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礼”,是约束身体行为的标准,一举一动、一言一笑要合礼,佛门讲:“不犯威仪”,这个威仪就是礼貌、礼节。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在过去的社会如果不懂礼,没有法子立足,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义之邦,人人都知礼守礼。懂礼、守礼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欢喜亲近。一个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触的时候,别人欢喜你、不讨厌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礼节是我们要学习的。
礼是有节度的,礼是社会的秩序、规矩,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这里面,它的范围非常广大。人人能守规矩、守礼、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所以礼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到,要恰到好处。如果超过节度,就是谄媚巴结,不合礼;如果不及,显得自己傲慢,所以一定要符合节度。可见得“懂礼”相当不容易!虽然我们现代这个社会不讲礼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疏忽了礼节,可是我们以礼对人,人家都欢喜,并不讨厌。由此可知,好礼是天性,绝对不是孔子、孟子想出来的一套办法,它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是个抽象的名相,它从儒家的礼、佛家的戒律显示出来;礼与戒都不是圣贤制定的,而是古圣先贤心行自然的流露,给我们看到了。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对人事物,自然具足礼貌。如果没有礼貌,这是凡夫,无礼就是将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现出来就与礼法相违背了
所以人与人相往来第一个就要懂得礼敬,才能和睦相处,化解冲突,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教,礼的精神是恭敬,对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最恭敬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是真正有礼。
义
“义”是尽义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决不求果报,不求报酬,不讲权利;义者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规则。中国人讲的做事情,无论是为自己的,或是为别人的,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在什么地位、什么身份,应当做哪些事情,循规蹈矩,尽心尽力做好,也就是所谓天理良心,处事待人接物利益众生,不能够伤害众生,这叫义。我帮助别人,为社会大众服务,不求报偿,这叫做义务。
我们现在讲做义工,义工就是不要报酬,义务,应当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道义。我们在社会上,无论什么身分、地位,用财力、劳力,或是智慧,或者三个都用,尽心尽力,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不计较报酬,也不计较工作环境,这就是义!这是应该尽的义务。
如今的社会只讲法,没有情、理,自以为聪明的人钻法律漏洞,这就是没有义;做多少工作都要计算代价,是商业行为,这也没有义。中国古人讲义气,“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现在这个社会有这种观念的人,很难找到了,都讲利,人情焉能不冷漠?世界焉能不乱?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利害的集合,上有老板、下有员工,不是亲情的组织团体,这之间利害要出了状况,公司马上就破产。现在的员工,如果老板经济有了困难,周转不灵,一个月、两个月工资没有发出来,员工马上就要包围工厂,公司马上就垮掉。这是道义没有了,没有相怜,都是互相对立,都是利害的关系。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能明白义理,能守住重义轻利的原理原则,能把父子有亲的这种爱表现在上级跟下级的关系之中,彼此互相怜爱、包容、关怀、照顾,互助合作,共存共荣。团体的每一个人,尊重团体、爱团体,不毁谤、伤害团体,这就是有道义的团体!这样的公司就能有义且有利,就能给世人做个讲义、行义的好榜样。心里存义,做出道义、仁义、情义、恩义的形象来影响社会,广度众生,让众生回归道义。都能把它做到,就是现代能尽义务的圣贤君子。
廉
廉是廉洁,廉洁就不贪污,不取分外之财,不占别人一点便宜。知道节俭是美德,日常生活当中,守本分,一饮一啄不浪费。过一般社会最低水准的生活,习惯清苦的生活,不追求奢侈,物品要懂得节省,不随意丢弃,物力艰难,来之不易。拓开心量,不贪图别人的供养,不贪图享受,把多余的用来供养、照顾社会苦难众生,自己身心清净,体力自然充沛,粗茶淡饭就足以维持身体健康。
生活清苦好,心里没有贪瞋痴慢,没有病毒,没有自私自利,对外面的感染就有抵抗力!佛法在行不在说!一切要做出来,表演给大家看!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沾染,默默的做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自然然有收获。勉励自己尽形寿要这样做,人家看到你廉洁,深受感动,回头向你学习,这个感化就产生效应。所以只要自己默默去做,自然廉洁效应就会产生。
耻
“耻”,是知耻、羞耻、惭愧心。惭愧在中国道德来说,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问心无愧。惭是中国人讲的良心,是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外面舆论的批评。内不违背良心,外面就不会有舆论的批评指责,这就是知耻。知耻是规范自己的行为,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想想如不如法,反省这样做能否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让别人批评我、指责我?用内外的力量约束着自己。如果是无惭无耻的人,做恶事不在乎别人批评,只顾自己的贪婪欲望,根本不理会什么伦理、道德,那就是无惭无耻。所以善护诸根,要靠惭愧,要靠知耻的心。
惭愧是性德,知耻是性德。在佛法讲,阿罗汉以上,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具足惭愧,真正知耻。本性本善,本来成佛,我们现在却受到这样严重的污染,别人都成佛了,我们却堕落在六道轮回,迷失了自性,还在当凡夫,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本善?人堕落在六道那就是奇耻大辱!所以我们应该知耻,好好忏悔改过,否则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么能对得起自己本来是佛?怎么能对得起父母老师,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一切苦难众生?我修成才能帮助他;我修得不好,他天天在期望着我们帮助他,救苦救难,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他?所以人要有耻辱心,就有救。
知耻的人,“知耻近乎勇”。人,为什么他能够勇猛精进,发愤图强,那个力量从哪来的?这个力量不外乎知耻,这个力量推动他,这是他精进的动力。佛家讲“勇猛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谁能做得到?知耻的人能做到。能知耻,当然就能够发愤、勇猛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世间善根有三个:无贪、无瞋、无痴,世间一切善法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佛法修行当然要具足世间的三善根,没有世间三善根不能修行。在三善根当中还要有一个特殊的善根:精进不懈。精进使一个人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依旧勇猛精进应化在十法界普度众生。看到有一个众生还没有觉悟、还没有成佛,觉得那是我的耻辱。这就是见性的人跟不见性的人不一样的地方,没有见性的人在迷,不知道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所以他的思惟是局限的,不是圆满的;见性之后,知道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是一体,《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性德不圆满,这就是耻,然后你才晓得这些诸佛跟法身菩萨为什么跟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使得那初学佛的学人,初发心的学人,感恩的心油然而生,知耻、惭愧心当然也就生起来了。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萨、感激老师、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谓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自动自发去做。所以知耻,是修行德目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义。
惭愧知耻是性德,自性本有,对于不知耻的、不如法的,没有惭愧心的,怎样帮助他回归性德?马鸣菩萨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无惭无愧不知耻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的可以断,本来有的可以恢复。护法的人,修行的人,对这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认知,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恢复性德。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做出了示范、表演。
在中国有孔子、孟子,在西方有耶稣、穆罕默德,有许许多多的先知,他们都在表演、示范给我们看,从来没有终止过的。现在这个社会,耻这个字没有了,所以大家敢胡作妄为。要挽救现在的社会,最重要的,要提倡知耻!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自然能够廉洁,自然会从迷回头皈依觉;所以耻的确是一个中心的问题。如果希望社会和平,希望化解灾难,把知耻心找回来就真有效了。
对一切众生讲信用,孝悌忠信,人之言谓之信,都从那个孝字衍出来的,再衍出礼义廉耻,再衍出仁爱和平。所以核心就是一个孝,其他的十一个字都从孝衍生出来的。中国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这是文化的根!
仁爱
“仁”,是会意字,仁者二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自他不二。以真诚的心,仁爱的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别人做,爱人如爱自己,仁慈博爱,这叫仁,仁者爱人。比如古老的夏威夷他们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必跟病人接触,不需要见面,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用意念治他的病。而且方法很简单,头一个就是我爱你,就是仁,然后讲对不起,请你原谅,谢谢你,就这么四句话。心里头没有杂念专注观想,把病人跟自己当作是一体,爱他如爱己,然后用极善的意念,把自己的器官细胞里头的病毒统统清洗干净,恢复健康,那个人的病就治好了。这是医者和病人所起的最自然心电的感应。
现在人可怜,不知道爱自己,更不会爱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这是不自爱。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变成凡夫造作罪业,这不自爱。人不自爱,就不会爱人,自爱才会爱人。爱人从爱父母、妻子、儿女、家亲眷属开始,慢慢再扩大,扩大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在佛法讲,不但爱人,还要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对待万物,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像天、地一样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分别、执着,平等的照顾一切众生,爱遍法界虚空界。人懂得爱人就不会害人。今天的人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是爱心完全没有了。仁爱之人大慈大悲,心里没有敌人、没有冤家对头。大家都来推行仁爱,社会就会祥和,问题就能化解,冲突就没有了。
和平
八德里面讲的和平,和是因,平是果。要想心安得先要心平,心平之后就得到安。我们现在不平,怎样才能让它平?平上面有和,和平,跟大众相处要能和。佛教我们修“六和敬”,这是佛法戒律的根本戒。六和头一个“见和同解”,这用现在的话说建立共识,和是从这个地方扎根的。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这一生当中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这是和的基础。第二个“戒和同修”,守法、守规矩,不守法不行。
规矩,在中国五千年来每个家族的规矩就是家规,家规的集大成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弟子规,也是各个不同族群家规里面共同必修的科目,流传了五千年。这五千年来,你们看看中国历史真的是长治久安。很不幸现在这一百年,中国人生活得非常痛苦,什么原因?把老祖宗的成法疏忽、放弃了,苦难来了。如果依照老祖宗成法规规矩矩,肯定整个世界乱,中国不乱,整个世界人苦,中国人享乐。
在古时候读书的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可以说是代众生受苦,希望我多受一点苦,众生少受一点苦,这是性德自然的。古德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个人的学问、品德到一定的程度心平气和,对待任何人都谦虚恭敬。我们看孔子、孟子、释迦牟尼佛,即使是对待乞丐都尊重,为什么?他是人,有人格,有人性,是值得尊敬的。他今天落到这个地步,那是不善业的果报,他的习性不善,他本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从本性上看是平等的。
在佛的心目当中跟一切大众平等,所以自然谦卑,自然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关怀别人,别人有苦难,哪有不援手帮助的道理!这是和谐社会的根。“身和同住”,大环境来讲,大家同住在地球上;小环境来说,同住在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乃至于更小,同住在一个道场,大家要各自约束自己言行动作,要规矩谨慎,不影响别人,给大家一个好的修学、生活环境。“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一个团体,真正做到六和,大家心就平了,心平之后就得到安,安了之后就得快乐,安乐,离苦得乐就真正得到;如此,佛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才会真正得到。大经题目叫“平等觉经”,平等就觉了,觉就平等,和是平的前方便,由此可知,觉才和,和就是觉,不和就是不觉。和、平等、觉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与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和,和没有争、和没有界限,有界限必定有争执。所以真正要得到一生的安乐,从哪里做?从六和敬修起,以六和敬修平等心,才真正得到安乐。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了,安当然就达到和平,安和乐利。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