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在三年前有一天晚上夢見過世二十年的車間主任。從那時起,在念佛和早晚功課的時候,常常出現他的影子,心裡非常煩惱,同時有恐懼感,如何才能排除?
答:你夢到過世的人,總是他與你有緣分。《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凡是夢到過去的家親眷屬朋友,都是他們有求於你,你應當要幫助他。他是求你超度他,這是好事情。我們發心皈依學佛,曾經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就是幫助,現在眾生來找我們,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有使命去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幫助的方法,就是誠懇的誦經、念佛迴向給他,或者是以七天為期,或是以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為期,你能這樣幫助他,他就離開了。
問:末法時期應該如何護持出家修行人?什麼環境之下可以供養,什麼不可以供養?
答:這要靠你的智慧細心觀察。出家修行人是不是真正如法修行,果真如法修行,護持供養有大福報。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果然能遠離十惡,一心向善,身口意三業都能照十善業道來修行,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不是照這個方法修行,就不是修行人。不但我們看別人,最重要自己要肯修,自己不肯認真修,就無法觀察別人是否真修。
至於在什麼環境之下可以供養,就是在他缺乏的時候供養,在有困難的時候必須幫助,而無需錦上添花。他的生活已經過得很好,再去供養他,往往就會有過失。必須要曉得,人在清苦修行之下,往往有道心,名聞利養來了之後,道心沒有了,貪心起來了,這樣就害了修行人。所以,佛教導在家弟子,對出家人的供養只限於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是如法的。
但是現在四事供養,許多人都供養錢財,錢愈多貪心愈重,道心喪失了,佛在經上講的「積財喪道」,這種供養把他供養到三途去了,這是我們做錯了。而出家人對一切供養又不能不受,佛講應當有慈悲心為一切眾生作福田。可是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正在斷惡修善,真有資格為眾生的福田,如果不是眾生的福田,眾生供養我,我就負債。古人講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們修淨土法門,換言之,在這一生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接受一切施主的供養,都變成了負債,生生世世遇到緣必定要還債。這才曉得應當如何修供養,如何護持,出家人如何接受。
問:為何不能達到見和同解?
答:主要的原因就是專門見別人的過失,不能和睦相處,所以見和同解做不到。見和同解最小的範圍是在家庭,一家人和睦。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夫妻好合,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怎樣能和睦?專看對方的好處,不看對方的缺點。夫妻沒有結婚的時候,彼此都看對方的好處,所以生歡喜心;結婚之後,專看對方的缺點,所以會吵架。若能保持一生永遠看對方的好處,不要將對方的過失放在心裡,夫妻就能百年偕老,家庭就和合興旺。
常常看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上,就造成破和合。破六和合在僧團裡是阿鼻地獄的罪,在世間法裡,這是破壞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世界和平,所以這個罪過很重很重。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決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我們的心純善,心永遠是清淨、真誠、慈悲,這是自性,這是真心、佛心,這樣我們才會有成就。
問:如何在經商的環境中保持心地清淨?
答:《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佛菩薩表演經商的身分,我們可以學習;五十三參就是我們現實社會五十三種不同的行業。譬如你經商開店,店就是道場,老闆就是佛陀,員工就是菩薩,顧客就是你度眾生的對象,完全佛化。念念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社會安定,擁護世界和平。所以,佛法是任何一個行業、家庭統統可以落實,真的是不分國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
佛法與世法實在是一念之差,一念覺,世法就變成佛法;一念迷,佛法也變成世法。為一切眾生服務,念念利益一切眾生,這是覺;念念利益自己,這是迷惑。如果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看起來好像是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一般做生意的人,常常在一起談到偷稅,說不偷稅就不能賺錢。而偷稅是犯法的,國法不許可,佛法也不許可,你犯了偷盜罪,這是五戒裡的重戒。
可是我們讀祖師的傳記,淨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在沒有出家前是政府公務員,管稅收出納。金錢從手中過是很方便的事情,他就起了盜心,偷國庫裡的錢來放生。以後被發現了,這個罪是死罪。可是一調查,他沒有把這個錢做別的用途,而是拿去放生。法官看到也很難辦,他犯的法確實是死刑,但他做的事是好事,他沒有拿去享受,所以把這件事情向皇帝報告。皇帝聽了,就吩咐執法的人將他送到法場殺頭,並交代監斬官看他怕不怕。如果他不怕,就放回來見皇帝,害怕就殺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被綁在法場要砍頭了,一點都不恐懼,非常鎮定從容。監斬官就問他:「你怕不怕?」他說不怕。「你為什麼不怕?」「我一條命救了千千萬萬的生命,值得!」後來皇帝召見他,問:「你想做什麼?」他說他想出家。皇帝就成全他出家,並作他的護法。
由此可知,破戒不破戒、犯法不犯法在一念心,你一念心是善的,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這不叫偷盜,這是開緣。所以,你要是有永明延壽大師這種心願,你做生意逃稅,把這些錢用來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救助一些苦難的眾生,你做的是功德。如果是為了自私自利,為了自己享受,就造罪業。
問:如何合理用經商賺來的錢,才不至於造業?
答:學佛的人應當懂得,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所得到的利潤都要幫助世界苦難眾生,自己生活愈簡樸愈好。實在講,愈是簡單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的許哲居士一百歲了,一生沒有生過病,心地清淨慈悲,生活非常簡單、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鹽、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李木源居士問她:「妳為什麼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說:「我天天跟最窮的人在一起,我要是穿上新衣服,就對不起他們。」這是菩薩,不是凡夫。
凡夫無不貪圖享受,對飲食無不講求,結果出了一身毛病。許哲居士一生那麼健康、自在,很值得我們反省、學習。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理,通情達理,然後才能如理如法的修學,也就是如理如法過日子,工作、應酬都不過分,都能懂得節度,做到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