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說者不可著相,遠離名利,恭敬供養。聞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
『說者不可著相』。下文非常重要,要如法說、如理說,才能得利益,否則經上講的功德利益是沒分的。理是「無住生心」,所以「說者不可著相」。
『遠離名利,恭敬供養』就如理、如法。我們發心一生隨時隨處弘法利生,決定不求名聞利養。如果有名聞利養的念頭是妄想,是煩惱,是迷惑顛倒,會使我們墮落。雖然不存此念頭,名聞利養也一定會來。愈是沒有這個念頭,來得愈多。自己要有智慧,把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現前,是魔來干擾。不用怕,你認識它,它就不起作用;若不認識,就起作用。名利來時,就用名利攝受眾生,不可貪圖享受;一貪圖享受就迷了。是故,自己絕不貪圖享受,而以它作為弘法利生的工具。
「恭敬供養」的範圍非常廣大,普賢行願第一條「禮敬諸佛」是恭敬;第三條是「廣修供養」。所以,「恭敬供養」在菩薩修行裡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求佛法,我們用恭敬供養求。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就得二分利益」,求學佛法所得到的,與其恭敬心一定成正比。
至於「供養」,《行願品》裡說得好,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完全做到,方是供養。大家不能把意思錯會了,以為供養一定要拿些錢、拿些禮物送老師,那就辜負老師一番苦心。他要你明白他說的道理與方法,認真去做。「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中第一就是「依教修行供養」。若能做到,才如理、如法。
學佛必須恭敬,然則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可不能以「你要是不恭敬,我就不說」來要求別人,那就不如法。因為「說者不可著相」,遠離名聞利養、遠離恭敬供養,不可執著恭敬供養。因為眾生迷惑顛倒,不知道恭敬供養,我們不能不救,否則沒有慈悲心。他不知道,我們也要幫助他。他沒有恭敬心,他不識貨,亦須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
『聞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接受佛法的人要知恩報恩。報恩不是對個人。如何報恩?紹隆佛法是真報恩。「續佛慧命」,將佛法發揚光大,這是真正報老師之恩,真正報佛祖之恩。說法的人、聽法的人都得如理如法。
4.《大般若經》云,「帝釋每於善法堂,為天眾說般若波羅蜜法。有時不在,天眾若來,亦向空座作禮供養而去。」此即諸天遵依佛說,恭敬說經處之事實。
『《大般若經》云,「帝釋每於善法堂,為天眾說般若波羅蜜法。有時不在,天眾若來,亦向空座作禮供養而去。」此即諸天遵依佛說,恭敬說經處之事實。』
中國古代重視教育,在家庭裡,父親坐的座位,兒子不能坐;現在不講究這些。一個團體有主人,道場有住持,是這個道場的領導人,他的座位,乃至拜佛的拜墊,雖然人不在,別人也不能在其拜墊上拜佛。他的座位,別人不能坐,因為尊重處所。對處所都能這樣尊重,何況對人,道理在「養恭敬心」。「恭敬」是性德,培養性德。「般若」,前文講「直指本性」,目的是要我們明心見性。性從那裡見?從恭敬中。普賢行願是法身大士所修的,第一條「禮敬諸佛」。禮敬擺在第一,方知其重要。若人人都知道禮敬,世界就太平,就不會有動亂。佛法重視,中國古代的教育也重視,都把禮敬放在第一。
中國典籍五經、十三經的《禮記》,第一句「曲禮曰,無不敬」,「無不敬」即佛法講的「一切恭敬」,儒家也把它定在第一條。世出世間法的教育,皆建立在「敬」字上。「孝敬」,孝是體,敬是相,就是作用,有體有用。孝從敬表現,敬父母,敬尊長,敬老師,敬一切眾生,孝道才顯示出來。現在人間不講究了,天上還講究。演說正法的處所,天神從那裡經過,他一定站在那裡合掌禮敬才走。
曾經有人在此處講經,雖然人不在了,天人能感覺到。這是很有道理的,即是科學家講的磁場。磁場不一樣,特別是正法,場的能量很強。我們粗心大意、麻木不仁,感覺不出磁場的強弱;可是精密的科學儀器能測量出來,所以具有科學常識的能理解這個道理。我們感覺不出的,天人可以感覺到,由此可知,他們的感覺比我們靈敏。對於這個磁場,天人能感覺到,所以對此處特別恭敬。可見心正的人、心清淨的人,他的磁場與一般人不一樣。他與諸佛菩薩,與一切善神心心相應;相應就得到加持。場本身的能力已經很強,又得諸佛菩薩加持,所以一切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他。
世尊在《大般若經》裡舉例,「帝釋」就是「忉利天主」,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這些都是善神,聰明正直,他們用什麼方法教化眾生?時常為天人宣揚大乘佛法,在大乘佛法裡建立共識。佛門六和敬的基礎建立在「見和同解」上。大家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能一致,這才真的和合,真的團結。大乘是正法,是心性的流露,也就是諸佛菩薩真心的顯露。諸佛菩薩的真心與一切眾生的真心無二無別,那有不能感應的道理。
「演」是表演,做給人看;「說」是說明,用言語為人說明。《金剛經》上講的原理原則、方法,我們都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處世待人接物上,這是「演」。本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即是演。須菩提尊者看明白,懂得了,就讚歎「希有」,為我們發問,釋迦牟尼佛這才說明。「演、說」是兩回事,必須懂得。我常說,身為佛弟子,一定要為社會大眾作好榜樣。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有情眾生的模範,我們學佛、學菩薩,也就是為一切眾生作好榜樣,此是「演」。大眾看到我們,才來請教;他問,我們就「為人說」。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