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接物」,接物就是待人。我們是社會動物,不能離開人群,因此與一切人接觸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重要的原則。西方宗教經典說:「我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我要這樣對待別人。」這句話的範圍非常廣大,譬如:我不希望別人毀謗我,我就不可以毀謗別人;我不希望別人侮辱我,我就不可以侮辱別人;我不希望別人造謠傷害我,我就不可以造謠傷害別人。
所以,凡事要細心思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待別人時,要想想假如別人這樣對我,我願不願意接受?我不願意接受,這個念頭就不能動,這樣的話就不能說,這件事就不能做,這就對了。總而言之,我不願意別人傷害我,我是決定不能傷害別人。從因果而言,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小至個人,大至家庭、事業,甚至於社會國家,總不脫離因果的定律。
學佛人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遇到別人傷害、毀謗我們,甚至造謠生事,破壞我們弘法利生的事業時,這時應以何種心態應對?應時時提起佛菩薩的教誨,不能有絲毫怨恨及報復的念頭,沒有怨恨心能成就忍辱波羅蜜,沒有報復心能成就持戒波羅蜜。縱然別人以種種不善的行為對待我,應作替我消業障想。有了這些逆境、惡緣,幫助我消業障,將來就不必墮三途了。
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之前造了業;學佛之後,前十年還是造業,十年、二十年之後漸漸能入佛境界,把惡的行為和念頭斷了。但是在這之前,還有過去生,生生世世中,阿賴耶識的惡習氣太多太多了,所以遇到這些橫逆是應該的,不足以為奇,要逆來順受,就能消除業障。不但對於傷害我們的人沒有怨恨心,還要有報恩心。報什麼恩?他替我消業障,提升我的境界,智慧就增長了。
所以,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學習之處,都是善知識。孔老夫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三個人,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惡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教導我正面的,我應當學習;惡人造作一切惡業,甚至於毀謗我、傷害我,他替我消業障,也是在警惕我。因此,正反兩面統統得利益,他不是善知識,誰是善知識!所以,真正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菩薩學處,一切人、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善財童子如是學習,所以一生圓滿成就;我們要不能如是學習,此生決定不能成就。我們現在還學不會怎麼辦?讀經!讀經一定要明其理,理要是不明,你就不會做。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古往今來,許多做學問的人、修行人失敗的原因何在?過失都是別人的,好處都是自己的,沒有做到反求諸求,所以不能成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清涼大師講,只有大聖如佛,才沒有過失。若是認為自己沒有過失,過失都是別人的,就永遠不會進步,永遠迷惑顛倒,而且是念念增長罪業!
「行有不得」,就是你行不通的時候,要反過來求自己。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得」,只要你真正發心奉獻,一生為佛法、為眾生,不為自己,你的一生有佛菩薩替你安排,佛菩薩會照顧你。我相信老師的話,所以一生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別人讚歎、歡喜也好,別人瞋恨、嫉妒、傷害也好,統統是佛菩薩安排的,對待一切眾生、一切境緣永遠存著感恩之心。大師說,遇到障難的時候,一定是自己有業障,把業障找出來並消除之,感應就現前了。
我學佛五十二年,講經四十五年,確實有求必應,對於障緣,我心存感恩、感謝,絕對沒有絲毫瞋恚心。我不記人家的不善,只記人家好的一面,他對我有一天的好處,我一生不會忘記他。他對我有一天的好處,有一百天的不好處,我會永遠只記得他那一天的好處,那一百天的不好處我忘得乾乾淨淨。若能如是用心,就可化除怨結,善緣現前。若只記別人的不善,其果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反求諸己」,即是所有一切過失都是自己造成的。人家何以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這個過失不是在這一生,就是在前生,而別人罵我、侮辱我是替我消業障,使我重罪輕報,因此要存感恩之心。
此效果非常明顯,我的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一個月比一個月增長,這就是好消息。如果有一點瞋恨心,存有一點點敵意,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其結果是愚痴,沒有進步,生活在迷惑、困苦之中。所以,求學、修道的成敗關鍵,就在這一念覺、迷;迷了,一切都錯了;覺悟,一切都對了。覺悟生智慧,迷了生煩惱。試問:你每天生活當中是生智慧,還是生煩惱?這不就明白了嗎?求往生,生煩惱不能往生,生智慧才能往生,這句話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記住。
天天生智慧,肯定往生;天天生煩惱,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即是古大德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人貴自知之明」,你一生有沒有成就,重要的關鍵在於自己要知道自己。自己不知道自己就是個糊塗人,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
我們親近一位善知識,不可能沒有業障,業障是什麼?就是自己過去今生造的不善業,所以有人來挑撥離間,說了很多不好的話,目的是讓你遠離你的老師。而你聽了之後,煩惱起來了,你離開了,吃虧的是自己。
《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出去參學,文殊菩薩如何教導他?最重要的是「不見善知識過」,才能成就。你要是見善知識的過失,你決定不能成就,即使你沒有離開他,你對他有懷疑,你還是不能成就。為什麼?沒有尊敬心。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這些業障、冤家會把你對老師的恭敬心破壞了,使你不能得利益,你這一生的障礙產生了,只好等到來生後世。但是一輪迴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月日。最不幸的,要是墮三途就不得了了,真正是可憐!
我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我親近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時,有人說他們的壞話,我無動於衷。他們批評,我一句話不說,還是非常認真的跟著老師學習。為什麼?毀謗的人沒有親近過老師;我親近老師,我認識他。因此,親近善知識是成功的第一個因素,若遠離善知識,如何能成就?
以上是中國人五千年來的傳統教育總綱,中國古聖先賢教導後代的就是這些,這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跟大家介紹。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中國遠祖如何教導後裔」21-190講於2003/10/22澳洲淨宗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