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读过,《仁王经》上讲的,《仁王般若经》讲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讲得好,正法、像法、末法。什么叫做正法?有讲经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讲经,他听经听了开悟、明白了,真正明白了他自然放下,放下就叫修行。修行没有别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放下。像五十二层楼一样,我放下第一层,我就上了第二层,放下第二层我就上了第三层,就这么回事情。你把下面五十一层统统放下,你就到顶楼,五十二层了,不放下上不去。智慧帮助你放下,智慧告诉你,你现在并不圆满,上头还有,还要往上去,再放下。
我初学佛,就向章嘉大师请教这个问题,如何让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老师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真的,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所以就这两句话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看破是智慧、是学问,放下是功夫。放不下,你不能向上提升,你永远站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放下。你找善知识就从这个地方去观察,细心去观察你就不会认错人。你看“心不住相”,说明他的心清净平等,清净平等一定觉悟,大彻大悟,这真善知识,是好老师。
求到真的好老师,你肯定有成就。但是在这个时代有修的人已经不多,有证的人没有了。那怎么办?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就是能真正了解经义,能修行没有证果的,他所学的东西他还能做到。如果实在没有,他做不到,但是他讲的没讲错,也行。他做不到,我们自己能做到,这最好,这就是古人所讲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成就超过老师,老师能说不能行,学生能说能行,这也是个好老师。最怕的是老师知见不正,那这个人就不能跟他,所以关键在知见。如《大疏》所示:坏见之人虽不坏行,不堪与众生为其道眼”,这是选择善知识,知见第一,他的行为还是其次,最重要他是正知正见,这是好老师,“虽坏行而不破见,是则人天真胜福田”,真正的殊胜福田。
天台大师曾经说过,智者大师,他讲“能说不能行”,他所说的一点错都没有,跟经典讲的相应,跟祖师说的相应,他没有做到,“国之师也”,这个人可以做国师。为什么?他说得不错,跟圣贤、跟佛菩萨讲的没有两样,可以做国师。如果说“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那是国宝级的。他能说到,没有做到,你要听他的话去做,你得好处、你得利益,他自己做到做不到没有关系。由此可知,真善知识最重要的是知见正确,他有一点小毛病,有一点习气,这个无所谓,无伤大雅。
《圆觉经》里面特别是提出末世众生求善知识,你真正想修行,要求一切正知见人。正知正见用什么做标准?经典。他的思想不违背经典,他的言论不违背经典,这就是一个正知见人,经典是标准。如果他所讲的、他所教的,跟经典不一样,我们就要小心谨慎。为什么?如果跟他走了,走上邪知邪见,我们就吃亏,我们就错了。染上这个气分,以后再回头很麻烦。那怎么办?离开。如果这个人他所讲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他的谈话,都跟圣贤这些典籍统统能相应,这个非常非常之难得,那就不能离开。
“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缘觉,小乘,心量不大,也挺慈悲的。你找到他,他会帮助你,他会教你;你不找他,他不来找你。不像菩萨,菩萨观察你根机成熟了,他主动来找你;他看到你这个人能信、能听得懂,菩萨就来找你。所以菩萨心量大,普度众生。声闻缘觉的心量比较小一点,只度跟自己有缘的众生。跟自己没有缘,这个人来找他,他看了不太舒服,讨厌你,不教你,不理你。菩萨不然,菩萨主动找人,所以他不是小乘。能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这就不是普通人,是修大乘的。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他示现在人间,工作很多、很繁忙,虽然教学很辛苦,领众很辛苦,但是心清净。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我看到李老师每天的工作量,是一般五个人的工作量。他年岁那么大,休息时间非常少。饮食非常简单,一天吃一餐,吃的量很少。跟他见面,要在一个星期之前去登记,排时间,一个星期之内插不进去的,时间都排满了。这样忙碌,他能受得了。七十岁的时候,你看他的人,大概好像只有五十多岁的样子,精神体力旺盛,可见他“心恒清净”。
“示有诸过,赞叹梵行”。在这个时代,你做这么多事业,你不能不应酬,你不能不交际,有的时候也有过失,在所不免。虽有过失,怎么样?承认自己有过失,并不隐瞒,而且对于没有过失的人赞叹,应当要学他,别学我,这是真善知识。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隐恶扬善”,看到别人的好处要赞叹,看到别人有过失不必说,不要放在心上。社会人人都愿意做好事,社会才安和、才健康、才稳定,没有批评的,只有赞叹的。佛门也不例外,古来祖师大德教弟子,“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互相赞叹,佛教就兴旺;出家人要是互相批评,甚至于自赞毁他,佛法就灭了。我们是做一个复兴佛法的,还是去做灭亡佛法?要知道这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人业障都深重,有过失在所不免。古德说得好,“人非圣贤”,出家学佛了,你不是佛菩萨,你怎么会没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对的。
“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这换言之,决定不会教众生犯法、不守规矩。律是法律,仪是威仪,用现代话讲,就是世俗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国家的法令规章一定要遵守。决定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做犯法的事情,不仅是国家处罚你,对不起佛菩萨。而且你背师叛道,这个罪是阿鼻地狱,所以决定不能做。佛教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正确的。
“求如是人”,即得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菩提。《圆觉经》上把善知识基本的几个条件说出来,我们选择老师就有标准了。上面引用的都是经文,下面念老给我们做简单的解释。
【解】彼经示曰,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何谓正知见?《圆觉大疏》曰:“善达觉性,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觉性者,性觉妙明也。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故云善达觉性。本有觉性,不从外来,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处也。“抉择”者,善能分别诸法相也。“无疑”者,于第一义而不动也。”
“彼经示曰”,彼经是《圆觉经》,《圆觉经》上告诉我们的,“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正知正见。“何谓正知见?”什么叫正见?“《圆觉大疏》”,《大疏》是注解,宗密法师的,华严宗第五代的祖师,宗密大师。《圆觉经》注解他有三种,《圆觉经大疏》、《略疏》,还有一种,他有三种。《大疏》里面说,“善达觉性,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
善达觉性,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觉性者,性觉妙明也。”。真心本来就觉悟,本来就是智慧,真实无量的智慧,它不从外来的,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善能通达”,怎么个善法?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性智慧就透出来,这叫善达。所谓放下便是,人人都有,一点都不稀奇。什么人的智慧?诸佛如来的智慧,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是佛,弥陀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大家都是佛。智慧是平等的,德能是平等的,相好是平等的,没有一样不平等。为什么?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它怎么会不平等!就怕你着相。
所以我题字后头题名,我着了相,这些大善知识叫我不要着相,我感恩他,他提醒我了,真的不要着这个东西。你看到我背后这个华严三圣的像,我非常佩服,这个像你们仔细去看,唐朝人的画。没有题名,也没有年月日,只是画佛像,干干净净,一个字都没有,连名都不留。这叫什么?真正心不住相。现在画这个像,写上自己名字,还要盖图章,还要记上年月日。这个境界跟这个画家就不一样了,这个画家肯定是学佛的,佛门弟子。所以,这个提示我们要重视,心不住相,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我们天天读这个经没有注意到,人家当头给我一棒把我打醒了。这是大善知识,这不是普通人。
“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故云善达觉性。本有觉性,不从外来,非因修得”。惠能大师开悟了,常常给人讲,别人赞叹他,你老人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他告诉别人,这个事情你自己都有,不是修来的。从哪里来的?放下本来就是。你所修来的是三成、五成,向上一着不是修来的,究竟圆满的智慧德相是你自己本有的,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就是。
放下执着,就是放下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不再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都在放下,不在别的。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自己天天在经教里面钻,迷在文字上,没有真正体会到意思。所以别人来提醒我们,我们要感恩,那不是凡人,那是佛菩萨示现,把我们境界往上提升。这个提升利益太大了,真正到心不住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真的叫大幅度提升。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什么地位?《华严》圆教七地以上的地位。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修行,比起极乐世界还殊胜,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极乐世界是平平坦坦的,有进无退,一生决定圆满,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前面我们都学过。
“因此正是行不到处”,行不到的意思,就是佛法里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没法子说,你也不能想,你一想就错了,想是妄想,说是废话。你不想不说,这个境界就现前,你自己清楚,跟你同一个境界的人清楚。不到你这个境界的人他不知道,到你这个境界、比你高的都清楚,这叫实证。
>>续载中……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