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成功的秘訣(四)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67)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倫理道德:子不教,人心壞;家不齊,社會亂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7)
  心得交流:eg11195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6.3.15 星期二 Vol. 442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佛法的大小乘從哪裡分?實在說是從心量上來分的。請看本期專欄

  『不必著有,不必著無』,有無兩邊都不可以執著。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4月5日網路直播:臺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清明祭祖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成功的秘訣(四)
 
 

【秘訣之七】──心量廣大

  佛法的大小乘從哪裡分?實在說是從心量上來分的。心量廣大的人,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沒有想自己,這是屬於大乘人。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是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然後才想到別人,這是屬於小乘。

  心量小的人,處處分別、執著,縱然修大乘佛法,心量拓不開,還是屬於小乘。反之,如果是心量廣大,慈悲平等,就是學小乘經典,也是大乘佛法。 在《無量壽經》上,釋迦世尊在為我們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參訪諸佛剎土經歷五劫為一切眾生建立的。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世尊是代表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禮讚,就是他對眾生特別關懷照顧,而且心量廣大,不是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剎土,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區。

  去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指大心,心量廣大,是真實覺悟的心,徹底覺悟的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而且不是普通菩薩,統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跟其他菩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心量廣大,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眾生著想,沒有想自己、也沒有想家庭,也沒有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而是盡虛空遍法界。每一個人的心量、眼光的遠大跟阿彌陀佛一樣,跟阿彌陀佛看齊,這個心量就大了,大到真正圓滿。這樣大的心量,他所修的一切行,都叫大行。

  心量廣大,本性裡面具足的無量功德就會現前;心量小,充其量修一點福德,沒有功德。梁武帝是中國佛門的大護法,建四百八十多座寺廟,成就人出家有幾十萬人。達摩祖師來,他向達摩祖師請教: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為什麼說他沒有功德?心量小,處處著相!所以心量要廣大,不要執著、不要計較,才能成就真實功德。

  諺語所謂「量大福大」,貪圖眼前的小利,怎麼能成大事?沒那麼大的福,大的功德、事業就沒份。

  我們今天所以不能成佛,不能恢復自己的智慧德能,什麼原因?心量太小了,兩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怎麼能成功!所以首先要把心量拓開。學佛,一定要學佛的心量。佛的心量廣大無邊,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心能包太虛空;量是度量,度量能容納恆河沙數的大千世界。

【秘訣之八】──歷事鍊心

  大乘法裡常講「歷事鍊心」,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在這裡面修禪、修定、修慧。歷是經歷,在一切境界當中去練,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叫真修行,是從根本修。

  歷事鍊心要在哪裡做?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飲食起居,六根對六塵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都是磨練自己的場所。一切時一切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是道場,我們在這裡頭磨練。磨練清淨心,心不被污染,不被影響,不被誘惑,這才能成無上道。不在一切境緣當中磨練,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禁得起考驗。

  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錯了。順境起了歡喜心、起了貪愛,立刻要警覺到錯了,這是妄心,這不是真心,把它修正過來;真心是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逆境裡面厭惡、討厭,討厭就是瞋恚,錯了。會修行的人,逆境正是我們的增上緣,給我消災,給我增福。處逆境歡喜忍受,成就忍辱波羅蜜。能忍就有精進,就有進步,有進步就能得禪定,有禪定就開智慧。

  華嚴會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歷事鍊心,功夫就在迴光返照。他沒有逃避現實,而是融入眾生的社會,每天跟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往來,歷事鍊心,在這裡頭修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佛法裡頭最高級的修行方法,最殊勝的修學方法。

  也許有人說,善財童子福報大,很幸運,他能遇到這麼多善知識。我不如他,我一個也沒遇到!那就錯了。善知識天天圍繞在我們的周邊,可惜我們不好學,所以就不認識。《華嚴經》上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代表除我自己以外,所有一切人,都是善知識。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大恩人。菩薩成佛就是要靠這些恩人的幫助,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接受歌利王這位大善知識來折磨他,成就他忍辱波羅蜜的圓滿。如果他不能夠承受,還要起怨恨心、還要起報復心,壞了!那他的修行功夫一落千丈,跌到谷底了。

  所以,世出世間一切事我們都要去經歷、隨緣,在這裡頭鍊心。如果對於一切事都不起心動念就成佛了。淨土宗練功夫的方法很特別,比八萬四千法門容易。我們的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法門。這個法門專靠阿彌陀佛,靠定了就成就了。經要聽,不聽不明了,不知道為什麼要放下。開始從不執著下手,這是最低層的,再放下,不分別;再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把解悟真正變成證悟,就成功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67)
 

4.不必著有,不必著無。然後修因時,便能不取我相。不住六塵,而生清淨心矣。

  『不必著有,不必著無』,有無兩邊都不可以執著。著就是住。『然後修因時,便能不取我相。不住六塵,而生清淨心矣』。清淨心是自性,即是禪宗裡所說的明心見性。「性」就是清淨心。性,在那裡見?在一切境緣上見。境界就是六塵環境。佛法裡常講的,一是境,一是緣。境界的境;緣分的緣、因緣的緣。緣是指人事環境;境是指物質環境。歸納環境,總不外此二者。

  從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見性,諸位懂嗎?怎麼見性?生清淨心就見性。在物質環境裡,我心很清淨,不染,就見性。人事環境,跟一切人往來,善人也好,惡人也好,我清淨心;清淨心現前,就是明心見性。為什麼會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從此處見性,清淨心現前了,方知世尊此問問得很妙。如果不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意,似乎問得好像不相干?你看關係多密切!我們真的體悟了,自然就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上。

五三、約經功校顯 顯福德勝 引河沙喻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小標題是解釋經義的,即是註釋經文的。此科題『約經功校顯』,就功德作比較,顯示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功德不可思議。此段開示,世尊先用比喻來說。比喻得好!我們一般凡夫想不出這麼大的數字比較。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大部分時間在恆河流域,凡是講到數目字很大,他老人家就用恆河沙作比喻,大家好懂。恆河沙很細,確實像麵粉一樣,比一般沙灘的沙細很多。這一條恆河有多少沙?一般人講,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無沒計算。佛在這裡用的比喻巧妙極了,把恆河的每一粒沙,變成一條恆河。恆河沙數的恆河,裡面的沙有多少?天文數字,簡直無法形容。所以,尊者他這個想法,代表我們凡夫。要是一粒沙變成一條恆河,恆河數量就無量無數,何況那裡面的沙!先用比喻作一個大前提,然後佛再說明他自己真正的意思。

五四、明寶施福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諸位要記住,把恆河裡的一粒沙變成一條恆河,恆河沙數裡的恆河沙;再以一粒沙比喻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真的是無量無邊。第一次世尊為我們校量功德,是用一個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一個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有沒有人能做到?有,大梵天王可以做得到。大梵天王是娑婆世界福報最大的,他有這麼大的財富;但是肯不肯布施,另當別論,所以說他有這麼大的福報。此地所說的,那大梵天王也望塵莫及,不敢想像這麼大的福報。

1.『實言告汝』,說在此、而意在下文。使知「所說、持說之福,更多於此」,是真實語,不可不信。

  『實言告汝,說在此,而意在下文』。此處並不重要,僅是個前提,真正的意思在下面。所以,佛是真說、實說,決定不是虛假的。『使知「所說,持說之福,更多於此」,是真實語,不可不信』,用意在下文。

2.恆河無量,河沙無邊。借有為法之極大福德,作一比例。以顯持說之無為法,福德更大於此。

  『恆河無量,河沙無邊。借有為法之極大福德,作一比例。以顯持說之無為法,福德更大於此。』但是此段經文裡有一個字,我們一定要注意,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金剛經》的經文,後面比前面,是後後勝於前前,因此後面善的標準比前面的意思深。最前面的善男子、善女人,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經講到此,一定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方是此處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雖然是同樣的一個字,含意迥然不同。我們讀《金剛經》決定不能疏忽。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念佛之法,何可執定?古人立法,如藥肆中俱備藥品。吾人用法,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俱無不可。昏沈則不妨大聲以退昏,散亂亦然。若常大聲,必致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極強健人,亦不可常如此。(續)復念西師書

 
倫理道德:子不教,人心壞;家不齊,社會亂
 

  佛經上說,「人壽十歲,垢重障深。於茲惡浪滔天,毒焰遍地之際」,這就是大災難出現的時候。這是人造惡到了極處,我們常講到飽和點,災難就會爆發。「世尊垂慈,仍特留此法,以作慈航,以降甘露。」諸佛如來、聖賢菩薩,他們來幫助,用什麼幫助?用教學。這一點重要!今天全世界變成這個樣子,是我們把教學疏忽了。學校雖然很多,沒有教倫理,沒有教道德,沒有教因果,沒有教宗教,沒有這些課程。所以人會做事,有科學技術,不懂得做人,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所以起心動念自私自利。

  中國古人說得好,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這兩句話在今天全兌現了。現在人用西方價值觀,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個個自私自利。在中國古時候不是以人為本,是以家為本。小孩出生下來就開始教他,你的一生要為家做出貢獻,要做出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他是家,他不是個人。所以一切人都為家,不會做壞事。做壞事怎麼?你家的人不能做人,你們這一家人出去,你家怎麼出這個壞人,你們家是沒有教育。那你一家丟人,你連祖宗都丟人,所以不敢不把小孩教好。小孩的觀念是為家,家一擴大就是為國,他很容易愛國,他不會自私自利。這個教育好!我們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十一集)2012/10/29 檔名:02-040-0011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7)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附問答五則】

○問:輪迴的說法本來就存在,只是出自佛經,孔子不曾明說罷了!

◎答:只要是真理,就應該相信、遵從,何必還分別出自佛經或儒書。如果一定要等孔子說了才相信,那麼孔子一生所說的,能夠流傳到後世的並沒有多少(一部《論語》不過是一萬二千七百字,其中孔子所說的只有八千五百零三字)。如果因為書上沒有記載,讀書人就不說,那麼《六經》、《四書》(50)之中,孔子從來沒有一句話說到自己的父母,作為讀書人也不應該談及自己的父母嗎?況且「精氣為物,遊魂為變」(51)的說法就是輪迴的道理。《中庸》談論「誠」字,不說「物之始終」,而說「物之終始」。《周易》六十四卦不以「既濟」為結束,而以「未濟」(52)為終結,都是隱含著循環不止的意思。它不能像佛經那麼詳細、清楚的原因,只是因為入世聖人(佛是出世聖人)不能清楚地看見過去與未來,以及天上、天下的事罷了!《中庸》明明說過:「講到精深極致,即使是聖人,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如此說來,輪迴的道理有什麼值得指責的呢?

 (50)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曾子、子思、孔子、孟子所著。
 (51)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出自《易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意思是說:考察萬物的開始,故知它之所以死;反求萬物所以終結,故知它之所以生。靈氣成為靈物,是神;遊魂成為人的變化,是鬼。聖人因此知道鬼神的情狀。
 (52)未濟:《易經》卦六十四為「未濟」,〈序卦〉說:「物不可窮也,故受以未濟終焉。」是說:事物是生生不絕的,因此用「未濟卦」為終結。

☉桃李雖然到了春天才開花,但是萌芽孕育生機,就在葉子還沒有變黃飄落的時候;煖氣雖然到了春天才開始感覺得到,但是陽氣最初的發動,已經是在冬至嚴寒的時節。世間萬事都是這樣,為什麼單單對於人才會起懷疑呢?(這也是格物的學問。)

○問:佛教傳入中國,開始於東漢,因此輪迴的說法大多是在東漢以後才有,唐堯、虞舜及夏商周三代都沒有聽說過呀!

◎答:唉!你可說是枉費讀了古人的書呀!難道沒有聽過鯀被殺於羽山,他的神識變為黃熊嗎?(出自《史記正義》(53)。熊,音「孻」,平聲)沒有聽過衛康叔託夢給襄公的妃妾嗎?(出自《史記》(54))沒有聽過齊襄公所見的大豬,隨從都說是公子彭生嗎?(出自《左傳》(55)),沒有聽過杜伯現形,拿著紅色弓箭射周宣王嗎?(出自《墨子傳》(56))沒有聽過狐突到陪都曲沃,遇到太子申生的鬼魂嗎?(57)沒有聽過魏武子愛妾的父親,為了報答魏顆不殺女兒之恩,用草打結而絆倒杜回,使魏顆俘獲秦國這個大力士嗎?(58)沒有聽過晉景公病入膏肓,躲在他身體裡面施病的兩個童子,就是他先前所殺的趙同與趙括嗎?(59)(以上都是出自《左傳》)沒有聽過吳王夫差枉殺公孫聖於胥山,太宰三次呼叫他,而公孫聖三次應答嗎?(60)(出自《法苑珠林》)沒有聽過越軍祭祀伍子胥時,杯子一舉起來,酒就被他的鬼魂喝完了嗎?(出自《吳俗傳》)像這些事實,請問是在漢明帝以前,還是在漢明帝以後呢?吳季子說:「軀體回歸於泥土,這是生命的必然現象;如果是神識,那就不是這樣的了。」這句話可以好好地體悟。

 (53)殛鯀於羽山:《史記.正義》孔安國云:「殛、竄、放、流,皆誅也。」《括地志》云:「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神異經》云:「東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為人自用,欲為欲息,皆云是鯀也。」鯀被殺變熊就可知了。

 (54)衛康叔投胎:當初襄公有小妾,被襄公寵幸,懷孕時夢見有人對她說:「我是康叔,你如果有兒子,一定是一個叫衛的人來投胎的,可以取名為元。」小妾覺得很奇怪,就問孔成子。孔成子說:「康叔是衛國的先祖。」等到生下孩子之後,是個男孩,就報告襄公。襄公說:「這真是上天的安排啊!」就把這個孩子取名為元。襄公夫人沒有兒子,因此立元作為繼承人,叫做靈公。康叔是周武王之弟,周武王死後,武庚在殷背叛周王朝,周公平叛之後,把殷地及七族殷民分封給康叔,建立衛國。襄公之妾既不知道康叔,當然也不知道有衛,這就更可證明她的夢境可信。【史記.衛康叔世家】

 (55)彭生變豬:(桓公十八年)春天正月,魯桓公將出國,於是與夫人姜氏一起往齊國去。齊襄公與姜氏通姦,魯桓公譴責她,她就告訴齊襄公。到了夏天四月,齊襄公設宴款待魯桓公,派遣公子彭生為桓公駕車,桓公死於車上。魯國人通告齊國說:「我國的國君畏懼您齊國的威望,不敢安寧地居住在我國內,而來齊國修續兩國的舊好,行禮完畢而不能生返魯國,我們不知道應該歸罪於誰,這種恥辱的壞名聲,諸侯全都知道了,請用彭生來雪除我國這種恥辱。」於是齊國人就殺了彭生。齊襄公荒淫,最後也死於內叛。(莊公八年)冬天十二月,齊襄公到姑棼遊歷,就在貝丘打獵,看見一隻大野豬,隨從的人說:「那是公子彭生。」襄公發怒說:「彭生竟然敢顯現。」拔箭就射,野豬像人一樣站起來啼叫。襄公很害怕,從車上掉了下來,腳受了傷,鞋也失落;回到宮中,向侍人費強要鞋子,侍人費找不到鞋子,襄公就拿鞭子打他,打得流血。【左傳】

 (56)杜伯復仇:周宣王殺了臣子杜伯,而杜伯並沒有罪。杜伯說:「我的君主枉殺我,如果認為死後無知,那麼就罷了;如果死後有知,那麼不出三年,我必定要讓君主知道後果。」第三年,周宣王會合諸侯在圃田打獵,獵車數百輛,隨從數千人,人群布滿山野。太陽正中時,杜伯乘著白馬白車,穿著紅衣,拿著紅色的弓箭,追趕周宣王,在車上射箭,射中周宣王的心臟,使他折斷了脊骨,倒伏在弓袋之上而死。在這個時候,跟從的周人都看見了,遠處的人也都聽到了,並且記載在周朝的《春秋》上。【墨子.明鬼下】

 (57)申生復仇:(僖公十年)秋天,狐突到曲沃遇到太子申生,太子叫他駕車,告訴他說:「夷吾無禮,我已經向上帝請求過,將把晉國給秦國,秦國將要祭祀我。」狐突回答說:「我聽說神不享受不同族類的祭祀,人民也不祭祀不同族類的神,您的祭禮不是要斷絕了嗎?況且人民有什麼罪,您向他們濫施刑罰,又斷了自己應享的祭祀。您要好好考慮吧!」太子申生說:「好吧!我再向上帝請求。七天以後,在新城的西邊將有巫人,你可以由他而見到我。」狐突答應他,申生就不見了。到了預定日期,狐突就到城西,太子告訴他說:「上帝允許我懲罰有罪的人,將要讓他在韓地戰敗。」【左傳】

 (58)鬼魂報恩:(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一個愛妾,沒有生兒子。魏武子生病,吩咐魏顆說:「等我死去以後,必須把她嫁掉。」等到病重時就改說:「一定要讓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了之後,魏顆就把她嫁了,並且說:「病重了,心裡頭就亂了。我是遵從他清醒時的命令。」到了輔氏戰役時,魏顆看到一個老人把草打成結,以便抵抗杜回,杜回被絆倒,所以就把他俘獲。魏顆夜裡夢見老人說:「我是您所嫁掉的那個女人的父親,您遵守您先人清醒時的命令,我以這件事來報答您。」【左傳】

 (59)病入膏肓:(成公十年)晉景公夢見一個大鬼,頭髮直披到地上,用手拍著胸膛,跳躍地說:「你殺了我的子孫,這是不合道理的,我已經向上帝請求復仇獲准了!」於是毀壞大門和寢門而進入。晉景公害怕,逃進房內,厲鬼又破壞內室的門。晉景公驚醒過來,召見桑田的巫人。巫人所說的和晉景公的夢境一樣。晉景公說:「怎麼樣呢?」巫人說:「吃不到新麥了!」晉景公生了重病,到秦國去請醫生,秦桓公派醫生去為他醫病。醫生還沒有到達,晉景公又夢見病變成兩個小孩子,說:「他是個良醫,恐怕會傷害我們,要逃避到哪裡呢?」另一個說:「我們躲到肓(心臟和膈膜之間)的上邊、膏(心臟下面的部分)的下邊,他能對我們怎麼樣呢?」醫生來到之後說:「這個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不能夠用灸,用針又達不到,藥力也行不到,真是不能醫治了。」晉景公說:「真是良醫啊!」於是贈送他豐厚禮物,送他回國。六月初六日,晉景公想吃麥子,叫管公田的人獻上新麥子,派廚師烹煮,然後召見桑田巫人,把煮好的新麥給他看,於是就把他殺死。景公將要進食時,突然肚子發脹,就去上廁所,竟然跌進糞坑而死。【左傳】

 (60)三呼三應:吳王夫差殺了臣子公孫聖,並不是因為公孫聖有罪。後來越國攻打吳國,吳王敗逃,對太宰(官名,明清時常用作吏部尚書的別稱)嚭說:「我過去殺了臣子公孫聖,投屍於胥山之下,現在我們路過這裡,我深感上畏蒼天,下對不起地下的靈魂,已經走不動了,內心不安,不敢前去。請你到山前呼喊公孫聖,如果公孫聖的魂靈還在,就會有回應。」嚭就向山前留下的墳坑呼喊公孫聖,公孫聖就在上面回答:「在!」三呼而三應。吳王非常恐懼,對天長嘆說:「蒼天!蒼天!我難道還能回去再作吳王嗎?」因此就死在這裡,再也沒有回去。【法苑珠林第六十七卷】

  >>續載中……

 
心得交流:eg11195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專科班報告節選(一)——如何克服修學障礙

  我們修行的根本障礙就是三種煩惱,第一是無明煩惱,第二是分別,第三是執著。如果能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了,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最後連無始無明的煩惱也放下,就成佛了。那要如何放下呢?師父上人的老師章嘉大師就告訴他,看得破就能放得下。我們很多人,包括弟子都是覺得自己學佛多年,已經看破了。但就是忍不過。所以也就放不下。其實這是自欺欺人。如果真的看破了,一切都是假的,還能忍不過麼?就好比有人迎面打你一巴掌,無緣無故的,你如果真的看破了,就仿佛虛空中刮過一陣強風,吹到臉上,有點疼。那你會和風發脾氣麼?會因為風而升起強烈的憤怒麼?但是,我們不是呀,一定要理論個明白。這是最起碼的,那就是沒有看破,當然也就放不下。所以說,放下的前提一定是看破。

  弟子感到習氣的確是很頑固,不是一時半會能改正過來的。我的體會是依靠經教。都說念佛得一心不亂,可弟子根性頑劣,念佛總是無法攝心。倒是看師父上人的講義,能夠完全的讓心安定下來,我可以從早晨一個人關門看師父的講義,直到天黑看不到了,才放下,一天心都在經教上,很是受用。如今照顧父親沒有這樣的條件了,但忙裡偷閒,抓緊零碎的時間,也是看講義,比看光碟更攝心。還可以反復的看有感悟的某一段,真是法喜充滿。等熏習的時間再久些,相信弟子就會更心定。而只有有了定功,才能不被外界環境所干擾,遇事才有智慧。順境中沒有貪戀,逆境中不生瞋恚,心地永遠的清淨平等,這也就有了真功夫。

  現在是如果有個沒有任何干擾的環境,還能保持住清淨的心,一旦環境產生污染,立刻就被境界所轉了。心煩意亂,什麼都做不成了。真正有功夫是像善財童子那樣,歷事煉心,在境界裡磨練自己。目前也有些同修,覺得自己修學多年功夫不得力,便放下世俗的工作,家庭的責任,到道場或寺院去靜修,希望得到內心的安寧。弟子覺得,雖然我們學佛之人,要盡量減少外緣,以求客觀上創造良好的修學環境。但佛法不違世間法,畢竟我們是塵世中人,這緣分就是如此,所以,無論修學成就的心理如何迫切,都必須面對目前的實際情況。所以,弟子覺得每個人的客觀條件不同,但大多數人都不該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與家庭義務。除非有福報可以出家,那就名正言順的專職學佛,不必承擔其他角色了。在沒有這緣分的時候,就敦倫盡分,做世間人的好樣子。只是身在世間,不可避免的面對很多誘惑,煩惱會比較多,那就要時刻用經教提醒自己,用佛號轉換念頭,做起來挺困難的,可這就是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在喧鬧的紅塵中,慢慢讓心定下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彌陀要解》說,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品位的高下看功夫之深淺。不理會功夫,全在信願能往生嗎?

答:只要有信、有願,確實就決定得生。那要沒有功夫,你的信願應該就是下輩往生,九品裡面是下三品,那是靠你的信願。不過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有信願肯定有行;如果沒有行,你那個信願靠不住。這三個字是一個字,有信決定有行、有願,有願決定有信、有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不會單單有一個缺少兩個,有兩個缺少一個,這不太可能。只有信願,不要行,這是僥倖的心理,不是真正的信,也不是真正的願。

問:老法師常說只要努力精進,一般三至五年就能開悟,那麼開悟了就能自在往生嗎?

答:開悟的人確實能自在往生。把煩惱斷掉才能開悟,你看馬鳴菩薩講得多好,《起信論》講的「本覺本有」,本來覺悟!現在不覺,「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惑了。迷就是無明、妄想。迷了以後你再起分別、再起執著,那就是愈迷愈深。如果我們能夠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再執著,慢慢把它放下。從哪個地方放下起?每個人迷的方式不一樣,譬如財色名食睡,有的人對財迷得重,有的人對色迷得重。哪一個重的先在這下功夫,重的能放下,輕的就很容易。就好像治病一樣,很多種病,哪個病要命,這最重要的先治它,其次的慢慢的,小病才好治。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亦復如是,你先從執著下手。如果成見很深,什麼自己都有主張,自己不能夠容別人的意見,那你就從這下手。學習我能放棄成見,我能接受別人意見,你從這裡下手,才是個辦法。真的不要放下很多,只要能稍稍放下,功夫得力了,就能夠自在往生。

  我們最近念的「順違皆順」,這是在教給我們,順是順境,很好,隨順;違是完全違逆,也順,也能隨順,只要沒有大的傷害。這個傷害是對眾生的,不是對自己的;對自己大傷害也無所謂,也可以不計較。如果對大團體,對很多眾生有傷害,這個我們要盡力來勸阻,這是為別人,不為自己;自己是逆來順受消業障。眾生大的災難也要想辦法幫忙,實在幫不上忙,那也是眾生應該要受這個報,共業所感,那沒有法子。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那一族被琉璃王消滅,佛也是用很多方法。因為琉璃王對釋迦牟尼佛很尊敬,他的軍隊從那裡走過,釋迦牟尼佛攔住路,軍隊就不能走。報告琉璃王。琉璃王,好,我們換一條路,結果幾條路佛都是這樣子攔,最後沒有辦法攔不住,共業,共業所感。這是佛示現教導我們怎樣做法,總是盡心盡力,幫不上忙也沒有辦法。

  (節錄自21-338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