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如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73)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倫理道德:用仁義禮智信治國,成禮義之邦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13)
  心得交流:ed33715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6.6.15 星期三 Vol. 448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在作用上,我們為何不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請看本期專欄

  『說者不可著相』。下文非常重要,要如法說、如理說,才能得利益。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2016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通啟2016年8月6~7日新加坡中元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如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自古以來,儒、佛教育不外乎兩樁事:第一是教我們認識自己與大宇宙的關係,這就是「諸法實相」。正確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這是體。第二是教我們如何對人、對事、對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用。這個體、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學,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一切眾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們為何不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就是不明事實真相。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明白真相,所以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佛教導我們,要把一切眾生看作「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梵網經菩薩戒本》也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些都是事實,不是比喻。凡夫的見解、心思、常識,多半侷限在一世,不知道過去世,也不知道未來世,所以產生了許多錯覺。佛菩薩以甚深定功,突破時空界限,對於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明瞭,所以知道一切眾生生生世世互為眷屬。

  諸佛菩薩用什麼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觀經》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孝順、尊敬」對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薩,就是大聖人;而凡夫的心思觀念、所作所為,與此恰恰相反。相應就是隨順自性、性德,隨順諸法實相;能做到圓滿的隨順,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隨順,與此相違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違背,就是三惡道。所以,作聖、作凡,天堂、地獄,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一念與法性相應,就是佛菩薩;這一念與性德相違背,就是眾生、惡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說的「夢幻泡影」,是隨著我們的念頭起變化,這正是《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與法性不相應。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別人變現給你享受的,而是自己變現給自己受用,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我們若想生活在一個適意的環境裡,一定要遵從佛的教誨。實在講,遵從佛的教誨,即是遵從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則。諸佛菩薩所講的是我們自性的法則,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說他從未說過一句話,他所講的都是我們自性性德的開發。唯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對於佛法才真正五體投地,全部接納。

  所以,學佛是隨順自性,佛就是代表我們的自性,菩薩、大聖大賢們是性德的示現,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這就是「自他不二」。我們要把這個意思領會過來,從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諸佛菩薩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後才真正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只是一個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確實沒有一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展現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圓滿的展現、流露了。我們對佛菩薩、大聖大賢孝敬,對父母、師長孝敬,然後逐漸能對一切眾生孝敬,甚至於對自己的冤家對頭、毒蛇猛獸、地獄餓鬼,也同樣的孝敬,決定是以清淨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沒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開了。對於虛空法界一切萬法,你覺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對於尚未覺悟的眾生,也懂得如何去幫助,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菩薩絕不侷限於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薩法界。《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生生世世與一切眾生相處,有善緣,也有惡緣。有些人跟我們相處很投緣、很歡喜,這是過去生的善緣;有些人跟我們是冤家對頭,給我們帶來種種不如意,這是過去世的冤業。過去迷惑顛倒,種下這些冤業,現在覺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結,還是佛的這句話「孝敬」。真誠心的孝順、尊重,冤結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對於一切怨懟,我們要能隨順,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戒定慧,這是功德。隨順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淨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就是隨順,這就有功。能夠成就、增上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錯特錯。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緣,都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決定是自己不善業累積造成的,過失不在別人。回過頭來,自己真正懺悔,改過自新,這是真修行。是我沒有將他當作父母、師長看待,沒有孝順、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錯,不是他的錯。諸佛如來就是以這種方法成就的,我們想作佛、作菩薩,也沒有例外,還是這個方法。我們要將敬人、敬事、敬物,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離開;一念離開是一念迷,一念相應是一念覺,所以要在念念之間用功夫。大乘經不可不讀,不可不深解義趣,我們才能保持覺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73)
 

3.說者不可著相,遠離名利,恭敬供養。聞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

  『說者不可著相』。下文非常重要,要如法說、如理說,才能得利益,否則經上講的功德利益是沒分的。理是「無住生心」,所以「說者不可著相」。

  『遠離名利,恭敬供養』就如理、如法。我們發心一生隨時隨處弘法利生,決定不求名聞利養。如果有名聞利養的念頭是妄想,是煩惱,是迷惑顛倒,會使我們墮落。雖然不存此念頭,名聞利養也一定會來。愈是沒有這個念頭,來得愈多。自己要有智慧,把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現前,是魔來干擾。不用怕,你認識它,它就不起作用;若不認識,就起作用。名利來時,就用名利攝受眾生,不可貪圖享受;一貪圖享受就迷了。是故,自己絕不貪圖享受,而以它作為弘法利生的工具。

  「恭敬供養」的範圍非常廣大,普賢行願第一條「禮敬諸佛」是恭敬;第三條是「廣修供養」。所以,「恭敬供養」在菩薩修行裡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求佛法,我們用恭敬供養求。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就得二分利益」,求學佛法所得到的,與其恭敬心一定成正比。

  至於「供養」,《行願品》裡說得好,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完全做到,方是供養。大家不能把意思錯會了,以為供養一定要拿些錢、拿些禮物送老師,那就辜負老師一番苦心。他要你明白他說的道理與方法,認真去做。「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中第一就是「依教修行供養」。若能做到,才如理、如法。

  學佛必須恭敬,然則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可不能以「你要是不恭敬,我就不說」來要求別人,那就不如法。因為「說者不可著相」,遠離名聞利養、遠離恭敬供養,不可執著恭敬供養。因為眾生迷惑顛倒,不知道恭敬供養,我們不能不救,否則沒有慈悲心。他不知道,我們也要幫助他。他沒有恭敬心,他不識貨,亦須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

  『聞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接受佛法的人要知恩報恩。報恩不是對個人。如何報恩?紹隆佛法是真報恩。「續佛慧命」,將佛法發揚光大,這是真正報老師之恩,真正報佛祖之恩。說法的人、聽法的人都得如理如法。

4.《大般若經》云,「帝釋每於善法堂,為天眾說般若波羅蜜法。有時不在,天眾若來,亦向空座作禮供養而去。」此即諸天遵依佛說,恭敬說經處之事實。

  『《大般若經》云,「帝釋每於善法堂,為天眾說般若波羅蜜法。有時不在,天眾若來,亦向空座作禮供養而去。」此即諸天遵依佛說,恭敬說經處之事實。』

  中國古代重視教育,在家庭裡,父親坐的座位,兒子不能坐;現在不講究這些。一個團體有主人,道場有住持,是這個道場的領導人,他的座位,乃至拜佛的拜墊,雖然人不在,別人也不能在其拜墊上拜佛。他的座位,別人不能坐,因為尊重處所。對處所都能這樣尊重,何況對人,道理在「養恭敬心」。「恭敬」是性德,培養性德。「般若」,前文講「直指本性」,目的是要我們明心見性。性從那裡見?從恭敬中。普賢行願是法身大士所修的,第一條「禮敬諸佛」。禮敬擺在第一,方知其重要。若人人都知道禮敬,世界就太平,就不會有動亂。佛法重視,中國古代的教育也重視,都把禮敬放在第一。

  中國典籍五經、十三經的《禮記》,第一句「曲禮曰,無不敬」,「無不敬」即佛法講的「一切恭敬」,儒家也把它定在第一條。世出世間法的教育,皆建立在「敬」字上。「孝敬」,孝是體,敬是相,就是作用,有體有用。孝從敬表現,敬父母,敬尊長,敬老師,敬一切眾生,孝道才顯示出來。現在人間不講究了,天上還講究。演說正法的處所,天神從那裡經過,他一定站在那裡合掌禮敬才走。

  曾經有人在此處講經,雖然人不在了,天人能感覺到。這是很有道理的,即是科學家講的磁場。磁場不一樣,特別是正法,場的能量很強。我們粗心大意、麻木不仁,感覺不出磁場的強弱;可是精密的科學儀器能測量出來,所以具有科學常識的能理解這個道理。我們感覺不出的,天人可以感覺到,由此可知,他們的感覺比我們靈敏。對於這個磁場,天人能感覺到,所以對此處特別恭敬。可見心正的人、心清淨的人,他的磁場與一般人不一樣。他與諸佛菩薩,與一切善神心心相應;相應就得到加持。場本身的能力已經很強,又得諸佛菩薩加持,所以一切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他。

  世尊在《大般若經》裡舉例,「帝釋」就是「忉利天主」,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這些都是善神,聰明正直,他們用什麼方法教化眾生?時常為天人宣揚大乘佛法,在大乘佛法裡建立共識。佛門六和敬的基礎建立在「見和同解」上。大家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能一致,這才真的和合,真的團結。大乘是正法,是心性的流露,也就是諸佛菩薩真心的顯露。諸佛菩薩的真心與一切眾生的真心無二無別,那有不能感應的道理。

  「演」是表演,做給人看;「說」是說明,用言語為人說明。《金剛經》上講的原理原則、方法,我們都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處世待人接物上,這是「演」。本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即是演。須菩提尊者看明白,懂得了,就讚歎「希有」,為我們發問,釋迦牟尼佛這才說明。「演、說」是兩回事,必須懂得。我常說,身為佛弟子,一定要為社會大眾作好榜樣。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有情眾生的模範,我們學佛、學菩薩,也就是為一切眾生作好榜樣,此是「演」。大眾看到我們,才來請教;他問,我們就「為人說」。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正)與徐福賢書

 
倫理道德:用仁義禮智信治國,成禮義之邦
 

  人要愛人,仁從哪裡來的?直接從父子有親來的。父子的親愛是性德,是自性本有的。人只是迷了性德不愛其親,其親不愛其子,迷了。覺悟,哪有不愛的?真愛。從這個地方生出了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你講這些道理,勸你愛人。五帝用這個治天下。

  義,義是從君臣有義演變出來的,還是這個字,要特別講求的合情合理合法,思想、言語、行為,從起心動念到一切造作一定要如理、合情、合法,大家都能夠遵守。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規矩,像《弟子規》裡頭所說的,基本的規矩,人人都必須要學習的。《弟子規》從哪裡來的?世世代代累積的經驗,好東西。養老育幼、修身齊家根本的道理在裡頭,真是寶。統統都做到了,這是聖人;能夠做到個七、八十分,賢人;有五、六十分就是君子;做不到的,叫小人。

  換句話說,五帝是用五常來治國,仁義禮智信。到三王,三代,夏、商、周三代,德也衰了。所以,三代的王以仁治天下,仁者愛人,以真誠的愛心來推動政治,也做得不錯。到春秋戰國,周朝衰了,但是春秋戰國那些霸主還講義氣,這個很難得,不亂來。秦統一之後,因為不仁不義,秦始皇橫行霸道,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漢有四百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用儒治國。諸子百家的學說,用孔孟,孔孟是仁義忠恕。用儒家治國,是以禮治國,一直到滿清沒有改變,將近兩千年。所以中國叫禮義之邦,大同之治,嚮往這個目標。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五四集)2013/1/30 檔名:02-040-0154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13)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發明】上文的「未嘗虐民」等五句,都是帝君所做的陰德,無法完全列舉出來,所以就用「廣行」二字來概括它。
☉陰騭,《洪範》蔡注解釋為「默定」,但與這句話的意思不相符合,似乎應當作「陰德」來解釋。

☉蒼穹指的是天。蒼是說它的顏色,穹是說它的高度。如果根據日天子身上衣服和宮殿來說,那麼所謂的蒼,應當是青琉璃色。根據忉利天的形狀及容量來說,那麼所謂的穹,實際上離地有八萬四千由旬 (1) 。

 (1)由旬:一由旬的長度,古說有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

【下附徵事】

清河善政

  帝君說:我既已離開惡道(遇佛之後),就投胎到趙國,做了張禹的兒子,名勳。長大後做清河令,以寬正清明自我期許,不忍心欺壓百姓,對待下屬就像同事與朋友,視人民像自己家人。下屬若有失誤的,就加以糾正;鬆懈怠慢的,就加以勸勉鼓勵;粗野莽撞的,就加以教導訓勉;虛偽欺騙的,就加以責難;爭奪財物賄賂的,就以義理來平息;爭執禮法的,就用情理使他理解;做賊的,要他償還錢財;打傷人的,叫他上門向冤家賠禮道歉。初次犯錯、情有可憫的,還是能夠寬恕他;他的本意有可以原諒的,還是能夠開脫他。一定要在言詞說盡、心力使盡,然後才使用法律。如果可以開脫而卻加以懲罰,縱容惡行而卻加以誹謗,那是我所不願意做的。主理政事五年,能夠風調雨順,蝗災瘟疫都沒有發生,人們的祝禱和頌揚就傳播出來。

【按】漢朝的好官很多,但有像帝君那樣把人民的痛苦看作是自己的痛苦,而對他們慈祥悲憐的嗎?如果考證歷史記載,只看見無理地誣衊張禹,而他後代的良好政績都不讓人知道。既然如此,那麼歷史記載真的可以全部相信嗎?

雪山大仙

帝君說:我在周幽王當政時,已經因為直言勸諫而招來死罪(當時幽王因為帝君直言諫諍,就以毒酒賜死),魂魄沒有安容之處,在宮殿上哭了三天。幽王以為是妖怪,命令庭氏向著哭聲方向射箭。我就永遠離開王宮,一心想去西方。經過岷山、峨嵋山,離開人群聚集的鄉里,登高飛過山嶺,遙望西方盡頭有一座山,面積有一百多里,白雪堆積,寒氣凝聚,並不是凡俗境界(山在印度邊界,靠近梵衍那國,唐朝玄奘法師曾經到過這裡)。山神白煇說:「這裡叫做雪山,從前多寶如來在這裡修行,八年得道(釋迦如來曾在此山修道六年。如果是多寶如來,則是賢劫以前的古佛,山神怎麼能夠知道?因為佛的名號隨處不同。經上說,一個名號有無數佛,一尊佛有無數名號。既然如此,那麼這裡說的多寶如來,應該是指釋迦如來而言),何不留下來呢?」我聽從了他的話。不久,上帝有旨,任命我做雪山大仙。

【按】帝君掌管科舉考試登第人員的名籍,名列仙班,都是感通上天的事實,這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凡是經過上帝任用的,都是要聽命於天庭。上帝既然可以讓他尊貴,那麼也就可以讓他卑微。只有修行出世法的人,或往生清淨佛國的人,或暫時投生色界禪天的人,才能來去自如,不必受到上帝的支配。

  >>續載中……

 
心得交流:ed33715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淨戒為本,淨土為歸

  要解決知行不合一的嚴重局面,唯有在嚴格的家庭教育和嚴厲的私塾教育下,再加上薰陶於持戒精嚴的苦行氛圍中,方能把解在一邊、行在一邊的棘手問題解決掉。作為在家弟子,學習在家人之五戒、八戒、菩薩戒,以菩薩戒沙彌的形象軌範自身心,是我們應具備的基本信念。俗語常說,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許只得到百分之六十的成果。若目標僅定在根本重戒,不重視輕戒和小小戒,不具備「輕重等持」的精神,很可能到最後連根本重戒也會崩潰瓦解,無法持守。所以把目標定得高些,把戒律抓得緊些,不容許自己有絲毫放逸,在當今五欲六塵的花花世界裡,才能站得穩,不被情欲、物欲所轉。

  平常多讀戒經,深入律典,要深深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佛陀不允許做的,我們堅決不能做;佛陀鼓勵做的,我們要積極努力去做。何者可為,何者不可為,腦子裡一定要清清楚楚,善與惡的分別,心裡絲毫不能迷糊。特別是六根接觸六塵時,高名、厚利、美色來臨時,該與不該,這條界限務必要劃得一清二楚。自己一定要有羞恥心,不能違背任何戒律,給世尊臉上抹黑!因此,具備孝順佛陀、孝順父母師長的德行,具有《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的基礎,在持戒生涯中方能獲勝,所謂獲勝,是指三聚淨戒戒體的獲得。

  當然,戒律之綱骨,則必然是因果了。深入律典,就要瞭解每種輕垢罪、方便罪、斷頭罪的果報差別。先瞭解造作每種罪的在世花報,再瞭解造作每種罪的來世果報,瞭解違犯各種戒,分別墮地獄多少劫。並且,對每一條戒的開遮持犯、因緣法業,都要了了分明。其實,真信因果,戒律就不可能違犯。世尊在律典裡,苦口婆心勸我們止惡、行善、持戒,廣說種種惡報,弟子看後汗毛直豎。只祈求今生能保守好自己戒體的潔白,順利生西,滿度生願,就不敢再動別的念頭了。

  最後我們一定要回歸淨宗,歸到《淨土大經科註》,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唯有真正學透《無量壽經》,才能得道共戒。華嚴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念佛一法,含攝無量無邊諸菩薩行。俗語說,一屋子都掃不好,怎麼治理天下?!弟子依印光大師十念記數法念佛,明白了一個道理:若自己沒有毅力集中意志淨念相繼來念佛,或常常念著念著就間斷夾雜,這就代表自己沒有定力,也代表自己無論做什麼事兒,都會半途而廢,甚至代表從事任何事業,都無法取得巨大成就,乃至從事講經、講戒、持戒,亦復如是。此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理。所以,佛號若能認認真真地念,就能培養強大的毅力、定慧,不但在世間能把戒持好,能把法弘揚好,更重要的是能超越六道十法界,速往極樂淨土作佛,度化群迷,使令同證無上道啊。因此,我們要安住在當下,把每一句佛號念好,把每一組的十聲佛號念好,念完一組,務必要有毅力,把下一組的十聲佛號立刻接上,安住當下的名號,三心不可得,所求之正覺必如願以償。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佛陀教我們要熱愛生活,做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用的好人。另一方面佛陀又教弟子們,要專心念佛脫離生死輪迴往生西方。請問二者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因為你利益別人,實在講就是利益自己。你所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麼度眾生?自己現身說法,做個很好的榜樣,去感化別人,這就是利他。雖做這些事情,心地清淨,沒有名聞利養的念頭夾雜在裡頭。為什麼?因為你那個念頭是求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世間統統能放下,為一切眾生做這些事情是提得起。放下跟提起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它沒有矛盾。這個學佛叫真正功夫得力,這裡面得自在。

問:對於患絕症,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病人,是不是應該放棄治療,順其發展?

答:多看「山西小院」就明白了。放棄治療,一心念佛,你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恐怖,把病忘記了,很可能那個癌症就沒有了。這就是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效果大得多,所以清淨心能治病。

問:弟子讀憨山大師《楞嚴通義》有省,於法源寺觀世音菩薩像前發願,「以耳根圓通法門直入如來大圓覺海,覺悟天下一切眾生」。至今匆匆十多年來,念念顛倒,行行造業,苦海迷深,懇請慈悲指示。

答:觀世音的這個法門是沒有錯,但是,那是對上根人有利,中下根人很不容易修學。所以中下根人修念佛法門就比較可靠,念佛法門與耳根圓通有沒有矛盾?給諸位說沒有。古大德教我們念佛的方法,跟觀音菩薩耳根圓通就相應,佛號從心裡面生起,心裡面真有佛。從心生起,從口念出,從耳朵聽進去,這樣就容易攝心。這也是跟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相應,心生、口念、耳聽進去。那你用這種方法,就能夠遠離煩惱,就能夠得念佛三昧,能夠攝心。

  

  (節錄自21-338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