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過去沒能讓孩子多勞動
最近這段時間事情比較多,加上有兩天身體不舒服,於是要女兒多分擔了許多家務,比如買菜做飯,一直以來家裡的碗都是她在洗。但是其他的事情比較少做。通過這段時間多做家務發現。原來做家務對於孩子乃至於家庭是這麼好的事。這才知道過去太過於保護孩子。
有次末學把家裡所有要買的菜寫在一張便條上,給她錢,讓她去買。哪知道她買回來以後,特別高興,就像蔡禮旭老師說的,這個時代如果把孩子教好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雖然末學還沒有把女兒教得有多好,但是現在像女兒那麼大的小孩自己一個人去買菜的確實不多。所以她買菜的過程中被很多賣菜的阿姨奶奶伯伯爺爺誇獎,還被院子裡小朋友的媽媽誇獎,她特別有成就感。
其次是勞動讓她覺得自己特別有價值,她覺得能為媽媽分擔家務,能為這個家做出貢獻,覺得自己很有用了,買了兩次菜回來,特別高興,特別自信了。原來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不會,又擔心社會亂一個人出去太不安全,雖然這些考慮是必要的,但是沒必要過分擔心,應該要適時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做,反而會增長他的自信和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作為家長不能因為這些理由剝奪他成長的機會。
再後來就是她自己做菜,以前末學做菜她經常幫末學洗菜切菜,所以很多做菜的步驟她都會,於是末學也就放手讓她來做,但是那天她剛好買了無花果(一種水果)回來,邊做湯的時候邊急切的想吃,結果湯沒放鹽,一著急直接用鹽勺去攪拌湯,結果把鹽打濕了。末學在一邊提醒她做事情要專一,鹽盒裡的鹽不能打濕,要不很容易壞。
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也是教導孩子能力提升的機會,如果不讓她去做就不會發現原來孩子還有那麼多的不足,不讓她勞動家長也沒有機會幫助孩子提升他做事的能力,奠定德行的基礎。所以越早越積極的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勞動中來是對孩子成長極為重要的,不要擔心她吃苦受累,耽誤學習。孩子根本就不會覺得多勞動是吃苦受累,大人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來衡量孩子。這是過去末學所犯的錯誤,分享在這裡希望能讓更多的家長引以為鑒。
而且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事當中來了以後,對整個家庭氛圍的形成也是很好的事情。現在的媽媽大多數是職業女性,白天要工作,晚上回來還要承擔家務也是很辛苦的,如果能早一點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當中會讓媽媽覺得自己對家庭、對孩子的付出是值得的,會讓媽媽覺得很溫馨,更樂意去為孩子、為家庭付出。作為父親,自己在外面辛苦打拼,看到妻子把孩子教育得這麼好,這麼懂事,自然也會更珍惜這個家庭,在外面工作會更放心、更安心。
孩子也因此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懂得珍惜和感恩。末學就覺察到孩子做事以後氣質都在慢慢轉變,菜都不會隨便浪費,以前末學做飯時,菜隨意的散露在外面她也不在乎,可是輪到她做飯時,會把切多的菜放在冰箱裡用保鮮膜包好保存起來。這就是老夫子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吧,你不要她做她就會覺得和自己無關,也就不會去考慮這個菜是不是會壞,需要怎麼處理,反正都是你的事嘛!所以久而久之很多母親就會很心寒,這個孩子怎麼這樣一點都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於是又去抱怨孩子,孩子也覺得很冤枉很難受就會產生一些叛逆的事情,或者越來越悲觀消極的狀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小菩薩,在乎我們怎麼去引導他們,給予他們重任就是一種相信他們的一種態度。越是保護他們越不讓他們承擔任何責任。越是潛意識裡給他們一種我不行的資訊,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就會自暴自棄了。
所以說,進入現代社會,雖然不像農業社會那樣,沒有孩子參與家務事也無妨,但是卻關乎到一個孩子是不是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所以末學才認識到,放手讓孩子多做家務,多勞動,多擔當起責任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遠遠大於幫孩子選擇一個名小學、名中學來得重要得多。這是末學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分享給大家。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