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後,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讓自己的心跟宇宙合而為一,心跟太空合而為一,讓自己的身與萬物(物就是物質,如眼前所看到的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自然現象)合而為一。佛法講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從哪裡來的?心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性是真正的自己,佛法修學最終極的目標,就是要證實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才講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首先,建立純正的宇宙人生觀,然後佛教導我們應如何學習。
佛菩薩好比是大人,我們現在是孩童,在念幼稚園、念小學。佛教我們學習的綱領是「覺、正、淨」,一開始就把最高的原則傳授給你,「先入為主」,這是扎根。中國古時候讀私塾,小朋友上學從《三字經》開始學習。《三字經》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這把儒家教學的總綱領傳給你了,讓你一生當中永遠記得人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法講的「覺正淨」,覺是本善,正是本善,淨是本善。所以,儒跟佛一配合,教學就圓滿了;儒家說綱領,佛家講行。儒家經典少,佛家經典多,詳細講解,配合起來真的是究竟圓滿的教學。
「性相近,習相遠」,這是教學的理論依據。人性自然本善,那何必要教?性雖然相近,但習相遠了。性相近是本性,而習性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大德常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童蒙養正」的教學比什麼都重要!童蒙時代如果疏忽了教學,以後再要教導他就非常非常困難。為什麼?他已經被染污了,你要把他的染污洗刷乾淨,談何容易!所以,古聖先賢教學無不重視童年,而且還重視到胎教,這才是懂教育,真正明瞭事實真相。
童蒙要是疏忽了,後來想亡羊補牢,究竟能收多大效果很難說,但是教總比不教好,至少在阿賴耶識裡種個善根。不管社會是治世、是亂世,尤其現在的社會是動亂到了極處。這個不怕,怕在你不懂得好好的教下一代。做父母的不懂得,做老師的不懂得,那後代子子孫孫不知道要受多少罪,要造多少孽!真的明瞭了,做父母的全心全力培養下一代,自己在這一生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不重要,只是有個工作、有收入能維持普通水平的生活即可,要全心全力教下一代,這是聖人,不是凡人。下一代真的有聖人出現,就能教化底下一代,這是培養聖賢人,培養一切眾生救苦救難的救星,這個事業多偉大,多有意義!這是聖賢事業,普通人想不到。
《弟子規》是父母教兒女的,從哪裡教起?始從胎教。《三字經》是老師教學生的,從四、五歲開始教。釋迦牟尼佛教人,入佛門第一堂功課就是傳授三皈依,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總目標。佛法僧的含義就是覺正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修學,不論哪一個宗派,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不離此原理、原則,離開這個原理原則就不是佛陀教育。這是辨別佛陀教育的一個原則。覺正淨一定要依佛所說的經教,我們學佛一定要以佛為標準,菩薩為輔助。佛在哪裡?經典上所說的就是!所以,決定不能離開經典。尤其我們初學,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真妄,正如《楞嚴經》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不依佛的經教都是邪師。如果我們把範圍擴大來講,世間所有一切宗教都是正法,但是他要是不依傳統的經典來學習、教人,就是邪法,而不是正法。
「教之道,貴以專」,專精、專一才能深入。《弟子規》是父母教幼童的,在五歲以前要學會。怎麼教?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做不到,你教他,他雖然小,他不服你:你教我這樣做,你自己都沒有做到。你自己做到了,他心服口服,他真聽你的。譬如看電視,很多節目不能看,父母也不看,這是舉例。所以,父母在家對於自己兒女的幼年時代,特別是五歲之前,古人講:「三歲定終生,三歲看八十」,這些教誨不在文字,在身教,以身作則。三歲之後,他已經成習慣了,他天天看,天天聽到,父母、大人是這麼做的;到了四、五歲,你教他念《弟子規》,他懂得,「原來是這樣,我都做到了」。他學的有興趣,再讓他讀誦、背熟。
所以,《五種遺規》的第一部分是「童蒙養正」,就是古人教導小朋友的方法、理念,這是中國用了千百年的方法,很有效果。現在要把它捨棄,想一套新的方法來教,你教出來的人,將來是什麼樣的人?古人教出來的是聖賢君子,上等成就的是聖人,中等成就的是賢人,下等成就的是君子,教育成功。孔子當年教學只有五年,他的學生三千人,中等成就的有七十二賢人,下等成就的君子不算在內,真的成績可觀!
佛法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成佛,中等的成菩薩,下等的成阿羅漢。佛法的要求高,下品要斷見思煩惱,中品要斷塵沙煩惱,上品要斷無明煩惱。所以,佛、菩薩、阿羅漢在佛教裡是學位名稱;儒家講的,聖人、賢人、君子也是學位名稱。
人人都應該做聖人,人人都應當作佛,這是聖賢教育。釋迦牟尼佛希望每個人都作佛,所以首先把這綱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念念不忘。日常生活當中要記住不迷、不邪、不染,工作中也要記住覺正淨,處事待人接物都要能落實,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培養自己覺正淨的心。
而學習的基礎科目,各個宗派不一樣,但是覺正淨是八萬四千法門共同遵守的,這個方向、目標、原則不變,至於如何落實,就是方便有多門。
>>>續載中…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釋迦牟尼佛如何教化眾生」21-192講於2003/10/23澳洲淨宗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