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實相,佛之法身也。而為此經所明者。故『如佛塔廟』。塔廟必供佛像,必有經法,必有僧眾。故一言「塔廟」,即是住持三寶所聚之處。
9.說經之人,代佛宣揚,便同真佛在此。說此大法,紹隆佛種,便是住持三寶。故曰『如佛塔廟,皆應供養』。
『說經之人,代佛宣揚,便同真佛在此。說此大法,紹隆佛種,便是住持三寶。故曰「如佛塔廟,皆應供養」』諸佛如來、菩薩、聲聞,無不弘法度生,此乃菩薩的唯一大事。弘法利生的範圍無限深廣,大乘經,特別是《華嚴》,為我們具體的呈現出。在各種不同方式中,言辭演說最為方便。除言辭演說之外,其他的方法也非常多,我們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能明白。因此,無論出家弟子,或者在家弟子,發心為大眾講經說法,都是屬於「代佛宣揚」。
有些同修認為講經說法是出家法師的事,不是在家居士的事,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在家居士一樣講經說法。既然上講臺,就是代佛宣揚,就應當接受大眾的禮敬,方是正知正見。
世尊當年在世,維摩居士也常講經說法。佛的出家弟子,舍利弗、目犍連也經常聽維摩長者說法,是世尊許可的。出家人聽在家人講經說法,也要按一般規矩,如尊敬佛陀一樣,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毫無輕慢之心。沒有我出家,你是居士,這樣的分別執著。示現在家與出家講經說法完全平等,此正是世尊在本經為我們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如來弟子作榜樣給我們看。
唐朝玄奘大師,是中國出家人到印度留學,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在印度親近兩位老師,戒行論師是出家人,慎寂居士是在家人,一僧一俗,玄奘都行弟子禮,從來沒有分別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人。出家人不拜在家人,就分別執著,世法就有高下,就不平等。此事,尤其到晚近,分別執著很大。
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居士在南京辦佛學院,名「支那內學院」。時間雖然不長,可是影響力很大。他寫了一本小冊子《支那內學院院訊》,就把此事說得很清楚,說明佛法是師道,一定要尊師重道。尊師是為了重道,因為重道才尊師。
師,有在家、有出家的,老師第一大。雖然我們是出家,如果在家居士是我們的老師,直接傳道給我們,他就是我們的和尚。「和尚」是直接傳法給我的人,直接教導我的人,此人就是我的和尚。和尚不論在家、出家。佛門裡,只要是弘法利生的,都稱之為「法師」,不一定在家、出家。但是現在世俗習慣皆稱出家人為法師,很少稱在家人。法師、和尚,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呼。你是個在家居士,教了幾位學生,那幾位學生就稱你「和尚」。如果你是在家居士,還教幾位出家人,那幾位出家弟子也稱你「和尚」。然而現在習慣上不用,在家的都稱老師,不稱和尚,其實他的身分確實是和尚。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決定是出家身分,在家人不能稱。和尚、法師則未必是出家身分。此是師道,受到人天恭敬,天是指忉利天人。說經的人得到諸佛的護念,龍天善神的擁護,諸天鬼神的恭敬。
「便同真佛在此」。代佛說法的,則是佛的代言人。「說此大法,紹隆佛種」。佛法浩如煙海,《金剛般若》則是大乘佛法的總綱,所以稱作「大法」。比其他一切經典格外的殊勝,格外的受到尊重,它的效果是「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由此可知,此經的重要性。因此,說法人、說法的處所,便是住持三寶,與出家人住的道場沒有兩樣。
前面說的是講經的人與處所。說一句、二句、三句、四句,縱然時間再短,都受到天龍鬼神的恭敬供養。「如佛塔廟」。「如」,像我們在馬路上碰到一個人,與他講幾句佛法,那個地方就如佛塔廟,天龍鬼神就恭敬供養。我們凡夫不知道,沒有恭敬心,因此得法益少。印光大師常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天龍鬼神的感觸比我們靈敏,煩惱比我們輕,智慧比我們多,所以他們知道禮敬,知道供養。
10.雖說說經處,意實在人。然而尊重說經人若此。倘說經人,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妄談般若,誤法誤人。其罪業之大,亦不可言喻。此又說經者所當知,應兢兢自審,不可少忽者也。
『雖說說經處』。此段經文是講說經的處所,可是意在言外。『意實在人』。我們要能體會世尊說法的善巧,意思是在說法的人。何以不說人而說處所?處所都這麼恭敬,何況其人!用處所顯示諸天鬼神對於說法人的恭敬,不用此法顯不出說法的善巧。
『然而尊重說經人若此』。尊重說經的人到這種程度,由此可知,說經人之尊貴,世間任何事都不能與他相比。下文反過來說,『倘說經人,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妄談般若,誤法誤人。其罪業之大,亦不可言喻』。江味農居士在講義中提出警告。這是真的,古德有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經不能說錯,要負責任,要背因果的。每一位同修都要注意,雖然沒有發心出來講經說法,平常談話中,親戚朋友談論佛法,要是說錯,也要背因果。不能說自己沒有上臺講經,沒有關係。不一定要上臺,任何地方只要談到佛法,決不能把佛法講錯,這很重要。
要用真誠、恭敬的態度,知道多少說多少,不知道的可以不必說。儒家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家問我們佛法,我們知道的,就答覆他;不知道的,或者不太清楚的,要老實說,「你的問題,我自己也不清楚」。決不可好面子,強不知以為知,後果不堪設想!果報太可怕,這是必須注意的。
在一切法裡,有兩句是純真無妄,決定不錯,能常掛在口邊,有無量功德。一句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這樣稱讚,你決定不會說錯。碰到人,一句「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功德。第二句「看破放下」,決定不會錯,不會誤人。這兩句常常掛在口上,功德不可思議。常常能掛在嘴上,則說明心上真有,雖然現在做不到,但是心裡有。常掛在嘴上,不知不覺,慢慢的就做到了,甚至自己尚不覺得。這是希有的功德!看破放下,身心自在;一心念佛,決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就不退成佛,是故功德利益無量無邊。
我們發心講經是第一功德,可是要如法。不要認為這是好事,功德很大,我也發心去講,結果把經講錯了,不但沒有功德,反而墮落。一定要如法。倓虛法師的《念佛論》末後,老法師舉了幾個念佛往生的例子,其中出家的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一位鄭錫賓居士,和青島湛山寺的女信徒。
鄭居士學會講《彌陀經》,只學會講這一部,他很熱心到處講《彌陀經》,勸人念佛。那個時代,都在鄉村偏僻的地方講,到處去講經勸人念佛。在我們想像中,聽眾也不過十個八個。這個村莊講完了,再到那個村莊,一年到頭四處去講經。我們在傳記裡看到,一次,他講完《彌陀經》之後,就對老朋友說,「我要走了,你們替我租個房子。」朋友聽了就很奇怪,「你要走了,何必租房子?」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而是到極樂世界去,怕死在別人家裡不方便。」朋友聽了說,「你有此把握,我不在乎,到我家去!」其他人也說,「到我家去!」家家歡迎。人家真有本事,從歸依到往生,只有六年,預知時至,沒有生病,坐著往生的。是故,大家發心講經是好事。
我們要老老實實地學,老老實實地講,守住一個原則,「但求無過,不求有功」。不要想,我要講得怎麼好。凡是求好心切必出毛病;不求好,只求沒有過失,只求沒講錯。講得不好,無妨,沒講錯即是好,我們用這種態度來學、來講,就不會有過失。特別是般若不好講,如果講得不好,人家聽了之後墮到空邊。以為什麼都沒有,變成惡取空。是故般若是很難講的經。
末後,江居士教誡我們,『此又說經者所當知,應兢兢自審,不可少忽者也』。應當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不可以疏忽。一定要認真、努力,初學講時必須有充分的準備,要認真修持。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