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9.10.15 星期四 Vol. 294

善知識•道場•善友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放下,同修們要記住,不是在事上放下,在心裡放下,心裡毫不沾染。出家人住持道場,這是事。事,他要做,要維護道場,策畫種種活動,幫助大家修學,這是事。放下是什麼?心,心裡不落痕跡,心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請看本期專欄

  無量劫來,我們生死輪迴即是受它的害。今天一定要徹底覺悟,要放下。「遠離」就是放下。「理事和合」。我們與諸佛菩薩同方向,同目標,這是「理和」。與一切大眾相處,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誡,修六種「事和」,我們的身心自然清淨、安樂。清淨、安樂從和合中得來。 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善果林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通告三重綜合體育館-和諧社區論壇暨展覽會2010年大專青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研習營簡章(第三期)2009年新竹市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2009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

  影片及mp3下載: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台灣美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善知識•道場•善友

  佛七當中馬老居士往生,我們聽到非常歡喜。馬老居士在生前,我們每一次的佛七法會她都來參加,而且常做一些點心供養大眾,與大家緣結得很深。她在佛七中示現往生,給我們做了證明,念佛殊勝的功德利益由此可見,我們應當效法,要向她學習。世間一切法都是假的,只有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這個機緣我們必須要把它抓住。

  念佛不能往生,第一個原因是善根福德因緣不足,《阿彌陀經》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二個原因,聽經太少了,對於佛所說的道理、事實真相沒有契入,不能理解,依舊生活在煩惱妄想雜念之中,這樣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佛就很難有成就。過去善根福德雖然少,不是沒有,善根福德能不能成熟,說老實話,「緣」太重要了!這正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所說的,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如果遇到的緣殊勝,縱然自己善根福德差一點,可以補足,這一生決定成就。可見,緣對我們的關係太重要了。

  道場是緣,善友是緣,聞法是緣,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不中斷,他為什麼要這樣作?就是給我們作增上緣,我們善根福德差一點的人,用這個方法來補足,這一生都能成就。佛家的道場,自古以來,都是以講經說法教學為主。佛法的衰落,也不過兩百年的樣子。怎麼衰落的?寺院不講經,佛法就衰了。不講經,不懂得修行;不講經,不懂理論方法,縱然是修行,就是所謂的盲修瞎練,得不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招來一些妖魔鬼怪擾亂,這是道場衰敗的原因。所以我們希望建立正法道場,報佛恩,報眾生恩。

  世出世間這些拉雜事情要放下。放下,同修們要記住,不是在事上放下,在心裡放下,心裡毫不沾染。出家人住持道場,這是事。事,他要做,要維護道場,策畫種種活動,幫助大家修學,這是事。放下是什麼?心,心裡不落痕跡,心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希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相應。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持「自行化他」,化他是接觸一切大眾,與「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相應,我們就住在正法上。

  對我們業障深重的人來講,懺悔是很重要的。台北三重廖居士的道場,他們是三個月舉行一次發露懺悔,所有信徒大家在一起,檢討自己在這三個月當中,哪些事情做錯了,毫無隱瞞的說出來,改過自新。這就是佛門講的「自恣法會」,佛家從前是一年一次,現在業障重,一年一次不行了,所以廖居士他們道場,三個月做一次,很好!這個作法值得推廣。

  (節錄 九九年早餐開示—善知識•道場•善友 檔名:20-14-0327)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

   15 、「千二百」,圓滿功德。五十五,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十地、等覺是也。

  「千二百」,此數代表「圓滿功德」。這是《楞嚴經》上的解釋。《楞嚴經》上講圓滿功德是一千二百。它分配為四方,眼能看到前面、左右兩方,後面看不到,所以眼的功德只有八百。耳,後方也能聽到,耳的功德是一千二百,圓滿的功德。

  「五十五,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十地、等覺是也」。此是菩薩修行的位次。譬如念書,從一年級念到五十五年級畢業;畢業就成佛。要這樣體會一千二百表「圓滿功德」。圓人修持與常人不一樣,圓人會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正如《華嚴經》上所說,任何一位皆圓滿含攝一切位。譬如,初信位菩薩就有等覺菩薩功德在其中。證到等覺,也沒有把初信菩薩功德遺漏。的確是圓融的、平等的,這個教義才圓滿。讀到此處,我們要體會,把觀念改正過來。起心動念,念念皆與佛法相應,即是與自性的性德相應。要特別了解,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就是自己的性德。否則,能得到的受用就不大。換句話說,我們迷惑顛倒,性德沒能顯露出來。我們藉著釋迦牟尼佛的言教,把自己的性德引發出來。

  下文作個總結。

  16、此節經文所表,謂如如不動之本性,當下即是。果能破障返聞,則自性佛現,而興大悲大願,遠離塵垢,理事和合,圓滿諸菩薩之修德,而與世尊心心相印,光光相照。則見此序境相為非相而見如來矣。一部經文所說,總不外此意。學者當於一切時、一切事、一切境,皆如是體會得,則動靜一如,無往而不是矣。

  「此節經文所表」。證信序所表現的意義,「謂如如不動之本性,當下即是」。所以從「如是我聞」至「千二百五十人俱」,全部會歸自性,都能把性德顯示出來,當下即是。

  「果能破障返聞,則自性佛現,而興大悲大願」。「興」是興起,即發大悲心,發成佛度生的大願。「遠離塵垢」。「塵垢」是煩惱。妄想、煩惱的弊病說之不盡,一定要捨棄。無量劫來,我們生死輪迴即是受它的害。今天一定要徹底覺悟,要放下。「遠離」就是放下。「理事和合」。我們與諸佛菩薩同方向,同目標,這是「理和」。與一切大眾相處,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誡,修六種「事和」,我們的身心自然清淨、安樂。清淨、安樂從和合中得來。

  「圓滿諸菩薩之修德」。修德有功,性德就現前。「而與世尊心心相印,光光相照」。若我們讀前段經文,能真正領會其義趣,則會有相當深刻的體會。當下,就能與釋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光光相照,沐浴在一片佛光之中。「則見此序境相」。見到序文所說的境界,「為非相而見如來矣」!《金剛經》說「即非」、「是名」,從這裡見到證信即非證信,就見如來了。怎樣見到證信即非證信?回歸自性,即非證信序!

  「一部經文所說,總不外此意。學者當於一切時、一切事、一切境」。境有兩種,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就用此「境」字代表。「皆如是體會得,則動靜一如,無往而不是矣」。我們修功樣樣如法,穿衣、吃飯都是圓滿的佛法,這樣才真正生活在如來所說妙法之中。若我們生活在金剛般若之中,就算不是如來,至少也是法身大士,決不是普通人。當下即是,就在現前,我們自己要敢承當。

  證信序就介紹至此。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兒女與父母有四種因緣

  子有四因者,一者報恩,二者報怨,三者償債,四者討債。報恩者,謂父母於子,宿世有恩,為報恩故,來為其子。則服勞奉養,生事死葬。必使生則親歡,祭則鬼享。乃至致君澤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後世,敬其人并敬其親。若曾魯公、陳忠肅、王龜齡、史大成(曾陳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狀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肅悟入甚深,以前世皆為高僧,故雖處富貴,猶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賢孫,皆此類也。報怨者,謂父母宿世於子有負恩處,為報怨故,來為其子。小則忤逆親心,大則禍延親身。生無甘旨之養,死貽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權要,謀為不軌,滅門戮族,掘墳夷墓,使天下後世,唾罵其人并及其親。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檜等是也。償債者,子宿世負親資財,為償債故,來為其子。若所負者多,則可以終親之身。若所負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學甫成名而喪命,商纔得利而殞身。討債者,謂親宿世負子資財,為討債故,來為其子。小債則徒費束脩聘金延師娶妻,及種種教誨,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爾喪亡。大債則不止如此,必致廢業蕩產,家敗人亡而後已。


  談因說果:熒惑守心 事同報殊

  【原文】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燔銷其石,始皇不樂……至平原津而病,七月崩於沙丘平臺。 (出《史記 秦本紀》)

  【譯文】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火星運行到心宿附近停留下來,並且有流星落在東郡(今河南省濮陽市西),變成隕石。有人在隕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聽說後派御史追查審問,沒有人肯承認,就把隕石附近居住的人民全部抓起來殺死,燒毀了隕石,秦始皇為此事一直悶悶不樂。後來秦始皇到東南出巡,第二年(公元前210年)回程到平原津就病了,七月駕崩於沙丘宮平臺(今河北省廣宗西北太平臺),時年五十一歲。

  【析】熒惑,即火星。因其呈紅色,如火;亮度及其運行常有變化,複雜迷離,故稱熒惑。熒惑為凶星,預示著悖亂、凶災。心即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屬天蝎座。中央心星呈紅色,極明亮,古時亦稱「大火」。因心星處在天之正位,在中最明,象徵帝王。熒惑在心宿徘徊,即稱熒惑守心,大凶之象,主帝王有亡身之災,所謂「大人易政,主去其宮」。據統計,中國史書記載熒惑守心二十三次。  

  華夏文化以和為本,瞭解宇宙為一和諧有機之整體,決無孤立之事物現象,即佛家所謂「法不孤起,遇緣方生」。是以傳統以天地人為三才,相互影響轉變,其真正主宰即人之心行意念善惡,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近代科學發展亦漸證明,人之意念可以改變物質結構,日本江本勝博士之水實驗即有力證據。尖端物理學發現,宇宙是一個波動的現象,物質其實并無實體,不過是快速波動產生的幻象。而心波乃一切波動之主體,力量最強,速度最快。佛言「一切法從心想生」,正是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到了宇宙的真相,傳統的三才互動之理亦在於此。故上天垂象示警、人以善惡心行轉變命運,甚至改變星體運行軌道,皆非無稽空談。

  始皇為人殘暴嗜殺,崇尚武力機詐而背棄仁義道德,破壞文化,以嚴刑峻法攬取私權,不思所行大背本性善德,以致感召天象示警,猶不知悔過,反增暴虐,濫殺無辜,加速加重災禍之來。欲求長生反速其死,背道而馳,聰明自誤。如當今世界各國大都迷信武力,不講道義,皆由不明因果報應所致,以致帶給世界災難。

  同樣熒惑守心,公元前480年,春秋時期宋景公卻因其仁心善德,感得火星移位,轉禍為福,己身延壽十一年。負責天象的官員子韋建議,可將災難轉移給宰相、人民或農業收成,景公皆曰「不可」,宰相乃國君股肱,人民為國家基礎,而收成不好,百姓饑困,即國君失職。故宋景公寧自任凶災而不忍嫁禍,反順應性德而趨吉避凶,實可謂善知天命者。

  又於漢成帝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二月,熒惑守心。郎官賁麗說:「可以讓大臣承擔」,成帝就下詔暗示丞相翟方進退位或自殺,翟方進自殺。三月十八日凌晨,漢成帝無故駕崩,年僅四十五歲。

  同一熒惑守心,三人處理不同,以致果報天壤。而各人臨危應對,亦皆見其平生行持操守,一脈相沿,並非偶然。秦始皇素行暴虐,不惜以殺人企圖逃禍,終究難逃,且死於道路,貽禍子孫,未幾秦朝即滅。造惡因欲得福報,愚痴之甚。漢成帝雖頗寬厚,長於文辭,然沉溺遊樂,貪戀酒色,行跡頗類宋徽宗、南唐後主李煜,以致朝政落於外戚,王莽之亂即伏於此時。其素行本無擔當,危難之時欲移禍亦習性業力,此不過凡夫心行,豈能避禍求福?難出命數亦理之當然。宋景公在位四十八年無稍許劣跡,不事戰爭攻伐,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太平,於春秋時期可稱善政。面臨危亡以身自當,不肯移禍,亦其平生心行之沿襲,故能求福於心,轉變業力,化解災難。

  《書經》言:天難諶,命靡常;又言「唯命不於常」,古聖先賢皆知雖有天命,然非常數不變,轉變全在人心。《易經》云: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人心善惡無不可格之,此即因果轉變中最殊勝之緣。命自我立,人人可為,何去何從,唯心決之。《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善護自心,趨吉避凶,心想事成,皆非難事也。

  (本文作者 明因法師)


  倫理道德:家庭教育是修身齊家治國之根本

   中國傳統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凡是人,皆須愛」。中國人從來沒有侵略外國人一寸一尺的土地,黃禍是蒙古人幹的,不是中國人幹的,我們中國也遭了殃。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政治、武力、科學技術、工商業,而是中國的倫理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你只要用倫理道德的教育,就能教天下人,就能把這個世界帶向永久的和平,人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人間有愛。現在人間有怨、有恨。一定要用愛的教育來化解,來填補這個空缺。

  最近這一年,我在家鄉找到一個小鎮,想做個實驗,把倫理道德教育在這個地區做出來。聯合國搞世界和平講了三十五年,世界愈搞愈亂。參加會議的這些專家學者自己都懷疑能否有效。我們今天必須要做出來,讓大家看。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過得很幸福美滿,也希望別人都和我們一樣,只要有這個願望,這個中心就能做得好,我們的願望就會落實。

  倫理道德的教育,有幾個很熱心的同學,讓他們來做。我教他們,事業要做成功,你的心、行要定在那裡。《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綱領、概論。「教之道,貴以專」,教要專,學也要專,專就不能動。中心建好之後,我要求他們一定要發心,十年不離開中心。十年不離開,你心是定的,定生慧,智慧開了,才能解決問題。常常到外面去跑,心是浮動的,浮動的心生煩惱,不生智慧。凡是有定,無論世法、出世法一定有成就。

  戒、定、慧,定是樞紐,慧才是目標。智慧是從定來的,定是從戒來的,《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都是根本的戒律。你不在這個根上紮下去,其他的學不到。百分之百地落實《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首先我們有這個認識,然後努力學習,這一生才不會空過,才會有成就。

   (節錄自 仁愛和平講堂-家庭教育是修身齊家治國之根本 檔名:28-19)


  因果教育:田蚡

  魏其侯竇嬰。孝文后兄子也。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弟也。蚡未貴時。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姪。及貴幸。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為丞相。使籍福請魏其城南田。魏其怒曰。老僕雖棄。將軍雖貴。寧可勢奪乎。灌夫將軍。時去官。居長安。與魏其如父子。相得甚歡。聞之。怒罵籍福。武安大怨灌夫魏其。元光四年。武安取燕王女為夫人。詔列侯往賀。酒酣。武安為壽。坐皆避席。魏其為壽。獨故人避席耳。灌夫使酒怒罵。武安劾夫罵座不敬。案其前事。捕諸灌氏。皆棄市。魏其銳身為救。曰。終不令灌仲孺獨死。上無意殺魏其。乃有蜚語聞上。以十二月晦。棄市。及春。武安病。專呼謝罪。使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竇嬰。田蚡。灌夫列傳。參漢書)。

  武安侯田蚡,漢朝長陵人(今陝西省咸陽縣),是孝景后的胞弟,有口才,善阿諛,是個勢利小人。武帝即位時,封為武安侯,曾任太尉及丞相。每次奏事,多稱合帝意,權重一時。

  魏其侯竇嬰,漢朝觀津人(今河北省武邑縣),字王孫,是孝文后的姪兒,漢景帝的表兄,尊崇儒術,為人慷慨正直,景帝在位時,做詹事官,掌皇后太子家務。吳楚等七國造反,曾拜為大將軍,七國平定,受封魏其侯,權勢顯揚朝野,天下游士多來歸從。

  田蚡未得志時,曾對魏其侯,屈身奉承,像子姪輩般尊敬。景帝駕崩,太子武帝即位,田蚡得孝景后提拔,日漸貴幸,陞為丞相。而竇嬰因排斥道教罷官,從此就失權勢。人情冷暖,天下趨勢利者,都疏遠魏其侯,歸附武安侯。田蚡仗勢,益加驕傲奢侈,接受四方賄賂,壯麗居室,廣置田園,盛氣凌人。有一次命籍福向魏其侯要求獻出城南田地,魏其侯大怒道:「老僕雖然見棄,將軍雖然貴幸,難道就可仗勢奪我田地嗎?」這時有灌夫將軍,字仲孺,潁陰人(今河南省許昌縣),為人剛直,是位不畏權勢的血性漢子,已辭官,居住長安,與魏其侯意志相投,情同父子,聽到消息,大抱不平,怒罵籍福。武安侯得知,從此懷恨灌夫和魏其侯。

  武帝元光四年武安侯娶燕王女為夫人,孝景后詔諭宗室列侯前往祝賀,灌夫和魏其侯也參列酒席,酒宴中,武安侯舉杯為賓客敬酒,在坐賓客都避席再拜。魏其侯也舉杯為大家敬酒,只有少數故人避席而已。灌夫看這光景,心中不服,怒火中燒,便借酒縱性,辱罵同坐,武安侯大怒,當場繫縛灌夫,告他在丞相府中,當眾罵坐罪狀,並彈劾灌夫過去舊案,大捕灌氏宗族,判處死刑。

  魏其侯為救灌夫,奮不顧身說:「我決不能令灌仲孺獨死,而我獨自苟活。」於是上書極力陳述灌夫酒醉失言,不宜判處死罪,武帝本來無意殺魏其侯,武安侯想盡辦法,製造謠言,誣告魏其侯矯先帝遺詔,及毀謗朝廷罪狀,武帝大怒命有司案治,結果被判死罪,於十二月末斬首處死。

  次年春天武安侯忽然病倒,全身像被打擊一般,疼痛難忍,病中自言自語,不斷呼叫謝罪,家人使能視鬼者來看,見魏其侯和灌夫兩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醫束手,竟不治身死。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三十八)


  心得交流:eb16252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佛法是智慧的藝術

  弟子聞到佛法,才得以知道做人、行事、待人原來簡單之極。在沒緣聞到佛法前,感到身邊的人各個都在和我作對,為了生意互相貶低,大打出手,看到這些也不知道怎樣是好,自己倒也沒有過多去和別人爭生意,認為別人做的我再做遲了,所以一直都是做自己的東西,可是生意有好有壞。市場好的時候,別人也會拿來賣,自己感到心不平衡,但也沒有過多和人計較,認為自己這樣做有底氣。我只賣一個牌子,說起話來也底氣十足,送貨更不必說了,我從不擔心有品質問題,時間一長,到也心安理得。可就是感到自己不如人家賺得多,家人也常說我沒用,說實話我知道自己膽子小,就不和人吵架,認為吵架也是吃虧,不吵倒也省事,家人認為我很好強,只是不說出來而已,自己也知道說的沒錯,可是也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慢慢生意有起色,可是家人很多,都靠我這一點生意生活,當然不完全是,自知心量狹小,可就是改不過來。從小也沒有幾個朋友,總感到自己沒人緣,不管如何努力,都擺脫不了這種現狀,天天看生意經,心突然變得無比大,可看到周圍的人又感到自己太渺小了,就像一個螞蟻。有一次坐飛機,從空中看下來,因為天氣很好,地面上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的人是那樣的小,想一想,這樣渺小的人居然能擁有一個地球,能製造出威力無比的武器,能飛上天空,能蓋幾十層高的大樓,實在是不可思議,這一切都是有我們心變成了現實。可這一切也會被我們人類自己給毀了,變得到處都是苦不堪言,知道人都是爭來爭去,也只是為了一點點繩頭小利而已,這就是爭利,到最後把自己親自勞動得來的全部毀了,富裕也變成了貧窮,好日子變成了沒有吃的、喝的、住的、行的。

  有幸得以家人和善知識的引導,今天聞到佛法,才看清楚宇宙人間的事實真相,我們是同體。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說我們生下來都一樣,都平等,為什麼會有聰明和不聰明之分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試問自己做到了嗎?又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呢!身教大於言教,我們要身體力行啊,行了孩子就看到了,孩子的心比我們要清淨,所以他們觀察能力很強,會跟我們學一舉一動,我們忽視了,就是種了不善的因。孩子逐漸長大,這些習氣也慢慢顯現出來了,久而久之壞習氣就形成了,想改太難了。我們學習佛法就要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氣,修行就是以身作則,就是身教,佛法就是教導我們做一個如法的人,這是學佛的基礎。

  我們做好人有份了,自然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更精進,更用心,更努力,達到解脫的境界。佛法是藝術,是一門智慧的藝術,懂得的人,自利利他,生活無時無刻不快樂。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我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中,聽到不少師兄之間誤會或錯誤的一談話,他舉的例子不少,他有五條。第一條,他說有人說義工制服背面的「愛」字,而佛經以慈悲表示,不應該用愛。他說愛是執著的、痛苦的,就是慈悲也要無相。

答:這個話說的很對,尤其是最後一句。無相是很高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們今天如果要用慈悲,也要說明什麼叫慈?什麼叫悲?要向全世界解釋說明,也不容易。其實我們講經講了四十七年,慈悲跟愛講了許多遍,真正聽懂的人,少之又少。現在這個世界是亂世,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世間雖提倡愛,但現在沒有愛,現在誰愛誰?假的!你看年輕夫妻結合了,不是愛嗎?再過幾個月聽說離婚了,這哪有愛?夫妻沒有愛,父子沒有愛,兄弟沒有愛,不得了!

  中國傳統的教育核心就是「愛」。中國的教育就是五倫、八德,五倫第一句「父子有親」,「親」是親愛,從什麼時候看?從三、四個月大的嬰兒來看,你看父母對於這個嬰孩之愛,嬰孩你也細細觀察他,他對父母之愛,這時非常明顯。這是天性,這屬於性德,沒有人教他,沒有附帶任何條件。這就是慈悲,就是性德,真正的性德。

  教育就是希望這種親愛永遠保持,不要變質。現在小孩問題確實嚴重,他到了三、四歲,就變質了。蔡禮旭居士在講《弟子規》時,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七歲的小朋友上台報告他的學習心得。他說我學了《弟子規》之後,才知道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他說我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念念都想謀害父母。七歲!他的父母都在下面聽。聽了之後流眼淚,非常激動,不知道兒女在想什麼。他那麼小,怎麼會有謀害父母的念頭?這就是因為親愛變質了!這個問題很嚴重,還有更早的,四歲,對父母就有反感,就敵視,這還得了嗎?所以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把這種「親愛」讓它永恆保持,永遠不變質。然後把這個親愛擴大,你愛你的兄弟,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你的朋友,愛國家,愛社會,愛眾生,愛世界,就是這一個「愛」字的擴大,沒有別的。

  前年我本來寫一幅對聯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這是佛法,一般人不見得懂,當中也有很多人不相信佛教,看到你這是佛教,就起反感,就不能接受。我們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國家、族群、宗教促進世界安定和平。所以我就把慈悲改作愛心,「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個大家好懂。我們要曉得佛法講的契機契理,如果用慈悲,是契佛法的機,但不契一切眾生的機。我們拿出一種讓大家都歡喜的。「愛」,幾乎所有宗教的典籍都講到神愛世人,我們一說「愛」大家都能接受,都歡喜,這就好!然後你再把它提升,愛裡面沒有私心,就是慈悲,愛裡沒有條件,平等的愛,真誠的愛,清淨的愛,這就是慈悲。

  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佛無有定法可說,佛法是活活潑潑的,契機契理。《普門品》大家念得很多,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如果有一定,就只能夠侷限某一類的根機,不能普遍到一切根機。這個一定要曉得,愛跟慈悲沒有差別,只要你的愛是真誠、清淨、平等的,就是慈悲。

  我們接引眾生,用愛比用慈悲更容易讓一切眾生歡喜接受;你用慈悲,其他宗教不願意接受。雖然是好,但不能普度眾生,不能化解現前的衝突,促進和平。希望你能夠把這個障難突破,能夠普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你是菩薩,真正是菩薩。如果堅持這一點你就不是菩薩,你只度學佛的人,不是學佛的人你就不會度他,你的慈悲心不夠。所以我跟基督教徒接觸,有一年在日本,日本一位石井牧師,是基督教牧師也是大學教授,在日本基督教裡面也很有地位。他約了我在日本電視台做了一次訪問,大概有五十分鐘,提了十幾個問題,我一樣一樣給他解答。

  最後他說法師,我們基督教的心量很窄小,這有什麼方法?我說方法就在你們《聖經》裡,他說哪個地方?我說聖經有沒有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他說有!我說這就把你的問題解決了,我說上帝愛我,不愛你。他就楞住了,說為什麼?我說上帝愛世人,我也愛世人,我跟上帝志同道合,你只愛基督教,只愛上帝,不愛世人,你跟上帝有矛盾,有衝突,上帝不會愛你。這樣把他的心量拓開,以後跟他做了很好的朋友。,所以心量一定要大,要平等,學上帝愛世人。愛世人就是慈悲,世人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這個意思要懂。

  (節錄自「學佛答問 」 21-277-01)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10月2日起,香港時間下午4:00~6:00,重播《大方廣佛華嚴經》,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博士最近講演資訊:10月12日起,香港時間上午10:00~12:00,直播《養正儀規選講》,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