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幽明交理
君說:我因為前世有很好的政績,世壽剛結束,就投生於順帝永和年間,所謂張孝仲的就是我。大概還是不能忘記前世的本名吧!雖然沒有登第做官,但是承蒙上帝的旨意,讓我白天應付世間事務,晚上治理陰間。凡是人間隱密微細的事,我都能知道而記錄下來,以至於靈鬼妖邪害人之事(引申為人們一切不正當的行為),沒有不事先知道的。
【按】太倉縣有一個人曾經在陰間當差,每到三更半夜,全身就僵硬冰冷。陰府發給他一塊牌、一支杖,牌上寫著所抓之人的姓名;杖一到手,瞬間就能夠穿山入海,將所抓之人擔在杖頭,縱然多到幾十人,也像羽毛一樣輕。一到天亮,就與一般人沒有差別。他心裡非常厭惡這件差事,想盡辦法都無法擺脫。有一位僧人勸他出家,受持菩薩戒,他聽從以後,從此這種差事就免除了。
流矢集體
帝君說:我因為累世修行善功,逐漸恢復神職。但是命債尚未償還的,還是不能夠赦免,又投生到黃河以北(經上說:前世的身骨,比須彌山(36)還高;所吃的母乳,比大海水還多)。跟隨鄧艾攻打蜀國時,我擔任行軍司馬,勸鄧艾從偏僻小路出擊,避開正面交戰之禍。等到鄧艾深入敵軍,遇到敵將諸葛瞻(37),就以封他為琅琊王勸降,但卻不被諸葛瞻接受。等到兩軍交戰時,諸葛瞻最精銳的軍隊被我所擋,亂箭都集中向我射來。諸葛瞻剛被捉住時,我想要去營救他,但我已經傷得很嚴重了,這大概就是前生邛池害人所未償完的業報吧!
(36)須彌山:譯為「妙高山」。因為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故稱為妙;各山不能相比,故稱為高。高八萬四千由旬,闊有八萬四千由旬,為各山之王。是宇宙中一個小世界的中心。
(37)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字思遠。由騎都尉累官至尚書僕射、軍師將軍。
【按】《楞嚴經》說:「殺業的果報,即使經過無量劫的時間,還在互相吞食、互相殺害,就像是旋轉的車輪,互有高下。」既然如此,那麼邛池的果報還是屬於不久之前才發生的事,就說從此帳已償清、不再虧欠,恐怕還沒有了結呀!
隸掌桂籍
帝君說:上帝因為我累世都是讀書人,用心研讀古書,就命我掌理天府桂籍(38)。凡是讀書人的鄉舉里選(39)、大比制科(40)、服色祿秩(41)、封贈(42)之奏請裁奪,乃至於二府(43)的取捨,都是歸我掌管。
(38)桂籍:科舉考試登第人員的名冊。
(39)鄉舉里選:讀書人的兩級考試。里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以縣統鄉,以鄉統里。
(40)大比制科:大比,指科舉考試。唐朝除地方貢舉外,由皇帝親自在殿廷詔試的稱制科舉,簡稱制科、制舉,以後沿用。
(41)服色祿秩:官員的服飾、俸祿的級別。
(42)封贈:朝廷推舉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給本人父母。父母未死的稱之為「封」,已死的稱之為「贈」。起於晉宋,至唐始備,沿用到清,越到後來,封贈範圍漸廣,職位漸高。
(43)二府:本來是指漢代丞相和御史的官署,也代稱丞相和御史。宋朝中書省和樞密院稱為二府,把持文武大權。
【按】世間人如果聽說某人將擔任考試官,那麼喜歡找門路、託人情的人,就會想盡辦法拉攏勾結,即使在暗夜中向對方乞求哀憐,也不會有所顧慮。但是那些考試官,只能掌理一個地區的權利,並沒有把持天下的權利;只能主管一任之中,不能達到三年之後。而且主掌小試的官員,沒有參與鄉會(省城的會試)的權力;執掌科名的官員,不能擔任選拔的試務。即使官吏的進退升降都操之在我,但也有不能實現的時候。拉攏關係、向上巴結是這樣困難呀!這實在是因為有一位考試官,極為公正嚴明,不病不老,不用離職來為父母守喪,不會選擇家庭的地位,不必讓人花費錢財,不必依靠情面;從縣試一直到殿試,自典史(44)到台衡(45),一切進退升降的大權都由他主宰。而那些喜歡找門路、託人情的人,反而不屈心去結交,迎合他的喜好,這可以說是明智嗎?投其所好是什麼呢?就是要學習帝君的德行、流通帝君的寶訓而已!
(44)典史:縣官。
(45)台衡:宰輔大臣。
當來證果
帝君說:我聽從佛陀的教誨,當下悟入不二法門,居於清涼寶山,仍然主掌民間疾苦。當時四川遭遇水災,人們多被沖進洪水中漂流,又苦於瘟疫、癆病、惡瘡的疾病。我就變化成鄉里中的人,做了船夫,拯救所有溺水者有幾千人之多;又變作太醫,親自為他們診治,活下來的人非常多。後來遇見釋迦牟尼佛為我授記說:「你在來世,當能作佛,名號是安樂不動地、遊戲三昧定慧王菩薩、釋迦梵證如來。」(知道帝君將來必定成佛,那麼我們將來必定也能成佛。)
【按】「鷲峰古佛」就是靈鷲山(46)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現在賢劫千佛(47)中的第四尊佛。而之所以說他是古佛,是因為他已經入了涅槃。「安樂不動」的聖號,是帝君將來成佛的名稱,還不知要經歷多少恆河沙(48)劫,供養奉事多少尊佛,而後才能證到這個果位,並不是說他現在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49),坐在菩提樹下成就佛果了!
☉帝君的地位還在玉帝之下,若從玉帝的地位來看菩薩果位,還是非常遙遠,何況是帝君與佛的差距呢?如果說他現在已經證得佛果,就是想要尊重帝君卻剛好冤枉了帝君。
(46)靈鷲山:釋迦牟尼佛說法之地。
(47)賢劫千佛:第一、拘留孫佛;第二、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迦葉佛;第四、釋迦牟尼佛;第五、彌勒佛……
(48)恆河沙:恆河是印度的大河,兩岸多細沙。佛經常以恆河的細沙,比喻最多的數目。
(49)佛的莊嚴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續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