦恼就现前。法喜不必依赖外面境界的刺激,它是从内心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法喜当然有浅深不同,随着你的功夫修养加深,随着你的境界提升,法喜的程度都有不同。法喜并不是学佛才有,世间法里面也有。为什么?因为心清净的时候就有法喜。这种从内心涌出的喜悦能够达到很深,所以佛法里面常说“法喜充满”。

  第二句也很重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经常不断的有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这就不容易退转。我们很难常常跟老师在一起,跟同学就可以常常在一起。跟老师不大好意思辩论,有时纵然不认同老师所说的话,也不敢争辩;跟同学就可以辩论,那就无所谓。所以要想道业成就,同学比什么都重要。老师是指路,所谓“一日为师”,指出一条明路给你走,但是路很长,必须自己去走。如果是一个人走,很孤单;如果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则可以结伴同行,互相激励。菩提道上也不例外,一定要有同参道友,至少一个星期要有一次聚会。借不到道场的话,在自己家里也行,每星期聚会一次,研究讨论佛法,这个星期在张三家,下个星期在李四家。在家里研究讨论还有其他的好处,如果你的家人不信佛,平常讨厌你学佛,但是看到你的朋友来了,当然不好意思得罪朋友。你们在高谈阔论佛法的时候,他在一旁听到了,可能会觉得佛法有道理,这就把家人也度了。如此,单靠自己度不了家人,就找一些同学来度家人。家里的人度了,渐渐的邻居也会得度,这是自利利他。所以学佛,不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在那里学,闭门造车,那很痛苦,法喜生不起来。所以《论语》把这两句话摆在最前面,用意非常深!这是讲初发心,如何保持法喜,保持精进不懈。

  《孟子》开篇简介

  《孟子》第一篇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见到他,头一句话就问:“先生,你到我的国家来,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利益?”孟子回答得很好:“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主张力行仁义,不愿意谈论利益。谈到最后,结论是:“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是君王,“下”是百姓,从上到下都在追求功利,你的国家就很危险了。诸位想想,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夫妻、父子、儿女都在互相竞争利益,这个家庭还成一个家吗?就不成为一个家了。如果一个国,上下都在竞争利益,这个社会还会安宁吗?今天最大的麻烦在哪里?全世界的教育都是教人竞争,不择手段的竞争,你说这怎么办?大家不讲道义,只着重功利,有利是朋友,没有利是敌人;有利就联手,没有利就消灭对方,这是祸患无穷的做法。今天不只是“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是举世之人都在竞争财利,举世危矣!如果只是一个国家遭受危难,还有别的国家在,我们还可以移民,还可以避免;今天全世界都遭受危难,你说这个事情多么可怕!

  要挽回这个劫运,一定要从人心开始,所以孟子强调,一定要讲求仁义道德。那就是要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这个教育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圣贤教育。推行这四种普世教育,这个世界才有救。

  《四书》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由上述简介可以知道,《四书》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精华,其重要性非比寻常,称之为中国人的“圣经”亦不为过。

  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何况《四书》!《四书》不但对古代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对现代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使个人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富强康乐,世界永续和平。

  今天我们发大心,希望化解冲突,促进和谐,正如宋朝大儒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达到这样伟大的使命,就必须学习《四书》,认真落实。

  ——恭录自空老和尚讲演 http://www.amtb.cn/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3)
 

20.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故曰,更亲切。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从字面上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即翻成“无量觉”。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觉悟到本性本来无念,本来不染,本无分别执着,就真的觉了。若还有分别执着,就没觉,依然迷。何时在一切法里没有分别执着,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真觉了。

  ‘故曰,更亲切’。至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念佛确实比智念亲切。换言之,比修止观、修禅来得亲切、高明。法门如是殊胜,何以多少人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金刚宝石摆在眼前,错当作碎玻璃,没看在眼里,不知此乃无价之宝,真是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此即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道理在此。无论修其他任何法门,一定要达到“念而无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与“无念”依然是二,不是一,仍无法成就,得不到受用。还是过生死凡夫的日子,而不是佛菩萨的生活。

  如果真的做到念而无念,念与无念是一不是二,则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就凡夫而言真难,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别、执着,理虽明了,却做不到。念佛法门,即使达不到念而无念的功夫,可以带业。只要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就行。真正相信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有许多念佛人都往生到那里。真正相信,毫不怀疑,信具足。愿意去,愿意舍弃现前的六道轮回,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愿具足。一心称念,行具足。你就决定往生!我们要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一定要身心世界万缘放下。全放下,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若不肯放下,佛力想加持,你有障碍,佛力加不上。若功夫好,想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不一定要等命终,随时能去。

  我们是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虽没有念而无念的功夫,没能融成一体;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我们提升至阿惟越致菩萨,即此处讲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圆教初住地位,“圆教初住”即是别教初地。江味农居士此讲法,我不赞成。因为他讲的地位太低了。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还有退转。阿鞞跋致是不退转,应该是八地菩萨。八地称为不动地,永远不退转。所以,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弥陀经》说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说的,意思一样,翻译不同而已。

  净宗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是“七地以上”,此讲法很有道理。我们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应当肯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此话不是我们推想的,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看到,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世界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相貌跟佛相同。体质与佛相同,皆是紫磨真金身色,一切受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相同。初地菩萨与佛差太多。

  世尊灭度之前,为我们说出“四依法”,其中有“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据《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无量寿经》是法,根据经典所说,不像是圆初住,而像是圆教八地菩萨,一切与佛差不多,实在不可思议。带业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如此。十方世界,无量法门都没有;唯独念佛法门无比殊胜,是故得一切诸佛赞叹。

  我们遇到念佛法门,相信念佛法门、发愿修学这个法门,的确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如其不然,决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这一生中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此是真的。修其他法门,从圆教初住起,修到阿惟越致菩萨,还须经历两大阿僧祇劫。没有证圆教初住以前所修的时间都不算。如果加上以前所修的,则是久远劫数。亦即是说,修别的法门要修到这个地位,太难了!而修念佛法门,一往生即成就。‘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诸位如果真的把大乘佛法都看了,就有比较。门门看到之后,才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连佛法也彻底放下。过去莲池大师明白了,所以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把经教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放下。经教法门全放下,他老人家最后依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此乃彻底觉悟之人,究竟觉悟之人。不是真正究竟彻底觉悟之人,放不下!怀疑《弥陀经》不如《华严》,不如《楞严》;怀疑念佛不如参禅,不如念咒。自古以来,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专精”,若想成就,如不依此二字,就难;依此去做,就不难。是故要专、要精。

21.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江居士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能闻此法门,实在是大幸。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引用彭际清的话,“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不能不珍惜。“幸闻此法”,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怎可蹉跎!“蹉跎”是犹豫不决,不能肯定、不能斩钉断铁的直取。

  ‘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真切”要有行动表现。行动就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若有别念,都是打闲岔,是业障,是魔障。用什么方法消除业障与魔障?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消除,若不专则就被魔障碍。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印光大师开示:论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正)与陈锡周书

 
伦理道德:做一个真正的善人
 

  你要是细细去看佛经,你就会感觉到合情、合理、合法。教人做人,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善人?真正善人,起心动念与性德相应。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的性德就建立了,五伦是道。道是自然法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自然的。父子是道、夫妇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五伦是道,说明人跟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循着道,不违背道,这就叫德。德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仁,爱人,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就是亲爱的发扬光大,让你能够爱一切众生。第二个是义,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面面都顾到。

  第三个礼,礼是人与人在一起生活必须遵守的规律。如果大家不讲规矩,这团体就乱了。礼是规矩,世世代代中国人都遵守。国家政权掌握到了,你看中国历史,二十五史,绝大多数政权建立五年就颁布礼乐,皇上颁布礼乐,全国人遵守。社会就有秩序了,社会就不乱了。这一次一百年了,满清亡国一百年了,没有颁布礼乐。没有颁布礼乐就是乱世,下一代的人写历史,写这一代是乱世,它没有礼乐,就是说没有规矩,这个我们要知道。礼完全从事上讲。下面一个是智慧,智是理智,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会造罪业,要明理。最后一个是信,人要讲信用,决定不能欺骗人。

  仁义礼智信,五德,这个五德叫常,常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行得通。五伦是大道,五常是大德。五常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应,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佛家五戒完全相应。人能够坚持把五伦、五常做到,佛说,来生他生人天两道,他不会堕三恶道。这就是善行、善念的标准,佛家定的标准跟中国老祖宗不谋而合。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八九集)2013/5/3 档名:02-040-0289(http://www.amtb.cn/)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43)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敬老怜贫。

【发明】衰老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而且又是最使人感到悲伤的。头部是鬓发苍白、牙齿脱落,身体瘦得皮包骨头;筋像绳,背像弓,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种种情况;眼睛又昏花,耳朵又重听,坐立起身常须别人的扶持。因此,看见老人只能生起恭敬心,不能生厌恶心。如果对老人厌恶而不恭敬,就会轮到你衰老!如果对老人厌恶而不恭敬,只怕你还活不到老的时候就要早夭!

⊙贫穷真是悲哀啊!人家都是丰衣足食,而只有他是饥寒交迫;人家都是称心如意,而只有他是贫苦交加。虽然贫困的原因也是自己所造的,但假使有能力救济而不去救济(这是造下后世贫困的前因),后世不就成了别人怜悯的对象吗?

⊙救济贫困的人,这是怜悯他们的现在世;劝导他人布施,这是怜悯他们的未来世。

【下附征事】

 牛杀三人【法句喻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商人名叫弗迦沙,因为进入罗阅城时,在城门内被一头母牛用牛角抵死。牛的主人非常恐惧,赶快将牛卖掉。买牛的人牵牛去喝水,牛又从后面把他抵死。他的家人愤怒地把牛杀掉,而后卖了它的肉。有一个农夫买了牛头,偶然在树下休息,把牛头挂在树上,一会儿绳断头落,也被牛角刺死。这时,瓶沙王以这件事请问佛陀,佛陀说:“从前有三个商人,借住在一个老婆婆的房子,本来应该付给她房租,但三人因为老婆婆孤单无能,趁她外出时偷偷地逃跑。老婆婆随即去追赶他们,三个人骂说:‘我们以前已经给你了,为什么又要索取呢?’老婆婆没有办法,只能极度怨恨地诅咒他们:‘愿我来世遇到他们时,一定要杀死他们。’当时的老婆婆就是现在的母牛,三个商人就是弗迦沙等三人。”

【按】这就是年老而贫困的人。既欺负她年老,又欺负她贫穷,说的就是弗迦沙等三人啊!正当因缘交会时,不偿还又要等到何时呢?

 鬼能止焚【其亲面述】

  杭州的袁午葵,名叫滋,平生喜爱布施。正好在“三藩之乱”的时候,浙江被掳走的妇女非常多,袁午葵曾经花尽钱财把她们赎回。又刻印许多有效的药方,以及格言、因果报应的善书劝世。康熙五年,袁午葵的婢女煮茶时,把热炭放在木桶里,火还没有熄灭,而桶子放在楼上的床边,很少人会去。袁虽然有个女儿卧病在隔壁,并没有人知道。这时,病女忽然看见死去的老婆婆在白天现身,用指甲刺她的脸。她非常恐惧,急忙大声喊叫。于是家人争相赶到,才发现木桶已经烧成灰烬,床也已经烧了一半,马上就有蔓延的趋势,因此合力把火熄灭。原来死亡的老婆婆刚来时已经六十岁了,袁午葵因为她没有孩子,就慰留她;住了几年,她的丈夫也来了,袁又把他留下来赡养,因此夫妻非常感念他的恩德。他们死的时候都达到八十岁。有见识的人都说,这是老婆婆现身来报答恩德。

【按】这也是年老而贫困的人。既怜惜她年老,又怜惜她贫困,使他们夫妻都能得到归宿,阴德不就是很大吗?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发明】饥寒交迫地流落在外地,就与在家而贫困的人不同。如果不是长期寄居他乡的人钱粮缺乏了,就是遇到患难的事,情势急迫,无处求救。他们对于衣食,实在是有得到帮助就可以生存,没有得到帮助就会死亡的趋势。如果能够周济他,那么我所花费的虽然有限,而他所获得的利益却是没有穷尽啊!

【下附征事】

 饿夫酬德【左传】

  晋国的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看见桑树荫下有一个饥饿的人,知道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就拿出食物给他吃,但是他只吃一半就不再吃了。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是想要拿回去给老母亲吃罢了!”宣子就叫他吃完,而后又送他一碗饭和肉。后来灵公想要杀宣子,埋伏士兵在门内打斗,宣子几乎快被杀死,忽然有一个穿着甲胄的士兵,反过来把他救出去。宣子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回答说,自己就是桑树荫下的饿人。再问他的姓名和居处,他却不告而退。有认识他的人说,这个人就是灵辄。

【按】一碗饭的恩德,可以免人于死;一件衣袍的眷恋,足以延长生命。谁说布施衣食的人只是济助道路上饥寒的人呢?

 速得贵子【功过格】

  冯琢庵的父亲平生喜欢行善,在一个严冬的早晨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倒卧在雪地里;上前用手一摸,身体已经僵硬了一半。于是脱下身上的皮袍为他穿上,又供给他饮食,如此关怀备至。不久,梦见东岳大帝说:“你命中本来没有儿子,因为救活人命是出于至诚心,上帝特派韩琦(1)来做你的儿子。”后来生下琢庵,就取名为琦,年轻时就流露出聪明天赋,二十岁进入中书、秘书两官署,三十六岁就当上宰相。

 (1)韩琦:宋朝天圣五年进士。西北边事起,琦与范仲淹率兵拒战。封魏国公。琦为相十年,临大事,决大议,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按】我的乡里向来就有同善会,除了送钱以外,每年冬天又会买旧棉胎,来赠送给寒冬没有棉衣被的人。刚开始是由浙江中部的袁午葵提倡成立的,后来午葵回去浙江,接下去施行的人,只有高子甸、九辈,几个人而已。

  >>续载中……

 
心得交流:ej07872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学佛十年心路历程

  回顾这十年来,弟子在学佛路上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加持和帮助。因此,弟子希望能利用这个报告的机会,将自己十年来的学佛心路历程,梳理一下,以激励自己在学佛路上,再接再厉,不忘初心,早日成就净土资粮,尽此一报身,决生极乐国。

一、学佛的缘起

1.弟子的家庭背景

  弟子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爷爷奶奶都是很有德行的人,爷爷终年84岁。奶奶终年93岁。爷爷做过生产队长、农协主席,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爷爷的性格对我们后辈影响巨大。奶奶虽不识字,却通达事理,常常用传统的美德来教导后辈,劝导乡邻。终生信奉供养观世音菩萨,即便是在破“四旧”的文革时期,也没有间断。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忙于田间劳作,所以我们五姐妹兄弟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教育,几乎由爷爷奶奶包办了。所以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影响比父母亲还大。

  弟子的人生轨迹,比较起同龄人来,算是一个顺风顺水的过程,高中毕业考入千万人仰慕的大学之门,在上世纪85年代,一个县也没几个人能考入这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之门。毕业后先后从事了法官、律师、教师、国家公务员等多份不同的职业。先生是国家公务员,生有一子,贤孝有才,现正在攻读中医硕士学位,佛缘也很深,跟着弟子念佛也有十余年了,读中医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利益众生。

2.厌离娑婆之心的生起

  在外人看来如此光鲜亮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在学佛前,却并没有带给弟子幸福的生活体验。当生活慢慢安顿下来,心中的种种疑问,却渐渐浮现了出来。例如,我并不缺什么,可我为什么不快乐?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任务是什么?我如何才能出离这个苦难的世界?我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我应当像别人一样去追求金钱吗?玩乐真能带来快乐吗?父母家亲的种种问题,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人世间的种种丑恶现象。相继的父亲、母亲都示现了病苦,让弟子更加感受到了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极苦极痛。千万种的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心中翻腾。让弟子生出了早日出离苦海的强烈愿望。也许正是这一念厌离心的生起,感应到了佛菩萨的加持,让弟子有幸接触到了佛法,这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

3.初闻佛法

  让弟子记忆犹新的是,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们到罗浮山的一个寺院游玩,听到了佛寺里的一个念佛机播放的佛号。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如听天籁之音,从未有过的感觉。后来凭借听过有《金刚经》这样一种印象,上网下载了《金刚经》来念诵和学习。也接触了《无量寿经》,总感觉像神话故事,看不懂。后来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很重要,就开始持诵。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弟子的姐姐,沉迷于六合彩,几乎到了六亲不认的程度了,负债累累,家庭频临破裂,不听劝说,反怨家人不能资助她还赌债。

  弟子就发愿,给她诵一百部《地藏经》。希望佛菩萨加持,她能远离六合彩。感恩姐姐的示现,让我增加了持诵佛经的愿心和动力。很快姐姐就离开了那个不善的环境,到了另外一个学校教书。且慢慢的也学习了佛法,度已度人,现在已经能每天坚持做早晚课,家庭和睦,子女贤孝。并能随缘接引一些有缘人。而在这之前,弟子还学习了《楞严经》,持诵早晚课里的《楞严咒》等。当然经典中那语言之美,感应之大,也给了弟子极为震撼的感受。2006年,浴佛节,弟子家亲等共十二人一起皈依了三宝。

4.幸遇空老和尚

  有幸闻到净土法门,又有幸能值遇空老和尚,这真真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大幸事。十年前的一天,弟子在佛具店里,翻出了一片已经很旧了的VCD,内容是净空老和尚讲五戒,看后直觉告诉弟子,这是真正的善知识,每句话都说到弟子心里了。在这之前看了无数本的一些介绍佛法的书籍,但都是似懂非懂,心中对佛法是什么,仍然是一团乱麻。理不清,更说不出,感觉佛法很美好,但很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不知如何去落实。但空老和尚对佛法的解释,佛法就是我们的生活,佛法是如此的亲切,触手可及,好像我们凡夫俗子,也可以去做到。这让佛本来是在天边,让弟子敬畏有加,通过老和尚的解释,一下子来到了弟子的心中,慈祥亲切一如弟子的双亲。

二、边学习,边实践

1.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

  对“阿弥陀佛”四字有所认识,源于十年前一次单位组织的游览寺院活动。单位的最高领导,指着山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对我和另一个同事说,你们知道“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听到这霹雳般的一问,弟子顿感无地自容。因为弟子自认为学佛多时,应该已经懂得很多佛法方面的知识了,贡高我慢心高涨,实际上却连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当时弟子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明白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正是因为这菩萨的提醒,弟子才深入学习了关于阿弥陀佛的知识,找到了《阿弥陀经》,又找到了空老和尚的讲经内容,找到了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2.专修净土,一门深入

  自07年进入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学习以后,弟子开始了只听老和尚一个人的经,只读一部《无量寿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学习模式。跟着学院课程,重新从《弟子规》学起。从这里,弟子才明白了,学佛要从自身开始,从自心开始。度人先要度已。回头一看,一个如此丑陋的自己,把自己确确实实吓了一跳,五恶十逆全造了,羞愧难当啊!一切法从心想生,恍然大悟,宇宙的真相,原来如此简单,又如此不可思议。狂喜,终于我所有的困惑有了答案;感恩,是佛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是历代的祖师大德,世代传承了佛陀的智慧和教法。让我即使是生在今天,也能闻到这无上的智慧。

  弟子学佛以前和学佛初期,常常做的一个梦,就是在一个找不到出口的房子里,或是在一个找不到出口的城市街道上,不停的打转,可以看到房子外面的灯光,却无法出离。那种无助,那种焦虑,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我终于找到了可以了生脱死的无上法门。这就是苦海中那唯一的一根稻草,弟子如饥似渴的学习,生怕一松手就不见了。并试着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很快身心有了显著的改善。接着母亲、父亲、姐、妹等,相继加入了学佛的行列,并以此为核心,带动了其他的家亲们学佛、念佛。在大家庭中推广素食,定期放生,身体力行赠送念佛机、经书、佛像等法宝。基本上每个家中都在常年不间断播放佛号,播放老和尚的讲经。有数人能坚持早晚课不间断。可以说,佛陀的教导已经融入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佛陀的光辉在福佑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有了阿弥陀佛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是有希望和未来的生活。

三、一切听从阿弥陀佛的安排

  接触到空老和尚的讲经以后,弟子有了专心学佛,不问世事的一个妄想,愿意一切听从阿弥陀佛的安排。记得当时在梦中还得到了老和尚的赞许,这之后,弟子承担的工作慢慢变得轻松起来,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佛法。到了2011年,弟子有了一个机缘可以提前退休,这比正常的退休提前了十多年,且退休工资与上班时比,也没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印证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真实不虚的。

  现在弟子的唯一愿望,就是随时跟随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父母双亲,对佛法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母亲已经发愿,随时跟随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行住坐卧,佛号没有间断,这是弟子感到很安慰的,也是弟子要学习的。当然,弟子把一切都交给阿弥陀佛,与一切人、事、物的关系,学习随善缘,不参与恶缘。弟子最最重要的,就是念好这一句阿弥陀佛。随缘、了缘、积集资粮,全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了。

  老和尚说,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该放下的得放下,不该放下的也要放下,先度自己,再发愿回向给众生,真正的功夫都在放下,放不下不行,放不下佛光注照加不上。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去放,让身心干净,不要有丝毫的染污,才能有成就。除佛号之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染污,弘法利生还是染污。染污里头有正有邪、有善有恶,最好统统放下,一点染污都没有,见佛,佛光注照,决定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生到极乐世界,迳登不退,纵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佛本愿威神加持,就得到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我们自己跟阿弥陀佛融合成一体,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融合成一体,这是真正往生的道理。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弟子在梦中念佛往生,走了很远见到自己整个身体是金色。回头往下看时,大家正在用黄色布来包裹我的身体,当时并无动念,不知什么原因又回来了,身体就慢慢恢复。请问往生的人是否不能回头?

答:对,真正往生不会回头。不过这个梦中境界算是一个好境界,好好念佛。

问:弟子在大陆从事电视编剧工作。为了收视率,制作了很多有关情感纠葛、爱恨情仇的电视剧。弟子明白因果,内心非常矛盾,因该项工作在家人和外人眼中是很体面的事。请问是否该放弃编剧工作潜心念佛,不受染污,以求往生西方有把握?

答:你有编剧这种技术、这种经验,为什么不去编点好的东西?编好的东西,你就可以救度很多众生。我们现在佛教很需要用电视,短一点的连续剧来宣扬佛法。所以我对马来西亚最初编的《了凡四训》两片,我很欣赏,时间短,两个小时就等于把《了凡四训》读了一遍。佛教里面的故事非常之多,可以从这方面去发展。放弃或者改其他的行业也好,你自己斟酌办就行了。

问:师父在讲《华严经》时,说到六祖能大师躲在猎人队里,生活了十几年。猎人是每天要杀生吃肉,请问他老人家如何与猎人们在一起生活?

答:这个问题你读《坛经》就知道了。他跟猎人生活,猎人带回来的猎物,他看到如果受伤不太严重,还可以活的,他都把它放了。吃饭,他是担任厨房的工作,要烧给这些猎人吃,他用些青菜放在锅的旁边煮,吃肉边菜,十五年!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问:止静念佛的时候,会常常听到一些声响,心里受到惊吓,很害怕,这样下去是不是容易着魔?怎样才能消除这个魔障?

答:凡是境界现前,完全不理会,不要在意,把精神、意志都贯注在佛号上,这样时间久了干扰自然就没有了。你不能怕他,你不能在意,你在意,那他对你干扰就产生效果,于是乎他就会愈来愈严重。你不理他,干扰不起效果,不起效果他就走了。

问:弟子以师父教导的“十念法”念佛修行,受用很大。现以此为基础,早晚加上“十口气的十念法”,拜佛五十拜,往生咒三遍,做为早晚课。请问这样如法吗?

答: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做早晚课,这样子行;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早晚课念一遍《弥陀经》。《弥陀经》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念熟了之后都会背过。念经就是听佛的教诲,《弥陀经》也并不难懂,提醒自己专心念佛,佛号念得愈多愈好。念经是摄心的,我们的心散乱,一遍《弥陀经》念下去,心就定下来,定心念佛才有功德,才会有感应。

  (节录自21-348学佛答问 http://www.amtb.cn/)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amtb@amtb.tw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