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用四攝法獲得好人緣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9)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大家庭與小家庭
  因果教育:孝德致感(顧忻)
  心得交流:eb34107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5.6.15 星期一 Vol. 424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怎麼樣獲得好人緣?佛教我們用四攝法。請看本期專欄

  『阿羅漢,此云「無生」。三果於四禪天,進斷』,進是進步。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台灣2015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通啟Facebook噗浪Twitter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用四攝法獲得好人緣
 
 

  怎麼樣獲得好人緣?佛教我們用四攝法。

  第一是「布施」。這個布施跟六度裡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布施是斷煩惱、把慳吝的心布施掉。四攝法裡的布施,就是今天講的送禮、請客,禮多人不怪。無論跟什麼人,就是對小朋友,第一次見面也送一點小禮物。天天見面的打個招呼就可以;很久沒有見面的,或者是年節、特別的節日,送一點小小的禮物。布施不一定是指錢財,頭一個是布施真誠,無論什麼人我都用真誠心對待。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四帖疏》中教導我們:「一切從真實心中作」。對一切人、一切事物,真誠心能感動人;心不誠,樣子裝得再好,總有漏洞被人揭穿,一揭穿,一文不值。布施禮貌、笑容、大量(度量要大)、包容,統統叫布施!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希望一切大眾對我都生歡喜心,都能照顧、幫助我,用什麼方法?你只要做到禮貌待人,又能忍辱這兩條,你的人緣就好。布施關懷、協助、處處能夠捨己為人,哪個不歡迎你!先要修忍辱波羅蜜、學吃虧才有福報。對什麼人禮節都周到,真正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你肯定是到處受人歡迎。冤親債主遇到你也不找麻煩,都被你感化。我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受到別人接待的地方,人家對我們有恩德。古大德教導我們「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後來我們離開了不可以毀謗他。他有恩於你,你要是毀謗,是忘恩負義,以後沒有人敢收留你,曉得你的為人。你要真正得到大眾的愛戴、歡迎、擁護,要懂得知恩報恩。他可以毀謗我,我不可以毀謗他,我要讚歎、褒揚他的長處;他的缺點,我們絕不批評,只記住他的恩德、好處,念念不忘感恩、讚歎。你要這樣做人,在世間無往而不利,誰都歡迎,沒有一個人不讚歎、歡喜、接納你,這個利益多大。你要是毀謗別人,這些功德利益全都沒有了。人人對你防範,不敢接觸你。

  第二是「愛語」。愛語就是關懷、愛護、照顧他。愛語不是說些好聽的甜言蜜語。如果愛護一個人,罵他,呵斥、教訓他,都是愛語。父母教訓兒女,呵斥、罵他是愛他。學生有過錯,老師呵斥也是愛護他。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交流,真誠的相待,要多為對方著想,不要想自己。你能夠為對方著想,這是真正的愛語,對方有過失,要知道規勸,這裡面都有善巧方便。

  第三是「利行」。行是我們的造作,所有一切的造作決定是利益眾生,這是真正將眾生安立在善處。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生活、行為表現的是幫助一切眾生安立在至善之處,示現「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的生活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得多自在、幸福、美滿!心裡沒有憂慮、牽掛、分別、執著,心自在;身沒有負擔、壓力,身自在。身心自在這叫大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滿。看佛陀的示現,我們得到啟示「知足常樂」,生活所需的夠了,不要再多求。如果還有多餘的,讓大家享受,那真正叫種福,福永遠享不盡,所以不要積財,要積德。你只要有福報,再大的災難你不會受苦頭,為什麼?你有福。沒得吃的時候,自然有人送東西給你吃;沒得穿,自然有人送衣服給你穿,為什麼?別人沒得吃的時候你幫助他,別人沒得穿的時候你也照顧人,照顧別人是因,將來得到的是果報。你說有多少財產,其實身上一張鈔票也沒有。財產是銀行給你寄來的通知單寫上的阿拉伯字;過幾天貨幣貶值,那個數字沒有了。有數字,你沒有得到;丟了,你也沒有失掉,想通了就自在,何必為這些操心?財富從你面前流過的時候,好好的運用、支配,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你就真正做了好事。所以你有財富是福報,會用財富是智慧,有福報沒有智慧,福報會變成禍害。老子說「福兮禍之所伏」。所以要懂得布施,知道怎樣修真正永遠享受不盡的福報,你要有智慧,要認識福田,要會種福。要趕快修福,不能等待,再等待幾天你的福報也就完了、過去了,你的好運走完,那時候想修福沒有力量,所以一定要抓住、認識、掌握機緣,你就成功了。世間人所謂建功立業,佛門講積功累德,這是佛的利行。

  第四是「同事」,菩薩才能做到。我們現在不是菩薩,我們的同事只能說是同學,一同向佛菩薩、聖賢人學習。真正菩薩的同事,我們學了會墮落。所以這四攝法,我們做前面三條,布施、愛語、利行。

  四攝法就是如何用心、待人處事接物,是我們結人緣、結法緣的方法。人緣好,你就得到許許多多人的幫助,不論做什麼事業,幫助你的人多了,怎麼會不成功?所以要結人緣。你要肯布施,跟人家結恩惠,要真正愛護他,一生生活所作所為對他都有真實的利益,他怎麼不敬愛你,你想做什麼事情,他怎麼會不協助你!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9)
 

四四、明四果離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此是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不是阿羅漢。

1.『阿羅漢』,此云「無生」。三果於四禪天,進斷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盡,便證無生法忍,不受後有。生死從此了矣,故稱無生。然其心中,實并法亦無之。因其無法,則生滅心息,故曰無生。是亦假名無生耳。

  『阿羅漢,此云「無生」。三果於四禪天,進斷』,進是進步。再向上推進,斷『上二界』,就是色界、無色界。色界四禪,無色界四天,總共八層。每一層有九品煩惱,思惑。九乘八,七十二。『七十二品思惑盡』,色界的因沒有了,無色界的因也沒有了,出了三界,即是超越三界。

  『便證無生法忍』是真的不生了,不會再到六道來輪迴。六道裡的生死沒有了,所以他真的證無生法忍。

  『不受後有』。「後有」是什麼?死了以後還要投胎,就「有」。阿羅漢沒有了。我們很麻煩,死了還要投胎,《地藏經》上講,頂多七七四十九天,又去投胎了。你若明白這個真相,就要知道千萬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我們學佛,目的何在?求不死。能做得到嗎?能。念佛往生,往生不是死。有很多人誤以為念佛人是求死,大錯特錯,嚴重誤會。很多人不敢念《彌陀經》,以為念《彌陀經》是送死的,此是極大的誤解!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人還活著,沒有斷氣,頭腦很清楚,眼睛也看得見,耳朵也聽得到,嘴巴也會說話,那是死?臨終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福報大的,臨走的時候身體很健康,告訴旁邊家親眷屬,佛來接引我,我跟他走了。是活著走的。福報差一等的,臨終生病,但是他頭腦清楚,大家念佛幫他助念,他也跟著念佛。臨走的時候,別人以為他嘴巴動,念佛走的;其實不是念佛,他是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要走了。嘴巴在動,沒有聲音,說不出來而已。
這些年來,我們見到的、聽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很多很多。台灣這四十年中,念佛真正往生的,最保守的估計,也在五百人以上。如此一個小地方,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多人往生,非常殊勝。

  台南將軍鄉一位老太太是一年前往生的。老太太不認識字,心地非常慈悲,也不懂什麼是佛法。佛也拜,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到處都拜。三年前,她兒子娶了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就勸她不要亂拜,在家裡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老太太很難得,聽她媳婦的話,果然就在家老實念佛。念了三年,預知時至。那一天晚上吃晚飯,她交代家裡人說,「我要洗澡,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兒女非常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她沒出來。到裡面去看看,確實洗了澡;叫她,沒有聲音。她家有個小佛堂,老太太洗完澡,換了衣服,穿了海青,在小佛堂裡面,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往生了!站著走的。才知老太太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了。

  台北的李濟華居士往生,亦不可思議。李老居士八十多歲,大概他是兩個月以前就知道自己那一天走,所以星期日出去看看朋友,見最後一面,他也不告訴人。走的那一天,念佛團聚會,大家在一塊兒念佛,念一支香,跟打佛七一樣。當中講開示,通常講半個小時;他那一天非常高興,講了一個半小時,懇切的勸大家念佛。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他要回家去了。佛友認為他八十多歲,講一個半小時,講累了,要回家。他下了講台,講堂隔壁就是客廳,他在客廳沙發上一坐,往生了!你看,往生之前,講一個半鐘點,音聲宏亮,沒有一點病,下台說走就走。這個法們必須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才可以,不相信是沒福。世間是假的,一場空,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真的不相信,信假的,可謂愚癡到了極處。

  「不受後有」,真正能往生就是不受後有。以後六道生死輪迴再也沒有了,這個問題永遠解決了,這才是大丈夫,才是英雄好漢!

  『生死從此了矣,故稱無生。然其心中,實并法亦無之。因其無法,則生滅心息,故稱無生。是亦假名無生耳』。從事相上講,阿羅漢不會到三界來投胎,不會捨身受身,六道輪迴的生死,永遠斷掉了。阿羅漢不但沒有這個執著,就連「斷上二界七十二品煩惱」的念頭都沒有。並不以為,我斷七十二品思惑;沒有這個念頭,連修學的法都不執著,所得的果自然就更不會執著。由此可知,世尊建立這些名相,實在是為了解說方便。相是假相,名是假名,是故名與相都不可執著。

  「阿羅漢」這個名相的意思也略說一說。

2.阿羅漢一云「殺賊」,殺煩惱賊之意。又云「應供」,以一切漏盡,當受人天供養之意。

  『阿羅漢一云殺賊』。它有三個意思:殺賊、應供、怖魔。殺賊,『殺煩惱賊之意』。有一些人看到佛經的這些名詞術語,感到很奇怪,佛家不殺生是第一條大戒,怎麼阿羅漢還殺賊?賊是比喻。賊,偷竊我們的東西,我們的財物受損失。煩惱能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德能,好像煩惱把我們的智慧德能偷走,所以比喻為賊。賊滅掉之後,我們的財物就不會受損失。賊是指煩惱,即貪、瞋、癡、慢,不是真的賊。

  『又云應供』。應是應該;供是供養。應該接受天人的供養。因為『以一切漏盡,當受人天供養之意』。我們供養阿羅漢真的種福!他是福田,所以供養他,讓一切眾生得福。我們讀了《金剛經》就知道,阿羅漢的福田不大。《金剛經》講的無上福田,得無量福德,超過阿羅漢太多太多,我們應當認真地學習。這是世尊引用小乘四果來說明,不分別、不執著,所得的成就。下面這一段,尊者為我們現身說法,他自己出來作見證,就更親切、更容易體會與了解。確確實實要離一切相,不應該著相。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世人於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預備,不致臨時失措。而關於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預修,且以人之預修者為癡。而以己之肆志縱情,姿行淫殺,為有福,為有智。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

 
倫理道德:大家庭與小家庭
 

  我老家是明清兩代桐城派的基地,這個學派在歷史上很有名,所以讀書的風氣很盛,農村裡面小朋友從小都讀書。有個讀書的風氣,我們才沾到一點點邊緣。看到過過去那個樣子,大家庭,諸位如果看過《紅樓夢》,小說,《紅樓夢》是寫一個家庭。古時候家庭確實就是那個樣子,《紅樓夢》上那個家庭是敗了,從盛到衰,很快。古老的家庭至少五代同堂,這一家人口,少的大概兩百人左右,少的,人丁已經衰了;興旺的,就是一般中等的,興旺的,應該是三百人左右;真正興旺,七、八百人。這麼大的一個家族、一個家庭共同在一起生活,沒有規矩不行。中國歷史上,這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家,家對於社會、對國家的貢獻太大了!

  中國古老的家庭,第二次大戰結束,我們跟日本人八年抗戰,勝利之後我們最大的損失,家沒有了,這個戰爭把我們從前的家全都毀掉了。在古人眼睛裡面看我們這一代,是什麼?家破人亡,非常悲慘。我們自己已經習慣在這裡頭,麻木不仁了,沒有辦法覺知。中國是大家庭制度,外國是小家庭,現在都學外國。兩種制度各有利弊,但是中國老的制度比現在這個制度好,人在這一生活得幸福;現在人活得可憐,沒有幸福可言。中國大家庭,至少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不要操心,將來年歲大了,養老沒有問題,也不操心,家養老。中國人教育的理念,是小孩嚴加管教,培養他的德行,培養他的智慧,培養他工作的能力,這是家庭教育要負擔的。

  從前教育不是國家的,是家庭的,這家教,家庭學校就是私塾。我們看到現在中國地圖,展開來看,城市外面有很多村莊,這個村莊叫王莊,那個村莊叫李莊,那是什麼?以前那裡就是一家人,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現在這個名字還留著,實際上沒有了,這非常可惜。所以家,這麼大的一個家庭,這麼多人口在一起居住、一起生活,它有家道,它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你家庭經營的事業。現在小家庭沒有了,這統統講不上了。落葉歸根,從前那個大家庭才有,現在沒有了,現在沒有根,哪來的根?落葉歸根是回老家,回老家是什麼?養老。老了,不再工作了,回家去養老。

  回家養老是非常幸福的,晚年的生活家庭供給。老人常常跟小朋友在一起,你想三百人的一個家庭,小朋友大概有五、六十人,小朋友,所以兒孫繞膝,那種天倫之樂現在人想像不到。都是自己的晚輩,兒子輩、孫子輩、重孫子輩的。小朋友上學讀書,老人茶館裡面聊天、談說;同時,小朋友下課,教這些小朋友們,講故事給他聽,他真有樂趣。

  現在的老人可憐!東方人還有這麼一點概念,可以跟父母住在一起,外國沒有,外國年老了進養老院。養老院裡面,物質生活照顧得還可以,精神沒有。我們參觀老人院,看到老人痴痴呆呆的,在外面曬太陽,從早到晚沒有人跟他談話。所以精神生活沒有,我們中國人有句話說坐吃等死。他確實很悲傷,因為老人院每個星期總有一、二個走了,抬出去了,他就會想到哪一天輪到我,你說這種心情多悲哀。兒女一年來看他一次都不得了,很稀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寄一張賀年卡送他,他對著那個卡片總要看好多天,人看不到;有些連卡片都沒有。所以這個在今天講,這是社會上大問題!

  從前中國古老的社會,幾千年沒有這個問題,家養老,這是大家庭的好處。大家庭制度,家裡面的成員,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賺的錢都要寄回老家;你自己有需要,老家支持你。所以他沒有私財,自己除了自己生活所需的之外,多餘的都要送到老家去。家裡面用這個錢擴充,置產業,多半是買田地、買山林,所以他家庭經濟無憂無慮。家是一個人一生保障,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誰支持你?家支持你,家有財力,家有人才。如果是做官的,或者像現在經營一種企業的,他社會關係就都夠。所以兩個細心去比較,老制度比現在小家庭制度好,小家庭完全靠自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四九集)2012/3/23 檔名:02-037-0249
 
因果教育:孝德致感(顧忻)
 

顧忻。以母疾。葷辛不入口者十載。雞初鳴。具冠帶。率妻子。詣母室問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嘗離左右。母老。目不能物。忻日夜號泣。祈天。刺血寫佛經數卷。母目忽明。燭下能縫紝。九十餘無病而終。(孝義傳)

  顧忻宋朝秦興人,在他十歲時,不幸父親就去世了。從此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顧忻事奉母親,非常孝順,可是母親體弱多病,顧忻憂心忡忡,想盡辦法挽救母親,於是自己發心,戒除葷肉五辛之類食物,一概不入口,整整十年,每天至誠祈求母親身體,早日康復。果然孝心所感,母親身體,終於康復。

  顧忻成家後,仍然每天早晨,雞剛報曉,便起床帶領妻子到母親房間來問安,並隨侍左右服勞奉養,如此五十年間,不曾一日間斷,也不曾一日離開母親左右。後來母親年老,眼睛忽然看不見,顧忻非常憂傷,日夜對天號泣祈求,又至誠刺血書寫佛經數卷,用以回向,祈求佛菩薩加被,使他母親重見光明。不久其母眼睛,果然康復,並能在燭光下縫紉衣服。後來其母安享天年,到九十餘歲,臨終時,毫無病苦,安詳而逝。

  ※孝經云:「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綜觀顧忻為母茹素,為母對天號哭,乃至為母刺血寫經,至誠祈求加被,其精誠孝心,哀感天地神靈,諸佛菩薩,業力因而轉變,終得病弱轉為康健,眼瞎重見光明,更能安享高齡,無疾善終。足證至孝心力不可思議。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六九)

 
心得交流:eb34107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受益

最近我對「能夠穿得暖,吃得飽,有個能夠遮蔽風雨的地方就足夠了,其他的不要求」這句話,有了一點更深的體會。

半年前,我已經聽經一年多了。當時處在十字路口,根本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曾請教一位同修:「我應該多想掙錢的事情,總在家待著也不是事」。我很是猶豫。突然間想到師父講:「能夠不受幹擾,有個地方讓你專心聽經念佛,是最大的福報,有福要會享」,「能夠穿得暖,吃得飽,有個能夠遮蔽風雨的地方就足夠了,其他的不要求」。是呀!我要會享福,師父講的這些物質條件我都符合,而且要超過一點。儘管我不知道這些話的深意,但我知道師父講得一定是對的。

這半年下來,每天聽經念佛。心裡越來越平靜,我發現我真的很幸福。儘管有的時候,上網看房子,有的時候在淘寶上看衣服。每當這個時候,想到師父講的這句,就能夠提醒自己「我現在是最幸福的,那些不要求」。於是就能夠放下。現在關心這些資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師父講經,我感覺只要能夠認真落實一句兩句,就會受益匪淺,儘管我還是不明白這幾句話的深意,但我知道:我如果能夠在生活上落實這幾句話更長的時間,我會得到更真實的利益。我鼓勵我自己要一直堅持下去!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希望三寶加持!感恩師父!感恩同修!感恩諸佛菩薩!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有人說念佛必須先通過身體關,才能得力;如果身體不清淨,有病,這樣心無法清淨,請問此說正確嗎?

答:這個意思就是念佛一定先要有個好身體,才能得力。怎麼樣能叫我們的心清淨?念佛心就清淨,念佛心就平等,念佛心就覺悟,念佛心就慈悲。你要先把身體做到清淨,就不必念佛,你已經成就!所以有這些問題,最好讓他去看看「山西小院」,看看這個他就明白了。如果身體不好的話,「山西小院」提供你這個參考資料非常好,他們那班人是念《地藏經》,很有感應。可是裡面也有幾位念《無量壽經》,感應是一樣的。所以說這念經、念佛,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心就清淨。然後用清淨心念佛,他當然會有感應。

問:兒女發心捨壽給父母,父母能得到嗎?

答:古大德給我們講「誠則靈」。真誠到極處有感應。你要捨壽,壽裡頭有吉凶禍福,有人壽很長,但活得很辛苦、很受罪!那你要把這個壽捨給你父母,讓你父母年歲大再多受一點辛苦,那就錯了。如果你有福報,你有智慧,那個好!由此可知,還是要靠修行。以真實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再能有願心,讓父母真正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早一天去好!何必一定要把他拖在這個地方受苦受難?

  明白之後,在這世間住多久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往生。《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所記載的,許多念佛人,時間並不長,三年、五年他就往生。他三年、五年念佛的功夫成熟,後面的壽命不要了。那麼有真正能去的還不去,只有一樁事情,他有法緣,如果沒有法緣,趕緊去。他去也是度眾生,瑞相希有,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這就能度很多人。

  所以念佛往生一般講,三年足夠!你為什麼去不了?你沒有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你念三十年都去不了。你要真的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沒有執著,三年足夠!《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往生,哪有三年不能往生的?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往生傳》跟《淨土聖賢錄》裡面所講的才能講得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問: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薩的菩提心性上出現了問題?

答: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有沒有這個心,這很重要。你看看四十八願,十八願是講「一向專念」,十念必生,但是十九願是講「發菩提心」。《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本子專講念佛的方法有兩段經文,就是「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在這兩品裡面,我們讀到,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還是一心三輩,最重要的兩句話,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每一段都有這句經文,你就曉得這句經文是多麼重要!

  「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所以有人就執著十八願,日本人講本願念佛只講第十八願,沒有講十九願,這是有問題的。跟《無量壽經》講的不相應,《無量壽經》明明講兩句,他只要一句,「發菩提心」他不要,他專要「一向專念」,這個往生有問題。本願是著重在四十八願,這是正確的,但是決定不是四十八願裡頭的一願,其他的都捨掉。而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教導我們,都是《華嚴》教義,「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願任何一願一定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多就是四十八,一就是任何一願。任何一願都要具足圓滿的四十八願,這就對。這才是淨宗所講的信願行三資糧!不能執著一願,捨棄其他的。

  往生淨土一定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念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念佛,心不清淨,妄想太多,所以功夫不得力。

  (節錄自21-32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