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德目釋義
儒家教學的宗旨就是「五倫五常」,五常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再發展就是八德。八德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二種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我們把這兩種講法合起來,除掉重複的,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違背這十二個字,要與它相應,性德就顯現了。
修德就是跟倫理道德不相應的這種妄想習氣放下,捨棄掉了,性德就現前了。可見,中國老祖宗千萬年教學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佛法講大總持法門,在中國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你要真的做到,你過的是天人快樂的生活。如果你要能看破放下,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哪有不快樂的道理!哪有不自在的道理!
孝
這十二個字,「百善孝為先」,孝是根本。我們今天修學這麼困難,原因就是對孝親尊師一無所知,修什麼樣的善行都不能成就。一個人沒有孝行,他做的善再多都是假的,就好像花瓶裡面插的花,插得很多、很美、很漂亮,沒根,幾天就枯死了,古人講不能成德。所以孝是性德裡面第一德。
孝是什麼意思?孝是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成一個字,這什麼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面還有上面,下面還有下面,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體。就是佛經講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整個宇宙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跟我是一體,是我的自體,讓人看到這個符號就體會孝是這個意思。孝以宇宙萬有一個共同生命體為本,不是以個人為本,個人只是本體裡的小分子而已。
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以這個為根本的理念。中國傳統文化以孝為本體,孝就是實相。我們如何能做到看一切眾生,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事諸父,如事父」,把他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看到兒童跟自己兒女差不多大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到什麼時候才知道真的是一體?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不瞭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真相大白,然後知道原來愛人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愛人。孝就是愛。
中國整體的文化,講體、宗、趣,從孝延伸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趣(趣向)。大乘佛法講體、相、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自性,自性是從體上講,宇宙是從相上講,大慈大悲是從作用上講,中國的老祖宗講的跟大乘佛法相應。所以佛法不迷信,佛法不是宗教,是究竟圓滿的教育,我們不能不認真的學習。
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孝」包含著自性的萬德萬能,所以一個人德行的啟發一定從孝下手。盡孝就是自性性德的圓滿流露。如果我們從事相上來講,五倫、八德統統包在裡頭,少一個,孝道就不圓滿。佛法講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個,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條都具足其他四條。譬如「真誠」,真誠裡頭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少一個,真誠就有欠缺,就不圓滿了;講「慈悲」,慈悲裡頭一定有真誠,有清淨、平等、正覺。舉任何一個例子統統包括,這叫圓滿,少一個就有欠缺了。
所以圓滿的性德,看用在哪方面,譬如在五倫,用在父子,就叫做「親」,用在君臣,就叫做「義」,實際上都是這一個「孝」字。用在夫婦,稱為「別」;用在兄弟,稱「有序」,長幼有序;用在朋友,稱「信」。名詞雖不一,根是一個「孝」字。我們講十二德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都在這個字裡面,看用在哪方面,我們用哪個字來表示它,實際上就這一個字。
這是說孝道是大圓滿的大根大本。教育也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所以嬰兒從小培養他孝,愛父母。父子有親這個親,從嬰孩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你就能看到。他喜歡父母,他愛父母,父母在這個時候無條件的愛他。這一種父子親愛,怎樣能夠永恆的保持,永遠不變,這就是教育,這叫孝道。中國古聖先賢就教這一樁事情,這是所有一切人倫的根本。只要人對父母的愛心永恆不變,他就會愛兄弟、愛妻子、愛親戚、愛鄰里鄉黨、愛朋友;忠君愛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都是孝道教育的成就。
對一切人、對一切事絕對沒有邪念。在家是孝子,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學校是好學生;無論在什麼場所,都是好榜樣。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永恆不變,給社會做個好樣子,人家都會稱讚。這不但養了父母之德,也能夠教化眾生行孝,這不正是自行化他嗎?如果自己不能行孝,天天勸別人,把孝道講得天花亂墜,那沒用,沒人相信!必須是自己做到讓別人看到,別人受你的影響,從內心裡面真正感動,向你學習。
悌
孝是性德,是兒女對父母的愛,從孝演變出來的悌也是性德。悌是什麼?把孝落實在兄長身上,就叫做悌。悌是尊重、敬愛年齡比我大的兄長。兄弟和睦相處,是悌道,延伸出來就是尊敬長輩,人要懂得孝親尊長。展開來是平輩,我們在社會上跟平輩怎麼相處?同樣是敬愛。跟長輩處不好(不是自己的父母)不悌,兄弟姐妹之間處不好,不悌。
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兄弟爭財爭利,把至親骨肉忘掉了,反目成仇!兄弟姊妹為爭財利上法庭,這成什麼話!我們怎麼做法?人家要,我們歡歡喜喜讓給他;鬧上法庭,那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別人爭,我們讓,我們懂得命裡頭有的丟不掉,這個地方捨掉了,那個地方就來了,來的比捨的一定還要豐富,就好像有利息一樣。所以不要爭,要忍讓、和睦相處。今天中國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也是悌道的延伸。
忠
什麼是忠?「忠」是會意,是智慧的符號。「忠」是中下面一個心,看到這個字就曉得心要擺在中,不能偏頗、不能偏私、不能邪,心要端正。心一偏頗就損己又損人,心不偏頗就能夠大公無私,處處替人著想。有偏心、有偏愛用心就不正。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壞心眼,壞心眼是邪,有邪念就是不忠。所以用心,對人事物沒有惡意,就不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不偏。
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那就是忠的意思,忠就是一心、是誠意、是心正,一絲毫不偏,一絲毫不邪,二心就不忠,就有偏有邪了。大乘佛法講的真誠,忠跟誠的意思是一不是二,忠就是誠,誠就是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一念不生謂之誠」。說實在話,一念不生這是忠,就是真心,所以忠不容易做到,稍有一點偏邪迷了就是妄心。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這是盡忠!我們學佛,總結佛陀的教誨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忠。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忠誠心。不忠不誠,言行自然輕薄,厚重就沒有了。佛菩薩的用心中正,不偏不邪,不落二邊,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下品的忠;平等是中品的忠;覺悟(大徹大悟)是上品的忠。上品的忠是佛,中品的忠是菩薩,下品的忠是阿羅漢。
學佛,能夠把心放在中道上,就叫發菩提心,這功德就大了,為什麼?你用真心。心是真是妄,標準在此地。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到底是真是妄?全都是妄心,我們的心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就偏了,執著就邪了,執著裡頭有好惡,分別裡頭還沒有,這心不清淨,所以是妄心,這是講用心。我們要知道,中住是真心,我們本來用心全是中住,現在不能中住,偏了。能認識到這點就是覺悟。如何保持我們的覺悟?就是要真正把它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憑良心、大公無私,就是盡忠。
從世間人講盡忠,不是忠於一個人,而是忠於職守,忠於本分,忠於義務、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社會。應該做的事情,一定盡心盡力做好,這叫盡忠。從佛法來講,佛法非常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你能不盡忠嗎?你能不全心全力去照顧嗎?所以世出世法裡頭,真正做到究竟圓滿都是如來果地上的。不是佛菩薩做不圓滿,什麼原因?就是用心不同。佛菩薩用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去做,沒有一樣事情不是圓滿的,盡善盡美。所以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安住中道,以這個存心對待萬事萬物,這就盡忠。
信
「信」是言而有信,講信用,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講「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所以「信」是基本的道德,稱為信德。
信德裡頭,中國人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聖賢,相信自己本性本善,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我自努力,能恢復到自己的本位。學佛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菩薩,能成佛菩薩,不相信自己是佛菩薩,永遠不會成佛菩薩。不相信自己的心是本善,永遠做不到善人。我們無始劫以來就不相信自己本來有圓常的覺性,所以一直在迷。
所有的德行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一切法都從信德而成就的,沒有信德什麼都不能成就。信根要是壞了,性德就沒有了。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所以,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孔子、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為什麼?沒有根,不會發芽,不能成長。如果能信能解,你的福德現前。福德是什麼?你真幹,能行、能證!具足這種條件,遇到緣分,你就能成就。
現代人對自己失了信心,對別人也懷疑,對自己的傳統的教育也不信,這怎麼能不出問題?我們如何去建立信心?相信自己,相信父母,相信兄弟姐妹,相信祖宗,相信聖賢,這信心不建立不得了!記住六祖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要老是盯著別人的過失,那是自己嚴重的過失,別人的過失未必是真的,自己的過失決定不是假的。這個道理很深,一定要懂。你要想真成佛,你只看到自己的過失,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看別人的過失,見不到自己的過失,你永遠不能成就。
所以我們學習要從信開始,從這奠基礎。那為什麼不信?懷疑。現在人受了科學洗禮,科學頭一個就教你懷疑,對祖宗懷疑、對父母懷疑、對聖賢懷疑、對佛菩薩,沒有一樣不懷疑,這個你就入不了門。如何能夠斷疑生信,那得要教。可是教的條件,如果他沒有誠信心、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學不到。聖賢教育是心性的教育,心性最重要的第一德還是信。信要沒有,全部沒有了。這怎麼能入門?入不了門。
如何來示現?我們學老祖宗,真信,不懷疑。我們把信心建立,對佛菩薩不懷疑,對老祖宗不懷疑,對現在科學、哲學也不懷疑,對任何人都不懷疑。為什麼?我們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的信心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真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真正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快樂無比。人生最高的享受,肯定是立足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知足常樂!煩惱,年年減少,智慧年年增長。雖然是布衣、小百姓,無足以道的這麼樣一個身分,可是智慧現前,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很清楚、都很明瞭,人怎麼會不快樂?怎麼會不幸福?所以要怎樣化解現在社會的危機,怎樣救自己,身心健康,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人生?要把信心找回來,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古聖先賢,要相信佛菩薩。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