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應無所住」,是不住法相。「行於布施」,是不住非法相。學佛者,六塵固不可住。然若斷滅,即不能度眾生,眾生正住六塵境界,故應從此處度之。
「『應無所住』,是不住法相」。此處的法也是廣義的包括非法相。非法相也是法,法與非法都不能住。「行於布施,是不住非法相。學佛者,六塵固不可住。然若斷滅,即不能度眾生」。六塵是外面境界。斷滅就是下文講的非法相。斷滅是空,一切六塵不要,都空掉了,行不行?不行。從事上講,空掉了,就不能度眾生。諸位要知道,眾生中也包括自己。不能度眾生,便不能度自己,何能度別人。由此觀之,要六塵的事相,然不能執著。
「眾生正住六塵境界,故應從此處度之」。首先要度自己,如何度法?不住就度了。譬如,我們眼見色,如果我在色相上分別執著,就住了。色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是故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佛菩薩眼也見色,但是他不分別、不執著,色不染污他的清淨心,眼根在色塵裡得度了。同理,耳聽音聲,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音聲也不能染污清淨心,音聲與清淨心沒有交涉,耳根在音聲裡得度了。其餘諸根亦復如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有沒有得度?時時刻刻觀照自己,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從早到晚起作用,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得度?真正得度,清淨心現前,外境就不是「六塵」,因為塵是染污清淨心。若不能染污清淨心,則外境是「六性」。眼見色性、耳聽聞性,乃至意知法性,禪宗說明心見性,此即是見性。性在那裡?就在色聲香味觸法之中。
古德開悟時求師印證,老師問他「你在那裡?」他在地上拿了一把小草或拿一個小石頭比一比,就這個!對不對?對的,一點都沒錯。只要不分別、不執著,則六塵都是真如本性的相分。
如果諸位聽了還不能體會,我們再舉一個比喻。譬如作夢,夢中有境界,作夢當然有自己,決不可能作夢而夢中沒有自己。夢中一定有自己,還有別人,也有山河大地。夢從那裡來的?夢就是自己心裡變現的境界,整個夢中的境界就是自心變現的。如果此時你覺悟了,反問自己,我的心在那裡?整個夢境就是你的心。若問心是什麼樣子?你在夢中隨便拈一物都可以代表,那就是心的樣子。
所謂「全妄即真」,妄是什麼?整個夢中虛妄的境界,就是我們的心。真心變成了虛妄境界,真妄不二。妄的境界就是真心,真妄是一,不是二,此乃諸佛菩薩之境界。我們在境界中迷了,把真妄分成兩回事,真不是妄、妄不是真,不知它們是一。虛妄境界裡,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不斷輾轉分別執著,愈分別愈多,愈執著愈嚴重。無始劫來直到今天,我們迷在妄之中,不知道事實真相,是故處處執著,牽腸掛肚,永遠放不下,虧吃大了。放不下,便造成了六道輪迴的現象。
六道輪迴真是自作自受,本來沒有,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佛教導我們破迷開悟,從虛妄中超越出來。金剛般若的方法非常巧妙,教我們就在事相中恢復自己的本性,恢復自己本來面目。用什麼方法?「不住」。
「不住」不是沒有受用,不住的受用方是真受用,沒有副作用。我們住相受用,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住相的受用,就與諸佛如來的受用完全相同。若明瞭事實真相,就像佛在經上講大作夢中佛事,知道自己在作夢,夢中一切境界可以享受,千萬不要執著。執著就自生煩惱、自找輪迴。所以,悟了之後,決定與性德相應,不但度自己,也度別人
。
3.修行本旨是不住,下手又不能滅境。如念佛、觀想佛像,色境也。天樂水鳥,聲境也。蓮花香潔,香境也。飯食經行,味境也。但受諸樂,觸境也。憶念彌陀,法境也。故「不住」二字須認清,決非斷滅。斷滅即空,亦即非法。布施攝一切法相,亦攝非法相。
「修行本旨是不住」,此是講總綱領、總原則,不住就不執著。分別還不太要緊,就怕執著。分別的過失淺;執著的過失重。執著有六道輪迴。執著沒有了,單有分別,即超越了六道。阿羅漢、菩薩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是「四聖法界」;有分別、有執著是「六凡法界」。
「下手又不能滅境」。不能離開境界,即是不能離開六塵境界。「如念佛、觀想佛像,色境也」。今天我們修念佛法門,許多同修告訴我,好幾年了,心還是定不下來,妄想、雜念依然那麼多,當然功夫就不得力。有沒有方法幫助我們?觀像是個好方法,我們念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的佛像。這裡有觀想,有觀像,此處講「觀想佛像」,塑造的佛像或彩畫的佛像都行。選我們最喜歡的佛像,最喜歡的就與自己有緣,有緣比較容易成就。我喜歡這尊佛像,我供養他,我常常看他、常常想他。因為你常常看,就不看別的;常常想,就不打妄想。此是很好的方法,對於初學有很大的幫助。此是色境。
「天樂水鳥,聲境也」。修淨土的,一般讀《彌陀經》的人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講得都很詳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世尊在經上描繪,西方世界天樂迎空、水鳥說法,我讀經,想此境界。放下經本,我們看到水,就想到西方世界的水會往上面流,流水的音聲會說法,我們看到小鳥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阿隬陀佛變化所作,禽鳥都能說法,我們想聽什麼法門,他就為我們宣說什麼法門。此是聲境。
「蓮花香潔,香境也。飯食經行,味境也。但受諸樂,觸境也。憶念彌陀,法境也」。可見淨宗的修學,六塵境全都用得上,一樣也沒有捨棄。淨宗與其他法門不一樣,其他法門一定要做到「不住」才能成就。「成就」是指超越六道輪迴,如果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縱然有甚深的禪定,都不能算成就。無量劫之前,我們就聞到佛法,就在修行了。生生世世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是故善根、福德、因緣無比的深厚。到今天依然落到如此地步,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明瞭事實真相,我們方知非超越不可。有沒有辦法超越?有,淨宗法門教我們在一生中「決定超越」。是故淨土法門,一切諸佛都讚歎。諸佛的悲願,希望我們早一天超越六道輪迴,早一天得到成就。
「故「不住」二字須認清,決非斷滅」。不是捨棄這些境界,就在境界裡修行,就在境界裡超越,方法即是不執著。一般人常說,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超越了。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因為心上本來沒有。
「斷滅即空,亦即非法。布施攝一切法相,亦攝非法相」。我們講布施,講捨,要捨一切法,要不執著;非法也不能執著,也要捨。非法是空,法相是有。空、有皆捨,方是兩邊都不執著,兩邊都捨之意。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