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则非”、“是名”两句,即开念佛法要也。‘则非’,明自性清净,本无有念。‘是名’,明妄念繁兴,必须执持名号以除妄念。
‘庄严佛土,应不取着、不断灭’。因为两边要离,空有不着,所以经文上有“则非”、“是名”。‘则非,明其不取着相’。也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行而无其所行,得而无其所得”,即是不取着相。‘是名,明其非断灭相’。方是真的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真修,时时刻刻没有间断。正如世尊前面所示现的,穿衣,六波罗蜜具足;吃饭,六波罗蜜也具足。是故,穿衣是修六波罗蜜,吃饭也是修六波罗蜜;迎宾送客,亦是修六波罗蜜。那才是菩萨行,菩萨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上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活。虽然生生世世修福,依旧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原因在此。今天把原因找到,只要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就能出离三界,永脱轮回。不住相,也不能断灭相。不断灭相,是认真去做。虽然做,心中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样做,与《金刚经》的修学宗旨就相应,也就是无住生心。
4.性必现相,性相从来不离。相从性生,仍应会归于性也。
何以不可以断灭相?‘性必现相’。性是体;体一定起作用;起作用就现相。‘性相从来不离’。我们凡夫见不到,就是因为我们迷,执着。如果不分别、不执着,觉悟了,就见到真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金刚经》最后讲到“如”,“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一切经一开端,“如是我闻”,那个如就是一如之意。万法一如,性相一如,确实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见不到性是因为迷,是因为执着。‘相从性生,仍应会归于性也’。因为它本来就是性,我们硬把它看成相,错在这里。
5.“则非”、“是名”两句,即开念佛法要也。‘则非’,明自性清净,本无有念。‘是名’,明妄念繁兴,必须执持名号以除妄念。
‘则非、是名两句’。《金刚经》上这两句用得很多。‘即开念佛法要也’。江味农居士,一生四十多年时间用在《金刚经》上,可以说他是《金刚经》的专家,是《金刚经》的权威。然而他在行门上,取的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说法是他发明的,古人没有这个讲法,他说得很有道理。
‘则非,明自性清净,本无有念’。《金刚经》上这两个字,是从性上讲。凡是讲“则非”,都是从性上讲的。凡是讲“是名”,都是从相上讲的。明白这个意思,看《金刚经》就能看出法味。清净心中没有念,念是妄念,本无妄念,本来无念。
‘是名’,是从相上讲,‘明妄念繁兴’。“繁”是繁多、繁杂,“兴”是起来。无量无边的杂念起来,这是妄念。‘必须执持名号以除妄念’。须菩提尊者问“云何降伏其心”,意即是怎样降伏这些妄念。
净宗的方法比《金刚经》简单,《金刚经》讲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抓不到要领,还是无法下手。云何降伏其心?净宗是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应云何住?南无阿弥陀佛,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就行了。你看,一句阿弥陀佛把《金刚经》的问题都解决了。方知净宗不可思议。所以,般若要是离开净土,决定得不到究竟。就跟《华严》一样,《华严》到最后,要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生导归极乐,《华严》也不能圆满。所以,净宗是真正的大圆满,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
“必须”二字非常肯定,一定要用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把妄想念掉。禅宗里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禅宗用观照的方法,观照是觉。净宗用念佛的方法。念头起来不怕,立刻就提起佛号,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转过来。不管是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只要念头一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是真功夫。真正念佛人,是这个念法。念头要转得快,不要让妄念继续发展,要让佛号继续。明白此理,就可以说,《金刚经》句句都是念佛法门。
诸位从理上仔细观察,就能够体会古人所讲的,般若跟净土有密切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究竟是什么密切关系,你就明了了。
6.念佛必应念至无念而念,妄尽情空,一心清净,是谓一心不乱。心净即佛土净矣。
‘念佛必应念至无念而念’。这与般若完全相应,要念至无念而念。‘妄尽情空’。“妄”是妄念,妄念没有;“情”是情执,也没有。‘一心清净,是谓一心不乱’。即是净宗说的“一心不乱”。心清净,佛土就清净,才能往生。如果达不到这个境界,虽念佛,亦不能往生。特别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几时你念到心地清净,往生就得到了。有人念一辈子佛,心不清净,所以他不能往生。有人在临终的时候,一念十念心清净,他就往生。往生是要心清净,一念相应一念生。一念佛号,心是真清净,那一念就生。念念清净就念念生。
往生关键的时刻,就是临终最后那一口气,那一句阿弥陀佛,心果然清净,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执着,决定往生。《饬终津梁》文字比较深一点,以后有人改写得很浅,名《饬终须知》,教我们,人在临终的时候,应该如何帮助他人往生。临终若遇到善知识帮他助念,往生不成问题。最怕遇不到善知识,家亲眷属在旁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他还能往生?自己修学的功夫不到家,这时外缘就真正主宰你的命运。他本来心是清净的,一下又乱了。这是冤家对头,本来他可以往生,又把他抓到六道里来,这那是孝顺?是非颠倒!家亲眷属一定要明理。到时,丝毫悲哀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一心一意帮助亲人往生,才是正确的。
其实多数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亲债主害了,本来是可以去的,临终又哭又闹把他的心搞乱了。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你想去修行,想往生,他就硬把你拉回来,非常非常可怕。我们明白了,平常要提高警觉,要预先防止。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有功夫。底下一段经文是上面这一段的小结。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