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漢學院的緣起及其功用
這幾年馬來西亞想建一個漢學院,斯里蘭卡建一個佛教大學、一個宗教大學,這個信息靈界知道,也就是鬼神知道、天神知道。他們透出來的消息說,這兩樁事業做成功了,這兩個地方就不遭災難,而且能將全世界的災難減輕,這是多大的功德、多麼莊嚴的好事!一切法從心想生。最重要的心想,信心。我們對這些信息深信不疑,為什麼?因為它有理論根據,理論是大乘經上所說的,我是一絲毫都不懷疑。
漢學院目的在哪裡?漢學院的緣起是二○○五年底,我們在安徽廬江湯池「廬江文化中心」撤銷了,有一批老師接受馬來西亞華校的校長老師邀請,來到馬來西亞。到這邊之後,我就想到要繼續辦下去,首相對這個事情支持,好事情!中國傳統文化,它是整個人類文化的瑰寶。全世界古聖先賢的智慧,從個人修養,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全都保存在《四庫全書》裡頭。這部書是人類共有的,不是屬於某一個國家,某一個族群,而是全人類共有的,要保存下去,不能讓它喪失。怎麼樣保存?那就是多印,數量愈多愈好,分送給全世界各個地方去收藏。災難縱然大,不可能全毀滅,總有一些還留下來,這是最好的方法。難得臺灣翻印了兩次《四庫全書》,我總共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薈要》兩百套,分送給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澳洲淨宗學院等。雖然典籍保存下來了,如果沒有人讀,沒有人弘揚,那不等於是廢紙堆在那裡?所以漢學院是活的《四庫全書》、《四庫薈要》,漢學院要培養弘揚《四庫》的專家學者。
我們想想還是用古人的老觀念,一個人一生專學一樣,將來個個都是專家,都是第一,沒有第二。這個人研究《易經》,《易經》第一;那個人研究《尚書》,《尚書》第一。從哪裡下手?從《群書治要》下手。《群書治要》是從《四庫全書》經史子這三集裡頭,精挑細選了六十五種,節錄精華,編輯而成。我把這部書介紹給馬哈迪長老,他聽了非常喜歡,希望趕快翻譯,他急著要看,份量太大,我動了一個腦筋,做成《群書治要360》,就是摘錄三百六十小段,適合於全世界社會所需要。希望這個《360》一年編一冊,總共編到十冊就圓滿了,差不多五、六年就可以完工。馬哈迪長老拿到這本書非常歡喜!他說:「可惜我看到太晚了,如果早年能看到,就會少做一些錯誤的決定。這是真智慧,幾千年前古人所說的,現在還管用。」這是長老對這部書的評議。現在英譯的《群書治要360》,許多國家領導人都拿到手了,無不歡喜!所以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專家學者。
這次的三時繫念佛事,是為馬來西亞漢學院和一些齋主、護法祈禱、祝福;更重要的一點,是為全世界化解災難。所以來參加的人功德無量!大家供養我的錢,我全部都捐給漢學院。我們全心全力支持這兩樁大事情: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跟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宗教大學。這兩件好事情是希有的緣分,我們想以很少的錢修大福報,到哪裡修?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修無量的福報,什麼樣的福報都不能跟這個相比!漢學包括儒釋道,我們第一個十年要拯救世界,幫助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學校建好之後,我們招收研究員,一個研究員專修一門,時間是十年。十年之後,他們就變成專家了,學《易經》的,易學專家;學《尚書》的,書經專家,個個都是專家。我向首相報告,這些研究員大概一年到兩年就能夠講了,我們要求每個研究員一個星期講一次,一次兩小時,他要寫講義,我們把他所講的錄成光碟,送到教育部審查,看是否符合博士的水平。如果符合水平,請馬來西亞教育部頒發漢學博士學位,首相答應了。他們有了這個學位,就能在全世界的大學教漢學。
研究員的條件,我們希望從老師裡面去選拔,就是華校退休的老師、在職的老師都可以。我們對這些研究員的生活、家庭都要照顧,讓他們安心,專心讀書,專心講學。講學在國家電視臺開闢一個頻道,「馬來西亞治要頻道」,不但利益馬來西亞,而且利益全世界,這個多有意義!漢學院建好之後,將來這個法會活動就在漢學院做。看看將來有緣的企業家,是否有興趣在漢學院附近建一個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就是酒店的形式,用這個方式來建活動中心。斯里蘭卡有兩個活動中心:第一個叫「阿彌陀佛大飯店」,第二個在龍喜大學(龍是龍樹菩薩,喜是歡喜,龍樹是中國大乘八宗共祖。龍樹跟那爛陀大學關係非常密切,為了紀念龍樹,所以用他的名字,龍喜。),第二個活動中心就叫「龍喜大飯店」。馬來西亞如果有企業家在這裡開大飯店,可以叫做「馬來西亞治要大飯店」。這是好事!緣分太難得了,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我們遇到了,出錢、出力,無論多少,功德都是沒有辦法說清楚的,真是無量無邊!
今天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稱為人類祖宗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文化,每一個人都應當繼承這個文化,繼承文化的條件就是中國的漢字和文言文。將來在漢學院裡頭,這是一個基礎的專門學科,應該大力提倡、弘揚。《四庫全書》是用漢字文言文寫成的,所以一定要懂漢字,懂文言文,你才能夠直接跟古聖先賢溝通,跟他們交往;如果靠翻譯,總是隔了一重,好像吃東西,吃到口裡,吐出來再喂你,那味道差很多。所以你要懂得漢字,懂得文言文,你就嚐到原汁原味,那時候才真正叫法喜充滿。儒釋道將來都在這個地方紮根,在這裡興旺起來,所以我們熱心幫助,好好的來培養,來灌溉這塊園地,讓它開花結果,讓它真正發揮,化解這個地球上所有的衝突、所有的災難。它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這麼大的能量!
四、學佛典型在斯里蘭卡
談了儒釋道的修學,回到我們的本位,談佛法的修學,必須要做到,光說不行,無濟於事,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所以學佛一定要做到。佛法的基礎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這些不能不做到。我們原先對佛法的前途確實感到憂慮,沒有想到在這個地球上,還有斯里蘭卡這個地方做到了,他們就是把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羅蜜做到了,成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基本做人的概念,人人都做到。上至總統,下至販夫走卒,對於佛學的知識和一些概念,一般人都懂。斯里蘭卡大概有七、八萬出家人,一半以上的出家人經都講的很好,而且有星期學校,就是每個星期天上午,每一個人都要到寺院去接受佛陀教育。我們聽說了這件事,星期天就到一個寺院去參觀,沒有通知,突擊檢查。一進寺院,看到裡面三千多人,男女老少,圍成一個個圈圈,每個圈圈都有一位法師在講,殿堂、走廊、空地全都是,這叫星期學校。這些出家人教學全是義務的,也有在家人教學,都是義務的,這是星期天必修課。學校規定,在校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必定要參加星期學校,這個課不能缺少,所以太難得了。
一般我們學佛以後沒看到真正實行的人,沒看到怎麼學得好呢?在斯里蘭卡不同,你所學的東西走出教室你就看到了。他們的小孩早晨上學要跟父母磕頭告辭,手摸著父母的腳,行接足禮。到學校見到老師,跟老師行接足禮,也是跟老師磕頭,手摸著老師的腳。這個在全世界沒有了。這是什麼?孝親尊師,從這裡能看到。每個教室都供著佛龕,燒香、燃燈供佛。老師上課前先帶著學生拜佛,拜完佛之後才上課。下課的時候先拜佛,然後才離開教室。
他們的家庭完全是佛化家庭,有家庭倫理的生活。大人放工之後都回家,小孩放學也回家,家庭是他們的活動中心,享有天倫之樂。他們沒有網絡跟電視,這些奢侈品價錢太高了,他們收入很低,買不起,所以小孩沒有受到染污。全世界各地青少年問題都很嚴重,斯里蘭卡沒有青少年問題。每個孩子都非常乖,都懂規矩、有禮貌,見到出家人都跪拜。我看到這個狀況,認為佛教大學應該建在這裡,建在別的地方不合適,因為學校所教的,離開學校你看不到;在斯里蘭卡,離開學校你能看到。
所以儒釋道的基本功夫,要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到。佛要以三皈為最高的指導原則:覺正淨。我們每天早晨念三皈依:我這一天要保持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落實在哪裡呢?落實在十善,落實在五戒,落實在六和,落實在六度,這個世界就安定、和諧了。真的要把這些德目做到。理論、經教隨緣隨分,學個幾種,幫助你建立信心,幫助你明白道理。道理真正明白,明心見性是理入,從行持裡豁然大悟,這是行入。佛法入門,不外乎這兩種:一個從理論,一個從行持。那麼,不能悟入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不肯放下。放下就是。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今天一般人講的財色名利都要放下,起心動念像佛陀一樣,想著一切眾生,如何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就是六道眾生。沒有離開六道,就不叫真正離苦;離開六道,才是真正離苦。往生極樂是真正得樂,所以對極樂世界要生嚮往的心。怎樣才會嚮往?必須真正知道,透徹瞭解,你就會真正想去。怎麼知道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淨土三經》,天親菩薩給我們講《往生論》,這就是淨土宗的三經一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誤聽別人的謠言,有不少人反對夏蓮居的會集本,可別上當!他會集得真好,你把五種原譯本和過去的會集本,都拿來對照、對比,你就完全明白了。我們把中文《無量壽經》的九種本子印在一冊,讓大家自己去看,自己比較,自己選擇,九種本子都好,任何一種都能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所以要有智慧,特別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註得太好了!可以說夏蓮居會集的本子是第一經,念老這個註解是第一註。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述,他的註解是集經論祖師大德註解之大成。你讀這一部註解,就等於讀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開示,太難得了!所以我從前年把《華嚴經》放下,專講這一部《無量壽經》,不講別的。將來龍喜大學建成了,其他的名義我都不要,我到那裡去當教授,開一門課,專講《無量壽經》。這邊漢學院建成了,我也來開這一門,專講《無量壽經》,其他的名義一概不要。人家推薦我去做校長,我就告訴他,校長我已經想好了。他問誰?請總統當校長。我們漢學院建成之後,我就想請首相來做院長。好事情啊,大功德!要讓他們這些人來做,會影響全世界,我們在這裡做一個教員就可以了,教一樣東西是專精,只專攻一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這一門就是《無量壽經》,終極的目標就是極樂世界。我什麼都不想,就想到極樂世界去,就想親近阿彌陀佛。
好!今天時間到了,希望我們這一會將來在極樂世界又再重逢,謝謝大家!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