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29-476-0004】
彌陀四十八大願
一、根本地獄,乃八大地獄及八寒地獄。八大地獄對八寒而言,亦名八熱地獄。瞻部洲地下五百由旬有地獄,名為等活,從是依次而下至第八獄,名為無間,此八獄乃層層豎立者也。據《俱舍論》兼考《大論》,此八獄為:⑴等活地獄。彼中罪人遇種種斫刺磨擣,苦極身死,然冷風吹之,皮肉還生,等於前活。⑵黑繩地獄。先以黑繩縛罪人肢體,而後斬鋸。⑶眾合地獄。眾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⑷號叫地獄。逼於眾苦,發悲號怨叫之聲。⑸大叫地獄。逼於劇苦,更發大哭聲。⑹炎熱地獄。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⑺大熱地獄。熱中之極,故曰大熱。⑻無間地獄。受苦無間,無有間歇。
以上八大地獄外,更有八寒冰獄,依次橫列:⑴額部陀,此云皰。嚴寒逼身,體上生皰也。⑵尼刺部陀,極寒逼身,體分皰裂也。⑶呵羅羅(寒逼而自口中所發之顫聲)。⑷阿婆婆(同上)。⑸虎虎婆(同上)。⑹嗢缽羅(青蓮花也),嚴寒逼迫,身分折裂如青蓮也。⑺缽特摩(紅蓮花),身分折裂如紅蓮花也。⑻摩訶缽特羅(大紅蓮花),身分折裂如大紅蓮花也。
此上為根本地獄。下敘近邊地獄、孤獨地獄。
二、十六遊增地獄。八大地獄中,每一大獄,皆有四門,每一門外,附增四獄,名為⑴煻煨增,⑵尸糞增,⑶鋒刃增,⑷烈河增,合為十六處,稱為十六遊增地獄。八大地獄合計共有一百二十八處。亦名近邊地獄。
三、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其類無數,受苦無量。地獄苦果,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輔宏記》云: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之(指最極惡逆者)。
「餓鬼」者,《大乘義章八》曰:「以從他求故,名餓鬼。又常飢虛,故名為餓。恐怯多畏,故名為鬼。」《婆沙論》云:「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又云:「有說飢渴增(盛也)故,名鬼。由彼積集,感飢渴業。經百千歲,不得聞水名。豈能得見,況復得觸。有說被驅役故,名鬼。恆為諸天處處驅役馳走故。」此道亦遍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塚廟神。無福德者,居不淨所,不得飲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無量。《輔宏記》云:「下品五逆十惡者感之。(指惡逆中之最輕者)」
「畜生」,新譯為傍生,指傍行之生類。《新婆沙論》云:「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者,橫也。《會疏》云:「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量。」《輔宏記》云:「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庚二、永離惡趣 (二)不墮惡趣願
【經】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解】「焰摩羅界」者,指焰摩羅王之世界。焰摩羅,又作炎摩、琰摩、閻摩、閻摩羅等。譯為縛,縛罪人之義。焰摩羅王,義譯為平等王。此王登錄、治理世間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寒八熱及其眷屬諸小獄等。決斷善惡,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更無休息。故《三啟經》云:「將付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又譯雙王,兄及妹皆作地獄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雙王。「焰摩羅界」者,即此王之管界。《俱舍論》云:「琰魔王國,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即由旬),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爾。從此展轉,散居餘處。」又《長阿含經地獄品》云:「閻浮提南,大金剛山內,有閻羅王宮,王所治處,縱廣六千由旬。」
「三惡道」,又名三惡趣,又名三塗。為一切眾生造惡所生之處,故名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三道,名三惡道。《法華經方便品》曰:「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蓋謂眾生如內有貪求欲樂之念,是為因;外攀緣欲境,是為緣;以此因緣,起念造惡,終墮惡道。
本章具兩願,「國無惡道願」,及「不墮惡趣願」。其下第一願曰:「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乃國中無有三惡道願。此正表彌陀大悲心切,故首兩願唯願眾生無苦。三惡道乃苦中之極也。密教中曰:「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故願國中永無惡趣。 |