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4 啟講於 馬來西亞吉隆坡萬宜國民大學禮堂 / 編號: 52-308]
家和萬事興,「和」是我們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和」也是我們這次課程的主弦律。人天和則靈,人物和則親,和乃長生之道也。英國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孔孟學說,中華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能夠綿延幾千年,是源自於家庭教育沒有中斷。而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家庭和睦、和樂,一定會帶給社會安定與和諧,更能帶給全人類的和平與吉祥。
人的中晚年要有幸福美滿,一定要孩子有出息,孩子德行好;不然我們有地位、有財富,每天提心吊膽,孩子今天又不知道要出什麼狀況,那這有富貴也享不了。所以我們看到人生的這些抉擇,剛剛講到的健康要擇食;而經營好夫妻的關係要擇言,言語不謹慎很容易起衝突。
父親對孩子很自然的父慈子孝,慈是父之德,孝是子之德;君仁臣忠,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友是兄之德,恭是弟之德;朋友相處有信,信就是朋友相交的德行。而這五倫關係它是息息相關的,五倫的核心在夫婦關係,因為有夫婦而後有父子,而後有兄弟,夫婦是同一個房間、同室,另外三個倫常關係是同一個家庭,而一個人處世待人的習慣,是從家庭延伸出來的。所以家庭安定,這個社會一定安定,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細胞都健康,器官一定好但是假如家庭都不健康,社會就有很多不好的現象會出現。 節錄自 2008/11/24 2008年馬來西亞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家和萬事興 【52-3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