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為應機度化,故現出生王宮,出家修道,降魔成佛」。這都是表演,表演給這個世間眾生看,讓他看明白了,心有所感悟,目的在此地。根性利的,一看就覺悟了,問題解決了;根性差一點的人,看了還不悟,再向他請教,他再跟你說法。所以,佛教化眾生的原則,告訴我們「開示悟入」,這是他所用的方法總綱領、總原則,以善巧方便把你迷惑顛倒的心打開,讓你看到你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此即所謂興世也」,佛是為這個原因出現於世的。
「難值難見」。《淨影疏》云:「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為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為得。耳餐(餐,採取也。)稱聞。此等皆難。」故云「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這是經上的第二句,難值難見。隋慧遠大師解釋得很清楚,值就是遇,我們遇到佛是非常難得的一樁事情。為什麼?生當佛時,你出生到人間,跟佛同一個時代,這叫值,就是遇到了。跟佛雖然同一個時代,你有沒有見過佛?經上說舍衛大城,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了不少經典。這個城在古時候是大城,居民十萬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見過佛;有三分之一的人聞名,沒有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名都沒聽說過。生在跟佛同時代,同住在一個城市,不見得人人都認識,人人都知道,所以這難事。遇佛那是很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菩薩、遇阿羅漢、遇善知識,都要有福報、有緣分,這是提醒我們要珍惜。
『諸佛經道』,「經」是經典,「道」是修行的方法,這道路。『難得聞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
「手得經卷名之為得」,你得到這部經典。「耳聽曰聞」,我們聽到有人講這部經,聽到有人讀誦這部經。「亦可領誦名之為得」,稱誦名號你聽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採取的意思,我們聽到了,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講「一曆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佛號你在一生當中聽過一次,這個名號印在阿賴耶識裡頭,這是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滅,生生世世都跟著你走。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來生後世又遇到緣,再聽一聲阿彌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賴耶識裡這個種子就提起來。所以眼見耳聞都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但這個利益不在這一世。
這一世我們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習過,聽了歡喜,聽了真發願,真正要到極樂世界去。聽這一部經,這一部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還把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做了一個比較,讓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選擇。只有徹底明瞭的人,他才有正確的選擇,知道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世間人以為是樂,殊不知樂是苦因。
釋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把王位放棄,榮華富貴放棄,去求道,求什麼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釋迦牟尼佛用哪一個法門成就道業?我們念《彌陀經》都含糊籠統,沒有留意,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經上說他在五濁惡世,難行能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成佛了。五濁惡世難信能信、難行能行,就是念佛法門。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幹,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才能相信,這才能發心,以世尊做榜樣,認真跟他學習。
「故云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得到不容易,聽到不容易。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印刷術特別發達,經典大量的印刷,得到容易。六十年前我學佛那個時候,看到經典就觸動甚深。為什麼?真難得。我們想得到一部經典,到哪裡去找?到寺院找《大藏經》去抄。那個時候沒有影印,只有自己手抄,一部經有的時候抄一、二個月,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這麼低廉的成本,印刷這樣精美,我們要格外珍惜。我們是過來人,經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所以對經典非常珍貴。現在人沒有看到這個現象,認為太多了,很容易得到,所以都不重視,都不知道愛惜。這也許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他太容易得到,他不珍惜。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善知識」者,「善」謂於我有益,導我於善道者。知謂知心。識謂識形。如《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故知此「知識」二字,為知心識形之義。故善知識亦稱善友。相識相知導我於善之人,稱為善友,即善知識也。
又《圓覺經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是謂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知眾生根,應病予藥,名為善知識也。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絙繩,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該經復云:「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遇到真正善知識,聽到說法,能夠去修行,這個難。我們回想在台中十年,李老師講經確實我一堂都不放過的,在哪裡講我都跟到哪裡,我們是常隨眾,有十幾個人。老師講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講的,我們是這樣的心態,所以能學到一點東西。老師是給別人講,不是給我講,那我不是什麼都學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所以你能學到多少東西,說實在的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後來的弟子把它結集成經典,留傳給後世,我們今天得到,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不是為別人說的,與別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經,才能體會到意思。
有一次我跟馬哈迪長老聊天談到,我告訴他我讀《古蘭經》我是什麼心態,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如果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的意思你不能領會。我讀《新舊約》、讀《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才瞭解它所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讀誦、你聽講,一點誠敬心都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講經教學,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普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他能接受多少,那是他心態的問題,印祖所說的,你有幾分誠敬,你就得幾分利益。我曾經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師追隨五祖時間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年,成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沒傳給他,傳給一個大家根本不認識的惠能,什麼原因?神秀對五祖有百分恭敬,得的是百分利益;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
你就想到,這個跟老師在一起時間長短沒關係,聽經多少也沒關係。可以說,五祖說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說法,惠能大師一堂都沒有聽過,只是最後召見,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一生當中就聽這一堂課,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得萬分利益!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祖師大德、中國古聖先賢無不是教給我們,直下承當,這句話重要。佛對誰說的?對我說的;孔子對誰說的?對我說的,直下承當你就全得到了。
你要客氣,要不敢當,不願意,那好了,你什麼也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態是什麼。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為什麼?你不為自己,你為別人,為眾生。這個心態跟佛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同。佛菩薩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都是為一切眾生。
>>續載中… …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