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8 啟講於 台灣中壢善果林 / 編號: 52-244]
今天在做經營、在做企業管理的時候,其實常常把我們的眼界只放在企業的部分,這不一定是個很適當的角度。因為企業是為社會服務的,所以整個社會的需求跟企業的需求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在談企業管理的時候,就讓我們眼界拓展到社會的需求。在中國大陸也好,在台灣現在也好,乃至於全世界各地也好,我們發現企業管理的書籍、企業管理的光盤,就是CD、VCD、DVD,發行得非常多。很多人在講企業管理的課程,而且現在愈來愈多的跡象是把企業管理拉到跟中國文化一起講,有很多這樣的一個跡象。
我曾經在看《孝經》的時候,我都感覺《孝經》是全世界最好的管理科學的課本。這本書是最好的管理科學課本,它的管理講到非常的精闢,講得太深了。但是看到我們現在講管理科學的、講企業管理的,確實在這部分沒有做很多的關切。在《孝經》裡面,我們談到非常多的管理,所以管理科學不能不學《孝經》。我在整個中國歷史當中,其實歷史是一個非常好的知識庫。為什麼說是知識庫?因為它是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歷史,可以從歷史當中學習到很多很寶貴的經營管理之道。
君子不應該有特殊的功能性,那是什麼意思?叫做君子應該是通才,不是專才,是通才。傳統的教育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就是一個讀書人千萬不能做專才,要做通才。而且傳統的教育也把人變成通才,因為「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一件事情我們對它不熟悉,那是一個讀書人的恥辱。什麼意思?他說一個學儒的人必須要站在時代的最尖端。站在時代的最尖端,我們用現在的話叫做引領流行,能夠帶動流行的風氣,這是一個學儒的人應該有的自我期許。這是我們傳統教育的目標,你要做通才。
節錄自 2007/12/8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二)-最徹底的管理方法 【52-244-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