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口的善業有四種,即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
第一、「不妄言」。學佛發菩提心從哪裡做起?從不妄語始。如果還有妄語,真心如何能顯露?一定要真誠,不自欺,不欺人,這是佛法的根本法。
我們要真正了解佛制定戒律的用意,曉得戒的精神,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活用,這個很要緊。譬如有一個獵人追一隻兔子,走到三岔路,路上有一個人看到了,獵人問他:「你有沒有看到兔子?」他說:「從那邊去了。」兔子明明從這邊走了,但他打妄語,這是為了把獵人引開,救兔子一條命。這個妄語是開戒,不是破戒,這是救護眾生,也是救獵人。獵人雖有殺心,但他沒有殺成功,這個罪輕。
這是告訴我們,一切戒律只要是利益眾生的,都屬於開緣;凡是屬於利益自己的,統統是破戒,統統有罪。利益眾生的,這是有功德;損己而利人,這是菩薩發心。
第二、「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言語非常之美,目的在欺騙別人,誘導人造惡。像現在的歌舞、戲劇、電影、小說,乃至於一些文學作品,現在所謂是藝術,在佛法看是綺語。它引導人去做「殺盜淫」,這個罪過太大了。我們仔細看看因果報應,凡是有名的電影明星,死的都不好,這是現世報,花報就更可怕了。
我們講經說法,苦口婆心勸人行善,人家都不來。那些歌舞要買票,價錢那麼高,還有那麼多人去聽,這才明瞭現在社會大眾是聽騙不聽勸。
第三、「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
第四、「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有有意的、無意的。有意的罪就重了,無意的是過失,要看結果來斷定這個罪業的淺深。小則挑撥兩人不和、兩個團體不和,這要看事情的大小來結罪。如果挑撥兩個國家戰爭,傷害許多生命財產,這個罪過很重。
意業有三種,即不貪、不瞋、不痴,也稱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此生出來的。如果起心動念落在貪瞋痴,就是三毒煩惱,世間所有一切惡業也是從此生出來的。所以,意三業真正是苦樂的主宰、根源,我們不能不慎重。
世間人貪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其實起貪心得到的,還是自己命裡所有的;命裡沒有的,怎麼貪也貪不到。我們讀《了凡四訓》,就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命裡有的,丟也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也想不到。了凡居士是一個好榜樣,他的長處就在知命,知命就樂天。天是自然的,接受自然的果報,所以他沒有妄想,心地清淨。
我們安於自己的現世狀況,人人都明瞭因果,天下就太平,不會有爭執。心定了,這一生才真正有幸福,富貴的有福,貧賤也有福,會過得很快樂。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命運,不曉得因果,也不相信因果,胡作妄為,天天造罪業。
雖然命是一定的,可是我們這一生的行為造作,天天都在加減乘除。換言之,命運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每天的行業,加減乘除的幅度都不高,善是小善,惡是小惡,你的一生就照命運走,不會有變化。假如有大惡大善,命運就改變了。
所以,人四十歲以後,命運受後天影響最大;四十歲以前是先天的,就是宿世所造的善惡業影響大。如果真正覺悟,認真斷惡修善,四十歲以後決定好轉,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法能讓我們這一生就享福,你真的相信,真的好好去做,晚年會愈來愈幸福、快樂,這要靠自己修。此地教我們要修十善業,我們認真修,世間福報不必求,自然就來了。
第一、「不貪」,是指不貪世間法,也不貪出世間法,徹底放下,心才清淨。有的,不貪;沒有的,也不貪。最要緊的是清淨心,有也等於沒有一樣。世間人都會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到臨死時,一生所有的一樣也帶不走,必須要認清事實真相。眼前我們所有的一切是不是我的?不是。如果以為是我的,這是愚痴!我暫時在這裡受用,就跟住旅館一樣,絕對不是自己的。你能把這個事實看穿了,貪心就沒有了,對於生活一切受用就得自在,不會計較,也不會認真。理明瞭了是理得,心就安了;心安了,一定看到事實真相,所謂是「心安理得,理得心安」。所以,一切與自己統統不相干的要放下,決定不起貪心。
第二、「不瞋」。瞋是瞋恚。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間人總是會發脾氣、不高興,這個傷害很大!我們常講「積功累德」,功德就像樹林一樣,我們修了許多功德,可是一發脾氣,起了瞋恚之火,所謂是「火燒功德林」,就將所有功德燒光了。
我們問問自己:「積功累德到底有多少?」如果早晨發了脾氣,功德就只有幾個小時。臨命終時,如果發了脾氣,一生的功德都燒得乾乾淨淨。所以,凡是會引起你發脾氣的,都是魔現前。魔看到你功德修得那麼多,無法破壞,就勸你燒功德。
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遇到逆境現前,決定不肯燒自己的功德,絕對不發脾氣,要修忍辱。能忍,而後才有定;能定,而後才有慧。所以,六度的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保全;不能忍,功德就沒有了。
功德是戒定慧,一發脾氣,戒定慧都沒有了。而修福的人常常發脾氣,有瞋恨心、嫉妒心、貢高我慢、好勝心,雖沒有功德,但福報很大,因為福德是燒不掉的。這樣的人將來到哪一道去投生?阿修羅道。阿修羅有福,沒有德,瞋恨心很重,容易發脾氣,傷害人,但福報享盡必定墮落。佛法常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一定要曉得,瞋恚對我們傷害是最大的。
第三、「不痴」。愚痴是沒有智慧。世間有很多聰明人,他有辯才,能說,能寫,能作,但沒有智慧。智慧是什麼?真正能辨別真假、邪正、是非、利害。鄉下老太婆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教她念阿彌陀佛,一生老實念,這是真智慧。為什麼?她選擇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不是假;這是正,不是邪;這是利,不是害;這是善,不是惡。她全都選對了,這叫真智慧!世間有聰明才智的人,懷疑念佛法門,甚至還毀謗,這是完全沒有智慧,愚痴!不但自己得不到利益,而且還妨礙別人,障礙別人修學,令修學的人退心,這個罪過重!
所以,不貪、不瞋、不痴是世間善法的根,真正修善從根本修,才是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