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舍法,是舍其着有之病。舍非法,是舍其着空之病。病除,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便是佛境界。此之谓,“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舍法,是舍其着有之病。舍非法,是舍其着空之病”。凡夫二乘之病,不外乎这两大类。这两大类所包含的是无量无边。诸位不要认为仅仅“有”是无量无边,难道“空”还无量无边?空也无量无边。因为空跟有是相对的,“有”有多少,“空”就有多少。所以,数目字是相等的,都是无量无边,都要舍掉。“舍法”,不是不要法,不是把法舍掉,而是舍执着。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空有两边都不执着。
“病除,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便是佛境界”。寂是定,照是慧。寂是体,照是用。照也是体,寂也是用,寂照可以互为体用。初学,多数人是先得定,后开慧。所以,根性不是大利之人,还是循这个次第修。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守规矩,遵守老方法、老规矩。过去古圣先贤、祖师大德们都是循此路成功的,老方法、老规矩,怎么会有错误!千万不要认为,那个方法旧了,我们不要用旧的方法。新方法没经过试验,能不能成就,是未知数。老方法,多少人都是从那里走过来的,都成就了。我们要认真反省、深思,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要相信古圣先贤的经验,记取教训,遵循这条道路,我们的成功是非常有希望的。
先求寂,正如前面说,到一念不生,性光就显现了。性光显现就是照,一念不生就是寂。“寂而常照”。寂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当然是常照,此功夫相当高。从观照,照住到照见,寂而常照的照是照见。“照而常寂”。虽然常照,心永远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污染。常寂,就是佛境界。什么人证得这个境界?在大乘佛法里面,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证得,地位最低的是初住菩萨,最高的是等觉菩萨,即是入佛法界,就是宗门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此之谓,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是什么样的境界?就是寂照同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作榜样,教我们要发大心,发大愿,修大行,证大果。什么是大心、大愿?要度一切众生,要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个心才是大心、大愿。
至此,方是很具体的告诉我们,要把众生度成佛,才行。所以,此处的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如来果地上的大涅槃。如果讲分证的涅槃,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就证得了,但不圆满。一定要帮助证得圆满;没有证得圆满,我度众生的愿望,就不究竟。这才是世尊在《金刚经》上说的,发大心的人,发最上乘心的人,是《金刚经》的当机者。我们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真发心。发真实的心,功德利益就现前,就得真实受用。
11.無論修何法門,如能領會此中精義而行,成就必速且高。
《金刚经》里面说的原理原则,是整个佛法的要领,不仅仅是般若部。换言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总纲领就是《金刚经》。因此,这个道理、方法无论应用在那个宗派、法门,都能达到最高的效率。是故,中国佛门,无论学何种宗派法门,没有不念《金刚经》的。
读是一回事,如果对经义不能透彻明了,不能应用在行门中,亦无用处,读了也是白读。一定要把这些道理搞得很明白,并应用在行门当中。此处讲,修任何法门,就是依照佛法某一个法门修学。克实而论,同修们听了之后也有相当的了解。行门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决不是修学的法门与生活脱节;脱节就不是修行。从早到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有一切行持,都包括在此法门之中。
修念佛法门的,穿衣吃饭都念佛,与念佛都相应,时时没有离开念佛。参禅的人,穿衣吃饭也没有离开参究。诸位从这个例子就能知道,无论修学任何法门,行持都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方是佛法。
所有一切法门的总纲领、总原则,没有离开《金刚经》,都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是故必须要领会《金刚经》的精义。“精”是精华,“义”是道理。你要能体会般若的真正义趣,它的理论、方法、境界,并将它应用在自己的修学之中。
譬如我们念佛,就将金刚般若用在念佛法门当中。参禅的,就将金刚般若用在参禅的法门中。持咒的,持戒的,亦复如是。都将这个原理原则用上了,成就不仅快速,而且稳当。因为我们从根本下手,破三障、断烦恼、开智慧,所以成就既快又稳。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