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一、證信序。
古德分科判教,將一部經分為三個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的第一段經文稱為「證信序」。第二段是本經的「發起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乃第一段經文。《金剛經》每段經文旁邊都標有序號,與我們講義段落的序號完全一致,且與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段落的序號亦相同,便於對照。
1、東晉道安法師,分判一切諸經為序、正宗、流通三分。此說初起,聞者多疑,嗣就正於東來梵德,乃知西土亦如是分科,遂悅服成為定則。
「東晉道安法師,分判一切諸經為序、正宗、流通三分」。道安法師是中國人,確實有大智慧。當時,鳩摩羅什大師的四大弟子,被稱之為「什門四哲」。道安法師即是「四哲」之一,他將一切經判成三分。「此說初起」之時,一般大德們對他這種分法都不以為然。因為大眾對佛經都非常尊重,若將佛經分科,似乎是很不恭敬。「聞者多疑。嗣就正於東來梵德」。俟後,印度古大德解釋佛經的註解本傳至中國,「乃知西土亦如是分科,遂悅服成為定則」。中國的大德們才知道,古印度的大德亦以此種方法分科。於是,對道安法師的分科就非常佩服,故謹遵此法以為定則。此後,不論講經、註解,都採取此種分法。故知科判是由道安法師首創的。
2、本經序分:自「如是我聞」——「敷座而坐」。正宗分:「時長老須菩提」——「是名法相」。流通分:「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信受奉行」。
「本經序分:自『如是我聞』至『敷座而坐』。」即本經經文前兩小段,乃屬於序分。據江味農居士講義所分科判,全部經文共分為一百八十四段。
「正宗分:自『時長老須菩提』至『是名法相』。」此段經文很長。從第三小段至第一百七十九小段止,屬於「正宗分」。
「流通分:自『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至『信受奉行』。」此段經文為「流通分」,共五小段,自第一百八十段起至第一百八十四段止。
以上三分是全經的大段。江居士將本經的正宗分又細分為四大類。此類分法自古以來均未曾有。唯獨前清大天法師為《金剛經》所作的註解《新眼疏》,曾將全經分為「信、解、行、證」四分。江味農居士見後嘖嘖稱讚,他亦採用大天法師的分法。若仔細觀察《金剛經》經文,確實有此四義存在。故稱《金剛經》為大經。
最初,清涼大師即將《華嚴經》分為信、解、行、證四大分。《金剛經》亦具足此四科姿態,故與大經《華嚴經》無二無別,只是開閤廣狹不同而已。《華嚴經》說得詳細,此經說得簡略,可說是《華嚴經》的綱要。無論是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極其簡明扼要。尤其是在《四十華嚴》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將《金剛經》的理論與方法,即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表演出來為我們做示轉。諸如各行各業的人如何去落實「無住生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去實踐「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換言之,他們在生活、工作、事業、應酬中應如何著手?這一切待人處世進退應對的原理、原則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均顯露無遺。所以,我們若通達了《金剛經》,即抓住了《華嚴經》的綱領,讀《華嚴經》就非常得受用。
3、「如是我聞」至「千二百五十人俱」一段,是證信序。
「證」是證明。
4、凡結集一經,必具六緣,乃克成就。(1)信、(2)聞、(3)時、(4)主、(5)處、(6)眾。此一段經文,六緣具足。
「凡結集一經,必具六緣,乃克成就」。如果六緣不具足,法會即不能成就。當年世尊講經說法如是,現前我們的法會亦是如。
第一、「信」。我們相信《金剛經》,才會來聽。若不信佛,是不會來的。第二、「聞」。我們一定想聽,才會在此時,來此地聽經。第三、「時」,乃指時節因緣。我們法會自八點至十點,是有時間性的。第四、「主」。主講的人。第五、「處」是場地。第六、「眾」。有聽眾聚集。「此一段經文,六緣具足」。此即所謂六種成就。六緣具足,法會方能圓滿成功。
佛法之難,就難在佛說法往往意在言外。正所謂「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因此,不能執著言說。若執著言說,則無法了悟。若能懂得言外之意,即得受用。
5、不異為「如」,無非曰「是」。《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不異為『如』」,完全相同,稱為「如」。「無非曰『是』」,「非」就是不一樣。《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如是」二字是「信成就」。此二字的義理,粗看似乎很淺,細參其深無底。
「如是我聞」。「我」是阿難尊者自稱。阿難尊者複講時,首先說此四字。阿難把佛當年所講的經,原原本本一字不錯地複講一遍,將它記錄整理之後,即是經典。所以,經典開端一定要貫此四字,表示是由阿難複講的,與佛講的無二無別,以召信大眾。
世尊當年講經說法並無文字記錄,經典是佛滅度後,由弟子們所集結的。集結經典時,佛已滅度。弟子中阿難尊者多聞第一,記憶力最好,聞佛說法一遍即能永不遺忘。所以,大眾公推阿難出來複講,其他弟子為阿難尊者作證,證明阿難所複講的準確無誤。佛弟子眾多,故佛經的集結必須經每一位都認可才行,不是採取少數服從多數。若有一人質疑,阿難所複講的其中任何一句話,佛似乎不是如此說的,即得刪除。集結經典的態度之所以如此嚴謹,就是為了取信於大眾,召信於後世。所以,經典首句必須貫以「如是我聞」以示証信。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