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忍辱,是安忍、順受之意。安心順受也。辱而能忍,則無事不能忍。若聞佛法,遵照實行,不懷疑、不夾雜,為法忍。又如「生本無生」之理,吾人能明瞭,能實行,為無生法忍。對治瞋恚。
「忍辱,是安忍、順受之意。安心順受也」。此是很難做到的,然而非做到不可。因為我們修行的關鍵在得禪定,念佛求的是一心不亂。什麼事都不能忍,焉能得定?得不到。是故,忍是定的預備功夫,必須能忍,方會得定,才能得一心不亂。我們想得一心,想得定、開慧,就非修忍辱不可。離開忍辱,無有別法。
「辱而能忍,則無事不能忍」。本來忍是安忍的意思,譯經的法師把它翻成忍辱,有特別的意義。中國古代的念書人很有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侮辱不能接受。亦即是說,中國知識分子對於辱是不能忍受的,看得很嚴重,殺頭都不在乎,侮辱是不可以的。譯經的法師看到中國知識分子如此執著,就用忍辱。辱都能忍,則一切都能忍。忍辱波羅密才真正能有成就。
「若聞佛法,遵照實行,不懷疑、不夾雜,為法忍。」安忍、順受,範圍非常廣大。在日常生活中,大概最難忍的是人事環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忍耐,忍之下一定有讓,要忍讓,要能保持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我們修持的功夫才天天有進步,不至於退轉。其次,物質環境,還有自然的災害,都要能忍受。無論順境、逆境,要真正能不為環境所轉,忍辱就有了功夫。佛法的修學時間很長,不是一生、兩生就能成功的。佛經上常說,凡夫從初發心到圓滿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衹劫,要經歷無量劫。如此長的時間,經過多少世捨身受身,要是沒有耐心,豈能成就?
佛在本經為我們在座的同修授記了。世尊說得很好,這部經是為誰說的?為發大心者說,為發無上誠心者說。我們在座的同修,就是發大心者,發無上誠心者!諸位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有非常深厚的善根福德,兩個小時,你才坐得住。我們在末法時期能遇到此經,決不是偶然的。世間沒有偶然之事,都有很深的因緣。是故學佛要有耐心,沒有耐心,決定不能成功。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堅忍心,要堅持,要忍耐,方能成大功。
聞佛法要遵照實行,不要住,學了之後立即用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行,不懷疑、不夾雜。有兩種人不懷疑。一種人是明白道理,他不懷疑,堅定不移地照做。另一種是福德大的人,雖然理論不懂,但肯老實去做,這種人的福德不可思議。有些老太婆念佛,什麼都不懂,老實念阿彌陀佛,念了兩三年,站著往生。我們一般人都比不上,這是福德深厚。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除此兩種人之外,疑慮就很多。
不夾雜也很難,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行。多福德的人不懷疑,多善根的人不夾雜,專精。江居士在講義裡也說到此事,固然佛法要廣學多聞,但要看什麼對象,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清涼大師,天台智者大師,古代這些大德,均是了不起的人!我們仔細觀察,他們一生弘揚的只是一、二部經而已。
華嚴經上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示現的都是學一門,正如中國古代的大德們,一生中只弘揚一、二部經。只有這樣,功夫才真正得力,才能徹底通達。原因是心定、心淨,清淨心就生智慧。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達的。雖然一切都通達,還是守住自己一門,因為他固然通達,尚未究竟。成佛才究竟,因此仍一門深入,直至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最好的榜樣是大勢至菩薩。楞嚴經上,他說得最明白,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門深入。五十二同倫是指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專修淨土,一門深入,是大勢至菩薩所代表的,的確是無比的智慧。
一般人只知佛門裡智慧第一的是文殊師利菩薩,不知道大勢至菩薩也是智慧第一。文殊師利菩薩是廣學多聞,大勢至菩薩是一門深入。一門深入的智慧比廣學多聞的人,高明很多!文殊菩薩到最後還是要念佛求生淨土,還是要向大勢至菩薩看齊。我們讀到此處,決定不可疏忽,其中含藏的義理很豐富、很微妙。夾雜是嚴重的障礙,我們今天修持很難成就,即是心裡夾雜。不僅夾雜佛法,還夾雜著世間五欲六塵,當然難成就。念佛何以不能得一心?夾雜。聽說金剛經不錯,也想念念,普門品不錯,藥師經亦不錯。以為不念藥師經,生病時沒人治。如是夾雜,功夫不純,何能得清淨心。
若從一門上得到清淨,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讚歎的。若天天拜那麼多佛,拜那麼多菩薩,念那麼多經,諸佛菩薩看到都搖頭,錯了。是故,千萬不要以我們凡夫之心去看待佛菩薩,那樣罪過很重。佛菩薩的心都是清淨的、平等的,都希望我們早一點成就。夾雜決定要不得,此是法忍。我們要從一本經入手,其他的都不看,要忍,要一門深入。 「又如「生本無生」之理」,般若經上說得很多,大乘經上也常說。「吾人能明瞭,能實行,為無生法忍。對治瞋恚。」對治極微細的瞋恚。證得無生法忍,即是法身大士。那種瞋恚極其微細,不但我們無法發現,即使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也看不出。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