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圣先贤有大智慧,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祖宗都是承传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为教育的总纲领,从来没有改变过。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于《四库全书》,没有离开这四个科目。我们再归纳,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字。
我们常讲“本性本善”,本善就是孝悌忠信。孝是对父母,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头一个就想到能不能对得起祖宗、父母?心行不善,父母不欢喜,祖宗不能接受,那就不能做。悌是学生对老师尊重敬爱,悌也是友爱兄弟,我们行悌,从友爱兄弟做起,到友爱一切年龄、辈分相同的人。所以中国的文化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圣人讲孝悌,意义深广无尽。在《菩萨戒经》中,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顺父母的心推广到一切众生,孝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佛是我们的老师,悌道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对老师尊敬,对一切众生尊敬,对父母孝顺,对一切众生孝顺。
忠是什么?负责。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社会、忠于领导。人言为信,人一定要有信用,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都在这个“信”字上。
礼义廉耻,在中国古代的管仲曾经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处事待人接物,礼不能疏忽,“礼”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一定的法则。义,帮助众生,为众生服务,不求报酬,做事合情、合理、合法。廉是廉洁,知道节俭是美德,决定不浪费,贪污就是不知道廉。耻是无惭无愧,一个国家的国民不知道礼、义、廉、耻,这个国家就很危险,很容易灭亡。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严重病态的社会,要治这个病,自己必须能知耻,有惭愧心,自己有救了,社会也就有救了,国家也就有救了。可见得惭愧、知耻非常非常重要。能够知耻,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自然能够廉洁,因此儒家也说“知耻近乎勇”,如果一个人能知耻,知道耻辱,知道错误,就有救。
十二个字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爱。佛家不说爱,叫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佛不说爱而说慈悲?因为世间人的爱包含七情六欲,受情欲的牵引很容易失去理智,堕入生死情网,所以佛不讲爱而讲慈悲。慈能拔苦,悲能予乐,有情有义又有理智,这个好!其它宗教典籍中我们常能看到“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这个‘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而不是俗世间的人毫无理智的感情用事。譬如《古兰经》在重要经句前面都会讲到“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仁慈好,仁慈是智慧、是理性,不是盲目的感情发泄,而是性德的核心,一切贤德都是从这里发源光大的。
人能够自己护持贤德,便叫自爱。什么人能真正做到自爱?严格地说来,只有佛教的法身菩萨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自爱。以《华严经》为例,初住菩萨做到了自爱。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不再追求名闻利养,不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再为身体造业。在我们修学的阶段,爱欲降温了,就能小心护持自己的性德,就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
十二个字每个都与爱紧密关联,是爱的拓展和延伸。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懂得这个道理,才会懂得中国文化,才会懂得中华民族。
许多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文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汤恩比博士,他是英国的历史哲学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真是推崇备至,甚至于说出“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他的话证明中国人有智慧,证明中国人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成效。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就是性德的核心。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保持这种亲爱在一生当中都不会变质;第二个目的,是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从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兄弟,扩大到爱你的家族、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把这个爱扩大到一切层面。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