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人生苦短 生死事大
六通羅漢 憶昔墮苦 猶出血汗 地獄誠可怖畏也
 
 
   
  本期專欄: 漢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上)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76)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倫理道德:紮根教育紮得好,八十歲不會變
  因果教育:修身自勵、化及家國(薛聰)
  心得交流:eb17302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出家眾可拜有修行的在家居士為師嗎?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2.5.15 星期二 Vol. 351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文字的造字具有非常縝密的六個體例,叫做六書。請看本期專欄

  「虛空無相不礙諸相發揮,正似布施不住相。不住相布施,正似虛空不可思量。」虛空沒有相,心性沒有相,但是能現十法界。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影片及mp3下載:一般品質影片BT種子網(下載170k wmv請多用此,速度快,一個編號一個種子。12-17華嚴經除外,50集打包成一個種子)江蘇電信雲南電信遼寧網通山東聯通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漢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上)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文字的造字具有非常縝密的六個體例,叫做六書。六書包含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個原則。一個字,你雖然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音,可是卻能根據六書的原則想到它的意思,這種智慧符號的功能是外國文字所沒有的。比如篆文的「山」字,它就像山的樣子,「水」,是流水的形狀,一看就明白。看到這個字就能想到它表什麼意思,這在外國文字是做不到的。特別是會意字,很簡單的符號就能把很深的意思給顯示出來,譬如「思」字,心上一個田字,一格一格的田表示分別;「想」字是心裡有相,在想一個人,心裡有個形相在;「忠」字,心中不偏不邪;「孝」字,上一半是『老』字,下一半是『子』字,表示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孝的道理蘊含其中。再往深處體會,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自己。由此可知,這個符號,它裡面真正的含義,豎的講無始無終,橫的講盡虛空遍法界,這在佛法講是一切法的總綱領。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整體,決定不能夠分割,這是孝字所含的真實意義。所以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字字有涵義,看到字就能懂得它的意思,真妙!不能輕易改革,一改變它,意思就完全沒有了。

  中國文言文言簡意賅,是最優美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也是全人類最豐富的文化寶藏。文言文和漢字六書一樣,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國家民族沒有這樣的文化。我們的老祖宗看到口頭語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要找一個永遠不變的方法,把智慧、經驗、理念傳給後人,這就發明了文言文。譬如我們小時候說的口語,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聽不懂,而現在年輕一輩人講的話我們老年人也往往聽不明白,這就是口語隨著時代發生變更的現象,但是文言永遠不會變,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世世代代傳承,哪怕千百年之後看到還像跟古人當面對話一樣親切明白。發明文言文,把口語和書面語分開,這是中國老祖宗的高明之處,這個發明真正了不起。像外國人,語跟文不分開,一兩百年之後的人就看不懂前人的文章。如古希臘文、拉丁文,只有極少數的考古學家在那裡摸索,還未必能完全瞭解,無法普及流通。為了能看懂,他們的經典世世代代在跟著口語改寫。改寫能做到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所以外國的宗教經典,現在流通的本子跟古時候本子不一樣,因為改寫而變質了,不改就看不懂。唯有中國經典永遠不改,可見中國人的祖先有智慧,從商周時候就把語跟文分成兩條道路,語言隨著時代改變,而文不變,這個方法妙極了。

  我們今天能通達文言文,讀《論語》就像跟孔夫子寫信往來一樣,讀《孟子》就像跟孟夫子見面一樣。二千多年以前的書籍,現在讀起來也不至於發生誤解,這就是文言文的好處。中國文化豐富,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經驗的寶藏,一生受用不盡!我們都得認識清楚,人間的寶不是那些古董,而是道德、智慧、學問。真正的寶是典籍,《大藏經》是寶,《四庫全書》是寶,《易經》是寶,這些典籍是有智慧、有大德行的人,千萬年以來智慧的結晶、方法的總匯、經驗的累積。中國的古聖先賢替後世子孫想得太周到了,用文言文這樣一個工具,把幾千年的智慧、才藝、經驗、思想、見解傳遞給我們。我們一定要掌握文言文,這是通達文化寶藏的一把鑰匙,如果沒有文言文的基礎,這些經典擺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閱讀。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不學文言文,《四庫》門是關著的,《大藏》門也是關著的,你沒份。如果我們能通達文言文,寶庫的門就能夠打開,寶藏就屬於自己,就能增長學問、增長見識,由此可知文言文重要。如果我們今天把文言文丟棄了,怎能對得起祖先?所以,我們後代子孫要認識、珍惜、愛護它,要把它好好地接受過來,不能讓它斷絕。我們發願繼承這個文化寶庫,自己做榜樣,帶動年輕人來學習並承傳下去。

  文言文在八十年前還是亞洲許多國家通用的文字,日本人學,韓國人學,越南人學,東南亞國家有很多人都學。一個人不通別國的言語沒有關係,他可以寫字,可以筆談,因為大家都學文言文,都念中國書。他為什麼要學文言文?可以直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如果通過翻譯,意思就變了。現在的人都不學文言文了,把古籍翻成白話文,可是翻出來味道就不一樣了。古籍的白話翻譯本,市面上流通的不少,很多人在翻譯,翻得都不一樣。看別人翻譯出來的白話文,好像是他吃完之後吐出來再餵你,不是原味,而是他的味道,所以,最好還是學文言文,直接去讀原文,享受原汁原味。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76)
 

十七、法合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1.虛空無相不礙諸相發揮,正似布施不住相。不住相布施,正似虛空不可思量。菩薩能如此有而不有,空而不空,方是背塵合覺。

  「虛空無相不礙諸相發揮,正似布施不住相。不住相布施,正似虛空不可思量」。虛空沒有相,心性沒有相,但是能現十法界。不住相布施就像虛空法界一樣,不可思量!「菩薩能如此有而不有,空而不空,方是背塵合覺」。「塵」是迷、是染污。「背」是捨棄、遠離。破迷開悟,去染污,得清淨,菩薩必須如是做。如果無住而不布施,則被無住染污。無住是空,即被空染污。假如布施著相,就被布施染污,所以要「不住相布施」。不住相,不被有染污;布施,不被空染污,兩邊都離。方是「有而不有,空而不空」。

  何以是有而不有?布施是有,不著相是沒有,是不有。何以是空而不空?不執是空,不著而行布施,行布施就不空。兩邊不著,此才真正背塵合覺。有體有用,體是空,相是有。空也不著,有也不著,空有二邊都不著;但是體相都能發揮圓滿究竟的德用。大用大德完全顯示,這才是佛法,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絕對不是消極,有體無用。

2.善男女,既發菩提心,故教以不住相布施。此處教之用功,必須達到真能無住,無一絲一毫之未盡方可。

  江居士說《金剛經》是極圓極頓大教,即是肯定此意。經之上半部是為發菩提心者說。什麼是發菩提心?發學佛之心,以佛作榜樣,向佛學習,要學得與佛一模一樣。而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學經典,學念佛,甚至學法器,這不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發心學佛。

  釋迦牟尼佛是一切諸佛的代表,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就是向一切諸佛學習。修淨土的同修是以阿彌陀佛為代表,我們一切都要向阿彌陀佛學習,才是真的發菩提心。你一發菩提心,佛一定加持你,幫助你證得究竟佛果,教你如何用功,教你「不住相布施」。我們用功必須「無住」,要真能達到無住,不執著、不分別。發心學成佛,分別執著要斷得乾乾淨淨,絲毫未淨都不可以。等覺菩薩那一品生相無明都不行,都要斷乾淨,方能成佛。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于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倫理道德:紮根教育紮得好,八十歲不會變
 

  所以人不懂得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師長,不尊重你所學的課程,你是一無所得,再好的老師都不行,都沒法子教你,這是恢復傳統教學的困難之所在。就是現在人從小就放逸了,習慣成自然,沒有規矩了。中國古時候教學從小就學規矩,坐有坐的相,站有站的相,從小就要受嚴格的約束,怎麼可以隨便?怎麼可以沒有上下、沒有規矩?所以《弟子規》那是規矩,什麼時候教的?小孩一出生他眼睛張開了他就會看,他耳朵豎起來他會聽,雖然他不會說話,他已經在察言觀色,已經在學習了。所以中國古人講「教兒嬰孩」,不是小孩,嬰孩剛剛出生,紮根教育是一千天,就是三年,從初生到三歲這個三年紮下來的根。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個紮根教育紮得好,八十歲不會變。

  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是父母在小朋友面前做出來給他看,完全是身教。父母,你看他怎樣孝順他的父母,小孩都看會了將來長大就會孝順父母。所以父母家人在小孩面前,一定要守禮、要規規矩矩,為什麼?他在學習。決定不能讓他看到負面的、聽到負面的,不可以,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從小小孩一睜眼睛,他看到、聽到、接觸到全是負面的。現在父母忙著自己事情,沒有時間教兒女,兒女交給誰?交給佣人。佣人教他些什麼?佣人怕他吵、怕他鬧,喜歡什麼就給什麼,讓他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叫他看電視,電視看上癮,佣人可高興了,為什麼?省事不操心。看到那些東西,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全學會了。所以現在父母老是叫著兒女不好教,老師也是叫著學生不好教。在過去父母跟老師,好像沒聽說說出這種話的,哪有這種道理?這是現在社會形成的。

  古時候的社會是以讀書明理為第一,現在不是的,現在社會是哪個人錢多是第一,所以不擇手段的去奪取財富。利是人之必爭,這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還會有安定嗎?不可能。所以競爭這兩個字害死人!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五八集)2011/4/3 檔名:02-039-0358
 
因果教育:修身自勵、化及家國(薛聰)
 

  薛聰。方正有理識。雖在闇室。終日矜莊。見者莫不懍然。父憂廬墓。酸感行路。友于篤睦。而家教甚嚴。諸弟雖婚宦。恆不免杖罰。除徐州刺史。政存易簡。卒於州。吏人留其所坐榻以存遺愛。諡簡懿侯。子孝通。最知名。(薛辯傳)

  薛聰後魏人字延智,品行端方正直,為人重道義,有見識。雖處在無人窺見之地,也是終日莊重,謹慎自持。望見他的人,莫不肅然敬佩。居家孝悌,其父去世時,薛聰在墓旁結草棚居住,哀思孝行,感泣路人。家中兄弟,友愛和睦,而家教非常嚴格,弟輩雖已成家做官,犯了過錯,仍然不免挨受杖打責罰。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任治書侍御史(平決廷尉奏事,職掌糾察非法推彈雜事)檢舉失職不法官吏,公正無私,不怕強權勢力。孝文帝寄望為最親信的臣子,常想進封他的官位,薛聰苦苦辭謝,始終不受。魏孝文帝感嘆地對人說:「朕見薛聰方正莊敬的風範,尚且由衷敬畏,何況是他人呢?要進封他的爵位,可是他卻不肯接受。」帝稱讚薛聰說:「卿天然尊貴的爵位(仁義忠信,修德不倦)高超自持,這種榮耀,絕非人為爵位(公卿大夫名位)所能與之比擬。」

  後來任都督徐州刺史,治理政事,簡約便利,百姓感德。後來在徐州去世,屬吏留他生前所坐床榻,以紀念他對屬下百姓的遺愛。諡號簡懿侯,其子薛孝通,聲望最為顯著。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九十六)

 
心得交流:eb17302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雜念紛飛如何對治

  阿彌陀佛!

   我們是凡夫,雜念紛飛非常正常,知道自己有雜念,是因為有清淨來作對比,如果有雜念而不自知,那就是愚夫了。大德們經常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一個暗室,我們根本看不到灰塵,一縷陽光進來,馬上發現灰塵紛飛,陽光沒進來時,並不是沒有灰塵,而是「不覺」,一縷陽光,就是「一念覺」,接下來就是「悟後起修」。我們現在雜念紛飛,比如灰塵,愈掃愈重。念佛、讀經,就是往雜念中摻淨念,直到淨念完全取代雜念。

  往雜念中摻淨念的關鍵是關注淨念而不關注雜念。念佛時「都攝六根,淨念想繼」,都攝六根關鍵是用心、用耳去聽自己念的佛號、佛經,要字字清楚,不在速度。這需要一個過程,末學的體會:從家到單位,騎車要十至十五分鐘時間,一路念佛,開始時,也只能連續念完兩、三段佛號(三三四的十念法,一組三三四為一段),而妄想、雜念占了整個上班時間的九成以上。三年後,最得力時,十多分鐘的路程,妄念能減少到最少四次。淨念的時間比重越來越多。當然也是進進退退,總體上明顯感覺到功夫在長進。大德們都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發現妄念,馬上用佛號替換掉。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經典中記載,佛入滅後三天,阿難尊者到王舍城參加結集經典,阿難還未證果,被排斥在外。阿難尊者於是發奮修行,於半夜中證阿羅漢果。但在《彌陀經》中,十六位上首包括阿難尊者,都是大阿羅漢。敬請開示。

答:阿難不但是大阿羅漢,而且是佛菩薩再來示現的,這個要知道。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一尊佛緣成熟了,來示現作佛教化眾生,那就有很多的影響眾,這影響眾很多都是古佛化身菩薩再來,這大乘教裡講得很清楚。他們「外現聲聞身,內祕菩薩行」。佛要不給我們說穿,沒有人知道。必須到自己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的底細你就清楚、明白。都是有共同的因緣,同願同行來教化眾生。

問:弟子邊學《無量壽經》邊學《弟子規》,無意中發現他人的對錯掌握在我自己手中,而不是他人。請問這個體會正確嗎?

答:正確。世間所有一切事,說實在的沒有是非善惡,是非善惡都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一個善念,世間惡人、惡事都變成善的。這就是《楞嚴》裡面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譬如說有個惡人對我起了惡念,毀謗、侮辱、陷害,這我遇到很多。我們只有一個善念,深深的相信人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對我?他是菩薩,來成就我的,來消我的業障,看看我修行的功夫能不能忍辱,還會不會起瞋恚心?如果我有瞋恚心是我功夫不夠,你看對方不是善人嗎?哪有善惡?純善的心對於任何人,惡都變成善。所以我們永遠感恩他,他幫我消業障,提升我的境界。我們這種態度回對他,將來他知道的時候,對我們生感激的心,為什麼?他一生沒有碰到第二個,他這種態度對人,人家都要報復他,哪有感恩他的?這就叫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遇到善緣決定不能起貪戀心。人家招待你一天,好的時候對你很恭敬、很讚歎,你一被讚歎就迷惑顛倒,那就錯了。出家人,信徒很喜歡你,法師要什麼都供養,你本來出家,又回家了。那是善是惡?惡。他引起你五欲六塵的貪戀,害死你。所以要認識,順境不生貪戀,要放得下,惡境不生瞋恚。貪瞋痴就是在這個境界裡斷掉的,沒有這個境界,怎麼曉得你的貪瞋痴沒有了?在人事環境當中磨鍊是最明顯的,要長時間,短時間可不行。

  我是過來人,前十年遇到這個境界,勉強的忍,心還是有不平。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慢慢就愈來愈輕,大概到四十年就自然,一點痕跡都沒有,完全以清淨感恩的心對待。哪個不是菩薩?哪個不是佛?真的像善財五十三參一樣,凡夫、學人只有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整個社會一切人事物皆是佛菩薩示現教導我的,成就我的,這才入了大方廣的境界。所以世間沒有善惡,沒有邪正,善惡、邪正都在自己的起心動念。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問:受過大戒的出家師父可以拜有修行且能指導修學的在家居士為師嗎?

答:行,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已經表演了。維摩居士是在家居士,佛的出家弟子,舍利弗、目犍連,而且還是古佛再來,聽維摩居士講經,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在佛門裡通常稱和尚(親教師),和尚第一大。居士確實有德行、有修持,出家人見他,向他學習,應當把他看作老師,才得受用。

  《印光大師文鈔》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恭敬心,他再高明也得不到利益。我三個老師,兩個在家的,方東美先生在家的,還不是佛教徒,我跟他學哲學;李炳南老居士是佛教徒,確實人家有修有學,一生的行誼確實可以做出家人好榜樣,主持道場,提倡念佛,在台灣有很大的影響。

  (節錄自21-299-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台北/香港時間10點∼12點、16點∼18點首播《淨土大經科註》,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