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做放生法事時,誦《彌陀經》,及傳三皈後念六字洪名,沒有按儀規念大悲咒,請問是否如法?
答:你念《彌陀經》之後一定有念往生咒,這樣也可以,顯密圓融。所以,你念《彌陀經》、往生咒,然後三皈,念佛放生,如法!
問:一個人受重戒後,又嚴重的破戒。現在他的影響面大,我告訴他在佛前發露懺悔,不要在大眾面前發露懺悔,以免影響大眾信心,請問這樣做對否?
答:這個作法可以。能在大眾之下發露懺悔也是很好,不在大眾之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懺悔也可以。但是發露懺悔後,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是真正懺悔;若發露懺悔後,明天還再做,就完全錯了。懺悔著重在後不再造,果然自己明白了,後不再造,不發露也是真正懺悔。懺悔著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發露懺悔是做榜樣給人看,勸導人應當時常懺罪。
問:寺廟裡換新的佛像,請問舊的佛像應如何處理?
答:這要看是什麼樣的佛像,若是金屬鑄造的,佛像愈舊,價值愈高,成了古董,現在有不少人收藏唐、宋、明、清的佛像,價值都非常高。泥塑木雕佛像,時代愈久遠,價值也就愈高,若有損壞,應當修補,也可以貼金。再者,舊佛像接受大眾的恭敬禮拜,為多少眾生種過善根,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彩畫的佛像,也要看是否為真跡,如果是真跡,就值得收藏。像這種舊的東西,連故宮博物院都歡喜收藏,當作古物來看待,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尤其是名家所繪畫。若是一般印刷就不一樣,用得太舊,就沒有人願意收藏,這樣的佛像,我們最好在寺廟的焚化爐將之火化。或者用塑膠袋將之封裝好,埋在野外人少的地方,這是古人教我們的方法。或者將之綁在大石頭上,沉在水裡也行。這是我們對它一番敬意,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這樣就好。
問:自聞佛法,感其博大精深,願多聽多讀,但家人尚不理解,擔心本人走火入魔,有時不免怨言和爭論,影響了自己淨心。我除了忍之外,尚先解開自己的執著、煩惱,有歡喜心後再應機緣度家人,請問除此之外,我應如何做?
答:你能這樣做就很好了。未學佛前,有爭論時,你也會爭;學佛後,他爭我不爭,慢慢的家人就感覺奇怪。若問,你就隨機說法,告訴他真理。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得人身的意義究竟為何?就是必須將自己的境界提升,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我們應向哪一方面提升?應向道德方面提升,絕不向貪瞋痴方面提升。並告訴他:「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提升貪瞋痴慢,將來墮三惡道的機會就加強了。若放棄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向仁義道德方面提升,前途是無量光明,即使是不念佛,不求生淨土,也決定生天享天福,如此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人間,來得就真有意義、有價值」,你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具體的法,你可以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的教誨非常好,對於現代社會,可以說是通情達理。
問:若在某一道場皈依,請問是否就屬於此道場之人,一切皆按此道場的吩咐辦事?
答:不一定。皈依是發願正式做佛的學生,依佛的教誨奉行,就是學習。就像我們入學校,正式報名註冊當學生,沒有皈依的是旁聽生,皈依才是正式的學生。至於皈依之後,也不一定在自己皈依的道場學習,你可以多參訪道場,選擇適合自己的道場,你就可以依止那個道場。
皈依,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到處皈依,因為我們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不是皈依某一個道場,而是皈依總體的佛法。所以,任何佛教道場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任何出家法師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要以真誠、清淨、平等來對待,這是皈依的大意。
至於學道,皈依之後要修學,最重要的就是傳法的老師,這個才真正重要。我選定這個法師,選定這個道場,是我覺得這個道場適合自己,這個法師跟我有緣分,我願意跟他學,這在佛門稱為「法子」。他把佛法傳授給我,我跟他學習,這個關係是最密切、最重要。
問:如無分別心,請問是否也能在其他正信的佛教道場聽佛法?
答:若無分別心,則可以在任何道場聽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很明白的教誨,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在文殊菩薩那裡畢業了,就到處參學,任何法師都去請教,任何道場都去參訪,這對他只有利益沒有損害。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既然選定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必羨慕其他法門,不必改學其他法門,但是其他法門可以聽,對自己有幫助,幫助自己開悟,幫助自己入甚深禪定。自己如果沒有定功,沒有智慧,應先要「一門深入」紮根,先把自己的根紮好,然後再參學。否則,聽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好,到最後你無所適從,這就壞了。所以,自己堅定不移學一個法門,才可以聽其他一切法門。
問:其他宗教有按年或月繳納會費之舉,請問佛教道場是否也如此?
答:佛教道場也有這種情形,但最好是不要,因為有了這個規定,很多人就不敢來學佛了。我們一定是要以佛法幫助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不能障礙他。所以,佛教裡面一切的布施供養決定是隨緣,不要勉強一定要繳多少會費,這個不好。特別是講經的道場,從前李老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講經道場決定不化緣。講經道場要是化緣,人家說:「到那裡聽經要付錢的。」許多人就不來了,把人家聽聞佛法的機會斷了,這很不好。他自己供養,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對信徒也應該如此,不應有絲毫勉強,也不可暗示他人布施供養。這完全是屬於自動的,這種供養稱作「淨財」;若強迫供養,這種財就不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