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儒家教学的宗旨就是「五伦五常」,五常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再发展就是八德。八德有两种讲法,第一种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二种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们把这两种讲法合起来,去掉重复的,只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字是性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不能违背这十二个字,要与它相应,性德就显现了。修德就是把跟伦理道德不相应的妄想习气放下,性德就现前了。可见,中国老祖宗千万年教学的总纲领,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要是真的做到,你过的是天人的快乐生活。如果你能看破放下,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哪有不快乐、不自在的道理!
二、别释名义
【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根本。我们今天修学这么困难,原因就是对孝亲尊师一无所知,修什么样的善行都不能成就。一个人没有孝行,他做的善再多都是假的,就好像花瓶里面插的花,插得很多、很美、很漂亮,没根,几天就枯死了。所以孝是性德第一德。
孝是什么意思?孝的含义不可思议,中国文字充满了智能。中国文字之美、文字之善,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够相比的。孝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是指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现代人讲代沟,中国教育里没有代沟。没有教育才有代沟,有良好的教育,代沟就没有了。上一代跟下一代紧密结合在一起,上面还有上面,下面还有下面,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明白为什么要祭祖先?为什么要慎终追远?因为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够缺的。这是从纵的方面讲,我们能够在字面上很明显的看出来。还有无形的是横的,从有形跟无形合起来看,这个字就是佛法所讲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整个宇宙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跟我是一体,是我的自体,让人看到这个符号就能体会「孝」是这个意思。孝以宇宙万有一个共同生命体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个人只是本体里的小分子而已。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就是以此为根本理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孝的文化,以孝为本体。中国传统文化讲体、宗、趣,从孝延伸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趣。大乘佛法讲体、相、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自性,自性是从体上讲,宇宙是从相上讲,大慈大悲是从作用上讲,中国的老祖宗讲的跟大乘佛法相应,所以孝就是实相。由此可知,佛法不是迷信亦不是宗教,是究竟圆满的教育。
我们如何看待一切众生?年龄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事诸父,如事父」,把他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样的恭敬孝顺;看到儿童跟自己儿女差不多大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到什么时候才知道真的是一体?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不了解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真相大白,然后知道原来孝就是爱。爱人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人。
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孝」包含着自性的万德万能,所以一个人德行的启发一定从孝下手。尽孝就是自性性德的圆满流露。如果我们从事相上讲,五伦、八德统统包括在内,少一个,孝道就不圆满。佛法讲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条都具足其它四条。譬如「真诚」,真诚里头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有慈悲,少一个,真诚就有欠缺,就不圆满了;讲「慈悲」,慈悲里头一定有真诚,有清净、平等、正觉。举任何一个例子统统包括,这叫圆满。
所以圆满的性德,看用在哪方面,譬如在五伦,用在父子,称为「亲」;用在君臣,称为「义」;用在夫妇,称为「别」;用在兄弟,长幼有序,称为「有序」;用在朋友,称为「信」。名词虽不一,实际上都是「孝」的延伸,根就是一个「孝」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其根在孝,看用在哪方面,我们就用哪个字来表示。由此可知,孝道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教育也是从此地而建立的。譬如婴儿,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父母无条件地爱他,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父子亲爱,怎样能够永恒的保持不变,这就是教育,这叫孝道。中国古圣先贤就教这一桩事情,这是所有一切人伦的根本。只要人对父母的爱心永恒不变,他就会爱兄弟、爱妻子、爱亲戚、爱邻里乡党、爱朋友;忠君爱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都是孝道教育的成就。
地藏菩萨就是代表大孝,修行要从这里开始,从孝亲下功夫,不孝顺父母,怎么能成佛作祖?对一切人、对一切事绝对没有邪念。在家是孝子,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学校是好学生;无论在什么场所,都是好榜样。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永恒不变,给社会做个好样子,人家都会称赞。这不但养了父母之德,也能够教化众生行孝,这不正是自行化他吗?如果自己不能行孝,天天劝别人,把孝道讲得天花乱坠,那没用,没人相信!必须是自己做到让别人看到,别人受你的影响,从内心真正感动,才会向你学习。
【悌】
孝是孝养父母,悌则是学生如何奉事师长,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孝是性德,是儿女对父母的爱,从孝演变出来的悌也是性德。什么是悌?把孝落实在奉事兄长上就叫做悌。悌是要尊重、敬爱年龄比我大的兄长。兄弟和睦相处,是悌道,延伸出来就是尊敬长辈,人要懂得孝亲尊师。展开来是平辈,我们在社会上跟平辈怎么相处?同样是敬爱。不敬重老师,跟长辈处不好(不是自己的父母)不悌;兄弟姊妹之间处不好,不悌。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上,为争财争利上法庭,反目成仇,把兄弟姊妹,至亲骨肉忘掉了。我们该怎么做?人家要,我们欢欢喜喜让给他;闹上法庭,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别人争,我们让,我们懂得命里有的丢不掉,此处舍了,别处又来了,来的比舍的还要丰富,所以不要争,要忍让、和睦相处。今天中国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悌道的延伸。
在世间,人天福报,美满幸福,根在哪里?根在孝道、师道。孝道、师道是平等的,是相辅相成的,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翅,一个不能少。孝是道,悌是德,合起来就是道德。孝养父母是孝,奉事师长是悌。所以圣人之道只是一个孝道、一个师道而已。孝道跟师道相辅相成,孝亲尊师,社会才会安定,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可以消除人祸。
【忠】
什么是忠?「忠」是会意,是智能的符号。忠,心上有个中,心不偏不邪,这就是忠的意思。尽心竭力,忠于国家,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家都要忠心,都不能有偏心、邪念。心一偏颇就损己又损人,心不偏颇就能够大公无私,处处替人着想。有偏心、有偏爱用心就不正。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坏心眼,坏心眼是邪,有邪念就是不忠。所以用心,对人事物没有恶意,就不邪;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不偏。
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那就是忠的意思,忠是一心、是诚意、是心正,一丝毫不偏,一丝毫不邪,二心就不忠,就有偏有邪了。大乘佛法讲的真诚,忠跟诚的意思是一不是二,忠就是诚,诚就是忠。曾国藩先生解释「诚」:「一念不生谓之诚」。一念不生这是忠,就是真心,稍有一点偏邪就迷了,迷了就是妄心。所以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这是尽忠!我们学佛,总结佛陀的教诲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忠。对人、对事、对物,用的是忠诚心。不忠不诚,言行自然轻薄,厚重就没有了。佛菩萨的用心中正,不偏不邪,不落二边,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是下品的忠;平等是中品的忠;觉悟(大彻大悟)是上品的忠。上品的忠是佛,中品的忠是菩萨,下品的忠是阿罗汉。
学佛,能够把心放在中道上,你用真心,就叫发菩提心,功德就大了。心是真是妄,标准在此地。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到底是真是妄?全都是妄心,我们的心有分别、有执着。分别就偏了,执着就邪了。如何保持我们的觉悟?就是要真正把它做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凭良心、大公无私,就是尽忠。从世间人讲尽忠,不是忠于一个人,而是忠于职守,忠于本分,忠于义务、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社会。应该做的事情,一定尽心尽力做好,这叫尽忠。从佛法来讲,佛法非常肯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能不尽忠吗?你能不全心全力去照顾吗?所以世出世法,真正做到究竟圆满都是如来果地上的,不是佛菩萨做不圆满,什么原因?就是用心不同。佛菩萨用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去做,没有一样事情不圆满,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学佛、要学菩萨安住中道,以这个存心对待万事万物,这就是尽忠。
>>续载中… …
(节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