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初學取稿時,應確實做到破字到合講,然後在過門之處將經文義理簡明之,這是《內典》裡一再強調的簡易詳明。唯有如此才能對整部經的義理有深入理解和貫通,也能成就戒定二學。但是有人理解取稿原則,是可以依個人根性不同而自行放寬標準,請老法師解惑,以供遵從。
答:這種方法古人至少用了兩千年,許多人遵照這個規矩成就了,所謂不守規矩即不成方圓,所以我們還是按照古人的規矩做。他不守這個規矩,要另外搞一套,他能成就當然很好。而且現代社會崇尚民主自由,所以我們只能提供而不能勉強,成就是個人的事情。今天任何人都無權約束任何人,所以父母無法管兒女,老師也無法管學生,現代社會如此,我們必須認清楚。由此,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佛度有緣人」,他不守這些方法,這是他無緣。
問:若不求生西方淨土,即使菩薩還有隔陰之迷,請問是指哪個階位的菩薩?
答:《華嚴經》講:「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會退轉。」若放寬一點講,十法界的菩薩決定會退轉,所以至少要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才能保證不再退轉。這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一定會退轉。換言之,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在現前時代是不可能的。這是倓虛老法師講的,黃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說,所以末法時期不求往生淨土,決定不能成就。
問:《無量壽經》證信序的「眾成就」提到:「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經文中沒有提到無色界天,請問無色界天是否參加這個法會?
答:無色界天不能參加這個法會,因為它是佛經講的八難之一。無色界天也稱作「長壽天」,人住在這種天裡面,什麼都不想學,佛來了也不理。這種天是六道最高的地方,沒有佛法,所以屬於八難之一。「八難」是指遭什麼難?沒有聖賢人教導。因此,無色界天沒有參加法會。
問:修心時要做到忍、讓、退,必能成大果,請問這是否為修心的一部分?
答:若錯會「忍、讓、退」的意思,則是一無所成,不要說證大果,連小果都得不到。所以,不能曲解經典的意義,解要正解,千萬不能錯解,這非常重要。
問:請問自己可以代替父母或親人修法嗎?福德可以迴向給他們嗎?
答:代替父母或親人學法,必須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到婆羅門女、光目女,你用她們那種修行方法,你的家親眷屬能得福報,自己的功德也成就了。但是要知道,功德是無法代替的。《楞嚴經》講阿難尊者遭難,阿難尊者與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代替他,佛尚且不能代替,何況其餘!《地藏經》以修行超度父母,父母真正得利益,但是一定要曉得超度的道理,否則很難產生效果。
問:福德與功德的區別,任何善事只要著相就是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若是純粹利人,但著我相也變成福德,請問這種理解對否?
答:這個話一點都沒錯。完全利益眾生但著相了,也是福德。功德決定是「三輪體空」,功德是對你的定慧有增長;對你的定慧毫不相干的,全屬於福德。因此,真正的功德是對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有增長,對這五種心沒有幫助的,一切好事都是福德。
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能斷煩惱。《華嚴經》講:「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做這個事情,能幫助你去除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功德,如果妄想、分別、執著還繼續增長,就是福德。我們要能辨別。
問:《金剛經》強調空,《無量壽經》強調有,請問如何不落兩邊而行中道?
答:空有是一,《無量壽經》與《金剛經》是一,若看成二法,惠能大師說:「空有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想想這句話,二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是佛法,你若存在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是佛法,是世間的學術。今天許多人將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因為他用的是二法。「一」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才有分別執著,就已經落入二、三了。
問:阿彌陀佛沒有固定的相,請問臨終時出現的阿彌陀佛相是真的還是假的?或者是冤親債主化現的,又應如何區別?特別在臨命終時,不是十分清楚的狀況下,這時該怎麼辦?
答:這個問題你大可放心,你臨命終時,佛現的相,你決定認識,決定不會把佛認錯。而且念佛的人,乃至於學佛的人,臨命終時,佛現的相是本尊就不會錯。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這個相決定不錯。如果是妖魔鬼怪、冤親債主變現佛相來騙我們,佛法、世法都有規矩,不可以冒牌變本尊,否則護法神不會饒過他。
所以,臨命終時,你一心求阿彌陀佛,他現的相是釋迦牟尼佛,護法神不會干涉,因為他不是本尊,你若跟釋迦牟尼佛去了,是你自己錯了。因此,念佛人臨命終時,如果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任何佛菩薩現前都不理會就沒事。我們在《往生傳》看到,許多念佛人在臨命終時,見到其他佛菩薩的相,此時助念的人要提醒他:「不管是什麼佛相、菩薩相現前,都一概不理,只有阿彌陀佛現前才能跟他走。」這是很重要的常識。
問:有同修說阿彌陀佛不同的顏色表現級別不同,我覺得紅色的阿彌陀佛便於觀想,黃色其次,白色最難,請問不知對否?
答:最好不打妄想,佛確實沒有一定的相。我們是凡夫,境界也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生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每天看他,每天想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所以,家裡供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勢至菩薩,最好不要常更換,否則自己的心不能專注,對你的觀想或者臨終佛現前,可能產生模糊,因此我們一生只供奉一尊像。
往年,我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圖書館供的是一尊白瓷的阿彌陀佛像,以後照相做成佛卡,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藍底白色的佛像。幾十年我們都供這一尊像,走到哪裡,就把這一尊像的照片帶在身上,非常方便。所以,一直看這尊像,這尊像給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