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说者不可着相,远离名利,恭敬供养。闻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
‘说者不可着相’。下文非常重要,要如法说、如理说,才能得利益,否则经上讲的功德利益是没分的。理是“无住生心”,所以“说者不可着相”。
‘远离名利,恭敬供养’就如理、如法。我们发心一生随时随处弘法利生,决定不求名闻利养。如果有名闻利养的念头是妄想,是烦恼,是迷惑颠倒,会使我们堕落。虽然不存此念头,名闻利养也一定会来。愈是没有这个念头,来得愈多。自己要有智慧,把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现前,是魔来干扰。不用怕,你认识它,它就不起作用;若不认识,就起作用。名利来时,就用名利摄受众生,不可贪图享受;一贪图享受就迷了。是故,自己绝不贪图享受,而以它作为弘法利生的工具。
“恭敬供养”的范围非常广大,普贤行愿第一条“礼敬诸佛”是恭敬;第三条是“广修供养”。所以,“恭敬供养”在菩萨修行里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求佛法,我们用恭敬供养求。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就得二分利益”,求学佛法所得到的,与其恭敬心一定成正比。
至于“供养”,《行愿品》里说得好,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完全做到,方是供养。大家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以为供养一定要拿些钱、拿些礼物送老师,那就辜负老师一番苦心。他要你明白他说的道理与方法,认真去做。“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中第一就是“依教修行供养”。若能做到,才如理、如法。
学佛必须恭敬,然则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可不能以“你要是不恭敬,我就不说”来要求别人,那就不如法。因为“说者不可着相”,远离名闻利养、远离恭敬供养,不可执着恭敬供养。因为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恭敬供养,我们不能不救,否则没有慈悲心。他不知道,我们也要帮助他。他没有恭敬心,他不识货,亦须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
‘闻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接受佛法的人要知恩报恩。报恩不是对个人。如何报恩?绍隆佛法是真报恩。“续佛慧命”,将佛法发扬光大,这是真正报老师之恩,真正报佛祖之恩。说法的人、听法的人都得如理如法。
4.《大般若经》云,“帝释每于善法堂,为天众说般若波罗蜜法。有时不在,天众若来,亦向空座作礼供养而去。”此即诸天遵依佛说,恭敬说经处之事实。
‘《大般若经》云,“帝释每于善法堂,为天众说般若波罗蜜法。有时不在,天众若来,亦向空座作礼供养而去。”此即诸天遵依佛说,恭敬说经处之事实。’
中国古代重视教育,在家庭里,父亲坐的座位,儿子不能坐;现在不讲究这些。一个团体有主人,道场有住持,是这个道场的领导人,他的座位,乃至拜佛的拜垫,虽然人不在,别人也不能在其拜垫上拜佛。他的座位,别人不能坐,因为尊重处所。对处所都能这样尊重,何况对人,道理在“养恭敬心”。“恭敬”是性德,培养性德。“般若”,前文讲“直指本性”,目的是要我们明心见性。性从那里见?从恭敬中。普贤行愿是法身大士所修的,第一条“礼敬诸佛”。礼敬摆在第一,方知其重要。若人人都知道礼敬,世界就太平,就不会有动乱。佛法重视,中国古代的教育也重视,都把礼敬放在第一。
中国典籍五经、十三经的《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无不敬”,“无不敬”即佛法讲的“一切恭敬”,儒家也把它定在第一条。世出世间法的教育,皆建立在“敬”字上。“孝敬”,孝是体,敬是相,就是作用,有体有用。孝从敬表现,敬父母,敬尊长,敬老师,敬一切众生,孝道才显示出来。现在人间不讲究了,天上还讲究。演说正法的处所,天神从那里经过,他一定站在那里合掌礼敬才走。
曾经有人在此处讲经,虽然人不在了,天人能感觉到。这是很有道理的,即是科学家讲的磁场。磁场不一样,特别是正法,场的能量很强。我们粗心大意、麻木不仁,感觉不出磁场的强弱;可是精密的科学仪器能测量出来,所以具有科学常识的能理解这个道理。我们感觉不出的,天人可以感觉到,由此可知,他们的感觉比我们灵敏。对于这个磁场,天人能感觉到,所以对此处特别恭敬。可见心正的人、心清净的人,他的磁场与一般人不一样。他与诸佛菩萨,与一切善神心心相应;相应就得到加持。场本身的能力已经很强,又得诸佛菩萨加持,所以一切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他。
世尊在《大般若经》里举例,“帝释”就是“忉利天主”,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这些都是善神,聪明正直,他们用什么方法教化众生?时常为天人宣扬大乘佛法,在大乘佛法里建立共识。佛门六和敬的基础建立在“见和同解”上。大家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能一致,这才真的和合,真的团结。大乘是正法,是心性的流露,也就是诸佛菩萨真心的显露。诸佛菩萨的真心与一切众生的真心无二无别,那有不能感应的道理。
“演”是表演,做给人看;“说”是说明,用言语为人说明。《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原则、方法,我们都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处世待人接物上,这是“演”。本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即是演。须菩提尊者看明白,懂得了,就赞叹“希有”,为我们发问,释迦牟尼佛这才说明。“演、说”是两回事,必须懂得。我常说,身为佛弟子,一定要为社会大众作好榜样。诸佛菩萨是九法界有情众生的模范,我们学佛、学菩萨,也就是为一切众生作好榜样,此是“演”。大众看到我们,才来请教;他问,我们就“为人说”。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