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化人。
學佛要學得像,就要放得下。我第一次向章嘉大師請教,他教導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五十年來,我就是學這六個字。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一生的行誼,也是這六個字。他們沒有自己的道場,也沒有徒弟。信眾雖然很多,他們只是勸導大家念佛修行而已。他們的心中真正清淨,一塵不染。信徒不來找他,他們也絕不放在心上。他們沒有煩惱、憂慮、牽掛,心中充滿了智慧與慈悲。
「放下」與「看破」是相輔相成的,能放下一分,就可以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就能多放下一分。菩薩修行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就是看破與放下而已。
六度就是「看破」與「放下」,般若是看破,其餘五度都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貪心;持戒是放下惡念;忍辱是放下瞋恚、嫉妒;精進是放下懈怠;禪定是放下散亂。
註解說:「清貴容,仁貴斷。」學佛人與世間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清高。清高的人能包容,有度量。寺院裡供奉彌勒菩薩,就是表有度量,能包容。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包容;若不能包容,則談不上多元文化的教學,所以我們要把包容放在第一位。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都要學習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和睦相處。
「仁貴斷」,「仁」指仁慈,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邪正,才是真正的仁慈。佛法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什麼原因?感情用事就沒有智慧決斷。
世出世法無比繁雜,而且世界上的學術著作太多了,如果靠讀書學習,要到哪一年才能學通?李炳南老居士曾說,中國有一部大叢書是《四庫全書》,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全集,於乾隆年間編定,類似現代的《百科全書》。僅僅這部《四庫全書》,一個人一輩子就讀不完。乾隆以後,又有更多著作問世。除了世間法之外,還有出世間法,即三藏十二部經典。
一個人的一生絕對無法讀完這些書,那要如何才能「通」?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個祕訣:「至誠感通」,真誠到了極處就感應通達。古往今來,真正開悟的人,真正通達的人,都用這個方法。何謂「至誠」?曾國藩先生給「誠」下的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如果還有一個妄念,就不誠。誠到極處,極其微細的妄念都不生起,才是「至誠」。
「通」是通達自性。「通情達理」,理是真如本性,用至誠的方法通達真如本性,就是究竟的通達。世間人不明究竟之理,沒有通達自性,所以只能明瞭局部的事理。因此,通達自性才是根本。
佛經言:「深解義趣」,就是通情達理。「情」是世間法、十法界,「理」是出世間法、一真法界。明瞭一真法界與十法界是一不是二,就是真正的通情達理。「達理」是證入自性。「通情」是教化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也達理,也證入自性。我們今天之所以無法通情達理,就是因為放不下「我」,有「我」就有私心,就自私自利,於是情也不通,理也不達。
而無論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有度化眾生的使命,都是菩薩。佛教教育成就的是菩薩法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是菩薩法界,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無量壽經》云:「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如果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了。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