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故’,承上起下之词。不但上承“生信”一大段,直是紧与开经处“总示”呼应相通。正明一切无住,最后更就菩萨修六度时,于庄严佛土,亦无所住。“则非”句,不住法相。“是名”句,不住非法相。
本段经文一开端,‘是故须菩提’。‘是故,承上起下之词’。此二字是承接前后经文。‘不但上承“生信”一大段,乃至紧紧与开经处“总示”呼应相通。证明一切无住,最后更就菩萨修六度时,于庄严佛土,亦无所住’。此段交代得很清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八个字总结经文。从开端到此是一个总结,说明一切无住。
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如何发菩提心。第二是心应云何住。发了菩提心之后,心要安住在那里?第三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的妄想、妄念太多,要怎样伏住?这三个问题,佛的回答都是“无住”。
首先讲发心,佛教我们心量要大。佛、菩萨不一定是出家人,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一定是出家人。佛经里的维摩居士就是在家佛。在家的菩萨太多了,《无量寿经》的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在家菩萨,而且都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完全平等。所以,在家一样可以作菩萨。
学了佛就应该作菩萨,什么是菩萨?过佛菩萨的日子就是菩萨。佛菩萨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两样。我们穿衣吃饭,佛菩萨也穿衣吃饭;我们每天工作,佛也每天工作;我们迎宾接客,佛也不例外。不一样的是我们有分别执着,佛没有分别执着;佛无所住,我们有所住;佛生的心很大,我们生的心很小。我们所生的心是利益自己,利益家庭,利益我这个团体,我们的心量很小;佛菩萨生的心,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差别就在这里。我们穿衣为自己,吃饭也为自己。佛菩萨穿衣,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佛菩萨吃饭,也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活在世间是为自己活的,把自己的寿命看得很重。佛菩萨的身相在世间是为一切众生作好榜样的,而不为自己。所以,他穿衣不为自己,吃饭也不为自己,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要从此处学。
佛法的好处是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改变工作行业,就在现前生活方式里成佛成菩萨。生活很富裕,就作天下富裕人的榜样;生活很清苦,就为一切清苦人作好榜样。那都是佛,都是菩萨。在你的工作行业中,为同行作好榜样。凡夫做事业为自己,为自己的集团;菩萨的心念念为尽虚空遍法界,心量不一样。心量广大、心地清净、心地慈悲,所以身心健康,自在、快乐、幸福。因此,佛教我们“应生无所住心”。“无住”是《金刚经》修学的宗旨,贯穿整部经典。
《金刚经》既然是大般若的纲要,由此可知“无住”也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说《般若经》的中心。此二字,释迦牟尼佛何必说二十二年?实在讲,不要嫌二十二年多,我们感觉二十二年太少了。佛如此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依然不肯做,处处还是着相,还是要住。假如我们一听就照做,佛就省事了,不必那样辛苦,不必说那么久。这就说明佛说法是应机而说,苦口婆心。一切无住,要记住这个原则。
“最后更就菩萨修六度时”。“六度”就是菩萨的生活,六波罗蜜都落实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六波罗蜜。譬如,吃饭是布施。布施是舍,是放下。吃饭时不要执着饭菜的好坏,不要挑剔。好吃,很好;不好吃,也很好,都好!这就是修布施。一定要讲求味道如何,布施就没有了,就是分别执着。所以,吃饭是“布施波罗蜜”。再细说,财、法、无畏布施全都具足,均在这一口饭、一箸菜之中,圆圆满满!
吃饭就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规矩。吃的时候规规矩矩,餐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饭时端坐,这些都是守规矩,就是持戒波罗蜜。吃饭要有耐心,细嚼慢咽,这是“忍辱波罗蜜”。狼吞虎咽就没有忍辱。少吃肉类,多吃青菜;少吃油炸的东西,多吃清淡的,则肠胃吸收养分没有障碍,是属于“精进波罗蜜”。吃饭时规规矩矩,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保持心地清净,专心用餐,即“禅定波罗蜜”。色香味,甜是甜,辣是辣(不是一切都不分;不分,人就麻木),吃得清清楚楚地,是“般若波罗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具足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到那里修?穿衣、吃饭、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事事具足圆满六波罗蜜,过的就是菩萨生活。凡夫是一餐饭吃完之后,什么都不知道,迷惑颠倒。学佛跟没学佛,不一样就在这里。学佛的成绩在容貌上,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上,一看便知你有没有功夫。身心健康、容貌圆满,这是修学的成绩。那一尊佛菩萨的面孔不是圆满的。阿罗汉没有明心见性,还有分别、执着,所以相貌很奇怪。但是他的容貌是健康的,是长寿的。容貌古怪,不是病态。菩萨明心见性,个个面貌都很圆满,佛经中常常赞叹菩萨的容貌如满月。“满月”就是丝毫欠缺都没有,圆满之相。修行如果自己得不到受用,不是理论上有错误,就是方法上有错误。理论、方法上若没有错误,修行一定得殊胜的果报,一定得很好的受用。
“于庄严佛土”是报佛恩。我们在一生中能得如此的幸福,是佛菩萨教诲我们的。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怎么会得到!佛菩萨的恩德太大了,我们要报恩,唯一就是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真正的庄严是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佛菩萨教我们庄严佛净土,不是用别的,是教我们修清净心。我们的心清净是真正庄严佛净土。
形式上的庄严是表法的,这种庄严是为了接引众生。道场布置得富丽堂皇,让人一看就生欢喜心,很欢喜的走进来,此是为接引大众的。真实的庄严在清净心,如果只着重表面,心地不清净,没有感应,得不到真正的受用。换言之,你还是有烦恼,有妄想,有忧虑牵挂,依旧过六道轮回的生活,你得不到受用。得真实受用,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超越六道轮回。方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庄严佛净土。虽然修六度,虽然庄严佛净土,“亦无所住”。心里还是若无其事,事上要认真,规规矩矩的做,一点也不马虎,如法的做,心地保持清净,决定不染,方是“无住”。
如果心不清净,那种庄严是假的,六度也是假的。我们心清净,所做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真的。般若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即是般若!是故自始至终讲无住,即是指保持清净心,佛心清净。
‘“则非”句,不住法相’。经上讲的“则非”是不住法相,‘“是名”句,不住非法相’。非法相是空。我们事事如法地做,这是不住空。虽做,心地清净,没有分别、执着,不住法相,即是空有两边都不住。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