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27 啟講於 台灣新北市汐止區拱北殿 / 編號: 55-026]
《弟子規》是屬於我們儒家的經典,在整個中國文化的學術當中,我們知道儒釋道三家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主流學術。儒家的教育,在讓我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叫「儒教明倫」,這個倫就是倫常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人際關係,儒教明倫。「綱常是正」,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人與人之間就會和平相處、平等對待,關係就正常化了,它不會偏頗,綱常是正。這三個教育統統要讓我們獲得一個最終的目標,就是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我們就了解到這三種教育是我們生長在任何一個時代不可或缺的教育。
我們今天為什麼選擇《弟子規》?因為《弟子規》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家規的集大成。在中國本土的思想當中,最初發展的一門思想是《易經》,我們知道是我們的始祖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所為我們揭示出來的人生的真理。《易經》所闡述的就是一個概念,就是易,這個易它有三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簡易」,它叫簡單,簡單明瞭。
從這麼多的家譜當中,我們看到這麼多的家規,我們就了解到沒有超出《弟子規》的範圍。換句話說,《弟子規》一部就把中國這麼多的家規我們統統都讀到了,這是它了不起的地方。一方面認識到我們家庭的傳統,一方面又掌握到我們中國五千年儒家學術思想的核心。剛剛講五千年,確實這是保守的說法,保守的,很多人認為好像儒家的學術是從孔子才開始的,其實不然。孔老夫子敘述他自己,說他是「述而不作」,他敘述,但是他沒有創作。他老人家的敘述來自於誰?根源來自於,上面可以追溯到三皇,乃至於到五帝、到夏商周三代這些聖王的待人處事接物的原理原則,他把它集大成。 節錄自2010/5/27 儒釋道教育專題講座-弟子規 【55-02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