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这都是表演,表演给这个世间众生看,让他看明白了,心有所感悟,目的在此地。根性利的,一看就觉悟了,问题解决了;根性差一点的人,看了还不悟,再向他请教,他再跟你说法。所以,佛教化众生的原则,告诉我们“开示悟入”,这是他所用的方法总纲领、总原则,以善巧方便把你迷惑颠倒的心打开,让你看到你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此即所谓兴世也”,佛是为这个原因出现于世的。
“难值难见”。《净影疏》云:“明值佛难。生当佛时,名之为值。目睹称见。此皆难也。诸佛经道,难得闻等,明法难闻。于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诵名之为得。耳餐(餐,采取也。)称闻。此等皆难。”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这是经上的第二句,难值难见。隋慧远大师解释得很清楚,值就是遇,我们遇到佛是非常难得的一桩事情。为什么?生当佛时,你出生到人间,跟佛同一个时代,这叫值,就是遇到了。跟佛虽然同一个时代,你有没有见过佛?经上说舍卫大城,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了不少经典。这个城在古时候是大城,居民十万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过佛;有三分之一的人闻名,没有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名都没听说过。生在跟佛同时代,同住在一个城市,不见得人人都认识,人人都知道,所以这难事。遇佛那是很有福报,没有福报的人遇不到。遇菩萨、遇阿罗汉、遇善知识,都要有福报、有缘分,这是提醒我们要珍惜。
‘诸佛经道’,“经”是经典,“道”是修行的方法,这道路。‘难得闻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听到。
“手得经卷名之为得”,你得到这部经典。“耳听曰闻”,我们听到有人讲这部经,听到有人读诵这部经。“亦可领诵名之为得”,称诵名号你听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采取的意思,我们听到了,这就是大乘教里常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句佛号你在一生当中听过一次,这个名号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生生世世都跟着你走。不一定在什么时候,来生后世又遇到缘,再听一声阿弥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就提起来。所以眼见耳闻都得无比殊胜的利益,但这个利益不在这一世。
这一世我们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习过,听了欢喜,听了真发愿,真正要到极乐世界去。听这一部经,这一部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还把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做了一个比较,让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选择。只有彻底明了的人,他才有正确的选择,知道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世间人以为是乐,殊不知乐是苦因。
释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把王位放弃,荣华富贵放弃,去求道,求什么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释迦牟尼佛用哪一个法门成就道业?我们念《弥陀经》都含糊笼统,没有留意,蕅益大师给我们点出来,这才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经上说他在五浊恶世,难行能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成佛了。五浊恶世难信能信、难行能行,就是念佛法门。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干,他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这才能相信,这才能发心,以世尊做榜样,认真跟他学习。
“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得到不容易,听到不容易。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术特别发达,经典大量的印刷,得到容易。六十年前我学佛那个时候,看到经典就触动甚深。为什么?真难得。我们想得到一部经典,到哪里去找?到寺院找《大藏经》去抄。那个时候没有影印,只有自己手抄,一部经有的时候抄一、二个月,哪有现在这么方便!这么低廉的成本,印刷这样精美,我们要格外珍惜。我们是过来人,经过那一段苦难的日子,所以对经典非常珍贵。现在人没有看到这个现象,认为太多了,很容易得到,所以都不重视,都不知道爱惜。这也许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他太容易得到,他不珍惜。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善知识”者,“善”谓于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知谓知心。识谓识形。如《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故知此“知识”二字,为知心识形之义。故善知识亦称善友。相识相知导我于善之人,称为善友,即善知识也。
又《圆觉经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名善知识。”是谓能了别真妄,通达真际,知众生根,应病予药,名为善知识也。又《安乐集》依《法句经》曰:“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絙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该经复云:“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遇到真正善知识,听到说法,能够去修行,这个难。我们回想在台中十年,李老师讲经确实我一堂都不放过的,在哪里讲我都跟到哪里,我们是常随众,有十几个人。老师讲经字字句句都是为我讲的,我们是这样的心态,所以能学到一点东西。老师是给别人讲,不是给我讲,那我不是什么都学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所以你能学到多少东西,说实在的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后来的弟子把它结集成经典,留传给后世,我们今天得到,展开经卷字字句句是为我说的,不是为别人说的,与别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经,才能体会到意思。
有一次我跟马哈迪长老聊天谈到,我告诉他我读《古兰经》我是什么心态,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如果不是最虔诚的穆斯林,《古兰经》的意思你不能领会。我读《新旧约》、读《圣经》,我是最虔诚的基督徒,我才了解它所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读诵、你听讲,一点诚敬心都没有,你什么都得不到。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讲经教学,是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普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分。他能接受多少,那是他心态的问题,印祖所说的,你有几分诚敬,你就得几分利益。我曾经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师追随五祖时间长久,总有十几二十年,成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没传给他,传给一个大家根本不认识的惠能,什么原因?神秀对五祖有百分恭敬,得的是百分利益;惠能对五祖是万分恭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所以衣钵传给他,没传给神秀。
你就想到,这个跟老师在一起时间长短没关系,听经多少也没关系。可以说,五祖说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说法,惠能大师一堂都没有听过,只是最后召见,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金刚经》大意,他一生当中就听这一堂课,我们估计不超过两个小时,他得万分利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祖师大德、中国古圣先贤无不是教给我们,直下承当,这句话重要。佛对谁说的?对我说的;孔子对谁说的?对我说的,直下承当你就全得到了。
你要客气,要不敢当,不愿意,那好了,你什么也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态是什么。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态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发心依教修行,为人演说,那个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为什么?你不为自己,你为别人,为众生。这个心态跟佛菩萨的心态完全相同。佛菩萨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都是为一切众生。
>>续载中……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