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离心缘相,即是离念。“缘”指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
‘离心缘相,即是离念。“缘”指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真的离心缘相,此人在一切法中,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有没有境界相?有,照样穿衣吃饭、工作、迎宾接客,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一再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作榜样给人看。“说”是将道理、事实真相为人说清楚。如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是表演给我们看的,多自在。如果在一切法中依然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四相具足,决定是凡夫,决定继续搞生死轮回,逃不出三界。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
禅、教、密都要遵守这个原则。亦即是说,在一切法里还起心动念,则修持都是假的。禅定,虽然没能断烦恼,功夫伏住了烦恼。真正得禅定的人,心里没有财、色、名、食、睡的念头。能不起心、不动念,用定功将它伏住,并不是真的没有。定功很深,这些念头不起现行,这样的功夫有没有成就?没有。将来往生,不过初禅天、二禅天而已,仍在三界之内。这功夫多难!我们能做得到吗?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能不动心吗?由此观之,方知其它的法门难修。
我们要得救,唯有靠阿弥陀佛,佛力加持,带业往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照样可以往生。念佛法门殊胜,就在于此。往生的条件:信、愿、行,三资粮。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要见阿弥陀佛。行就是念佛,当作一生中唯一的大事,二六时中,无论何时,心中有佛,其他的东西都放下了。其他的法门,心里有佛都不行,都是障碍。念佛法门,心里可以有阿弥陀佛,就容易多了。心里什么都没有,太难!心里有一样东西取代一切妄念,那就容易多了。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道理在此。
9.《起信论》又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此节论文,正此处之注脚也。
‘《起信论》又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相待”就是相对的。染净是相对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所有一切法都是相对的,科学家早已发现相对论。凡夫确实生活在相对的世界之中。但相对不是真的,离开这边,那边就没有;离开那边,这边也没有,是相对建立的。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是相对建立的,是故虚幻不实,唯有一真法界方是真实的。
‘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本”是根本。我们以为有物质、有精神。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没这回事,物质、精神都是妄想,绝非事实“非色非心”。‘非智非识’。色、心是所变的;智、识是能变的。所变的境界,没有色心。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多,所变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非色非心。如果诸位学一点法相唯识,就很容易明了。《百法》里将心识都列在有为法。有为法包括心法、心所法,皆属于心。色法属于色。心法、色法、不相应行法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明“非色非心”;全是从妄想变现出来的,不是事实。智与识是能变,就是妄想;色与心是所变。
‘非有非无’。“非有”,绝对没有这个事实,当体即空。“非无”,有刹那的幻象。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不能说“无”;但是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能说“有”。“非有非无”,乃是事实真相。‘毕竟不可说相’。此是真话。“相”既然不能说,更不能执着。‘而有言说者’。释迦牟尼佛不能说,而为我们说了四十九年;不能讲,却讲了三百余会。‘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是故,佛在本经说,“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们须体会如来说法之真实义,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在此。‘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千经万论,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乃至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之法,都是一个宗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无非教一切众生离念而已!“离念”就会归自性,归于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实智”就是般若,是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由于心里念着一切法,有牵挂,放不下,心方变成生灭心。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不能现前,可惜!‘此节论文,正此处之注脚也’。江味农居士采《起信论》这一段话,作为《金刚经》此段的注解,注得好,讲得实在透彻、明了。
10.“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对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皆空。
‘“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对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皆空。’此段文还是解释。《起信论》说,“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将一切法的真相为我们说破,亦即是“诸法实相”。“总谓一切法”,不仅说世间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亦不例外。世出世间合起来讲,就是佛法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一切法的实相确实是“彼此对待相形”。相待即是相对的,从见相对起,因为有见分这一边,便产生相分的那一边。假如对于事实真相还无法体会,可以用更浅的比喻说明。如想像,想是“见分”;一想就有相,即是“相分”。我们想一个人,心里就现那个人的相,是相待相形建立的。我们想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形。
想是“见”这一边;“相”是另外一边。因为人有想,所以就有相。有定功的人,世间人讲,有天眼通的人,你打妄想,他都知道。因为你妄想时现相,他能看到。你在想什么,他都见到;你在梦里干什么事,他也看到,因为梦中有相,梦也是妄想变现的。我们有身体,周边的生活环境,森罗万象,所有现象亦是从妄想变现的。离开妄想,就没有一切法。此理很深,事情很复杂。
《华严经》说,无量因缘,不是很单纯的;但是总原则都是相对建立的。表面看好像存在,事实确实不存在,是故当体皆空。我们看到这些相明明存在,而没有看到当体皆空,那是因为粗心大意,心里的妄想执着,从来没有间断过。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没间断过,于是幻象就呈现在眼前。如果念头断了,现象就没有了,如永嘉大师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是“觉”?迷的念头断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妄想变现的,妄想是迷执;迷执没有,现象就没有。
由此可知,只要有现象,自己就要知道,我的迷没有断,无明妄想没断。怎知没断?相现前,就没断;断了,相就没有了。自己有没有破无明,有没有断妄想,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http://www.amt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